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止沸腾溅出;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用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D量取9.5毫升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10毫升的量筒,故D错误。 故选:C。4. 下列有关空气的各种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B.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用作燃料C.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不包括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答案】B【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故A正确。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用作助燃剂。故B错误。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不包括二氧化碳。故C正确。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D正确。故选B。【点睛】5. 下列叙
2、述中,错误的是A. 食物的腐败、金属的生锈都是氧化反应B.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C.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地球上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之一D. 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分数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详解】A. 食物腐败、金属的生锈都是氧化反应。B.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不是分解反应,属于物理变化。C.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地球上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之一。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氧化反应,氧气工业制取,空气成分等知识。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红光,放出大量
3、热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C.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答案】A【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
4、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7. 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B. 硫+氢气硫化氢C. 氧化汞汞+氧气 D. 氧气+氢气水【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有氧参加的反应;A选项属于氧化反应;B选项属于化合反应;C选项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故符合题意得为D 考点:化学反应的分类8.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考方法,以下四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B.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初中阶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
5、是化学变化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是分子D. 分解反应生成了多种物质,因此只要生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就应该是分解反应【详解】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有可能是氧元素参加,故A错。B、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初中阶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原子,故C错。D、分解反应生成了多种物质,但生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CH4+2O2CO2+2H2O,故D错。9.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
6、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C. 甲烷和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详解】空气的气体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其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酸,下雨时形成酸雨;选B10.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 先将导管放在集气瓶中,后点燃酒精灯收集氧气D. 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详解】A、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故错误。B、加热
7、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B错误。C、应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再将导管放在集气瓶中收集氧气,故错误。D、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局部受热炸裂试管,故正确。故选D。11. 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微粒在不断运动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 N2 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 O2 比较活泼 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A. A B. B C. C D. D【详解】A、
8、由于分子是运动的,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A正确;B、氧化汞受热分解后生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正确;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分子的大小没有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误;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因为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故D正确。12.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 CO2 含量高低
9、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的性质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因素 【详解】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的浓度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点燃后会燃烧,说明该白烟具有可燃性,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烧杯放入倒扣的大烧杯中时,会看到酚酞试液变红的现象,从而能够说明氨气的分子从氨水的烧杯进入到盛有酚酞试液的烧杯,能够探究分子运
10、动的现象,但无法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13. 如图是实验室A制备、B收集、C验满、D验证性质的对应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B. D. 【详解】A、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符合题意;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导气管应伸到底部,不符合题意;C、氧气验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不符合题意。14. 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11、A. B. C. D. 【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详解】是排水法;故可以;是向上排空气法,故可以;是向下排空气法,故不可以。15. 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 碳原子和氧原子B. 碳原子和氧分子C. 二氧化碳分子D. 不能确定根据分子的定义及二氧化碳的构成分析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的是二氧化碳分子所以,C正确,A、B、D错误16.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A. 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
12、分,原子不可分C.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详解】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分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最小的粒子。17. 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A. 物理变化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 化学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详解】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8.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比较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
13、体”,是因为它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空气中的氧气用于炼钢,因为它具有可燃性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出现雾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增加了污染物SO2、CO、可吸入颗粒物的缘故 排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量会造成温室效应,但它不是空气污染物A. B. C. D. 只有【详解】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但不活泼,错误; 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空气中的氧气用于炼钢,因为它具有助燃性,错误;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错误 出现雾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的缘故,错误; 排入空
14、气中的二氧化碳过量会造成温室效应,但它不是空气污染物,正确。所以正确的只有,故选D。19.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 CDA. 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D.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详解】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随着燃烧的进行,硫的质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与图像相符,A故正确;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锰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不变,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为一定值,而不是一直不变,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C、加热一定量的氯
15、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会生成氧气,反应开始固体中存在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不为零,随着时间的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二氧化锰质量在化学反应中质量不变,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反应完毕后,质量分数不再改变,与图像相符,故C正确;D、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发生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质量不再改变,与图像相符,故D正确。【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20. 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2NaOH+SO2Na2SO3+H2O
16、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B. 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C. 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D. 甲装置中硫粉换做碳粉,则乙中长导管口可能冒出气泡很少【详解】A、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能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对;B、中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NaOH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二氧化硫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故错;C、中打开K,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故对;D,甲装置中
17、硫粉换做碳粉,由于碳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则乙中长导管口可能冒出气泡很少,故D对。二、填空题。21. 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粒子的名称。(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_构成的。(3)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构成的。【答案】 (1). 汞原子 (2). 二氧化碳分子 (3). 碳原子和氧原子【详解】(1)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22. 有下列物质,冰水混合物 液氧 铜片 洁净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高锰酸钾分解的固体剩余物矿泉水稀有气体臭
18、氧食盐水。用序号填空:(1)属于混合物的有_;(2)属于纯净物的有_。【答案】 (1). (2). 。【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详解】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铜片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高锰酸钾分解的固体剩余物中至少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臭氧是由一种物质
19、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食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填:;。23. 下图为实验室用某方法制取氧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A物质属于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3)由图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答案】 (1). 纯净物 (2). 过氧化氢水+氧气 (3). 分解反应 (4).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的分子(1)由图可知,A中只有一种分子,故为纯净物;(2)根据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该过程为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
20、”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3)由图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的分子。24.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1)纯净物与_属于并列关系;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_关系。(2)已知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请列举一个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 例子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答案】 (1). 混合物 (2). 包含 (3). 碳氧气二氧化碳(1)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化合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类型之一,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
21、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25. 实验室的一些错误操作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写出下列引发不良后果的不当操作(1)加热高锰酸钾制O2时,水槽中水变红_(2)倾倒液体后,标签受腐蚀_(3)排水法收集氧气后,接下来的不正确操作使试管炸裂_(4)所量得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_【答案】 (1). 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2). 标签没向着手心 (3). 没有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4). 俯视读数(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会造成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水槽内水变红。(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
22、标签。(3)排水法收集氧气后,没有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造成水倒流回热的试管而使试管破裂。(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实际所量得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熟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析本题的关键。26. 工业上用_的方法制取大量的氧气,这一变化利用了液态氧和液态氮的_不同,属于_变化。【答案】 (1). 分离液态空气 (2). 沸点 (3). 物理【详解】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大量的氧气,这一变化利用了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液态氮的沸点比液
23、态氧的沸点要低,因此蒸发时,液态氮会先蒸发出来变成氮气,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7. 收集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是因为_,排水法收集氧气时_表示氧气已收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验满,将_,木条复燃,氧气已收集满。【答案】 (1). 氧气不易溶于水 (2).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 (3).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详解】收集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表示氧气已收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验满,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氧气已收集满。28. 如图为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
24、答问题:图中有几处明显错误,请改正过来 _ ; _ ; _ ; _ 。【答案】 (1). 酒精灯火焰应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2). 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3).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4). 导气管只需露出橡皮塞少许【详解】从图看错误有:酒精灯没有对准药品部位加热;试管口没有塞棉花,塞棉花是为了防止热氧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药品高锰酸钾中含有的湿存水就会以水蒸气的形式,顺着氧气流,流向导管,当它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口时,又会冷凝成水珠,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试管底部因骤冷而炸裂;试管中的导气管太长,制取氧气
25、时,为了便于导出气体,伸入试管内的导气管稍稍露出橡皮塞即可;因此酒精灯火焰应对准有药物的部位加热;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导气管只需露出橡皮塞少许。29. 同学们为研究分子运动,做了如下三个实验。(1)实验1:从微观角度解释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_。(2)实验2:实验现象是_,实验结论是_。(3)实验3: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变化是_,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答案】 (1).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 B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A烧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3).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4). 变小, (5). 烧杯中的水
26、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烧杯中水分子数目减少,水的质量减少。(1)实验1中水的温度不同加入相同大小的品红时,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是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加快;(2)浓氨水中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实验现象是:B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A烧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3)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所以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三、实验题。30.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_;_。(2)小明同学想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选择了C装置,你帮他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填装置标号,下同),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3)小华同学要以高锰酸钾为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