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35.45KB ,
资源ID:176777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6777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D阶级斗争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3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可能变为现实的是( C )。A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14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被称为( A )。A合理核B基本核C精髓D核心15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是( C )。A卢德运动B工业革命C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D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A辩

2、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统治体系中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8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的论断的是( A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19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的是( A )。A列宁B马克思恩格斯20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B )。A巴黎公社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中国新主义革命的胜利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1在当代中国,坚持( D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A传统马克思主义B经过列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C经过斯大林发展的马克思主义D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24没有( B )的正确指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A理论B思想C“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25没有( C )的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A思想B科学发展观

4、C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列宁主义2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2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2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神2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C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剥削、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3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5、)。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 C思想D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E科学发展观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 )。A从创造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E西方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

6、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极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E巴黎公社革命4到了19世纪3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有了重大转折。主要表现在( )。A1825年以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B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C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开始成为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

7、阶级的斗争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E工业革命已经完成5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社会学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E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一章1、哲学是( A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世界观和方法论D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基本问题是( A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

8、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3、哲学的两大派别是(B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一元论和二元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 )A主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5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C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经验论的观点6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

9、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在于它( C )A是“科学之科学”B绝对真理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第一次全面阐述了辩证法思想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畴的正确理解是( B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B )A没有自然科学的根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标准关系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处

10、发猜测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D )A人脑的进化B动物心理的形成C语言的产生D劳动、12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围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有限的围”是指( B )。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 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的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观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容和形式是主观的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A )A物质性 B运动性C精神性 D物质性和精神性1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11、(B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C可知性 D时间和空间1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18.“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9.割裂物质和运动的统一,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B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不可知论 D

12、庸俗唯物主义20.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动具有物质承担者,这是( D)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21.“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这( A)A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22时间的特点是(A )A一维性 B三维性C主观性 D可知性23.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是绝对对立的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C )A动者恒动 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C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2

13、5.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 )A形而上学不变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 D庸俗唯物主义2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B )27.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D )A自然界 B人类社会C精神 D实践28.人的存在方式是(C )A自我意识 B自然界的一部分C实践 D精神活动2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30.“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的本

14、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3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C)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事物的永恒发展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32.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的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C )A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忽视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33.“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是(D )A唯物论

15、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决定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34.“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C)A机械决定论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35.事物发展的本质是( B)A所有事物都在前进和上升B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C事物不断处于质变中D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36.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看该事物(A )A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B是否为大多数人所熟知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D在时间上是否是新近发生的37.“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C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

16、事物的发展是由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3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 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3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A事物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B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C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D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4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D)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C整体与局部 D同一性和斗争性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形式

17、与容的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42“.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 )A割裂了事物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割裂了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C割裂了事物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D割裂了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43.在矛盾论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44.在矛盾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D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因和外因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5.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个事实说明(C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的发展

18、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4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C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4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C )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围 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48事物发展过程的“度”是指(A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4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C)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抓住事

19、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把握事物的度 D确定事物的量50.任何事物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B )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51.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C )A克服和抛弃B纯粹的否定C既克服又保留D纯粹的肯定52.意识的能动性是指(D )A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B能动地改造自然规律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D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53.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尊重客观规律D彻底克服错误思想54.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A物质决定意识,意

20、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D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5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D )A预见性B决定性C对象性D能动性5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D )A主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 )A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B经验论C先验论D不可知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A唯物论的观点B

21、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B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C )A纯精神的活动B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C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D个人应付环境的活动5.未来学家尼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6.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22、都是( A)A反映论B不可知论C经验论D先验论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B )A本质B基础C动力D升华9.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定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B )A唯物论C唯物主义阵营D唯心主义阵营10.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C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1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

23、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4.“学而不思则罔”实质(A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15.感性认识和理

24、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B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16.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B)A可知论 B唯物论C辩证法 D唯心论17.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C)18.概念、判断、推理是(A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19.感觉、知觉、表象是( B)2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有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