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50KB ,
资源ID:177347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7347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历史,提出问题 (播放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视频)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中阿拉莫戈多的“三一”试验场内30米高的铁塔上,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核试验;1954年建在前苏联的卡卢加州奥布宁斯克城的世界首座核电站;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说明人类已经开始利用原子的核能。 1893年道尔顿(J. Dalton)提出了原子学说:一切物质都由极小的微粒原子组成。不同的物质,含有不同的原子,不同原子的大小、质量和性质不同。随后被许多实验所证实,并且对许多现象给予了定量的解释。科学的发展证实了原子的存在。当原子学说逐渐被人

2、们接受以后,人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原子到底有多大?原子是如何构成的?内部结构如何?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吗 (出示鸡蛋或者鸡蛋的图片) 问题1:假如你以前从未吃过鸡蛋,甚至没有见过鸡蛋,现在你想知道这东西里面究竟有什么,有什么办法吗? 问题2:如果你不想打碎它,但又想知道这里面有什么,有什么办法吗? 问题3:在陌生的环境中,发现一个不认识的东西。为了了解它,有什么简洁的办法? (黑箱法:指一个系统内部结构不清楚,或根本无法弄清楚时,从外部输入控制信息,使系统内部发生反应后输出信息,再根据其输出信息来研究其功能和特性的一种方法。) 问题4:我们用什么办法去探究微观的原子世界? 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归纳出科

3、学家进行科学探索常用的思维方法:即观察物理现象提出假设构建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验验证。 第二环节:提出假设,科学验证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内部的世界 1897年,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管的实验发现了电子,并进一步测出了电子的荷质比:e/m。不久,人们发现在气体电离和过电效应等现象中,都可以从物质中击出电子。电子的质量比最轻的氢原子的质量小的多,因而认为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汤姆逊被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2)提出假设汤姆生原子模型 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中性的,可见,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由此,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模型,最有影响力

4、的是汤姆生提出的枣糕式模型。 (3)设计新的探究方案粒子散射实验 19091911年,卢瑟福为了验证他的导师汤姆生的“枣糕式模型”,建议他的研究生盖革和马斯顿观察镭发射出的高速粒子穿过薄的金属箔片后的偏转情况。 1.粒子散射实验原理: 汤姆生提出的枣糕式原子模型是否对呢?原子的结构非常紧密,用一般的方法是无法探测它的内部结构的,要认识原子的结构,需要用高速粒子对它进行轰击。而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接近原子中心。它还可以使荧光屏物质发光。如果粒子与其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了运动方向,荧光屏就能够显示出它的方向变化。研究高速的粒子穿过原子的散射情况。是研究原子结构的有效手段。 (教师指出:研究

5、原子内部结构要用到的方法:黑箱法、微观粒子碰撞方法。 2.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主要由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望远镜和转动圆盘几部分组成。 (由于粒子散射实验无法用真实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所以利用动画向学生模拟实验的装置、过程和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切身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多媒体重点指出,荧光屏和望远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圆周上运动,从而可以观察到穿透金箔后偏转角度不同的粒子。并且要让学生了解,这种观察是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所用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1.炮弹奇特,高速粒子;电量是氢离子的2倍,质量是氢离子的四倍,是电子的7000倍,速度是光速的1/10,能量

6、巨大。2.靶子极薄,金的延展性非常好,可以达到微米级的厚度,容易打穿。3.装置巧妙,显微镜和荧光屏可以在一个圆周上运动,统计在各个不同位置相同时间内接收到的粒子数就可以确定粒子穿过金原子后的偏转情况。 3.实验的观察结果 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 散射角 15o 30o 45o 60o 75o 105o 120o 150o 闪烁数 132019 7800 1435 477 211 69 51 33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用科学语言表述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到实验结果:绝大多数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 第三环节: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根据汤姆生原子模型分析:粒

7、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撞后造成的?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碰撞前后,质量大的粒子遇到电子,就像飞行的子弹遇到空气中的尘埃,因此不可能出现大角散射。粒子在原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到结果)对于粒子在原子附近时由于原子呈中性,与粒子之间没有或很小的库仑力的作用,正电荷在原子内部均匀的分布,粒子穿过原子时,由于原子两侧正电荷将对它的斥力有相当大一部分互相抵消,使粒子偏转的力不会很大,所以粒子不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这个实验结果和我们预想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准确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到结果: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无法解释粒子散射实验

8、现象。汤姆生原子模型中的正电荷和质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预想的结果与实验现象不同,你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质量应如何分布,才有可能造成粒子的大角度偏转?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间互相提问)解答:实验中发现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回来,表明这些粒子在原子中某个地方受到了质量、电量均比它本身大得多的物体的作用,可见原子中的正电荷、质量应都集中在一个中心上。 (师生互动,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析推理)得到: 1.绝大多数粒子不偏移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2.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原子内部有“核”存在。 3.极少数粒子被弹回表明:作用力很大;质量很大电量集中。 (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图片)

9、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和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推算出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还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 原子的半径约为10-10米、原子核半径约是10-14米,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的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以及该元素在周期表内的原子序数相等。 电子绕核旋转所需向心力就是核对它的库仑力。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能解释粒子散射实验,却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 (二)原子核的组成 阅读:质子和中子的发现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

10、福在1919年做核反应实验时发现了质子,经过研究证明,质子带正电荷,其电量和一个电子的电量相同,它的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进一步研究表明,质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完全相同,所以质子就是氢原子核。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又发现了中子,通过研究证明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的质量基本相同,但是不带电.是中性粒子.在对各种原子核进行的实验中,发现质子和电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两种基本粒子。 中子的发现是世界科学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它使人类从此跨进了原子能时代。因为中子的发现解决了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的质子、电子模型上碰到的难题,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原来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不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11、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费米后来用中子作核炮弹依次来袭击各种元素的原子核,于是由此发现了核裂变和核的链式反应。查德威克由于发现了中子,被授予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阅读课本48页后回答:什么是同位素? (三)质能方程 阅读课本49页: (1)质量亏损 科学家研究证明在核反应中原子核的总质量并不相等,例如精确计算表明:氘核的质量比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的质量之和要小一些,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质量亏损只有在核反应中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回顾质量、能量的定义、单位。明确质量不是能量、能量也不是质量,质量不能转化能量,能量也不能转化质量,质量只是物体具有能量多少及能量转变多少的一种量度) (2)爱因斯坦质

12、能方程: E=mc2 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能量(E)和质量(m)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E=mc2式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表明:物体所具有的能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由于c2这个数值十分巨大,因而物体的能量是十分可观的。 (3)核反应中由于质量亏损而释放的能量:E=m c2 物体贮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何使这样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同样可以得出,物体的能量变化E与物体的质量变化m的关系:E=mc2 第四环节:小结交流,测试反馈 课本50页“问题与练习”1,2,3,4 5.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粒子( ) A.全部

13、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 B.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 C.绝大多数发生很大的偏转,甚至被弹回,只有少数穿过; D.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 6.在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卢瑟福观察到的粒子的运动情况是( ) A.全部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 B.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甚至被弹回 C.少数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绝大多数发生较大偏转,甚至被弹回 D.全部粒子都发生很大偏转 7.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根据以下哪个实验或现象提出来的( ) A.光电效应实验 B.氢原子光谱实验 C.粒子散射实验 D.天

14、然放射现象 8.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9.当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 ) 10.质子的质量mp,中子的质量为mn,它们结合成质量为m的氘核,放出的能量应为( ) A.(mp+mn-m)C2B.(mp+mn)c2C.mc2D.(m-mp)c2 五、结束语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为了更好地实现物理学科教学的新理念,适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需要,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所以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参与解决问题、决策、小组讨论、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