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85KB ,
资源ID:1766866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6686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走道宽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走道宽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中间走道的采光和通风较差,g用的解决方法有走道两端开宙宜接采光;利用门厅、过厅及开敞的楼梯间和房间来采光道两刨墒上开高宙及门上设亮子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 (2)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楼梯、电梯 楼梯 楼梯是联系建筑物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楼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以及防火规范要求,选择楼梯形式,确定楼梯的宽度、数量和位置。 a楼梯的形式与楼梯间的形式 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跑楼梯、双跑平行楼梯、转角楼梯、三团楼梯、双分平行楼梯、剪刀楼梯、弧形楼梯及螺旋楼梯等。楼梯的形式选择,主要依其使用性质和重要程度来决定。 楼梯间的形式主要有开敞式楼梯问、封闭式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等。开

2、敞式楼梯间是指楼梯与走道、门厅或室外直接相连,没有分隔,如图28“所示;封闭式楼梯问是指没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的楼梯间,如图2助所示;防烟楼梯问是指代写职称论文楼梯间人口处没有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t凹廊等的楼梯间,如图28L所示。楼梯间的形式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防火要求选 固2“8 楼梯间的形成X曰X96目;(A)自曰X楼梯曰,f)曰曰9掸曰 b楼梯的宽度 楼梯的宽度是指楼梯梯段宽度,即梯段边缘或墙面之间垂直于行走方向的水平距离。楼梯梯段的通行宽度是指梯段净宽,即场面至扶手中线之间垂直于行走方向的水平距离。扶手中线到梯段边缘的距离通常不小于50一70 Mm。 梯段宽度确定应考虑使用性质、

3、人流通行情况和防火要求等因素。供单股人流通行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900 mm,供两股人流通行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0 mm,供三胜人流通行的梯段净宠不应小于1650 mm。作为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0 mm疏散楼梯的梯段净进不应小于1100 mm,楼梯的总宽度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公共建筑的楼梯按使用性质可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和专用楼梯等。主要楼梯的梯段净宽一般不小于1650 mm,次要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0 mm,专用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900 mm。住宅共用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lloo m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的共用楼梯,当一边没有栏杆时,梯段

4、净宽可不小于1000 mm。住宅户内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900 mm,当一边临空时,可不小于750 mm。 c楼梯的数量和位置 楼梯的数量应根据使用要求和防火要求来确定。公共建筑的楼梯数量一般不少于两个符合防火要求,部分使用人数少的低层公共建筑也可设一个楼梯。 楼梯的位置应根据交通流线的需要来确定,并应符合防火疏散要求。一般公共建筑的主要楼梯安排代写职称论文主要出人口附近较明显的位置上,次要楼梯安排代写职称论文次要出人口附近,或建筑物的转折和交接处。为了保证主要房间好的朝向后多,楼梯间通常布置代写职称论文建筑物朝向较差的一面,或设置代写职称论文建筑物的转角处。 楼梯间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防火规

5、范中对走道内房间门至楼梯间最大距离限制的规定(见表21)。 例如:某办公搂平面如图29所示,耐火等级为二级,楼梯间为封闭式,从表21中可查到位于两楼梯间之间的房间门至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40 m,位于裳形走道内的房间门至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32m。那么,两个楼梯的间距不应超过40十40十L380十13(m),楼梯至建筑物对于设置电梯或自动扶梯的建筑物,仍应按防火规范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设置疏散楼梯、电梯和自动扶梯不应计作安全出口。 电梯 电梯是建筑物楼层问垂直交通联系的快速运载设备,常用于高层建筑和部分多层建筑中电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选择电梯种类和主参数,确定电梯的数量、布置方式和位置等。 电梯按

6、用途可分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客货电梯、住宅电梯、病床电梯和杂物电梯等几种类型,电梯的种类按使用功能要求选择。 电梯的数量拉使用要求和运载量通过计算确定,代写职称论文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建筑物中,电梯的数量一般不少于2台。 电梯间一般布置代写职称论文门厅或出入口附近位置明显的地方,不应代写职称论文转角处紧邻布置。电梯附近应设置辅助楼掸。电梯出入口处应设候梯厅,候梯厅的深度一般不小于电梯轿厢深度的L 5倍。需设多部电梯时,宜集中布置,布置方式主要有单侧排列式和双侧排列式等,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 (3)交通枢纽门厅 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处作为室内外过渡的空间

7、,也是供建筑物内部各部分联系的交通中心。代写职称论文有些公共建筑中,门厅除了交通职系外,还兼有适应建筑类型特点的其他功能要求。 门厅的面积 门厅的面积主要由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和建筑质量标准等因素来确定。设计时可参考有关规范中规定的面积定额指标,并结合经济条件和美观等因素来确定。门厅兼有其他功能时门厅的面积还应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相应地增加。 门厅的布置形式 门厅的布置形式有对称式和不对称式两种,对称式门厅有明确的轴线,一般将门厅和楼梯放代写职称论文主要轴线上,走道对称布置于门厅轴线的两侧,有时楼梯也可对称布置代写职称论文两边。不对称式门厅没有明确的轴线,门厅内的布置比较灵活,楼梯可设代写职称论

8、文门厅的一旁,走道可错开布置。 门厅的设计要求 a门厅代写职称论文乎面布局中的位置应明显而突出,通常应面向主要道路,使人流出入方便。 b门厅内部的布置应做到导向明确,交通流线简捷通畅防止交叉拥挤。对于兼有其他功能的门厅,应适当安排与分配休息、等侯等其他功能要求的面积,防止堵塞交通。 c门厅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适宜的空间比例关系。 小门厅应注意防雨、防风和防寒等要求。门厅对外出入口处通常应设置雨趋、门廊或门斗等。 e门厅设计应使疏散出入安全。门厅对外出人口的宽度,考虑疏散要求不府小于通向该门厅的走道、楼梯通行宽度的总和,如图2“10所示。 图2Io 门厅对外出A口的宽度 6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建筑

9、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功能使用要求,考虑结构、设备、经济和美观等方面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结合基地环境,将建筑物的各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部分按一定的形式合理地组合代写职称论文起。 (1)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要求 1)功能要求 功能分区 建筑物是由若干房间组合而成的。代写职称论文进行平面组合时,为使功能关系合理,首先应将各个房间按其使用性质以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功能分区,把它们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代写职称论文设计时,可根据各区域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布置,确定大的平面布局,然后再具体到各区域内进行房间的细致安排。对于房间类型和数量较少,功能关系比较筒单明确的建筑,如住宅,可直接按房间类型进行功能分区

10、。 功能关系分析 代写职称论文分析功能关系时,常借助于功能分析回来进行。功能分析图是用框图的形式来表示功能分区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使用顺序。功能关系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建筑平面布局的大方案,再结合技术、经济、美观和基地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如图211所示。 代写职称论文平面组合设计中,不同功能要求的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a联系与分隔 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有的联系密切,需要有直接的联系;有的只要求间接联系,有的没有联系有干扰,要求严格分隔;还有的既要求联系又要有相对的分阴。代写职称论文进行平面组合设计第四章 安全疏散 第一节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

11、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二、安全疏用距离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

12、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 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

13、的净宽不应小于表3.4.1.1的要求 3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厅内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人数0.8/100人计算,且不宜小于1m;其厅内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最小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65m/100人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8m/100人计算,且均不应小于1.4m;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4高层建筑每层疏散楼梯最小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各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表3.4.1.

14、2的要求。(二)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最小净 宽应按通过人数0.6m/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m。当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观众厅的疏散内门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和通道的各自最小总宽度,应按表3.4.1.3的要求计算。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计入观众厅的疏散门。2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以及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最小总宽度,应按表3.4.1.4的要求计算。3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楼梯、走道,以及每层疏散门和走道的各自最小总宽度,应按表3.4.1.5的要求计算确定。其中底层疏散外门的总宽

15、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一层的计算;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按表3.4.1.5中的指标计算确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4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除外)和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m。(三)工业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厂房每层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3.4.1.6的要求计算确定。当各层人数不等时,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上层人数最多的一

16、层人数计算,但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底层(即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疏散门的最小净 宽度不宜小于0.9m;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4m。当使用人数少于50人时,厂房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最小净宽度可按表3.4.1.6的要求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0.8m。2对于飞机停放与维修厂房,其飞机停放与维修区内的安全疏散及辅助建筑的安全疏散可按上述要求确定。飞机停放与维修区的飞机安全疏散应根据飞机实际进出需要设置通道和出口的高度与宽度。3库房由于平时使用时人员较少,且一般都有进出货物的大门,其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最小净宽度只要满足正常人员通过和使用要求即可。但室

17、外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0.6m.第二节 安全疏散设施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播及辅助救生设施等。对超高层建筑还需设置避难层和直升飞机停机坪等。一、疏散楼梯和楼梯间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

18、散楼梯四种形式。(一)一般要求1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2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3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4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5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

19、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 下室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6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 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7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拥挤,堵塞通道,因此不应采用。由于建筑造形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10度,且每级

20、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的宽度不应小于220mm。8居住建筑内,可燃气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二)敞开楼梯间敞开楼梯间是指建筑物内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相通的楼梯间。敞开楼梯间在低层建筑中广泛采用。由于楼梯间与走道之间无任何防火分隔措施,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成为烟火蔓延的通道,因此,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中不应采用。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应设封闭楼梯昌、防烟楼梯间的建筑外,其余一般建筑均可采用敞开楼梯间。敞开楼梯间除应满足疏散楼梯的一般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房间门至最近的楼梯间的距离应满足安全疏散

21、距离的要求。2楼梯间在底层处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当一般建筑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3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梯段之间的水平净 距不宜小于150mm。4除公共走道外,其他房间的门窗不应开向楼梯间。(三)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一般应设封闭楼梯间的建筑物有:1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及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2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高层工业建筑(厂房、库房)。3

22、甲、乙、丙类生产厂房。4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单元式住宅除外)。5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宜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7高层建筑的裙房。8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9人防工程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的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等。对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不能直接天然

23、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四)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一般应设防烟楼梯间的建筑物有:1一类高层民用建筑。2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3塔式高层住宅。4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5超过十一层的通

24、廊式住宅。6建筑高度超过32米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7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高层停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8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平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的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场、餐厅、层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等。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对于人防工程 不应小于10平方米。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25、(五)室外疏散楼梯室外疏菜楼梯是指用耐火结构与建筑物分隔,设在墙外的楼梯。室外疏散楼梯主要用于应急疏散,可作为辅助防烟楼梯使用。室外疏散楼梯的设置 要求:1楼梯及每层出口平台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2在楼梯周围2米范围内的墙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3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米,倾斜角一般不宜大于45度,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米。二、疏散走道疏散走道是疏散时人员从房间内至房间门,或从房间门至疏散楼梯或外部出口等安全出口的室内走道。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要从房间等部位向外疏散,首先通过疏散走道,所以,疏散走道是疏散

26、的必经之路,通常为疏散的第一安全地带。1走道要简明直接,尽量避免弯曲,尤其不要往返转折,否则会造成疏散阻力和产生不安全感。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3走道的结构和装修。因为走道是火灾时必经之路,为第一安全地带,所以必须保证它的耐火性能。走道中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板底部并全部填实所有空隙。4走道的宽度一般应计算确定,具体要求参见本章第二节有关内容。(二)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直接影响疏用时间和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因此,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正确的运用规范,根据不同建筑提出具体的要

27、求:1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高层建筑与人防工程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3.4.2.1的规定。为保证通廊式住宅建筑的人员能迅速安全疏散,当小楼梯设在户外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当小楼梯设在户内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最远一个房间门算起。小楼梯一段的疏散距离可按其1.5倍水平投影计算。2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人防工程内最远一点到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3一般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3.4.2.2的规定。

28、4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3.4.2.3的规定。5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单层或设在建筑物首层的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60m。三、安全出口所谓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房间的门、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员和抢救物资,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火灾损失,在建筑防火设计时,除按要求设置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外,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易于寻找,并应有明显标志。(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方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2)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3)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倍的公共建筑。2塔式高层建筑内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