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4.81KB ,
资源ID:177795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7795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二十八层天详解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二十八层天详解文档格式.docx

1、玉皇大帝所在;佛陀在此天为母讲地藏经。人间一百年,为忉利天一昼夜,忉利天人寿为千岁,100*365*1000=36500000年;身长一里;天衣六铢;形交成淫,与人无别,然风气泄,热恼便除,非如人间有余不净。3、欲界-须焰摩天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若在夫妻相会时,只是逢场作兴,事过之后,毫无回忆怀念。于人世间,动少静多。于独居时,内心已得全清。这个人命终之后,就生在虚空之中,安住在一片光明云中。那是日月光明所照不到之处。这些人自身能放光明,互相照耀,故常在光明中,没有黑暗,只以莲花开合来

2、分昼夜,这叫做须焰摩天。也就是空居天(彭措:相对于地居天),因为离开须弥山,距离人间有一千二百八十万里,身长二百廿五尺,寿命一万万四千四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三百年。男女相爱,只是执手以示爱,而不行淫。逢欲暂交,事前全无预念,事后也不复追想。夜摩天也叫做须焰摩天,这个地区的名称应当是须焰摩天。称夜摩天,须焰摩天的天主叫夜摩。人间二百年,为夜摩天一昼夜;夜摩天人寿为二千岁;200*365*2000=146000000年身长一里半;天衣三铢;才抱成淫,俱起染心,暂时相抱,热恼便息,唯一起染,虽受抱乐,而不成淫,若俱无染心,虽相执抱,如亲相敬爱,而无过失。4、欲界-兜率陀天一切时静,有应触来,

3、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若人时常都在清净中,已完全无淫念,有时遇有应行之欲触,还未能违拒,犹有顺从之念。这等人命终之后,即上升最精微处,不和下界人天相接触,乃至世界坏灭的时候,火、水、风三大灾难不能波及,这一类叫做兜率天。这天分内外二院,外院有小摩尼殿,是凡夫天人所居,内院有大摩尼殿,是弥勒菩萨所住。弥勒菩萨常在内外两院说法,教化众生。该天距离人间有二千五百六十万里,身长三百丈,寿命五万万七千六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四百年。男女相爱,只是一笑。 三灾是: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刮三禅天。要做天人就要少欲知足,但天人终非究

4、竟处,天福享尽,还要堕落。如果天天谈情说爱,那就往死路走!我们为何业障这样重?就是因为情欲心重,如不觉悟,再跟情跑,不仅死路,还要趋向畜生地狱路上呢!此天逢欲亦无交心,故一切时常在静中,如有相应之触来相逼迫,也不能拒绝。兜率陀天分为内外二院,外院对下杂染说来就是精,内院对外说来就是微。兜率陀天一翻“知足”,言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又翻“喜足”,言此天得少意欲为喜,更不求余为足。弥勒菩萨现居此天,将来下生人间成佛。人间四百年,为兜率天一昼夜,兜率天人寿为四千岁。400*365*4000=584000000年。身长二里;天衣一铢半。执手热恼便息。5、欲界-化乐天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玉体横陈时,

5、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本来已完全没有欲心,但为继承家业,只得勉强从事。但于玉体横陈时,味同嚼蜡,全无乐趣。这些人命终后,就生在乐变化天。距离人间有五千一百廿万里,身长三百七十五丈,寿命廿三万万零四百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八百年。所有一切五欲乐具,都能随愿变化满足自己受用。男女相爱,只是熟视而已。我并无欲心,只是为了应付你而行欲事。(兜率陀天有相应之触来,犹不能违拒,可见其犹觉有味。此天则觉味同嚼腊,已完全无味) “化乐” 就是说:乐其自变化之五欲境。人间八百年,为化乐天一昼夜;化乐天人寿为八千岁;800*365*8000= 2336000000年身长二里半;天衣

6、一铢;唯相向笑,便除热恼。6、欲界-他化自在天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没有世俗的男女心念,厌恶淫欲不净,故虽有夫妻名分,但于行事时,不只索然无味,而且心不在焉,神游境外,了然超脱。这些人命终之后,就能超越一切化无化境,凡五欲乐具,不需要自己变化,都由其他天界所变现,而自己得以自在受用。这天界叫做他化自在天,距离人间有一万万零二百四十万里,身长四百五十丈,寿命九十二万万一千六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一千六百年,男女相爱,只用眼一看便满足。厌弃世间淫欲,只是暂行男女婚配之事(统前五因而论,初则有交而正,次则有交而微,三则有交而

7、暂,四则行事有味,五则行事无味。)虽随顺世间,有男女婚配,而于行欲之事,相交之情,一并决绝,故说了然超越。瑜伽师地论说“第六天上,别有魔罗所居天宫,即他化自在天所摄。”可知魔天别是一类,只能说是为他化自在天所摄,而不能说即他化自在天。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阿难,如上面所说六欲天,在身方面似乎离开了爱欲,但在心方面,还有少许爱念,尚未完全清净,所以就叫做欲界众生。楞严经对于淫欲果报,分析得十分详细透彻,欲心重而兼犯禁戒,当然即堕阿鼻地狱,轻者逐渐高升。这六欲天亦因静多动少,清心寡欲,欲心渐渐轻,生天层层高。要完全绝欲才能证无漏四禅天。淫欲为生死根本,不断淫欲,想

8、升天界犹不可能,况欲证无上菩提耶!所以想修三摩地,想出生死苦海,必须先过此关。(译文)阿难!如此六天,形虽然出动,然而心迹还在相交注一,从此以上注二,名为欲界注三。注一:如此六天,初则离于邪动,次则正动而微,三则动少静多,四则出动,以一切时静故。形虽出动,未免心交,从他应触来时,不能违拒,即是有味。即可见其心尚交。至第五味同嚼腊,第六了然超出,才心交都无,还未能无迹,故第五犹有欲境,到第六权同世间行事,宛然有欲迹,故犹有相交之迹存在。注三:依天台宗的说法“六天果报,十善为本。兼护法,生四王天;兼慈化,生忉利;兼不恼众生,善巧纯熟,生夜摩;兼修禅定,粗细而住,生兜率;兼欲界定,生化乐;兼未到定,

9、生他化。是知六天通以十善为因,前三天各兼功行,后三天各兼禅定。今以功行禅定为缘,通修十善为因,但十善之中,断欲为要,若不断欲,十善何成?如来为人从要,故惟约欲轻欲重,而分胜劣。”解:楞严正脉引偈说四王忉利共相抱,夜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熟视他暂视,此是六天真快乐。盍相抱执手,俱属形动,而分轻重之异。至于兜率之笑,虽形出乎动,而未能无心,若后二天,但惟目视,虽无交心,而犹似有迹,故合云: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足知此上绝无女人,心迹俱离,无所交接,兼无食睡。三欲俱忘,稍涉饥倦,即入禅定,出定则饱满精明,是但以禅悦为食,为息,已离粗重身心矣。魔王居此天。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他化自在天一昼夜;他化自在天人寿为

10、一万六千岁;身长三里;天衣半铢;相视成淫。1600*365*16000= 9344000000年7、色界-梵众天(初禅三天1)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前边所讲六欲天虽是离欲,但还未能完全离尽,故叫做欲界。现在讲色界,居于欲界之上,共二十八天。虽已完全离欲染,但尚有色质,故叫色界。生到色界的天人,纯是化生,貌如童子,身白银色,衣黄金色,全是男相,没有女人。 阿难!世间一切修行的人,不知本有寂然常住的真性,以致错乱修习,不修禅那,不得首楞严大定,缺乏出世的真正智慧,但以世间的静虑为因心,不

11、犯淫行。无论行住坐卧,心中皆不会起淫念。因此,心身清净,爱染不生,不再留住欲界。这些人临命终时,就会应念生于天界,身为梵侣。梵即清净,离欲清净。这一类叫做梵众天(王治平居士:已超出欲界,身为梵世庶民。),身长四十里,寿命二十小劫。世间一切所有修心的人,不借禅那注一之力,无有智慧,但能依事相修行,严持禁戒。因为依执持之力,不行淫欲,还不能无心。注一禅那意为静虑,即由静而虑之义。8、色界-梵辅天(初禅三天2)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名梵辅天。欲界的淫习既然除尽,离欲的清净心就能显现,对于梵生的仪式戒律,都能乐于遵守,随顺不犯,身心轻安,具梵天之德。这一类人就可以生

12、到梵辅天上(王治平居士:为梵天之辅臣。),身长八十里,寿四十小劫。(译文)欲界淫习既得伏除,离欲净心,已得现前,不假执持之力,自合梵世律仪,无须勉强,自能随顺爱乐,此人应时成就梵行注一清净之行。即是梵行,成就此行,即合梵德。9、色界-大梵天(初禅三天3)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名大梵天。由于修身而能摄心,身心如一,妙德圆满,威仪不缺。不但禁戒清净,还得明悟。既然福德圆满,有威可畏,有仪可敬,这个人就能统领梵众,为大梵王。这一类叫大梵天,身长一百二十里,寿命六十小劫。(译文)身心都得到妙圆注一,无论行住坐卧,威仪都具足无缺,不但禁戒清净,且能明悟了知注

13、二,故此人应时即能统率梵众注三,为大梵天王。如此一类,即名为大梵天。爱乐随顺,身心无所拘限,故称妙圆。注二 知持,知犯,知开,知遮,故为明悟了知。注三 因为明悟了知,自能处断重轻,昭示赏罚,故能统天众而为大梵天王。【佛学常见辞汇】梵是清净的意思,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的通名。今叫其中之初禅天主为大梵天。【藏传佛教辞典】初禅天之上层。体态美好,所有善根、威德等皆大于其下二重梵天,故名大梵。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阿难!这三种天都称作胜流,因其身胜、乐胜、能胜下界的各趣的众生,又不受欲界八苦的煎逼,虽然不是修真正的三摩地,但因持戒的定力,心中常能清净

14、,已不为欲界诸烦恼所摇动,这叫做初禅天。于九地中,是离生喜乐地,即离开欲界诸恶趣,而得清净喜乐。但是因为仍有觉观之火,故到劫尽时,仍不免为劫火所烧。这三类胜流注一,一切苦恼所不能逼注二,虽然不算正修的真三摩地,然而于持戒的清净心中,欲界的诸漏,不能牵动,这就名为初禅注三。注一 这三类天人,同具身胜,乐胜,超于下界,故名为胜流。注二 下界的粗重极苦,都已远离,故一切苦恼都不能逼。注三 初禅定具五支功德:一,觉;二,观;三,喜;四,乐;五,一心。在九次第定中,名离生喜乐地。因为他离下界等种种不善之法,生初禅等诸善法故。10、色界-少光天(二禅三天1)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

15、。名少光天。其次是梵天(这里指大梵天),因统理梵天天人,化他功深,自行更加纯净,具足戒定慧,故能圆满梵生,心如止水,湛寂则生光,不过心光尚弱,还未能遍照,故叫少光天。身长一百六十里,寿命二大劫。其次梵天统摄梵人,久久化他之功愈深,自己的梵行也更纯,净心的力量更为坚固,禅定之力也更强。寂然不动,而湛然澄清。声心内外皎洁而光耀。这样一类天人,名为少光天。【藏传佛教辞典】二禅天之下层。生于此中诸天,威光小于自地上二天处,故名少光。11、色界-无量光天(二禅三天2)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名无量光天。定功渐深,身光与心光,光光相照,照耀无尽,映到小千十方世界,遍地变成琉璃之色,这一类叫

16、无量光天。身长三百二十里,寿命四大劫。(译文)定力更为增长,身光与心光,展转相然,映十方界注一,遍成琉璃,身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这样一类天人,名为无量光天注二。此处所说十方界,是指一小千世界而言,因二禅上覆一小千世界故。注二:此为对前天而言,前天光明,此天能量;而此天光明,前天不能量故。【佛学大辞典】(界名)色界第二静虑三天中之一。俱舍颂疏世间品一曰:“光明转增量难限,故名无量光天。12、色界-光音天(二禅三天3)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名光音天。吸取执持前天之无量光明,继续进修,到定力更深,光更圆满,就以光明为教体,以光音作佛事,教化众生,令心清净,所有光明,都能应用无有穷

17、尽,如是一类叫光音天。身长六百四十里,寿命八大劫。(译文)吸持注一圆满光明,以成就教体注二,依于圆光,发宣化理,自然成教,无作无为,所以应用无尽。这样一类,就名为光音天。受教者,吸取法义;施教者,执持音声。如维摩诘经说或有佛国,以光明而作佛事。可以例此。又古德引经论多说二禅以上,无语言法。然法华经也说光音及遍净,乃至有顶天言语之音声,悉皆得闻。可知古德所说无语言法者,但无舌辩之语言,语言由于光发,如后文圆光成音即是。【佛学常见辞汇】色界二禅的最高天,此天绝音声,众生要说话,便自口中发出净光来作识别,故名光音。佛经说劫初的人类,就是从光音天来的。一切忧悬所不能逼。粗漏已伏。名为二禅。这三天又胜于

18、初禅,以初禅乍离欲苦,成恐复堕,故有忧愁挂虑,须时时提高觉观,修持禅定。现在二禅已离欲渐远,没有恐惧心,亦无一切忧虑,虽不是依不生灭为本修因,而修正定,但于清净梵行,已伏心中粗漏,叫做二禅。于九地中,叫定生喜乐地。虽然火灾不能侵,但心有喜水,故仍难免要受水灾。这三类胜流注一,一切忧悬注二所不能逼,虽然不是正修的真三摩地注三,然而在清净心中,粗漏已伏注四,名为二禅注五。不惟胜于欲界,兼复胜于初禅。初禅初离欲界之苦,恐其复坠,故忧愁悬挂,时时以觉观拒之。至二禅离欲渐远,恐坠之心已息,故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至无觉无观之境,依然属于有漏,故仍不是正修的真三摩地。注四:初禅中爱,虽不能断,而于二禅清净心

19、中,无所由起,故说已伏。注五:此时虽已超初禅,但未及三禅,故名为二禅,二禅具四支功德: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在九次第定中,名定生喜乐。此定胜于初禅,因初禅有觉有观,带忧悬之喜乐,而二禅无觉无观,纯内净之喜乐。13、色界-少净天(三禅三天1)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名少净天。二禅之光音天,光明圆满,以光明成就音声,来做教体,发出音声,显出妙理。现在三禅天是依妙理,发出成为更精进妙行,亦已舍去喜心,得到净乐,恬然安静,似乎得到寂灭乐之境界,但这只是初伏第六意识,非真正寂灭,这一类叫做少净天。身长一千二百八十里,寿命十六大劫。这样的天人,圆满光明,成就音声,披

20、发音声显露化理(网络:事物变化之理。)而成妙用。发成精行注一,通于寂灭注二之乐,如此一类,名为少净天注三。 注一:初禅离动现静,二禅依静现动,虽依静现动,未免违静,故发行犹粗,至此天定力转深,动不违静,故说发成精行。 注二:至此动静双亡,是为寂灭,寂灭之乐,妙胜于前,因初入此境,故说为通。 注三:寂灭名净,以境纯故,境量初通名少,又对前而言名静,对后而言名少。【佛学常见辞汇】色界第三禅天之第一天名,因意识享受净妙之乐,故名净,因这种净妙之乐在第三禅天中,此天所得最少,故名少净。14、色界-无量净天(三禅三天2)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名无量净天。少净天虽近于寂灭乐,但未忘净境,

21、我执犹存,再进一步,定力转深,净境亦空,以空来引净,净同于虚空,虚空无边,故净境亦无边,这时身心轻安如太虚空无挂无碍,成寂灭乐,这一类就叫无量净天。身长二千五百六十里,寿命三十二大劫。(译文)前天虽通寂灭,但以静境未亡,尚为静之所限,现在到了此天,定力转深,并净亦空,故此时净空现前,以空引净,净与空发,等太虚而为量,故引发无际,自觉现前身心,如太虚之一尘,无累无拘,自觉无限轻安,成寂灭乐,如此一类,名无量净天注。 注:无量净即以净境无际言之。又前天净境,此天能量,此天净境,前天无能量故。(界名)色界第三静虑三天中之第二。“此净转胜,是难限故,名无量净天。15、色界-遍净天(三禅三天3)世界身心

22、。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名遍净天。无量净天之净境只遍及于身心,再进一步,定力更深,这时正报之身心,和依报之世界,混成一体,打成一片,皆得虚寂圆满清净,纯净之德成就,有漏之乐无穷,就以为是清净家乡,真实归托之地,而不知道只是有漏,如是一类,叫做遍净天。身长五千零二十里,寿命六十四大劫。(译文)前天虽净德无际,而依报和正报犹未尽亡,既有身心世界,净虽无量,而未极圆遍,至此定力转深,身心世界,泯同一体,荡然无杂,故一切圆净。纯净之德,既已圆遍,故说成就。至此有漏之乐已极,自觉殊胜可托,趣住不拾故归寂灭乐注一。这样一类天人,名为遍净注二天。虽殊胜之乐已极,然仍属有漏。初则始通得路(彭

23、措:通),次则入门(彭措:成),至此净德圆遍,如升堂入室(彭措:归),故名遍净。 解:按楞严经指掌说 问:欲界六天,按三摩文中,颇似道场严戒。按禅那文中,颇似二渐刳性。自入色界以来,历谈至此,按三摩中,颇似道场定慧。按禅那中,颇似历位深修,况涅槃亦翻寂灭,而结尽亦曰寂灭现前,何此之寂灭,与彼胜劣天渊?请示深故,以防错修。答:善哉问也,愚正欲言,按前佛示三摩文云: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是知正修之人,必先发菩提心,依真三昧,用不生灭心。如巧金师,欲祀上帝,依善好炉锤,用金作器,初作即贵,作成更为尊器,结尽所谓寂灭现前,涅槃所以翻为寂灭是也,今前云

24、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是不发菩提心也。又云:不假禅那,无有智慧,是不依真三昧也。况生天之因,始于纯想,是不以不生灭心,而用生灭心也。如拙庖人,欲饱田夫,以破漏釜竈,用砂作饭,初作原非饭本,尘劫只名热砂。初禅所谓明悟,三禅中所谓寂灭是也,识此深故,自无错修。问:前途既错,如何改修?福爱天中,有二岐路:若从广果,上历不还,超空穷空,二皆不失正果,则向修不无少益。若无想穷空不归,迷漏便入轮转,则以往俱系徒劳。 此改修善不善之辨也,问,此之世界身心,一切圆净,与我空法空何别?答,二空因悟而证,二净因想而伏,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可不辨。【佛学常见辞汇】色界第三禅天之第三天名,因此天净光周遍,故名。【佛学

25、大辞典】长阿含云:“遍净天王名净智,四臂捉贝,持轮御金翅鸟。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此三天又胜二禅之流,初禅只是苦恼不逼,不得随顺。二禅忧虑不逼,五识已伏,只得随顺。至此三禅已得寂灭,六识已伏,不起现行作用,故得大随顺,身心安然,自在不动,受无量乐。虽非真得正修实证之三摩地,但清净心中,已安乐无苦,欢喜毕具,于九地中属第四离喜妙乐地。离开初、二禅之喜,而得三禅之妙乐,但出入息尚存,故劫坏时虽水灾不能侵,但还难免风灾。这三类胜流注一,具大随顺注二,身心都得至安隐注三,得无量乐注四,在安隐心中注五,欢喜毕具注六,名为三禅注七。 注一 又胜于前三

26、天。 注二 始通净境为随顺,如得路无乖违。次则安隐,如入门无险难。三则已圆得乐,如升堂入室,常受用。又光音天发行未精,为小随顺,至此天始为大随顺。 注三 少净天初通寂灭,身虽已安,心犹未隐,得乐名为无量,并不是真无量,因为乐犹可量。 注四 至此天名遍净,乐始不能量。 注五 安隐心即三禅心,初禅二禅,离忆增胜,故为清净心。三禅得乐增胜,故为安隐心。又初禅离欲界苦恼故喜,二禅离初禅忧悬故喜,至于三禅于前二喜俱无,惟见其乐,故为安隐。 注六 安隐心中,亦有其自谕之欢,莫状之喜,非人所能知,故称为欢喜毕具。 注七 三禅具五支功德:一、舍,二、念,三、智,四、乐,五、一心。在九次第定中名离喜妙乐地,以离

27、前二禅对苦,对忧粗相易见之浮喜,得第三禅自安自隐细相难知之妙乐。16、色界福生天(四禅九天1)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名福生天。这三禅的天人,既离初禅苦恼,二禅忧虑,故苦因已尽,身心皆不再受任何逼迫。再进一步定力更深,进入四禅天时,体会乐亦非长久,苦和乐是相对。待福乐享尽,乐极生悲,终归于坏灭。因此能顿时舍离苦乐二心,粗重的烦恼就无从发生,这时便生起清净之福德,叫福生天。身长一万里,寿命一百二十五大劫。彭措:证得空性后,尽是缘起性空,没有好坏、苦乐的分别。但是外道不明真相,生搬硬套,以致误解圣境,盲修瞎练,而生此天。译文 阿难!再说天人,不逼身心注一,苦因已尽注二,此时定力转深,觉三禅之乐,不能常住,福业尽时,久必坏生,由此离苦,住乐二心,俱时顿舍,于是粗重相灭,净福性注三生,此定暂发,故名福生天。 注一 初禅已离苦恼,二禅又离忧悬,故身心不为所逼。 注二 初禅诸漏不动,二禅粗漏已伏,是为苦因已尽。【佛学常见辞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