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康铁路、包茂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区位优势日益明显,柞水已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县内公路里程达1587公里,“四纵两横,十路出境”的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县城框架不断拉大,功能不断完善,品位不断提升,先后获得省级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建成了多个大中型变电站,完成了100个村2个居委会的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累计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49万户、移动通讯用户7.97万户,初步实现了信息同步共享,要情传递及时。5、“三农”工作稳步推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林果、畜牧、绿色农产品、劳务四大农民增收项
2、目,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规划建设汇生源农业综合示范园、金台农业科技示范园、杏坪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和曹坪中坪生态农业示范区、瓦房口街垣循环农业示范区、乾佑红火循环农业示范区,基本形成三大流域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全县以板栗、核桃为主的林果业面积发展到53万余亩。建设畜牧养殖基地10个、示范小区10个,建成千户百万只土鸡和百户十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培育发展了汇生源、新田地、亿升核桃等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在西安等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窗口。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78个,扶贫、工赈移民1832户7849人。综合治理小流域338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28.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305万亩,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3、。2009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58亿元,增长6.8%,增速居全市第二位。6、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把西安作为借智、引资的窗口,为融入关天、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清除体制障碍,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落实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机制,改进招商方式,积极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十一五”以来,共引进项目68个,引进资金58.87亿元,客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柞水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多方筹资1亿余元,实施了“两基”攻坚和“普实”工作,柞水县中学迁建项目主体完工,双高 “普九”
4、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公共卫生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农村卫生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11130名城镇职工、714名企业退休人员、6206名城镇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12.83万农村居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初步实现了人人享有医疗保健。对21750名农村低保对象、3254名城市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新增就业岗位5978个,劳动力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巩固平安创建各项措施,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4.8%,平安创建知晓率达76.21%,位居全市和全省前列。(二)机遇与挑战1、在发展基础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纵
5、向比,我县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显著成效,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走出柞水看柞水,我们与全省、全国的差距还比较大,柞水目前仍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低、财政保障能力弱、贫困比重大仍然是最基本的县情。矿产企业多数属资源开发型,科技含量较低、产业链条较短,极易受到资源储量的限制和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特色项目少,项目之间关联度不大,缺乏统一包装与整合,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少,后续增长乏力。农业基础条件差,抗灾能力弱,缺乏龙头企业支撑,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的难度仍然很大。社会事业发展欠帐较多,维稳、民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同时,支撑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人才、科技
6、、土地等资源匮乏,决定项目发展的环境容量十分有限。2、在发展进程上,必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我县作为扩权强县试点县, 2009年经济综合实力在陕南片区中位居第13位,在关天经济区排名第55位,在全省排名第56位,虽然1214元的人均财政收入高出全省83个县中游水平501元,高出关天经济区平均水平287元,但15099元的人均生产总值却与全省83个县平均水平相差2106元,仅仅高出关天经济区中游水平32元 。目前,各地之间竞相发展,相互竞争日趋激烈。我县在发展上不仅要与陕南各县(区)比拼,更要与全省其他扩权县、关天经济区各县竞赛,要坚决打破低点定位、常规发展的惯性思维,树立超常规、加速度
7、、率先突破发展的新理念,瞄准建设陕南经济强县和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县域板块的目标,调整参照体系,调高起跑点,争先创优,勇攀新高。3、在发展趋势上,更要充分认识和牢牢把握重大机遇。放眼全国,中央吹响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号角,确立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举措。同时,我县纳入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我们争取项目资金和发展规模工业、旅游产业、现代农业带来了难得机遇;纵观全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陕南突破发展,在项目布局、资金投入等方面,优先支持陕南发展,并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建设、陕南矿产业发展和107个省级重点镇建设,我县先后被纳入大西安都市圈和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8、规划,为我们发展壮大工业园区、打造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城镇化、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面向全市,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关注柞水,大力支持柞水率先突破发展,要求柞水加速融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将大西沟铁矿开发、山柞高速公路、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营盘和凤凰省级重点镇等重大战略项目摆上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强有力的保障推进措施。这些,都为我们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创造了机遇、开辟了空间、提供了保障。二、总体要求、基本思路、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总体要求1、坚持改革开放。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加
9、快经济发展;立足走出去、引进来,寻求合作机遇,加强经济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在合作中为县域经济发展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注入新的活力。2、坚持项目带动。不断壮大矿产冶金、生态旅游、现代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做到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使项目有序接替,充分发挥项目建设、运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3、坚持循环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延长产业链条,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高效益循环利用的产业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4、坚持科技引领。加大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力度,推进技术进步,实现关键领域和核心技
10、术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人才聘用机制,采取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生产力,提升科技支撑经济增长的比重。5、坚持市场导向。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府推动,鼓励公众参与,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积极性。6、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搞好统筹兼顾,注重协调推进,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加快实现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方略和“一个目标揽全局
11、、两大工业立支柱、三大产业为主导、四大项目促增收”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开放带动、产业带动、项目带动、城镇带动战略,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扩城兴园强龙头,打造经济核心区,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把柞水打造成为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县域板块。战略定位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打造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打造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目标1、综合经济实力跨越发展。全县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66亿元,2020年达到156.4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全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2
12、300元,较2009年净增68088元。2、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小岭工业区、营盘生态旅游产业园、盘龙生态产业园三大园区为辐射的统筹科技资源的现代材料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尾矿综合利用基地以及生态旅游基地、现代中药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服务创新体系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综合科技实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5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进入经济区中等水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以上。3、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发展。加大铁路货运和客运专线复线、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建设,形成覆盖全县的综合交通网络,把柞水建设成为连接关中与陕南的重要
13、交通枢纽;完善水利设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建设“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加快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硬件保障能力得到根本改善。4、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镇人口达到10.83万人,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乡统筹取得突破,城镇化率达到60%,把柞水县城基本建设成为关天经济区的三级城市。5、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6、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72%以上;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显著降低,乾佑河、社川河、金井河等干流达到类以上水
14、质,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含量达到国家级以上标准,工业固体废物、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基本实现综合、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专栏1: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指 标 2009年 2012年 2015年 2020年人 口(万人) 16.5 16.82 17.15 19生产总值(亿元) 23.45 39.4 66 156.4人均生产总值(元) 14212 23400 38500 82300工业总产值(万元) 226969 430000 850000 2600000财政总收入(万元) 19527 36340 67600 19037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7506 13300 23600 611
15、0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995 4670 7300 1530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2708 19300 29400 5910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元) 48800 81200 135000 315700R&D经费占GDP比重(%) 2.1 3.8 4.5 6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3.2 3 2.8城镇化率(%) 30.7 38.9 49.8 60森林覆盖率(%) 66.5 68 70 72万元GDP能耗下降(%)(与2005年相比) 8.27 21 23 2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万元) 130 115 110 100城镇污水处理率(%) 73.33 82 88 92
16、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1 55 80 9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10 35 55 92城市绿化覆盖率(%) 41.11 45 48 50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 95 98 100 100三、发展重点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依托西安(咸阳)核心城市和商洛次核心城市向外辐射的交通干线,科学划分功能分区,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城乡布局,加强经济区与辐射区的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建设 “一区三基地”为突破口,全力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进一步完善公共
17、服务,加快新农村建设,将柞水打造成为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县域板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友好型社会样板。专栏2:关中-天水经济区柞水区域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类别 总投资(万元)合 计 “十一五”投资 “十二五” 投资 “十三五”投资总 计(194) 5315314 349604 4074597 891113一 优势产业(87) 2854287 243000 2415087 196200二 循环经济(7个) 74700 900 68700 5100三 基础设施(39个) 199* *9 132* *13四 公共服务(42个) 200842 10300 159842 30700五 新农村
18、建设(9个) 118661 25661 58500 34500六 生态环境保护(10个) 68954 9624 52330 7000(一)优势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条,加强配套分工,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集群,构筑若干特色优势产业基地。1、矿产冶金。以小岭工业区为载体,加快重要矿产资源产业化开发,重点包括铁、铜、钼、钒、银、金等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相关配套项目。专栏3:矿产冶金(现代材料)项目一、钢铁材料及制造产业:1、基础原材料:柞水菱铁矿采选、柞水磁铁矿采选、金鑫矿业公司200万吨钒钛磁铁矿项目、柞水沙巴沟铁矿采选、杏坪南沟铁矿开发、柞水
19、县莺歌山铁矿开发、柞水县冯家沟铁矿开发、共建中兴矿业扩建项目。2、基础原材料加工:柞水球团矿、柞水海绵铁。3、钢铁产品制造业:200万吨特钢、60万吨轧钢项目、龙钢30万吨钢管项目。4、配套项目:大西沟铁矿公辅设施项目。二、其他:1、铜产业:柞水杏坪铜矿开发。2、钼产业:上源公司钼矿采选。3、钒产业:李砭五氧化二钒项目。4、银产业:柞水电子浆料、粉料及柞水县银产品深加工。5、金产业:丰北河金矿采选。6、非金属产业:年产1000万平方米花岗岩板材加工项目。2、生态旅游。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加快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建设,切实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旅游板块。大力发展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历史
20、人文旅游,不断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挖掘文化内涵,完善配套设施,形成功能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管理机制创新,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切实提升旅游产业自身发展能力。加强与区外旅游线路对接,推广景区合作,迎合大都市旅游消费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新趋势,争取将我县旅游作为关中人文旅游的重要补充,打入国内外主流旅游市场,实现观光型的西安“后花园”向休闲度假养生颐情型的西安第二生活区转变。专栏4:生态旅游项目一、精品景区: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二期开发建设、柞水凤凰古镇保护与开发项目、秦楚古道开发项目、柞水溶洞景区百神洞旅游开发、九天山公园建设、小沙粒沟生态旅游项目、
21、天平山旅游综合开发、药王沟旅游开发、柞水县赤水沟旅游开发、五华山(东坡)森林公园建设。二、其他景区:两河乡旅游开发、丰北河旅游开发、西川乡村旅游开发。三、休闲养生:烟雨终南度假山庄、九锦山庄、秦岭药用植物老年中心建设项目、柞水岭南风情旅游园。四、配套服务:陕西五洲万国假日酒店、锦苑盘谷山庄项目、陕西五洲盘龙植物观赏园、柞水县盘龙四星级酒店建设、陕西汇生源生态度假酒店、柞水农家乐集中区建设、柞水溶洞景区综合配套服务项目。3、现代医药。按照林药间作种植木本中药村和平地种植草本中药材的种植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五味子、金银花、红豆杉、秦艽、猪苓、板蓝根等药源基地建设的规范化和规模
22、化。对传统中药产业进行改造,加快中药新产品研发。运用现代制药新工艺、新技术,建立中药加工体系。抓好传统骨干产品二次开发和系列产品开发,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名牌产品。推进中药饮片、中药萃取物、配方颗粒、药膳汤料和中药保健品的产业化生产。专栏5:现代医药项目一、药源基地:规范化五味子生产基地、中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猪苓基地建设及产品开发、秦艽GAP基地建设项目。二、产品研发:秦巴山区(柞水)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柞水县金银花综合开发、柞水红豆杉综合开发、华中五味子综合开发项目。三、加工生产:盘龙制药盘龙七片二次开发、盘龙制药中药保健品GMP建设、柞水盘龙醋酸棉酚原料GMP建设项目、盘龙公司
23、扩能项目、“灵丹痛风康”生产线项目、欧珂公司扩能项目、中药配方颗粒饮片GMP建设项目、代用茶GMP建设项目、中草药保健品(药衣、药枕、药帽)开发、银杏保健系列 (杏仁露、银杏茶)产品加工、荆芥等药用植物深加工、柞水五味子药用成分提取、葛根药用成分提取加工及饮料开发、连翘深加工项目、药膳食品加工厂。4、绿色食品。充分发挥柞水核桃、板栗、黑木耳、土鸡蛋等绿色农特产品的比较优势,依靠科技和管理,依托企业集团,实现农特产品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形成富有柞水特色的食品基地,打造柞水绿色食品品牌。专栏6:绿色食品项目一、产业基地:核桃产业基地县建设、柞水板栗基地县建设、猕猴桃产业化项目、柞
24、水金井河流域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二、生产加工:汇生源现代生态农业加工、新田地绿色农产品加工扩建项目、柞水马家台乡金台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柞水县凤凰镇农业产业园、特色农副产品综合深加工、农产品加工配送项目、核桃深加工、豆制品加工、山野菜加工、柞水欧珂公司五味子饮料开发项目、柞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5、其他产业。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县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借助旅游等相关产业,积极发展其他特色产品项目,形成多元发展、互为补充的产业体系。专栏7:其他产业项目岭南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柞水特色产品礼品包装项目。(二)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发展理念创新、
25、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循环型企业、循环工业园区和循环区域为重点,逐步形成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区域循环式开发的格局,加快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科技型、效益型、环保型并重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四大优势产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1、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立足区域内资源、物质、能源利用现状,夯实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以三大产业园区为核心,精心规划建设若干既错位发展又互为依托的循环型工
26、业园区,大幅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带动效应,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区。重点抓好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软件建设,努力将我县三大产业园区建成全省和关天经济区的循环经济重点园区和示范区。2、循环型企业建设。将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不断培育壮大循环型企业群体。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等措施,推进企业生态工业试点,引导和帮助企业逐步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水平。积极推动企业间产业整合和物质能量优化集成,延长产业链条,拓宽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推进尾矿、废渣、粉尘、废水、废气、余
27、热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产出效益。3、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为先原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节约型产业结构,加大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生产、推广力度。新建、改扩建项目,率先实行国际先进水平的能耗、物耗、水耗等标准,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加快金、钼、钒、铁等废渣和尾矿综合利用研究,在技术、经济、市场可行的前提下,开发尾矿水泥、微晶玻璃、墙体砖等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市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专栏8: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柞水铁尾矿微晶玻璃、柞水菱铁矿尾矿水泥、柞水天长公司尾矿生产渗水砖、宝丰建材公司尾矿利用项目、尾矿利用生产井圈井盖等市政建材、小岭工业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柞水废品收购利用。(三)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畅通便捷、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加强我县在经济区的联系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1、交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