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15.44KB ,
资源ID:177163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7163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doc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docWord下载.docx

1、“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该地区这一现象表明()A经济重心从北向南完成转移B丝纺织业从城到乡逐渐推广C经济结构从农向工完成转型D工商城市从少到多逐渐发展6(201624)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7(2016焦作一模26)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对此解

2、读有误的是()A案件增多说明农村阶级矛盾尖锐B雇工数量增多说明晚清人地矛盾突出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晚清小农经济有破产趋势8(2016周口期末7)明代中叶以后,祟尚金钱之风极盛,社会各阶层对商人的态度大生变易,甚至出现许多弃农、弃儒、弃官而祟商的社会规象。据此可知,明代中后期()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B贵义贱利观念受到冲击C程朱理学正统地位动摇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9(20165)北宋初期,佃户要迁徙必须由地主书写文字凭证。宋仁宗时规定,佃户迁徙无须地主开具证明,收获完毕,结清账目便可离开,地主不得无理阻拦。这有利于()A地主与佃户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B地主与佃户之间实现平等C佃户对地

3、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完全解除D缓和地主对农民土地兼并10(20163)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A宰杀耕牛现象严重B农业经济得到强化C社会动荡耕牛锐减D尊重民众宗教禁忌11(2016驻马店期末3)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12(2016洛阳期末6)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

4、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A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13(20165)宋代保护所有权和调整所有权关系的法律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维护债权人利益、调整债权人与债务人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保证债务履行的担保法,都远远详于前代。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B宋代社会矛盾的加剧C社会阶层的不断调整D重义轻利观念的弱化14(2016郑州一模8)明初晋商藉明朝统治眷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人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季又因为清政府代垫

5、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这说明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诚信经营,以义制利B政府重视商业C为封建政府服务D商品经济繁荣15(20162)(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哲,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商品经济非常繁荣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官府无法控制商业D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16(2016洛阳一模6)宋代以都城汴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宋仁宗时,“天下废田尚多,(民)或弃田流徙为

6、闲民”。这一现象()A说明农村经济日趋萧条B表明租佃制日趋衰落C反映了人口流动的加剧D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17(20164)自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B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D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18(20163)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19(2016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

7、、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20(2016开封一模27)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

8、致性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21(201625)南宋大官僚“张俊发收租六十四万斛。偶游后圃,见一老兵昼卧。询知其能货易,即以百万付之。其人果往海外,大获而归”。由材料可知()A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B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D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2(2016中原名校学术联盟复习前期摸底6)下图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A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23(20163)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

9、,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4(2016洛阳上学期期中10)下表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B百姓赋税负担日益沉重C纺织业中心的林立D手工业区域性分工明显25(20169)明代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天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黄金就这样被送来了。”这表明当时()A岭南货币经济发达B商税成为政府财政倚重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岭南地区

10、商帮普遍兴起26(20168)据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却只有69%。影响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市镇经济的发展B封建经济日益衰落C商业环境的恶化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27(20167)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A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28(20166)为方便商人长途贸易,北宋初年曾设立专门机构“便钱务”,许民人钱左藏(即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宋真宗时还下诏规定:“商旅自京(东京)携

11、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与材料中的“便钱”功能相当的是()A唐代的邸店B唐代的飞钱C唐代的柜坊D宋代的交子29(20165)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表明当时的城市()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C居民贫富分化加剧D人口增多规模扩大30(20164)唐代贵族官僚经商屡禁不止,寺院僧侣也从事商业活动。京师富寺,往往有邸店多处,所入厚利已构成寺院主要财源。这表明当时()A寺院经济普遍发达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社会主流思潮剧变D商业活动异常活跃31(20163)据史记记载,

12、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32(20162)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33(20161)国语一书记载了西周社会的经济状况:“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表明

13、西周时期()A贵族的收人主要依赖农业生产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C政府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生产D社会贫富差别拉大34(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25)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35(2016八市重点高中9月质量监测3)唐代有这样一个案例,甲于乡里率家属籍贯名田,乙告甲是贾人,犯令没人田。甲诉云:无市籍,不伏。这表明()A均田制是加

14、强专制的主要手段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控制C商人的社会认可度明显比较低D租佃关系得以迅速发展二、材料阅读题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信阳一模33)(10分)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34年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件,那就是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自十八世纪中叶以来,自由放任和贸易自由等信念一直在英国积极发展,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遭到了实力日益上升的商人阶级之激烈抨击,这个阶级一直被排斥在有利可图的亚洲贸易之外。当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在

15、1813年需要续签之时,国会考虑了贸易自由的呼声,使印度贸易对所有人开放,但最终仍给予该公司另一个二十年垄断对华贸易的期限。这导致了中英关系的一个根本性变化,英国政府取代了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打交道,官方关系替代了非官方关系。虽然贸易利益仍然左右着政策,但对国家尊严和威信的考虑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这一变化对业已危如素卵的广州体系构成了一个重大打击。鸦片走私贸易在沿海的扩展,事实上已招致了单口贸易和垄断性广州贸易体系的终结。公行和东印度公司不再控制已扩展了的商务活动,货头委员会现在又被新委任的英国官员所替代。不幸的是,中国人丝毫不理解这些变化的含义,也没有作任何准备来应付这种新形势。正是在这样的

16、状况下,律劳卑被任命为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英国政府特别告诫他:不要使用威胁性的语言,也不要去触动中国人的敏感之处;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要运用军事力量;审判牵涉到在华英国臣民的案件。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的背景。(4分)(2)依据材料概括中英两国在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后各自的对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对策导致的结果。(6分)34)(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研究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相当巨大的份额。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

17、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最终都流入了中国。摘编自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但所发官票、宝钞流通塑塞,信用日衰,至成丰三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康纸。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直至清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令,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洋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

18、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妙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国;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造成中国白银在鸦片战争前后流入与流出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3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

19、条件时产生的。在这以前,像在自然和社会史中许多事物一样,它会有一些偶发的、先现的现象,但不能因此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史,只能从明代后期写起。然而,总的说来,明后期,尤其是入清以来,我国工业的生产技术已是日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了。尤其是当时具有主导作用的棉纺织业部门,落后愈甚,它一直停留在农家副业上。整个明清时代,棉纺织业中未发砚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也无明显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的证据。近年来,学界“中断论”者认为,明清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后来中断了;近代工业的建立是另起炉灶,并不是萌芽的继承和发展。但据我们考察,这种破坏,主要是在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农民家庭手工业方面

20、,尤其是手工棉纺业,而不是在独立手工业方面。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鸡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我们考察在清代前期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十几个手工行业,它们在鸡片战争后,只有瑞布(不会编水起坡的布)和刨烟两业被外国商品所代替了,其他都继续维持下来,并有9个向机器生产过渡,它们代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流。因此说,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除非有不可抗力量,它不会夭折。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承明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条件

21、及其发展特点。(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有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关系的观点。(8分。要求:赞同或反对,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唐宋以降,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之势迅猛,明清时期成为全国的富庶之地,时有“苏松赋税半天下”的说法。苏州东半城以丝织等手工业生产发达著称,是丝织业、印刷业、造纸业、建材业、造船业、酿酒业等十几个行业的全国制造中心,西半城以商业贸易著称,有“天下财货莫不聚于苏州,苏州财货莫不聚于闯门”的说法。明清时期的全国市场是由三个主要商业网络所构成。一个是以长江中下游航道为干道而组成的东西向国内

22、网络,一个是以京杭大运河、赣江、大庾岭商道为干道组成的南北向国内网络,另一个则是由东北到广州沿海的海运网络。以这三个商业网络为主轴,构成了当时的全国市场,而这三个商业网络恰好交汇于苏州地区,苏州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全国市场的中心。乾隆二十七年(1762)陕西会馆碑记赞叹说:“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由此可见苏州其繁盛局面已非一般城市可以相颉颃的了。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上海当时还是

23、上海县,归苏州府管。苏州文化是与北京文化相对,颇有特点,并且向外传播,成为周围地区仿效的对象,对明朝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苏州的城市变化代表了明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道路,亦即傅衣凌先生所说的“苏杭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摘编自傅衣凌著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1860年,李秀成率领太平天国军队进攻苏州,知府下令放火,将繁华的城西闯门商业区彻底焚毁,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难,成为后来上海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1863年12月,戈登的常胜军配合淮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取苏州,在惨烈的战争中,苏州损失惨重,直到今天,苏州市(范围略大一点)的人口数仍然没有恢复到1860年以前。实际上清代中期以来相对发达

24、的工商业城市苏州、杭州、扬州等城市在近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这种衰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到了民国初期,苏州更是衰败,街道愈来愈不整齐,房屋破败,市面愈来愈不景气,可以说是破落户的总汇了。邻城无锡所涌现出来新型民族工业更是让苏州望尘莫及,像荣宗敬、荣德生出自无锡而不是苏州。学者潘光旦说:“从今以后,有才力的人将以锡、沪、宁、镇为集中之点,而苏州将不免成为一个忙人游散之区,老人休养之地,死人埋葬之场。”近代史学家顾颉刚说:“苏州有一个最坏的性情,便是懒惰,他们注重享受,衣食住各方面很讲究,以至只能守着老家,不能向外发展。这实是数千年历史积累而成,也是农业中高度文化的必然结果。所以极不适合于这生存

25、竞争剧烈的时代,这真是苏州人的危机。”摘编自何一民著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傅衣凌先生所言“苏杭型城市发展道路”。(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苏州衰落的原因及对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启示。参考答案1-5BDBAB 6-10BCBAB 11-15DAACB 16-20DCBCD 21-25BDADC2630ABBAD3135CBACC1.答案示例:_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2分) 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

26、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4分) B(近代前期):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孤立、被_封锁。新中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D(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积极与各国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中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2.(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上升;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2)对策:清政府妄自尊大,不了解世界的变化,没有任何应对措施。(2分)英国任命政府官员到达广州处理中英商务关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