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7 ,大小:157.89KB ,
资源ID:177494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7494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

1、行动依据1.7从80年代以来,山西发展道路与模式的选择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能源重化工基地战略到“整体创新、综合开发”战略、经济上新台阶战略等,都曾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过有益的推动作用。然而,多数战略主张偏重于产业发展及总量增长,对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关系重视不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90年代初,有的提出“建设文化生态大省”的构想,这一理论探索也未进入政府决策。1.8全省通过编制国土开发整治综合规划,强化环境管理,治理环境污染,实行矿产资源和水资源补偿制度,加强水土保持和矿区土地复垦等一系列手段与措施,逐步注意到了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手段与措施还不能适

2、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9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得到体现和贯彻。为了能够更好地协调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更好地兼顾当前利益和后续发展能力,有必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及其行动方案,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有序推进。1.10山西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以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以解决发展不当所引致的发展不足问题以及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为主要着眼点。目标1.11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模式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资源高效利用为要旨,优先项目和示范工程为突破口,能力建设为支撑,开发与整治有机融合

3、,环境与发展协调共进。1.12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是:以发展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资源型经济向效益型经济的转变步伐,壮大环保产业,控制环境污染,整治生态环境,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消耗代价和社会风险。改进发展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开发效率和效益。有效保护资源基础,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实现全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共进和持续发展。 1.13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00年,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可持续发展工作全面启动;到2010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初步理顺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到2020年,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改善,

4、基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共进。(a)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20亿元,人均达5970元,地方预算可用财力达到200亿元,重点建设能源、冶金、电子、建材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238,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到2010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跨入中西部的先进行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210元,产业结构实现合理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5044,农业基本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基础设施总体适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5、力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经济体系基本定型。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00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800元左右。产业结构实现高度化,三次产业比例达到54748,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建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b)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00年,确保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11以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2岁,贫困地区基本实现脱贫。到2010年,人民生活达到宽裕水平,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

6、的城镇体系及城乡一体化雏形。全省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高效、合理的城镇体系,农村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人口素质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c)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00年,力争使全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遏止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速度,使环境严重超载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自然保护区增加到15处,森林覆盖率达到25。到2010年,使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大气、水环境质量趋于好转,森林覆盖率达到30,初步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到2020年,

7、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0左右,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步入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轨道。行动1.14制定不同发展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10年之前,实行弱可持续性环境资本净损耗不断减少的战略;2010年之后,实行强可持续性环境资本不断增长的战略。1.15从实际出发,编制各经济地带、经济区、地(市)、县级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各领域、各部门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深入地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1.16要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知识,普及科学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生态观和发展观,增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意识。1.17以发展为核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保持

8、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国民经济总收入;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协调管理资源与环境;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工业中推广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提高能源效率,节能降耗,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1.18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实施“科教兴晋”战略,走科教引导社会发展之路。要长期满足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以促进资源与收入的公平分配为准则,在当代人之间和下代人之间实现社会基本公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引导群众采用新的合理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社会服务和第三产业,扩大社会就业;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尽快消除贫困;积极发展卫生事业,提

9、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人类住区功能与环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防灾减灾体系;重视社区发展,保障公众与团体参与可持续发展。1.19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不断增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基础。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提高和维持生态系统的持续生产力;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实行重点区域和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保护生物多样性;扩大自然保护区网络;重视水土保持和土地退化整治;防治环境污染;推行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与管理。1.20从政策、法律、体制、管理、科技、教育、公众参与、区内外合作等方面入手,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1.21以大示范工程为突破口,争取中央政策支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把山西建

10、成中西部可持续发展示范区。1.22把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发展质量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深入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重视就业培训和在职教育、脱产学习等,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集约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促进持续发展。1.23大力推进山西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建设,通过争取国际援助、国外优惠贷款与技术合作、政府投资、企业筹资、群众集资和其它各种资金筹措形式,落实优先项目计划,扎

11、扎实实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作。把山西建成中国中西部可持续发展示范区1.24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需要选择新的“发展极”可持续发展示范区。(a)8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了“效益优先的非均衡战略”,通过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增长极,有力地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繁荣。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区位、经济基础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b)国家已经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针,开始实施加快内地发展的政策。(c)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采取“非均衡”策略,建立适合自身特征的新增长极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依靠增长极的创新功能、示范效应和扩散带动作用,培

12、育强有力的经济增长驱动机制,促进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振兴和可持续发展。(d)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尚无先例。对于以发展为核心的中西部地区而言,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试验示范区。通过试验区建设,探索可持续发展技术和政策,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体制,降低实施的代价、风险和负面影响,以便积累经验,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其它地区推广、普及。1.25山西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和综合优势,是中西部“新增长极”的最佳侯选区。(a)山西地处东西部连接点,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是沿海产业转移、技术扩散的首选接收区,有条件发挥承东启西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

13、。(b)山西是全国能源基地,作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有利于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增加能源、高耗能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原材料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山西能源生产及延伸加工技术、能源装备工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扩散。(c)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较好,人口适中、面积不大,进行示范区建设的代价与风险小,易起动,见效快,有利于尽快建成全区性的增长极,发挥带动、组织作用。(d)山西是中西部资源省的典型代表和缩影。它与中西部各省具有许多共同特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三线企业比重大,经营状况不佳;老区、贫困区多;农业生产落后;主导产业单向度高、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刚性大;资源耗费大,环境污染重;经营粗放,经

14、济效益差等。选择和建立山西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有利于找出一条适合整个中西部地区特点的高效发展模式。1.26力争在21世纪初,把山西建成中西部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样板、辐射、组织、扩散效应。1.27根据“择优选项、倾斜支持、重点突破”的原则,下大力气搞好具有广泛影响、发展前景好的大示范工程项目,尽快发挥样板、带动效应,促进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整体推进。(a)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三线企业调整、改组示范工程。加快企业转机建制步伐,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盘活“三线”建设积累的资本存量,在民品开发、易地技改、国防军事工业与地方经济结合方面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样板示范。(b)老区、贫困区脱

15、贫示范工程。制定并实施扶贫优惠政策,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坚持开发性扶贫的方针,重点搞好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内涵的产业扶贫工程和致富工程。以农业综合开发、自然资源开发与深度加工、劳务输出、乡镇企业建设为依托,尽快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和滚动发展机制,走出一条“坚实起步、稳定提高、有序推进、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c)生态农业示范工程。要在不同地域范围、不同生态条件、不同经济类型的地区,结合国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布局,合理确定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给予政策扶持,创建以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为特征的区域性农业持续发展模式,并及时向同类型区域示范、推广。(d)资源型经济向效益型

16、经济转轨示范工程。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和技术进步的合力作用,促进既存资源型结构尽快向市场型、效益型结构转变。一是从企业制度创新入手,完善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换,把推进改革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二是进行产业结构存量调整,实现增量结构优化,扩大配套互补产业力量,促进效益结构体系形成;三是延长支柱产业的产品链,增强与其它非资源产业的关联度,建立主导产业链群,加快支柱产业多元化步伐,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四是建立以旅游业为支柱的新产业群,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五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运用科技进步与市场机制,转换现有经济模式。(e)清洁工艺示范工程。以清洁能源区建设为目标,洁净煤技术和

17、节能技术为重点,在煤层气、洗精煤、型煤、先进燃烧器、煤炭气化和液化、加压流化床、水煤浆及煤炭加工转化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和应用开发,建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盈利、环境耗费较小的先进工艺模式,为中西部资源开发探索新路。(f)蓝天碧水示范工程。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工业污染治理,重点搞好太原、大同、阳泉、临汾等城市和河保偏、繁峙等工矿区,云岗、五台山等旅游区以及汾河、桑干河、浊漳河、涑水河等主要河流重污染河段的环境治理工作,使环境严重超载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为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创建适宜的生态环境。(g)横向经济联合示范工程。要充分利用区位、交通和产业基础条件,通过技术协

18、作、经济合作和组建跨区域企业集团等形式,加强区际经济联系,实现与国内大市场的对接,扩大山西经济的外向度与竞争力。同时,要大力发展与中西部省区经济技术联系,发挥能源生产、矿山和采掘机械设备生产及技术开发优势,拓宽中西部市场,加快生产要素区际流动,以开放联合为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h)县域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实施“龙头企业特色县战略”,坚持“固农、兴工、务商”方针和“协调发展,重点突破、总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比较优势和市场导向原则,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创建一批具有活力的增长极。1.28争取中央政策支持。明确将山西定为“中西部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允许其试行相应的开发政策;

19、财政上要以一定比例为基数返还山西,年为期,并以此建立可持续发展基金;驻晋各大专业银行的存贷差余额留作地方使用,允许仿效国家开发银行形式创办“山西环境与发展银行”;扩大晋煤出口自主权,扩大经济的外向度,改善引资环境;对于山西可持续发展重点示范工程给予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尤其对于那些具有较大技术开发风险的项目,如清洁生产、洁净煤技术、煤层气开发、环保产业化、生态农业技术等予以倾斜支持;允许山西优先试行可持续发展其它政策,支持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1.2能力支撑体系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这项工作既包括人口素质与能力,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政策、法规和信息系统,以

20、及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与办法。1.30山西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工作已开始起步,成立了省级21世纪议程领导组,初步开展了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宣传、培训和首批优先项目申报、筛选工作。但从目前看,现有的法律、政策、管理体制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还有一些不适应之处,管理人员和产业劳动者素质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很薄弱,能力建设任重而道远。1.31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到2000年,建立起各级专门办事机构和相应的管理队伍与工作制度;到21世纪初叶,形成一个法规、政策、体制、科技、教育、信息等协调配合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体系。1.32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建设。(a)完善与加强各级21世纪议程领

21、导机构,建立由各部门、各地区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出决策和部署。(b)组织编制各级各类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可持续发展工作。(c)建立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对于区域发展的重大决策建议和重点工程项目,要进行科学的论证、核查和审批。做出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总体结论意见以及改进与防范措施。(d)将环境、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及统计指标体系,强化经济与行政手段对可持续发展的调控作用。(e)聘请各领域专家组成可持续发展专家咨询小组,向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推动可持续发展决策的民主化进程。1.33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建设。(a)建立可持续发展管理机构和管理队

22、伍,明确其职能,处理可持续发展的日常事务。(b)制订可持续发展管理制度和指标体系,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规范各项管理工作。(c)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和优先项目的审查、决策、监督、管理,建立项目检查、验收和跟踪调查制度。(d)通过岗位培训、脱产学习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可持续发展知识水平和组织实施能力。1.34可持续发展法规政策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关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修改与可持续发展不相符合的规章制度,颁布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专门性、综合性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执法能力。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可持续发展工

23、作的稳步推进。1.35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晋战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步伐,把科技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和原动力,走科技引导可持续发展之路。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壮大科技队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人才保障。科工贸、科农贸相结合,实行科技、经济、社会一体化,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重视可持续发展技术开发,组织力量进行洁净煤技术、环保产业化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产业生态化技术的联合攻关,建立强有力的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和推广应用网络。发展民办科技实体,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

24、业化,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能力。1.36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建设。实行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师待遇,稳定和扩大教师队伍。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扶持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加强高等学校建设,重视继续教育,通过入学、委培、引进、培训等多种形式造就各类专业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素质。改进各级课程结构,编写可持续发展教材,调整专业设置,建成结构层次合理、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教育体系。1.37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改进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和处理手段,逐步建立省级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和统计监测系统。通过公告、年鉴及

25、计算机联网等形式,确保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合作行动依据1.38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保护资源与环境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职责。山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组织实施山西21世纪议程,其意义不单单是造福于山西人民,而且将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39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全国、全球的共同行动。山西是经济欠发达的资源大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上面临诸多困难,必须广泛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要争取中央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及兄弟省市的帮助。与此同时,山西将继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重视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

26、境整治工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目标1.40以“共同发展”为宗旨,广泛参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寻求合作机会,积极争取国际社会资金和技术的援助与支持,促进全省的可持续发展。1.41发挥山西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形成省际间优势互补的可持续发展合作与交流网络。行动1.42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更加宽松的条件,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开拓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渠道,吸引国内外资金,实施山西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1.43加强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开发计划署、环境规划署及国际金融机构、发达国家的联系,争取它们对山西清洁生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污染防治、生态农业、废弃物

27、资源化方面的援助与合作。1.44积极争取联合国有关机构对山西可持续发展能力、机制和体制建设工作的援助和支持,汲取对山西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区的指导与帮助。1.45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息网络,促进与国内外、省内外有关方面的信息交流。1.46通过出国考察访问、聘请外国专家,举办友好城市联谊活动等形式,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1.47密切与环渤海兄弟省市的技术交流与经济协作,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与中西部省份的沟通与合作,发挥区域联系的纽带与桥梁作用,促进中西部的共同发展。在水土保持、扶贫开发、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整治等领域,与邻近省市开展

28、多种形式的合作,联建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1.48扩大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开展合作研究,跟踪世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动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第章社会可持续发展 2.1稳定的社会秩序是营造宽松的环境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不稳定的社会秩序会给经济发展造成威胁。积极改善社会结构,建立适应经济改革步伐的社会系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2.2改革开放使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良好的形势,社会各领域在改革开放中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社会系统的协调性有一定改善。社会基本稳定,秩序良好;人民生活水平稳定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下降,人口素质逐渐提高;社会文化生活多样。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

29、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很快。2.3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结构,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改革开放的力度不够和有限的区际交往等制约着山西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机制还没有完整建立。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改革任务艰巨。(a)人口形势依然严峻。在2020年之前,仍将面临人口数量膨胀、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就业压力加重等问题。(b)居民消费水平偏低,消费结构单一,消费取向不合理,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低层次的消费模式,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社会分配差距继续扩大。低收入阶层生活压力增加,城乡贫困人口仍不能完全消除,一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不稳定。太行山和吕梁山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很差,居民收入微薄,生活困难,社会分配不公依然存在。(d)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降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e)卫生事业基础薄弱,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平衡,体制不健全,防病治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