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3.03KB ,
资源ID:177284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7284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门近代史资料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门近代史资料讲解.docx

1、江门近代史资料讲解江门近代史(绪言:第一章城区史、第二章白沙乡史和第四章太平社区史是我小时土生土长经历过,有些资料是父母讲的及族谱写的,资料准确。第五章讲述何氏先祖何聘卿将军光辉而悲壮事迹,资料来源新会县志,开平县志,台山县志,何氏家谱,族谱。至于第三章工业史因过去工厂分散,如今资料难收集,笔者在网上查过相关内容,可是不详细。故此章内容少之又少,实在遗憾。)广东江门白沙何耀乾整理编,冯振聪修订第一章江门旧城区近代史江门旧城区范围,从跃进路蓬江大桥至江会路口。包括太平路,仓后路,莲平路,新市路,兴宁路,书院路,镇东路,堤中路,水街,上步路,众兴路,更兴路,葵尾路,紫茶路,紫沙路,紫坭路,塘步路,

2、竹椅路,象溪路及圩顶区和石湾直街等。八百多年前,莲平路,太平路一带旧城区是一片江河水域,圩顶街已形成小集圩农贸集散地,附近乡村农民逢圩日到这里买卖农产品,故圩顶有卖鸡地,京果街等路名。三衍互为渡口,横渡过江是江门河南滘头乡。现中山公园,圩顶,原江门一中高地称蓬莱山,江对面有座烟墩山,两山夹着江门河。江门处在西江下游出海口及四邑潭江分支,天沙河等几条支流汇集出口之门,故称江门。经过几百年江河泥沙沉积,宋末元初,逐渐形成今天旧城区一带泥滩地。元末明初,当地居民逐渐兴建住房,形成东西走向的窄街横巷,房屋建筑构造基本与石湾直街及圩顶房屋相同。江门北通肇庆,顺西江上游可到达梧州,南宁。南至中山,澳门。西

3、到新会,台恩开四邑。东到番禺广州。因此,是珠三角西部水陆交通枢纽中心。历史以来都是商贸农付产品集散地,由于地理条件优越,注定江门必是珠三角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不可动摇的地位。上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开始拆除江门河滩一带旧民居,重新规划兴建新市区。当年有钱人士及四邑华侨纷纷回乡投资建设。几年后形成莲平路,太平路一带具有南方特色的城市格局。圩顶街区及石湾直街没有拆建,保存原有古老建筑,一般都是平房一至二层,街窄无骑楼。新建城区大多三至四层,街道宽可通车,有骑楼供行人避雨。1920年新宁铁路建成通车,由北街为起点,经水南乡,紫莱乡,白沙乡,新会到达台山终点。铁路通车,加快江门城区建设。1904年江门被

4、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是广东八大海关之一。海关人员都是外地人多,所以现在北街居民大多讲广州话,而江门本地人多讲四邑话。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1931年撤市改为归新会县管辖,称为新会县江门镇。常安路原是水涌沟,并不兴旺。1929年修马路填平水涌后改为常安路。1920年前,江门最繁华商业区是石湾直街,1925年莲平路,太平路一带新城区建成,并成立江门市,江门最繁华商业区转到太平路,新市路,钓台路,兴宁路区城,四条路交汇的十字路口设有交警亭(现早已拆)。市内有公交车经太平路,莲平路,紫茶路至江会路口。当年,江门商贸成行成市,太平路主营百货,药材。仓后经营咸鱼为主,莲平路主营衣服,制

5、衣。钓台路以糖烟酒米杂货为主。书院路经营书籍(该路有二间小学)。竹椅路经营竹制品家倶。葵尾路销售葵扇等葵工艺品。很多路名因其主营商品而得名。太平,新市,众兴,更兴则是祈求兴旺太平,吉祥如意而改。仓后路以前是一排旧仓库拆迁而建。墟顶有缸瓦地,卖鸡地,灯笼街,糍仔街,京果街,打铁街。逢二,五,八为墟期。新城区建成,文化教育也迅速跟上,成立多间小学。江门镇一小在太平路(解放后改为江门二小,后再改名为太平路小学,现与启明小学合并),1949年我在该校读书,50年2月,国民党飞机炸江门而停校,后转入书院路一小读书。书院路有二间小学,一间是书院小学(解放后改为一小,后与五小合并改为紫茶小学。另一间是中心小

6、学(现已撤销)。五小在紫茶路(后改为紫茶小学,现已搬走,原校址改为范罗岗小学)。六小,七小在羊桥市。劳工子弟小学在范罗岗(现改为范罗岗小学)。石湾直街明德坊有间私塾小学,新盛街有新盛小学,新市路有新市小学(新盛及新市路小学早已撤销)。三小在北街。江门一中,前身是景贤书院,创办于1760年于蓬莱山,1928年扩办为市立中学。1934年在北街设立广州培英中学北街分校,1953年改为江门市第三中学,现改为培英中学。长堤是1927年开始扩建修筑长堤马路。钓台路口原有间三进祠堂,明代陈白沙先生曾在此讲学,修长堤时拆除,现仅剩一进。钓台路口曾有棵几百年大榕树,树荫横跨马路,传闻陈白沙先生曾在此垂钓,钓台路

7、由此而得名,记得小时候很多街坊在树下乘凉,可惜1962年9月一场几十年一遇的大台风刮倒大榕树。江门旧城区曾有多间寺庙。雪峰寺是江门最古老佛教寺院,建于1605年明代万历期间,清朝康熙期间,下令沿海居民内迁50里而被拆。1672年重修,有300多年历史。坐落在石湾直街街口,寺庙宽敞,有护院墙围着。院内树木青翠。小时候跟我妈去拜神,善男信女众多,香火鼎盛。解放后改为看守所,现已全拆了,建了住宅楼。雪峰寺准备在白水带风景区重建。石湾直街口雪峰寺旁明德坊巷尾曾有间寺庙,内供菩萨,也有孔子象。曾办过私塾学校。新市路曾有一小庙,位罝大约在原新市小学,民国兴建新市路己拆。仅在路边存一神龛供人拜祭,占地3平方

8、米左右。以前常有小贩在此摆摊卖香烛灯蕊。墟顶高第里与安龙里相接之处也有一小庙,内供神象,解放后已拆。除佛教,道教外,天主教,基督教在清末也已渗入江门。在北街,清末已设有基督教堂。在竹排头吉利街曾有一天主教堂,办过幼儿园,我四弟在50年曾在此园受托。上世纪40年代前,常安路并不兴旺。但由于其处于江门城区中心,是东西走向,从竹排头至沙仔尾必经之路,是江门交通枢纽中心,注定其日后必繁华兴旺。抗战胜利前夕,太平洋战争日本败局已定。四邑华侨商贾,达官贵人看好常安路前景,各自逐步在常安路 建立商铺或拆旧建新,抗战胜利后,常安路百货,金铺,旅馆,钟表店,照相馆,餐饮,电影院,诊所,茶楼饭店立林,成为江门最繁

9、华商业中心。常安路口长堤一带有多个码头,停泊前往广州,肇庆,梧州,石岐,斗门,三埠,桂州等西江沿岸城镇的渡船(当时也叫花尾渡)。这些船只多是晚上6点至8点开船,坐船的,送船的都在河堤码头聊天送别等候上船。堤中路一带有卖艺的,卖跌打刀伤药的,卖粥,炒河粉,炒蚬,炒螺,各种小食,应有尽有。记得50年代初蚬粥二分碗,及第粥每碗5分。热气腾腾香喷喷,人们坐在滩挡摆设的长凳上吃得津津有味。夏天,人们喜欢到长堤河边乘凉,强劲南风从河对面吹来,清爽凉快,直至晚上9点,店铺开始关门,人们才陆续回家。热闹繁华的长堤晚渡,成为解放前新会八景之一,称江门晚渡好客情,排八景之尾。第一景是圭峰瀑布景。小时候在江门远远望

10、去就可见圭峰山瀑布水人,清沏白色,像人字一样流下。可惜现早已消失。常安路曾是江门政治,商业,文化中心。市人民政府曾在此设址。 不到常安路不算到过江门 ”可见常安路在江门地位之重要,她是江门繁荣标志。1950年前,常安路长堤一带,最大型百货公司是金陵百货和万国百货。金陵主营金银首饰,珍珠玉石翡翠。万国百货主营化妆品,衣服布匹,鞋帽,内衣裤等。其商品是从港澳,广州,上海等地进货,都是名牌产品,批发零售兼营。新会,开平,台山四邑一带小商小贩都来进货。万国百货发展到连锁店,规模可与广州永安相比。著名茶楼有平香茶楼,建国茶楼,大华西餐厅。平香莲蓉包,叉烧包最好吃,其莲蓉月饼也著名。早,晚二茶,人来人往,

11、座无虚席,热闹非凡。娱乐场所有百乐门舞厅,平安戏院,中华大戏院。灯红酒绿,达官商贾,名门少姐听曲看戏跳舞,极尽繁华,江门有小澳门之称。常安路尾,象溪路口是中山公园。是解放前唯一的的公园。占地21600平方米,1926年建成,由华侨,市民捐款筹建。公园有中山纪念堂,燕亭,去思亭,籍公亭及十字亭。中山纪念堂1929年建成,是中国第一座至今尚存最古老的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地处范罗岗山,南面是墟顶新盛街,从新盛街有条小山路可爬上中山公园。北面是范罗岗。正门在南面常安路,有牌坊。顺着石级而上穿过牌坊向右转,然后再顺石级可上到山顶,中山纪念堂设在山顶上。站在山顶向南远眺,可望见全江门旧城区及河南山村。公园

12、花草树木茂盛,是人们休息闲游好地方,夏天,人们在这儿纳凉,捉象棋。儿时,我和小学一班同学好友,常来公园玩耍。第二章江门白沙乡史江门白沙乡地处江门蓬江区西面,与江门新会区圭峰山麓接壤。白沙乡历史悠久,处于新会圭峰山脉向东的丘陵地带。秦汉时期已有人居住,属南海郡地,有二千多年历史。东晋未年(公元420年)属新会郡管辖。二千多年前,白沙乡南面江门河向南是一片汪洋南海,众多小岛屿。小溪小川经白沙乡流入大海。千百年来,山川巨变,现已面目皆非。白沙乡居住有三大姓氏。尹氏,何氏,陈氏。各姓氏都建有本族祠堂。尹氏居住在白沙天沙河西边第发里,村入口现建有牌坊。在白沙乡有700多年历史。一千多年前,其先祖从北方天

13、水迁徒至中原,再从中原河南为避战乱而到广东。宋末元初,其先人南宋兵马参军晋来,为避元兵追杀,逃至新会圭峰山,在今杜阮木朗定居,开枝散叶。明代初叶,晋来位下五代孙玄受,由新会杜阮木朗迀至江门白沙第发里居住。现已繁衍二十多代,有一千多人。第发里有座地母庙,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常来叩拜,祈求姻缘,生子,发财,平安。听说很灵验。何氏也有600多年历史,800多年前,从安徽庐江郡迀至福建甫田县,再迀徒至广东开平龙塘。600多年前,其先人何聘卿是明朝抗元英雄,被朝迋封为忠勇勤大将军。其后人何太弟为逃避元人追杀,从开平龙塘迀至江门白沙,在现在沙富里,大地里,中和里,田心里,庙前里一带定居繁衍。至今也有二十多代

14、,几千人口,是白沙乡第一大姓氏。何氏祠堂原在白沙田心里旁,靠近天沙河边,建成于1699年,名叫成裕堂。解放后江门四中,江门财贸学校曾设在此。后被拆,该地建住宅小区。祠堂迁往白沙沙富里重建。陈氏宗族居住在白沙乡小庐山脚下仁贤里,其杰出人物代表是明朝岭南大儒陈白沙先生。陈献章,字公甫,新会都会村人,小时随祖父迀往白沙乡小庐山下居住。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留有1977首诗给后人,由其学生辑成白沙子全集传世。白沙祠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是朝庭下诏建家祠,现已兴建成陈白沙纪念馆,成为江门市一旅游景点。陈氏在白沙繁衍至今有二十多代,现有几百人。何,尹两氏族先人都是在宋末元初为逃避元

15、人追杀而避居在圭峰山脚下木朗村和白沙乡。因这里是丘陵地带,小山头多,平地少,背靠大山老林,传说,解放前圭峰山有老虎,深山密林,容易躲避战争。但这种地理坏境,耕地良田少,交通不便,注定农业难有大发展。白沙乡土地贪乏,多山坡地,水田平地少,仅有天沙流过,其土地仅适合种耐干农作物,在河边放鸭,在低洼地种些水稻,蔬菜。在白沙山坡上,种有沙葛,番薯,木薯,花生,菠萝,豆角等农作物,农民用水车将天沙河水逐级车上山坡灌溉农作物。层层梯田,别有一番景致。在平整的土地上种有水稻及挖塘养鱼。以前,在田心里及陈氏祠堂前是几片鱼塘,而在何氏祠堂前及靠天沙河边种有水稻。挖有水沟从天沙河引水入田。解放初,环市三路,白沙公

16、园旁是天沙河出江门河之水道。当年在河边设有游泳池,儿时,曾在此游泳。现早已填平。白沙农付产品最著名是白沙矮脚匙更比(江门话)大白莱。叶色深緑,叶柄短而雪白,故称矮脚。吃时口感好,爽甜嫩可口,吃后无渣,以前出口港澳,深受欢迎。白菜芋头煲,是著名粤莱之一。白沙盛产西洋莱,在白沙福田里,长安里曾是一大片西洋莱地。冬天收割,脆嫩清香,煲汤,打边炉最好。白沙地质疏松,山坡宜种耐旱沙葛。沙葛也是白沙特产,爽口甜脆,皮薄肉白,可生吃,称为本地雪梨。我中学时就读四中,校址在田心里何家祠堂。学校在后山山坡上种有沙葛,菠萝,豆角。那年大丰收,堆满仓库,任吃,至今记忆犹新。天沙河盛产蚬子,以前天沙河是沙质河底,大量

17、蚬子在河底沙中,捞上后蒸蚬,炒蚬,煲蚬粥,肉嫩甘美鲜甜可口,别有野味。以前,南洋,港澳华侨亲戚回乡,都喜欢带些菜干,猪仔薯(马玲薯)干回去。煲汤清热下火。可惜,以上几个优良农付产品未能保留至今,据闻矮脚白莱已无种在。江门白沙天沙河段以前是一片白饭泥,白沙乡因此而得名。泥质洁白细滑,可塑性,粘性好。适合作陶瓷工艺品,品质上乖,是高档瓷制品最好材料。解放初曾在此设立陶瓷厂,现在这些白饭泥已开采完,陶瓷厂也撤销了。明清年代白沙乡并不兴旺,由于山坡多,耕地少,揾食艰难。很多乡亲都到南详,港澳或珠三角比较富裕的地方谋求发展。故现在白沙乡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必须深入研究陈白沙先生诗词,才能了解明代白沙乡史。

18、陈白沙先生歌瑶: 二五八,江门圩,既买锄头又买书,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另一首江门墟 : 十步一茅椽,非村非市廛。行人思店饭,过鸟避墟烟。日漾红云岛,鱼翻黄叶川。谁为问津者,莫上趁墟船。红渠风起白鸥飞,大纲拦江鱼正肥。微雨过,又斜晖,村北村南买醉归。”诗中所提到的红云岛,黄叶川,红渠是指什么地方,现难于考证。渔民在江拦网打鱼,肥鱼在川中翻腾,彷晚,微雨过,斜阳照。诗中表现当年百姓渔获丰收,欢乐买醉情景。从白沙先生诗词中可见明代白沙乡是没有集市的。要趁墟买农具买书就要到江门墟顶,还要坐趁墟船。至于为何问津者,莫上趁墟船,就不得而解了。白沙乡音与墟顶土音不同,墟顶与紫莱乡音有差异,墟顶与

19、滘头乡音也不同。估计600多年前,四地应有江河小溪小川相隔。白沙先生诗中的红云岛应在蓬江河靠近白沙这段河中,黄叶川可能是白沙乡附近小溪小河。明代,天沙河流经白沙乡出江门河。另从天沙河分出一支流入白沙乡(现早己填平)。经过几百年变迀,墟顶周边小溪小河逐步填平,除滘头乡被蓬江河分隔外,紫莱,白沙,墟顶已被陆路接通。昔日象溪路,羊桥市,鹅溪里现已是一片民宅商铺。显然,明初江会路应是江河或河滩,未有乡民居住,从江门进入白沙乡,必经羊桥市,鹅溪里,东观里。从地名分析,羊桥市应是羊肠小路,有小溪流出江门河,溪边养着鹅鸭。1920年新宁铁路建成,经紫莱白沙穿过新会到台山。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江门拆旧建

20、新,扩建长堤及常安路,羊桥市逐渐兴旺,也带动白沙乡开始繁荣,而墟顶逐步冷清。33墟以前没有这名称,是现在命名的。白沙乡现在已变为城区,大道纵横交差,商铺位宅林立。第三章江门工业史江门曾是广东粤西工业重镇,也是广东工业姣姣者。上世纪初,在广东除广州外,工业发展最繁荣应是江门。威水的江门工业史曾是江门及四邑人引以自豪和骄傲。1904年,江门开放北街对外通商,设立江门北街海关,是广东八大海关之一。粤西一带工农业商品均经江门北街海关出口,而四邑华侨,也多经北街海关码头回乡。1920年,新宁铁路建成通车,由江门北街为起点,经水南乡,紫莱乡,白沙乡穿越新会,终点在台山。江门面临西江,顺西江而上可到肇庆,梧

21、州,南宁。往南可到中山,澳门。水路往东是广州及南番顺,往西则是新会、开平。因此,江门是珠三角西水陆交通枢纽中心。对外通商海关,铁路,水陆交通枢纽等优越条件,注定了江门工业发展必定繁荣的基础。当年,有志于工业兴国的四邑乡亲,华侨纷纷集资在江门兴办实业。1910年开始,江门河两岸开始耸立起一座座厂房,烟囱。工业兴起带旺了江门城区建设,也带旺了江门商业的繁华。江门造纸厂(前身是江门制纸股份有限公司),江门红星机械厂(前身是江门联合机械厂,后改名为江门柴油机厂),江门光明火柴厂,江门肥皂厂,江门藤器厂,江门造船厂等轻重工业相继成立投产。第四章江门太平社区史江门太平社区位于旧城区东面,北靠狗山,南向蓬江

22、河,河对面是滘头烟墩山。太平社区主要街道包括太平路,新市路,众兴路,镇东路,钓台路,塘步路,上步路,葵尾路,堤东路西段,堤中路东段,水街农贸市场(由新椰路,榄豉路组成)。8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江河水滩,经过几百年江水冲刷,泥沙沉积,宋末元初已形成今曰太平社区一带泥沙滩地。当地居民逐渐兴建住房茅舍,形成东西走向的窄街横巷,房屋建筑与风格布局与墟顶及石湾直街相同。江门顺西江而上,可北通肇庆,达至广西梧州,南宁。西到新会,台恩开四邑,南通中山,澳门。东到广州及南番顺。因此,是水陆交通枢纽中心,历史以来,江门墟街都是商贸农付产品集散地。江门优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她是珠三角西经济,文化,政治,贸易,交

23、通中心不可动揺的地位。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改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海关之一。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1931年撤消市归新会县管辖,称为新会县江门镇。1920年,新宁铁路建成,北街为起点,经江门水南乡,紫莱乡,白沙乡,穿越新会到开平水口,渡过谭江到达台山终点。海关设立,新宁铁路建成通车,加快了江门旧城区的改造。1920年,当年政府规令拆除太平社区及莲平路,仓后路一带旧民宅,从新规划扩建新市区。四邑商贾有钱人士及华侨纷纷投资拆旧建新。几年后,逐步建成具有南方特色的太平,莲平,仓后等社区格局。墟顶街及石湾直街是古老建筑,街窄横巷多,都是一,二层平房,无骑楼。而太平社区是近代南方

24、建筑风貌,街宽可通车,骑楼可避雨,多是三至四层。江门最繁华商业街原先在墟顶,后转到石湾直街,上世纪三十年代转至太平社区。当年,江门最繁荣热闹是钓台路,太平路,兴宁路,新市路区城。四条路交汇十字路中设有交通管理亭,市内有公共汽车,太平路设有上落站。汽车经太平路,莲平路,紫茶路,江会路出江门。太平社区商贸成行成市,太平路专营百货,药材。解放后太平百货就设在与钓台路交界的路口。钓台路主营粮油糖杂货。葵尾路专营葵扇及葵藤工艺制品。江门藤器工艺制品厂设在竹排头,以往这里一带居民都到该厂接些葵藤工艺品回家加工,榄鼓路专营榄豉,酱油等咸调味食品。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期间,常安路并未兴旺,太平社区是当时

25、江门经济,政治,贸易,文教中心。现区内仍保存着当年著名古迹遗址及极具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的楼宇景点。一 ,钓台故址堤中路1号便是钓台故址。明代岭南第一人大儒士陈白沙先生曾在这一带设堂讲学,钓台垂钓,写下不少传于后世的名诗丽句,儒学哲理,培育很多学生成材。后人为纪念他,在此建了间三进祠堂深院,建成时间已无从考证。清代康熙期间(1663年),朝廷下令沿海居民内迁50里,拆毁民宅庙寺。石湾直街雪峰寺,钓台故址也遭其毁。直至1668年才废止迁界令。雪峰寺1672年重修,钓台故址则于清光绪十三年(1886年)增城沙堤乡陈白沙先生当年的学生后裔在此重修。建成一座三进祠堂深院落。1927年江门因筑长堤扩建马路,

26、拆去二进,现仅剩一进祠堂。走进钓台故址,可见陈白沙先生塑象在正中厅堂,四条大园木柱撑起梁架,柱上有一付对联,曰:揽胜迹于今辰,纵几经反复波澜,依旧高台临钓渚。溯通家于累世,与此地平分风月,曾留片石在增江。此对联是陈白沙先生当年学生后裔重修钓台故址时送的。对联大意是钓台胜迹,其先祖曾在此地听白沙先生讲学,垂钓高台,风花雪月,吟诗作对,将学识和美好回忆留在家乡,此地须几经风波巨澜,依然是高台垂钓故址。古址犹在,重建胜迹。上世纪五十年代,江门讲古第一人陈一峰先生曾在此地讲古,吸引不少听众。二 ,水街农贸市场水街农贸市场是由新椰路,榄豉路构成人字形街市。三个入口,北边是太平路,东边是塘步路,西边是钓台

27、路入口。榄豉路,新椰路原是经营榄豉,酱油等调味食品,大约上世纪三十年代,人们习惯在这里买些咸味料煮餸,水南离这里最近,挑些农产品到这里摆买。钓台路口原有个水横渡码头,河南滘头乡农民也欢喜挑些果菜,仅一分钱坐船过渡,到这里摆买。逐渐新椰路,榄豉路联成为农贸集市场,并日益兴旺。紫莱,白沙甚至麻园,礼乐等地农民都挑着或用小艇载着农付产品到这里摆买。成为江门最大农贸市场。墟顶街市则逐渐消淡。以前居民都是吃江门河水,钓台路口是内街居民挑水必经之路,故这段路口常年都是湿湿的,而街市摆滩洗菜,洗肉洗鱼,也要用水,故街市地面长年也是湿的,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水街”。水街农货市场历来价格都是全市最平,品种最多,全

28、市各区居民师奶都欢喜到这儿买餸。即使现在,很多原居民搬到新区,花园电梯楼居住,也还是常常坐车回到这里买餸。一方面这里餸菜多而平。另方面,也有后生时在这里买餸的情结,有难忘的回忆。水街靠近钓台路口原有间江门茶室,从水街直通至长堤。以前是江门最旺茶楼之一,也是太平社区最大最旺茶室。小贩,农夫清晨便挑着瓜果蔬莱或用船艇运载农付产品到耒,未摆滩之前先到茶室饮杯茶,吃个包。叹完早茶再开档。当地居民也常到这儿饮茶。想揾座位也不容易。小时候,我和父母亲常到这里饮早茶,虾饺,排骨,烧卖,叉烧包,一角几分一笼。真是别有风味。现在江门市区遗留下来的历史最悠久,最兴旺的农贸市场便是水街农贸市场。几十年历史巨变,水街

29、依旧保留其原有特色与风味。三,长堤风貌街长堤风貌街位于蓬江河畔,是江门老商业街区和历史街区。从蓬江大桥脚至青年广场这段长堤属太平社区管辖,这里的商铺保持原有风貌,独具岭南特色,充满浓厚华侨之乡的文化内涵。即使在广东南方各大城市,也少见如此艳丽之长堤风貌。清一色的三至四层骑楼” 建筑群,马路宽广,一边商铺,靠河边则是绿树林荫,有石凳供游人休息。夏天,清风从河南吹来,坐在河边纳凉,另人心旷神怡。钓台路口河边原有棵大榕树,有几百年历史,树荫横跨马路,当地居民常在树下乘凉,可惜,1962年9月一场特大台风将它刮倒。但时至今日,这里仍是退休老工人乘凉,打扑克的好地方。大榕树旁原有一横水渡码头,过去江门没

30、有桥过河,人们都是坐横水渡船过河,一分钱一次。横水渡码头旁有一用石板砌成的水埗头,以前,没有自来水,附近居民都到这里挑水回家吃。夏天,人们在这里冲凉,游水。附近居民也在这儿洗衣服。江门客运站就设在钓台故址旁现已撤销)。这一带原有多个码头,停泊前往广州,肇庆,梧州,三埠,石岐,斗门等地渡船(过去花尾渡)。船只大多晚上六点至九点开船。黄昏日落,这一带开始热闹起来,有卖艺的,玩魔术的,卖跌打膏药的,卖粥粉面,炒蚬,炒螺,炒河粉,各种小食,应有尽有。人们坐在摊主摆设的长凳上吃得津津有味。坐船的,送船的都坐在码头候船室里聊天话别。钓台故址,江门讲古苐一人陈一峰在讲故事,听者众多。热闹繁华的江门晚渡,是当

31、年新会八景之一,称 江门晚渡好客情。这景致概反应江门长堤的繁荣,也体现了江门人的热情,礼貌与文明。江门风土人情尽显其中。四 , 文教上世纪三十年代,太平社区随着建筑,商贸,交通发展,文化教育也迅速跟上。1925年江门设为省辖市,太平路设立了江门第一间国立小学,称为江门一小。1931年改市为县,称新会县江门镇,该校改为江门镇一小。1949年我就读该校。解放后改为江门二小,后改为太平路小学,现与启明小学合并。书院路原有间书院小学,解放后改为江门一小,后与江门五小合并,现改名为紫茶小学。江门三小在北街。江门一中,前身是景贤书院,创办于1760年蓬莱山。由钓台路向北直上狗山便是一中。1928年扩办为市

32、立中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太平社区的青少年学生,多数是在江门一中读书毕业。江门最古老佛教寺院雪峰寺,其旧址就在太平社区旁的石湾直街街口,离太平路仅二,三十米。国外宗教也同步渗入太平社区,太平路6号原有间基督教堂,是江门旧城区最早教堂。穿过上步路向北到竹排头吉利街,原先也有一间基督教堂,在那儿曾办过幼儿园。解放初江门文化馆就设在堤中路原江门客运站旁一间有三层高水泥建筑大楼,该楼直通镇东路,前面文化馆,后面是江门工商联旧址。图书馆设在文化馆内,对市民开放。领借书证很容易,图书杂志也很多,古今中外书籍都有。家我这年纪的江门老街坊当年大多都在该馆借过书,增长不少学识。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三国,红楼梦,西游记,当年都借回家阅读。后文化馆迁往中山公园旁。五 , 江门和平解放谈判旧址位于太平社区众兴路35号,一幢红砖长方形四层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