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8.34KB ,
资源ID:178181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8181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非主观题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非主观题文档格式.docx

1、13.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人类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帝国主义阶段)。14.俄国的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16.结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可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7.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8.辩证唯物主义与历

2、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19.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2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1.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2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23.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

3、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24.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25.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彻底的科学性(最根本)、坚定的革命性、自觉的实践性。26.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2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28.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29.与时俱进就是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30.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31.创

4、新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33. 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

5、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34.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35.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36.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37.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8.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39.哲学是关于自然知

6、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0.对“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的回答,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43.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4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已实施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上看)。45.社会实践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46.

7、从于一时的对立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47.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坚持了辩证法)48.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实践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实践和空间的客观性。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49.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50.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

8、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劳动,仍然是物质性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51.社会运动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52.结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5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54.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55.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实践的手段(工具等)。56.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

9、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57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58.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中,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它实践形式起主导作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59.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60.实践内在的三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其意识的关系。6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2.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谐

10、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63.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64.矛盾的性质主要是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65.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66.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67.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68.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

11、体(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69.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70.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区别在于自然规律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的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7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72.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题是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时间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7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12、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74.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课题,通过一定的时间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7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6.认识是主题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77.在认识论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7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具有两方面的特点:反映具有摹写性;反映具

13、有创造性。79.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础标志。80.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应具备的条件: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感性认识进行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81.理论对实践的依赖,除了在实践中产生外,还包括: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82.实践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是有条件的。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

14、结合的原则。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及工作方法。83认识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说,受到人类自身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84.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85.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5、的一致性。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6.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87.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88.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89.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90.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能够条件下相互转化。9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16、。事件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及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92.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93.价值的特性:价值具有客观性。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关系的形成是以主体需要为主导因素的。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具有多维性。94.价值评价的特点:价值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人是对象的。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特点而转移的。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评价并不

17、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95.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人士以及对任何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96.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

18、促进的。97.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98.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99.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00.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深刻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彻底的辩证法的统一。101.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理论为

19、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10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103.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104.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1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20、。106.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它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成为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107.社会存在也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成产及生产方式,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108.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方式。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109.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110.政治法律思想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

21、起主导作用。11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在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112.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知道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1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1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15.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116.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把握生产力的水平。性质、状况。117.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118.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

22、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119.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120.按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性质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12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生产力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房型和形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阻碍作用。12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的重要意义。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123.运用生产力和

23、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把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12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125.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126.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是国家政权的核心。12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结集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

24、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保障其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用纸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128.国体和政体是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民主专政。129.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他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130.生产利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131.经济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

25、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132.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133.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134.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形态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135.人类历史选择性三层含义: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

26、的过程。人是社会实践的主题。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136.社会形态的更替,还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137.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138.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其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139.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140.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表现: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7、。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14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42.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改革的方式解决的。143.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44.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转开的。145.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还表现在统一社会形

28、态的量变过程中。146.阶级斗争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147.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148.革命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149.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变质。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制度代替旧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150.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发展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151.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的作用:社会革命是实现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

29、极性和伟大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152.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他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153.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存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是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154.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对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影响。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B、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C、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55.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形式。156.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又一重要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