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大部分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网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我们需要对设计提供的控制网进行加密(应该是在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网复测完成后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和复测同步进行)。特大桥、1Km以上隧道都需要单独布设施工控制网,并纳入到整体控制网中。其余地段根据施工需要直接进行加密,一般控制网需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特大桥的控制网设计时,应尽量设计成以桥轴线为基线的多边形闭合导线环或大地四边形。高程控制网采用闭合水准线路,如需进行跨河水准,需进行单独的跨河水准设计。隧道洞外控制网根据隧道长度、的布置进行设计。隧道洞外控制网首选GPS控制网,由于GPS作业不受地形限制、不受通视条件的影响,已经广泛应用于隧道洞
2、外控制网。如隧道长度较短,且通视条件较好时,可采用全站仪施做闭合导线环进行控制。高程控制网隧道进出口及横洞、斜井、竖井等应进行贯通联测。洞外控制网测量完成后应进行预计贯通误差的计算。以上工作由项目测量队长完成后报公司测量队审核。四、控制网复测复测方案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即可组织进行复测。复测前由项目部测量负责人对参加复测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培训,主要是复测工作时的人员分工,总体的复测安排,每个人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现场原始数据的记录等等。检查仪器设备的状况,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复测前应检查全站仪的棱镜常数、温度、气压改正、测量模式等仪器的参数设置是否正常,水准仪应检查i角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并做好记录。根据制定的复测方案进行复测,复测完成后编写复测报告并上报。复测报告的内容包括: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复测范围、设计控制网概况、测量时间等情况。2控制网测量网形略图。3 测量仪器、人员情况。4 测量外业作业情况(技术指标)与测量结果。5 网平差与后处理结果。6 复测与设计成果比较结果(坐标、距离、方位等)。7 复测结论。8 标段搭接测量用桩协议。9 主要测量人员的专业证书、仪器检定证书、测绘资质附件。高程复测成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复测范围、水准网布设概况、测量时间等情况。2 测量仪器情况、人员情况。3 测量外业作业情况与测量结果(往返高
4、差测量汇总)。4 数据平差处理和结果(约束平差高程及其精度)。5 复测与设计高程或高差比较结果。6 复测结论。7 标段搭接测量用桩协议。8 测量人员专业证书、仪器检定证书、测绘资质附件。根据情况二者也可以合起来。项目开工复测一般由公司测量队统一组织,个别项目自行组织复测,复测成果报公司测量队审核。年度复测和定期复测一般由项目部自行组织,报公司测量队审核。附:三网合一(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控制网复测标准(见附件1)五、图纸复测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是测量人员在工程开工前测量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测量人员接到施工图和测量资料后.应熟悉图纸和测量资料的内容、要点及特点,弄清设计意图,若在审图和审核
5、测量资料时发现疑问,应及时上报技术管理部门和项目总工,以便使用准确的图纸和测量资料。1、测量用施工图纸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施工需要。2、收到测量资料后仔细阅读测量资料说明和施工图总说明。3、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4、复核曲线表中各曲线要素(转向角、半径、缓和曲线长、切线长、曲线总长、夹直线长、交点号、交点之间的方位角、里程等)。5、检查计算测量资料中所标注各里程之间的距离、角度、桥墩(台)坐标、水准基点标高是否一致。6、计算线路逐桩表中的坐标是否正确。7、检查计算曲线表、水准基点表、坡度表、断链表、施工平面图、纵断面图、剖面图、桥遂涵施工图等图纸中所标注的里程、高程、几何尺
6、寸、桥墩台中心坐标、各轴线关系等相互之间有无矛盾和差错。8、预留、预埋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尺寸及深度是否达到要求。9、审核后有无问题,都必须按要求记录并上报,如有存在问题和疑点应记录汇总表(要注明图别、图号、原因,必要时附图说明)。图纸审核和复测由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部长和测量队长完成。六、施工测量施工测量贯穿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也是项目部测量队的主要工作,如何规范施工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是测量管理的重要工作。(一)技术、测量相连接的程序1、项目开工前由项目部测量队计算逐桩坐标,由项目部技术干部、总工复核,再交给公司测量队审核后使用。2、技术干部应
7、提前12天与测量队长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测量队长统一合理安排,按时完成指定的放样部位,不得耽误工期。3、交底内容包括:放样部位的里程、坐标、几何尺寸、示意图、完成的时间和有关要求等;技术交底一式三份,测量队长两份。4、测量队长收到技术交底后,认真计算复核技术交底数据,合理安排放样时间,并将放样采用的测量方法和检查方法连同技术交底返回技术干部一份(放样的角度、距离、置镜点、后视点、坐标)。5、技术干部收到测量队返回的放样完工单后必须仔细计算放样数据是否正确。6、技术干部确认放样数据无误后再对施工队伍进行交底。(二)放样前放样数据的准备1、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2
8、、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以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计算、校核。3、用电算程序计算放样数据时,必须认真核对原始数据输入的正确性。4、应将施工区域内的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线路轴线、曲线要素等测量成果以及工程部位的设计图纸中的各种坐标(桩号)、方位、尺寸等几何数据编制成放样数据手册,供放样人员使用。(三)放样方法的选择1、平面位置应根据放样点的精度要求,现场作业条件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选择适用的放样方法,如:极坐标法、坐标法、对边测量法、正倒镜分中法、交会法、偏角法等。2、高程放样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放样点的高程精度要求和现场作业条件,可分
9、别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悬高测量法等;对高程精度要求比较高的采用水准测量法,引测基点时必须采用附合路线(闭合到已知点),高程放样点距离不宜超过500m,对高程精度要求较低的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一般应用于路基和桥梁的基础)。3、施工放样应尽可能用多种方法重复测量,如:闭合测量、换仪器测量、换人复核测量、换后视点或置镜点测量等,做到有放样必有检核。(四)放样前测量仪器的常规检校1、棱镜类型、棱镜常数、补偿方式、温度、气压、电量、测距模式等检查。2、2C值、竖盘指标差检查。3、水准仪i角误差检查。4、塔尺接头处是否有落尺现象。5、粗平圆气泡、精平长气泡是否居中的检查。6、对中杆垂直度
10、检查。(五)放样前施工控制网检查1、施工测量过程中,应对控制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当发现控制点稳定性有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2、当控制网中仅个别控制点位移或沉陷,而周围其它控制点仍然可靠时,可进行局部复测,并将已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与周围的稳定点联成插点网,经精密测量及平差计算后,对不稳定点赋予新值。3、当控制网中少量控制点发生明显位移,而其它控制点稳定性难以判断时,应进行全面复测。复测宜在原定测网的基础上进行,复测精度与原网定测精度相同。4、复测后,控制点坐标或高程的变化值小于时,可认为其位移或沉降不显著,原放样仍然有效。否则应对原放样的成果重新测算,并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六
11、)路基施工测量放样要求1、中线加桩测量直线地段每50m、缓和曲线10m、圆曲线地段每20m以及曲线五大桩等。2、中桩高程可用水准仪也可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起闭于水准点,其限差为。中桩高程宜观测两次,其不符值不应大于10cm,取位至厘米。3、路基边桩放样可根据地形的难易情况采用断面法、逐渐接近法或全站仪对边测量等测设。4、当高挡墙、高护坡位于曲线地段施工放样时,距离每25m钉设一中心桩(边桩)为宜。其放样的结构尺寸误差、基底及顶部高差误差均不应大于5cm。5、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的施工放样,一般路基地段可按线间距放样。陡坡地段可先根据路基横断面资料进行路基放样,待陡坡开挖放缓后,再进行中线放样
12、现场定桩橛。有桥梁、隧道和档土墙等建筑物的曲线地段,应现场定桩橛。(七)沉井测量放样1、放样时应使沉井刃脚模板十字线与桥墩中心纵横十字线重合,并使沉井刃脚在同一高度平面上。2、沉井下沉前应在外壁混凝土面上用红油漆或墨线标出纵横向轴线;在沉井顶面纵横向轴线两端适当位置标出以基本刃脚底为起算零点的四个高度点。3、沉井每次接高时,井顶十字线的引伸及高度基准面的接高,均应接沉井倾斜值向上推算顺接;用丈量的方法接高时,丈量尺寸互差的限差为2cm,接高精度不得低于接高高度的11000,沉井顶面尺寸互差的限差为2cm,超限时应用长宽比分配不符值,每接高34层应以仪器检查沉井十字线及基准面,并加以调整,限差为
13、10mm。4、沉井下沉到设计高程后,应测定并推算沉井的顶底位置及高程。(八)管柱(钻、挖)施工测量放样1、桩位应按设计桩位与墩台中心十字线相对位置设放,埋设护筒后应检查其平面位置的偏差,并测量护筒顶面高程。2、管柱到达设计高程后,应测定其顶、底位置及倾斜值。3、每节管柱需量出长度并编号,管柱接高后,管尖高程应按接长后的延尺推算。4、在振动下沉前后及必要时,应测定管柱倾斜度及管尖高程。5、管柱下沉期间,应定期观测其导向设备位置,以使管柱保持在容许位移范围内。6、在承台灌筑前,应测定管柱群顶部位置,编列单根管柱及管柱群的位移及倾斜竣工资料。(九)承台及墩身的施工放样测量1、墩中心点应由不少于3个施
14、工导线点用极坐标放样,并用正倒镜反复检核。2、在墩中心点置镜,放出桥墩中心的纵横十字线,以减少交会放样的次数;并用全站仪实测出前后跨距,再用钢尺拉出跨距,两者相比较且与设计值相差不得大于2cm。3、水准高程精度应符合四等水准测量要求。4、承台模板尺寸误差限差为4cm,高程应用钢尺或水准仪设放,限差为3cm。5、墩身模板尺寸误差限差为2cm,高程应用钢尺或水准仪设放,限差为1cm。6、顶帽立模前应检查中心十字线是否正交。顶模尺寸误差限差为1cm。7、模板上同一高程线上高程互差限差值为1cm。(十)顶帽及垫石施工放样1、纵横十字线必须精确测定,其不符值不得超过1cm。2、顶帽模板尺寸误差不得大于1
15、cm,高程应符合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垫石四角高差应符合规范要求。(十一)隧道洞内导线测量1、为减少度盘和测微盘刻划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各测回间应将度盘位置变换一个角度,角计算公式为: m 测回数;i水平度盘最小间格分划值,DJ1级仪器为4,DJ2级仪器为20;i测微盘分格数,DJ1级仪器w=60格,DJ2级仪器i=600。2、各工点的水准基点不得少于2个。对设置的施工用桩,要注意保护,经常复核。如遇丢失、移动,及时补设。3、放样时必须先检核由置镜点到后视点的距离(坐标)和高程或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坐标和高程,当差别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时方可进行放样。4、应在洞外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洞内施
16、工特点布设导线。5、以洞口投点为起始点,宜沿中线布设,也可与中线侧移适当距离布设。6、洞内导线应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7、洞内导线边长主要考虑通视条件,宜选择长边,一般直线地段为150250m,曲线地段不少于70m。8、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并离洞内设施0.2m以上。9、边长、角度测量不少于四测回。10、洞内导线平差可采用近似平差。11、导线点埋设可用风枪钻眼放钢筋上刻十字丝。12、全站仪洞内测量距离时应注意仪器物镜和反射棱镜面有无雾水。13、洞内高程测量应每隔200500m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采用往返观测限差内取均值,并定期复测。14、洞内中线可用全站仪利用洞内导线测设
17、至少3个中线点,3个中线点间隔曲线地段一般为60100m,直线地段一般为150250m,测设完中线点后,并用全站仪进行穿中线检查3点是否在一条中线上或曲线转角和距离是否达到要求,经检查无误后方可穿中线做导坑延伸开挖和衬砌放样使用。15、用激光导向仪施工的中线应定期用全站仪检查测定激光导向仪的正确性。16、隧道立模衬砌前必须对所使用的中线点高程进行复测检查,其点位横向较差不应大于5mm。17、每次开挖钻爆前应在开挖断面上根据中线轨顶高程标出预计开挖断面轮廓线。开挖形成后用断面仪测绘断面。18、隧道贯通后必须进行贯通测量(横向、纵向、高程)。并根据实际贯通误差宜采用折线法在未衬砌地段调整,因调整而
18、产生的转折角小于5时,可视为直线线路,转折角在525时,应按顶点内移量确定线路及相应衬砌位置,转折角大于25时则应加半径为4000m的圆曲线。19、高程贯通误差在限差内时,应取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可按高程贯通误差的一半分别在两端未衬砌地段的高程点上按路线长度的比例调整。(十二)隧道的监控量测(1)、监控量测的内容1、拱顶下沉观测。2、拱脚、墙腰水平变形量测。3、黄土、浅埋和地表有建筑物时的地表沉降观测。4、隧道衬砌沉降缝两边不均匀沉降观测。5、采用中隔壁法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隧道,对中隔壁(临时支护)受力进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设计参数,选择合理的拆除时间。(2)、监控量测断面布设距离1、黄
19、土、浅埋、偏压、下穿公路或地表有建筑物地段每5m为一量测断面。2、级围岩每10m为一量测断面。3、级围岩埋深较浅或含水量较大地段,每10m为一量测断面,级围岩一般地段,每20m为一量测断面。4、级围岩每30m为一量测断面。5、需进行地表沉降观测的隧道,其地表观测断面布设与洞内量测断面对应布置,黄土地段、浅埋地段全部布置。6、衬砌不均匀沉降观测按每一个沉降缝为一观测断面。(3)、监控量测断面布点规定1、拱顶下沉观测点:黄土、浅埋、偏压、下穿公路或地表有建筑物和级围岩地段按拱顶、两拱腰3点布设,其它地段按拱顶1点布设。2、水平变形量测点:按拱脚和断面最宽处左右各2点,共4点对称布设。3、地表沉降观
20、测点:黄土地段、浅埋地段全部布置,其布点范围D=B+2(H+h)tg30,从隧道中线向两边每5m设一观测点,有建筑物时酌情在建筑物上增加布点; D-布点宽度 (H+h)tg30-黄土内摩擦角对地表影响宽度。4、隧道衬砌结构不均匀下沉降观测点:在衬砌沉降缝两边边墙同一水平线上,每条沉降缝左右对称布设。5、洞内、外观察:主要目的测量检查初期支护结构物的明显变形和地表及建筑物的变形。(4)、监控量测频率规定1、土质隧道第一次拱顶下沉、水平变形量测时间应在开挖完成后36小时内完成;石质隧道第一次拱顶下沉、水平变形量测时间应在开挖完成后12小时内完成。2、洞内量测频率按日变形量和距开挖面距离双因素指标控
21、制: U=5mmd 或 (01)B:每日2次5mmU0.2mmd或(12)B:每日1次0.2mmU 或 距开挖面距离2B:每3日1次,5日后变为7日1次。 (U-日变形量 B隧道开挖宽度)3、地表下沉观测频率:第一次观测必须在隧道开挖前5日内完成初始观测值,以后按洞内同频率进行地表观测。4、地表布置的位移测点在开挖面前方不小于一倍洞径处取得初始值,地表进行的量测项目应测至二次衬砌施作后不小于一个月时间。洞内必测项目测至二次衬砌施作时。5、洞内、外观察每日1次定时检查并记录。(5)、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1、每次现场量测完成后,均应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填表统计,并将测的数据及时添加到“变形时态变
22、化散点图”中,据以及时考察变形发展动态,修正回归系数。2、1030日不断对两图进行回归分析,并根据两图发展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形速率。3、根据变形最大值和变形速率预报围岩稳定性和安全性。(6)、围岩稳定性和安全性判定1、日变形大于5mm连续10天以上或累计变形量已大于预留变形量,即应采取加强二次衬砌。无条件采取二次衬砌时,可采取加强初期支护措施和临时支顶措施。2、变形速率无减缓趋势或呈逐渐加速趋势3天时,并且累计变形已接近预留变形量,即应采取与第1条同样处理措施。当变形速率超过10mmd或第10天位移总量超过150mm时要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3、根据回归函数计算变形速率。4、双线隧道
23、断面大、开挖工序多、设点及量测时间应根据施工情况酌情决定,但原则是宜早不宜晚,强调及时性。5、量测资料、图表、分析结论报告应及时向项目总工、现场技术主管工程师和现场施工负责人报告。6、发现量测数值异常或接近安全临界值时应及时向项目总工、现场技术主管工程师和现场施工负责人报告。监控量测由项目部测量队长负责外业和内业的整理,由隧道技术主管和项目总工负责数据的分析和施工决策。(十二)变更工作测量项目部测量队应积极配合项目总工和技术主管做好设计变更的配合测量工作。(十三)施工测量注意事项1、为保证路基碾压宽度,填方地段路基应预留50cm碾压宽度。2、明挖基础的施工放样一般可适当放大0.3m0.5m,以
24、保证正确安装基础模板为原则。3、全断面开挖的隧道当两端掘进至距预计贯通点约100m时,开挖断面可适当加宽。加宽值一般不应超过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限差的一半。4、计算和复核人员不应用同一台计算器和同一个程序进行复核。5、300m以上的桥梁两桥头、500m以上的隧道进出洞口以及大型车站等工程密集区应不少于3个导线控制点,2个四等水准基点。项目施工测量由项目部测量队长全面负责,项目总工把关,公司测量队及时审核。七、竣工测量(一)线路竣工测量1、应进行中线测量和高程测量,并需贯通全线里程和高程。2、线路中线贯通测量时,线路中线应与桥、隧建筑物中线相符合。在有桥梁、隧道的地段应从桥梁、隧道的中线向两端引测贯
25、通。贯通测量后的中线位置应符合路基宽度和建筑限界的要求。3、高程竣工测量应将水准基点和施工增设的临时水准点位移于稳固的建筑物上或接近线路的基岩上(桥台、隧道出入洞口和涵洞的帽石上),每隔12Km设置一个,若在基岩、桥台、隧道出入洞口和涵洞的帽石上设置水准基点时,应用錾刀再上面凿成凸出球面或凹槽,并加填红油漆,旁边写明编号。4、断面竣工测量时,路基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侧沟、天沟的深度、宽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5cm;路堤护道宽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10cm。5、路基高程误差和曲线横向闭合差均不应大于5cm。6、铁路中线应设置外移桩,直线地段不应长于500m,宜设在百米标处的左侧路肩上;曲线五大
26、桩及曲线上重要转点桩的外移桩设置在曲线外侧路肩上,外移桩距线路中心线一般为2.6m,外移桩应注明里程,但不编号。7、铁路轨顶标高竣工后应沿左侧钢轨顶(曲线为内轨顶面)每510m测量一点至到达到设计要求。8、百米桩、公里桩、桥隧涵标志桩、地界桩等位置的测量和埋设。9、竣工测量的资料包括曲线表、控制桩表、水准基点表、坡度表、竖曲线表、全线统一里程表等。(二)桥梁竣工测量1、测定墩距:可用钢尺与光电测距同时进行,每跨的测定结果与设计墩距相比较不应超过2cm。2、墩、台各部尺寸的丈量:以墩顶纵横十字线为依据,丈量墩顶的长度、宽度和支撑垫石的尺寸及位置,其差值不得超过2cm。3、支撑垫石及墩帽的高程:用
27、水准仪从一岸的永久水准基点起,经过各个墩顶,然后到另一岸的永久水准基点闭合。为提高精度,需隔墩架设水准点,水准路线往返观测,往返观测仪器架设在不同的墩台上,其闭合差应满足 mm的要求。n-为测站数。每个墩顶需测五个高程(十字线中心、四个垫石角)。4、以纵横十字线为依据,精确测绘出垫石上各预留孔的位置与深度以及防震落梁孔的位置与深度。5、根据纵横十字线在支撑垫石上用墨线弹出架梁用梁端线。(三)隧道竣工测量1、隧道竣工后,应在中线复测的基础上埋设永久中线点。永久中线点在直线上每200250m设置一个,缓和曲线的始终点各设置一个,圆曲线地段按通视条件加设。2、隧道直线地段每50m、曲线地段每20m,
28、以及其他需要的地方,均应测量隧道净空断面。净空断面测量应以线路中线为准,测量内拱顶高程、起拱线宽度、轨顶面以上1.1m、3.0m、5.8m处的宽度。3、永久中线点设立后,应在隧道边墙上绘出标志。4、洞内高程点应在复测的基础上每1Km埋设一个。小于1Km的隧道应至少设置一个,并在隧道边墙上绘出标志。 竣工测量由项目测量队长和项目总工负责。八、测量记录、资料及技术总结(一)测量记录要求1、所有测量记录应采用测量专用记录薄。2、一切原始测量记录、计算必须在现场记录标注,做到记录真实、记录明确、计算清楚、字迹清洁、整齐美观,不得涂改、擦改、转抄、撕毁,更不得事后凭记忆补记。3、记录薄必须编列页次(第几页、共几页)、注明观测者、记录者、观测日期、起迄时间、气象条件、成象条件、使用的仪器,并应详细记载观测时的特殊情况。4、水准测量中,若原始记录有错,应以单线划去,在其下方另起一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