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88.26KB ,
资源ID:1769961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6996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化学之《考前抓大题》04 无机定量与探究实验解析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化学之《考前抓大题》04 无机定量与探究实验解析版Word格式.docx

1、【答案】(1)滴加KSCN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血红色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2)溶液变成黄色,推测生成了I2;(3)滴加淀粉溶液(或CCl4)滴加铁氰化钾溶液预期现象:溶液变蓝(或溶液分层,下层溶液为紫红色)出现特征蓝色沉淀结论:Fe3+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和Fe2+(4)2Fe3+2I2Fe2+I2【解析】(1)亚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不反应,所以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不呈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氯气把亚铁离子氧化呈铁离子,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络合物,导致溶液呈血红色,所以实验I的现象为滴加KSC

2、N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 + Cl2 2Fe3+ + 2Cl-,Fe3+ + 3SCN = Fe(SCN)3;(2)碘水溶液呈黄色,根据溶液变成黄色,推测生成了I2;(3)如果碘离子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和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色,碘溶于四氯化碳后溶液呈紫色,所以如果要检验碘单质和亚铁离子,可以用再滴加淀粉溶液(或CCl4;或铁氰化钾溶液)检验,反应现象是溶液变蓝(或溶液分层,下层溶液为紫色;或生成蓝色沉淀),结论:Fe3+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

3、(或Fe2+);(4)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参加反应的Fe3+与I-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2某小组以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NO2-的性质。实验试剂编号及现象滴管试管2mL1%酚酞溶液1 molL-1 NaNO2溶液实验I:溶液变为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L-1NaNO2溶液 0.1 molL-1 KMnO4 溶液 实验II:开始无明显变化,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紫色褪去 KSCN溶液L-1 FeSO4 溶液(pH=3)实验III:无明显变化L-1 NaNO2溶液 实验IV:溶液先变黄,后迅速变为棕色,滴加KSCN溶

4、液变红资料: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1)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微热后红色加深”的原因 _。(2)实验II证明NO2-具有_性,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_。(3)探究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为确定棕色物质是NO与Fe2+,而非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请补齐实验方案。溶液aL-1FeSO4溶液(pH=3)i溶液由_色迅速变为_色_ii无明显变化加热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_。(4)络合反应导致反应物浓度下降,干扰实验IV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及产物检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V:将K闭合后电流表

5、指针发生偏转,向左侧滴加醋酸后偏转幅度增大。盐桥的作用是_。电池总反应式为_。实验结论:NO2-在一定条件下体现氧化性或还原性,氧还性强弱与溶液酸碱性等因素有关。(1)NO2-发生水解反应NO2-+H2OHNO2+O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 (2)还原性 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 (3)浅绿色 棕色 0.5molL1Fe2(SO4)3溶液(pH=3) 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NO和Fe2+,NO被空气氧化为NO2,加热有利于Fe2+被氧化为Fe3+,促进Fe3+水解,产生Fe(OH)3沉淀 (4

6、) 阻碍Fe2+与NO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 Fe2+ +NO2-+2H+= Fe3+ +NO+H2O (1)根据实验I的现象说明NaNO2为强碱弱酸盐,NO2-发生水解反应NO2-+H2OHNO2+O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所以在2mL1 molL-1 NaNO2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出现溶液变为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故答案为NO2-发生水解反应NO2-+H2OHNO2+O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2)根据实验II说明NaNO2溶液与KMnO4 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nO4 溶液的紫色褪去,即KMnO4被还原,说

7、明NO2-具有还原性。NO2-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3)实验IV在FeSO4 溶液(pH=3)中滴加NaNO2溶液,溶液先变黄,后迅速变为棕色,滴加KSCN溶液变红,说明有Fe3+生成,NO2-被还原为NO。若要证明棕色物质是是NO与Fe2+,而非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需要作对照实验,即向pH均为3,含Fe2+和Fe3+浓度均为1mol/L的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中通入NO,若通入FeSO4

8、溶液出现溶液由浅绿色迅速变为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无现象,则可证明;故答案为浅绿色;棕色;0.5molL1Fe2(SO4)3溶液(pH=3);加热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加热后生成了NO气体;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Fe(OH)3,原因是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NO和Fe2+,NO被空气氧化为NO2,加热有利于Fe2+被氧化为Fe3+,促进Fe3+水解,产生Fe(OH)3沉淀,故答案为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NO和Fe2+,NO被空气氧化为NO2,加热有利于Fe2+被氧化为Fe3+,促进Fe3+水解,产

9、生Fe(OH)3沉淀;(4)将K闭合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向左侧滴加醋酸后偏转幅度增大,由图可知,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两电极分别产生NO和Fe3+,U形管中间盐桥的作用是阻碍Fe2+与NO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故答案为阻碍Fe2+与NO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该原电池负极反应为:Fe2+-e-= Fe3+,正极反应为NO2-+e-+2H+=NO+H2O,所以电池总反应式为Fe2+ +NO2-+2H+= Fe3+ +NO+H2O;故答案为Fe2+ +NO2-+2H+= Fe3+ +NO+H2O。3医疗上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0、制备产品】该小组由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铜、氧化铁等杂质),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FeSO47H2O晶体,步骤如下:(1)预处理:先将废铁屑加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洗涤,目的是_,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3遍。(2)将洗涤后的废铁屑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并持续通入N2,N2的作用是_。(3)再加入足量稀硫酸,控制温度5080之间,充分反应后,圆底烧瓶中剩余的固体为_。(4)获取产品:先向步骤(3)中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少许蒸馏水,趁热过滤,_。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密闭保存。【测定FeSO47H2O含量】(1)称取上述样品100g,溶于适量的稀硫酸中,配成100mL溶液,需

11、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仪器名称)_、_。(2)准确量取25mL该液体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则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3)用同样的方法滴定3次,平均消耗1000mL标准液,该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_。(已知Mr(FeSO47H2O)=278)。(4)若测量结果偏小,则可能是在定容时_(填“俯视”或“仰视”)读数。【答案】(1)洗去铁屑表面的油污(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 (3)Cu (4)冷却 结晶 (1)100mL容量瓶(1分) 胶头滴管(1分)(2)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时,溶液变为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12、(3)556% (4)俯视(1分)【解析】I(1)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可以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2)FeSO4易被氧气氧化,持续通入N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3)氧化铜、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铁,铁单质与硫酸铜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4)洗涤、过滤、冷却结晶可得FeSO47H2O晶体;II(1)步骤为:计算称量溶液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需要使用的仪器有:100mL 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可用可不用;(2)可利用KMnO4溶液自身的颜色作为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时,再滴加KMnO4溶液时,溶液将由无色变为紫红色;(3)测定样品中Fe2+的含量,

13、采用在酸性条件下KMnO4标准液滴定,Fe2+Fe3+,铁元素化合价升高1价;MnO4-Mn2+,锰元素降低5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5,故Fe2+系数为5,MnO4- 系数为1,根据元素守恒可知Mn2+与Fe3+系数分别为1、5,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缺项为H+,H+其系数为2+35-25-1=8,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H2O系数是4,所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Mn2+5Fe3+4H2O。令Fe2+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5Fe2+MnO4-5 1xmol 001L01mol/L所以x=00101mol/L5=0005mol所以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0005mol42

14、78g/mol=556g,所以4g产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100%=556%。(4)定容时仰视体积偏大,浓度偏小。4工业制得的氮化铝(AlN)产品中常含有少量Al4C3、Al2O3、C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分别测定氮化铝(AlN)样品中AlN和Al4C3的质量分数(忽略NH3在强碱性溶液中的溶解)(1)实验原理Al4C3与硫酸反应可生成CH4,AlN溶于强酸产生铵盐,溶于强碱生成氨气,请写出AlN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实验过程连接实验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yg,滴定管的读数为amL称取xg AlN样品置于装置B瓶

15、中;塞好胶塞,关闭活塞 ,打开活塞 ,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硫酸,与装置B瓶内物质充分反应待反应进行完全后,关闭活塞 ,打开活塞 ,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过量 (填化学式),与装置B瓶内物质充分反应。 (填入该步应进行的操作)。记录滴定管的读数为bmL,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zg。(4)数据分析(已知:该实验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 Lmol1)Al4C3的质量分数为 。若读取滴定管中气体的体积时,液面左高右低,则所测气体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AlN的质量分数为 。(1)AlN+NaOH+H2O=NaAlO2+NH3;(3)K2、K3; K1;K1;K3;NaOH;打开K2,通入空气

16、一段时间;(4)(4)100%;偏小;【解析】从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上看,本实验的原理是用足量硫酸与样品中Al4C3完全反应,量取生成的甲烷气体,从而可测得Al4C3的百分含量;用足量NaOH溶液与样品中AlN完全反应,充分吸收生成的氨气,并称量其质量,从而求得AlN的质量分数;(1)根据题目信息:AlN溶于强碱溶液时会生成NH3,化学方程式为:AlN+NaOH+H2O=NaAlO2+NH3,故答案为:AlN+NaOH+H2O=NaAlO2+NH3;(3)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硫酸,硫酸与样品中Al4C3完全反应,量取生成的甲烷气体,从而测得Al4C3的百分含量,故应关闭活塞K2、K3,打开活塞 K

17、1,故答案为:K2、K3;用足量NaOH溶液与样品中AlN完全反应,充分吸收生成的氨气,并称量其质量,故应关闭活塞K1,打开活塞K3,故答案为:K1;装置中残留部分氨气,打开K2,通入空气一段时间,排尽装置的氨气,被装置D完全吸收,防止测定的氨气的质量偏小,故答案为:打开K2,通入空气一段时间;(4)甲烷的体积为(ab)mL,物质的量为mol,根据碳原子的守恒,Al4C3的物质的量等于甲烷的物质的量的三分之一,所以Al4C3的质量为mol144g/mol=g,Al4C3的质量分数为100%,故答案为:读取滴定管中气体的体积时,液面左高右低,气体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测定气体甲烷的体积偏小,故答案为

18、:偏小;氨气的质量为(zy)g,物质的量为mol,根据氮原子的守恒,氨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lN的物质的量,所以AlN的质量为41g/mol=g,故AlN的质量分数为100%=100%。5某实验小组探究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的反应。实验I滴加5滴0.1mol/L Na2SO3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测得混合溶液pH=5继续滴加0.1mol/L Na2SO3溶液,振荡白色沉淀增多,继续滴加,白色沉淀消失,测得混合溶液pH=9Ag2SO3,白色固体,难溶于水;Ag2SO4,白色固体,微溶于水;AgOH,白色固体,常温下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棕褐色固体。(1)测得0.1mol/L Na2SO3溶液

19、pH=10,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2)实验小组对白色沉淀的成分提出猜想:可能含Ag2SO3。可能含Ag2SO4,理由是_。可能含AgOH。实验产生的白色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未发生明显变化,排除猜想。(3)检验白色沉淀的成分(资料:Ag+2S2O32Ag(S2O3)23,Ag(S2O3)23在溶液中稳定存在。)测得沉淀C质量小于沉淀B,试剂1和试剂2分别是_、_,说明白色沉淀是Ag2SO3和Ag2SO4的混合物。(4)探究白色沉淀消失的原因。实验小组设计对照实验:实验II实验III实验操作沉淀溶解 补充实验III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证明SO32使白色沉淀溶解。 查阅资料:Ag2SO3能溶于

20、过量Na2SO3溶液中形成Ag(SO3)23。白色沉淀中含有Ag2SO4,但还能全部溶解于Na2SO3溶液的原因是_。(5)探究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验IV步骤i:滴加一定体积0.1 mol/L Na2S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步骤ii:再加入NaOH溶液调pH=14,振荡白色沉淀变黑,经检验为Ag步骤ii中Ag2S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6)综合实验I和IV,说明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的反应类型与_有关。(1)SO32+H2OHSO3+OH (2)SO32可能被O2氧化 (3)Ba(NO3)2溶液 盐酸溶液 (4)操作:滴加NaOH溶液至pH=

21、9,现象:白色沉淀不溶解 Ag2SO4微溶,溶液中存在SO32,Ag2SO4易转化为更难溶的Ag2SO3,进而被Na2SO3溶液溶解。(5)Ag2SO3+2OH= 2Ag+SO42+H2O (6)反应物的相对浓度、pH 【分析】试验I在AgNO3溶液中滴加Na2S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以考虑生成Ag2SO3沉淀;同时考虑亚硫酸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又可以考虑白色沉淀中有Ag2SO4;加入的Na2SO3溶液呈碱性,所以还可以考虑AgOH。随着Na2SO3溶液滴入量的增加,PH值也逐渐增大,沉淀先增加后溶解,可见该反应与反应物的用量和PH有关。小题(3)是对于白色沉淀的检验:用Na2S2O3溶

22、液溶解沉淀,使Ag+结合成Ag(S2O3)23而溶解,释放出白色沉淀中的阴离子,再用可溶钡盐+盐酸检验可能的SO32和SO42。小题(4)是对于白色沉淀溶解的原因探究:根据所给信息,沉淀的溶解应是生成了Ag(SO3)23。溶解过程中有两个量在变:Na2S2O3的量和PH,因此可从这两方面进行探究。小题(5)是探究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可直接判断。【详解】(1) Na2S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弱酸根离子SO32的水解:SO32+H2OHSO3+OH,故答案为:HSO3+OH(2)+4价硫的还原性较强,易被氧化。根据实验环境,可考虑Ag+或O2,由于Ag

23、+的还原产物Ag为黑色,可排除,所以可能产生Ag2SO4的理由是SO32可能被O2氧化,故答案为:SO32可能被O2氧化(3) 对于白色沉淀的检验:用Na2S2O3溶液溶解沉淀,使Ag+结合成Ag(S2O3)23而溶解,释放出白色沉淀中的阴离子,再用可溶钡盐将可能的SO32和SO42沉淀,分离出的沉淀用盐酸溶解,如果能全溶解,则不含SO42,如果不能全溶解,则含SO42,故答案为:Ba(NO3)2溶液;盐酸溶液(4) 为证明是SO32是使白色沉淀溶解的原因,本题设计了对照试验,为此要控制好变量,排除溶液PH值的影响,即应在对照组的白色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至PH=9,故答案为:操作:Ag2SO

24、4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Ag2SO4(s) Ag+(aq)+ SO42(aq),加入的SO32将Ag+结合成溶解性更小的Ag2SO3,c(Ag+)降低,促进Ag2SO4转化成Ag2SO3,并进一步转化成Ag(SO3)23,直至完全溶解,故答案为:Ag2SO4微溶,溶液中存在SO32,Ag2SO4易转化为更难溶的Ag2SO3,进而被Na2SO3溶液溶解(5) 试验IV通过改变沉淀所在环境的PH来探究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试验现象及产物可知,加入NaOH溶液至pH=14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Ag,可知S应被氧化成SO42,所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Ag2SO3+

25、2OH= 2Ag+SO42+H2O,故答案为:Ag2SO3+2OH= 2Ag+SO42+H2O(6) 根据试验I和IV及以上分析可知: 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在PH=5时先生成Ag2SO3,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如果提高Na2SO3溶液的相对浓度(即加入过量的Na2SO3溶液至PH=9)又溶解为络合离子Ag(SO3)23;而如果提高碱性至PH=14时生成的是Ag和SO42,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两者的反应类型与反应物的相对浓度、pH都有关,故答案为:反应物的相对浓度、pH【点睛】探究实验的两个问题:1.根据现象得出结论:根据题给已知的实验现象,结合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26、对现象的分析要细致,特别要注意现象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联性。2.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应先明确问题所在,再针对问题设计实验。本题(4)中,为探究白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应先分析白色沉淀溶解过程中什么在变化、如何变化,找出可能的相关因素(本小题为亚硫酸钠的量和PH值),再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实验设计。否则思路不清,会造成无的放失。6阳极泥处理后的沉渣中含AgCl,工业上可用Na2SO3溶液作浸取剂浸出回收。某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过程。已知:i25oC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AgCl 1.9104 g;Ag2SO3 4.6Ag2SO40.84 g。ii25oC时,亚硫酸钠溶液酸化过中含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图所示。.浸出氯化银取AgCl固体,加入1 mol/L Na2SO3溶液作浸取剂,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浸出液(pH=8),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AgCl + Ag(SO3)23 + Cl。(1)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