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4 ,大小:74.57KB ,
资源ID:176594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6594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文摘要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文摘要Word文件下载.docx

1、引言:重提诚信!. (1)一、“诚信”道德的伦理传统及其当代内涵. (4) (一)中西方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探析. (5) (一二)当代西方信任理论研究介绍。(10)(三)“诚信”概念的澄清(16)二、诚信教育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18)(一)诚信教育的概念初探(18) (二)诚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9)三、我国诚信教育的现状及其反思(24) (一)我国诚信教育的现状. (24) (二)现状反思:对我国诚信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6)四、诚信教育的实施策略初探(37)(一)营造有利于诚信教育的社会环境. (37)(_二)学校:诚信教育的示范区. (42)(三)通过家庭进行诚信教育

2、(45)结语. (49)参考文献(50)后记. (54) 引言 重提诚信 一提到道德,人们的内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敬畏和崇高的感情,正如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所言:“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地思索,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在这些人类无比敬畏和赞叹的道德法则中,诚信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之一。诚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个道德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是否诚信的问题,它们遵循的是“丛林法则”:谁有本事抢到,就是谁的。诚实与守信作为人类亘古长存的最基本的道德法则,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延续的基本纽带,人类正是依靠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和诚实无欺才能结成牢固的社会群

3、体,进而依靠集体的力量去征服自然,扩大生存的空间和获得更多的生存所必需的各项能源。马克思认为,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作为一种关系的存在物,维系这种关系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诚实和信用。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人们都喜欢诚实、守信的人,相反却厌恶欺骗、不守信用的人。 勿庸讳言,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道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今日,诚信作为一种具有普遍主义的伦理道德规范,仍是现代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然而,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受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原因影响所致,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伴随着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滑坡,在我国当前社会伦理

4、生活中出现了大量不诚信行为,诚信的缺失对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正如巩群在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生活一书中指出:“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变期。社会转型不仅指的是社会经济形态乃至人们生活方式在社会学意义上的外在变化,它乃是全民族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在旧的道德规范体系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规范却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的今天,在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领域又是一个令人最为困惑、最为不安的领域!价值的震荡和道德的滑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当前,尤为突出的是不诚信行为的大量出现,因其成功率较高、现实利益的回报率大,又极易逃脱

5、社会制度的制裁,进而为其他社会成员提供了仿效追随的榜样,形成了道德伦理上的诚信危机。所以,那种“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不骗别人发不了大财”的言行堂而皇之地被“推崇”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更有学者指出,在我国,“诚信”实在是眼下最RCL01-乏的稀有资源之一,以至于有人客观而又无耐地总结到:信用污染已经“有幸”取得了与环境污染、权力污染平起平坐的资格,并称我国的“三大污染”。商人卖假货,会计做假账,国家公务人员做假数字,中小学生作文中大量出现假人假事,就连大学生中也出现贷款不还账、毕业作假证的欺骗行为,知识分子中抄袭别人作品的现象也大有人在,信用污染己经侵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诚实、不守

6、信已成为许多人不以为耻的行为!针对这种现状,在我国有“上百万家企业”响应外经贸部计算中心、全国工商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贸远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等27家单位的倡议,签名支持把每年9月19日定为我国的“诚信日”。同时,社会诚信缺失的巨大危害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朱铭基总理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可以说,“诚信”成为本届两会所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进而也引发社会各界对诚信问题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大量

7、事实证明,我们不得不重提“诚信”,在学校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 总之,诚信危机出现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制度、文化、伦理、信仰、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值得一提的是,诚信首先应是一个道德问题,是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同时,诚信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学校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还必须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积极通过法制建设和制度创新来为诚信教育提nl龚群著,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生活(导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2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监督机制。然而,我国对诚信缺失的发难是始于经济领域而非教育界,是当欺骗行为对经济生活构成了严重危害时,刁一首先引

8、起经济领域有关人士对国人普遍缺少诚信品质的关注和重建社会诚信的呼吁!当诚信危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时,教育理论界仍没有针对诚信道德教育给以理论上的应答,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教育理论思维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反应严重滞后了。学一记有言,“禁于未发之谓预”,“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这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也是每个教育理论工作者都熟知的理论常识,因此,面对诚信危机的出现,教育理论工作者也难逃其咎。 直至近期,幸见叶澜先生撰文指出,应把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作为我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四大基础性构成之首,这种见解可谓极具前瞻性,指出了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急迫之所在。川因此,本文重提“诚

9、信”,决不是简单的道德呼唤,而是要站在时代的前沿,通过汲取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精华,并吸收西方先进的“诚信”伦理观念和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现实社会伦理生活状态进行系统、理性的反思,进而界定“诚信”道德和“诚信教育”的当代含义、反思我国诚信教育的现状、提出实施诚信教育的基本策略,从而对指导人们遵守诚信道德,更对敦风化俗,并最终使人们普遍达到真诚、守信的理想道德境界而尽一己绵薄之力!【叶澜,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引自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一、“诚信”道德的伦理传统及其当代内涵 卑劣的人在有所需求时所作的誓言,一旦他们 得以脱离窘境,就不加信守了。 一一德漠克利特 我国目前正处

10、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同时也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渡的关键时期,改革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伦理精神的深刻变化。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个体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充分展示自我与个性的风采。但另一方面,由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断裂”,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矛盾与冲突:自由与责任、独立与孤独、选择的困惑、人生意义的失落等等。传统的生活方式与规范法则逐渐失去效用,人们面对日常生活世界时略显无所适从,他们既无法获得来自他人的信任,也无法去信任他人。一个怪现象就是任何人都不愿听到别人说

11、他“老实”、“实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它们的潜台词就是“无能”和“傻”!大多数人来自生活的压力也不再是能否生存下去,而是一连串的类似于这种奇怪现象的“尴尬”境遇与“烦恼”。正如英国学者吉登斯(A.Giddens)所言,“现代性社会是一个生活范型发生根本变迁的社会,传统与习惯在剧烈荡涤中被冲刷消蚀,原有作为信任基础的安全感赖以存在的基础已经改变,个人所面对的社会风险性突然增大,人们在这突然变化之下反思自己的存在及其交往方式,反思既有的观念与行为规范系统的合理性。”【这种反思也是对“既有的观念与行为规范系统的合理性”的拒斥。从我国的现实状况出发,这种“反思”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做“老实人”

12、和“实在人”,与道德人生和崇高背道而驰,他们选择混迹于世,随波逐流!大量的这种出于怕受伤害(心灵与物质利益)的心理与自我安全的需要以及部分人为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欲望驱动而采取的放弃基本道德规范的行LJ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转引自信任危机的现代性解释,高兆明,伦理学2002年第8期。 4为,引起了人们日常行为和观念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以及相互间普遍的怀疑与不信任。“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遇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成了人们广为接受的处世法则。当这种普遍的不信任、不诚实行为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对社会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时,便形成了“

13、诚信危机”。我国的学者有时也将这种现象称为“信任危机”或“诚信缺失”。 众所周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人不讲诚信,他将最终自食其果,遭到众人的遗弃,自绝于群体之外;当一个社会中弥漫着普遍的不诚信之风时,这个社会也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政治腐败、经济混乱、文化堕落。尤其是在也被称为信用经济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诚信的价值已不仅仅在于道德范畴,更在于它的特殊的经济价值。我国正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大量不诚信行为的出现及其对社会经济秩序和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破坏,人们越来越关注“诚信”道德的重大时代意义,“诚信”也成为

14、社会各界纷纷讨论的热点问题。可以这么说,诚信是我国当代社会伦理生活的主题! 那么,到底何为“诚信”?本文将首先按着“诚信”道德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一)中西方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探析 关于什么是诚信的确切内涵,古今中外莫衷一是。因此,考察中外“诚信”思想的历史演变、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诚信”思想在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独特内涵。 1、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探析 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尤其重视人际伦理对人生及社会的重大作用,因而也被认为是一种伦理文化。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文化特质,在我们的古代典籍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关伦理、道德的论述,其中对“诚”与“信”的伦理内涵也作了

15、大量的论述。概论之,“诚”与“信”分别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哲学伦理范畴,诚、信虽可以互训,但还是有不同:“诚”也被作为本体论范畴使用,“信”却始终是一个伦理学概念。fll 首先,“诚”与“信”是可以互训的。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诚与信的,“诚,信也,从言从声”,“信,诚也,从人从言”。中国最早的一部典籍,也是五经之首的周易将“诚信”视作为人处世的根本所在,系辞上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同时,在周易乾文言中还指出,“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教育家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l,他把“言必信,行必果”3“敬事而信”4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

16、。老子也谈到“言善信”,也就是叫人说话算话。大学强调“意诚而后心正”,并将“诚意”作为指导和砒砺古代士君子进德修业的“八条目”之一。到了汉代,董仲舒更是将“信”作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成为儒家所提倡应遵守的最重要的伦理规范之一,失信于人也成了古代儒者最为不耻的行为。宋代朱熹也认为“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以上所列举的各家之言都是将“诚”与“信”理解为可以互训的基本伦理规范。 其次,“诚”还有本体论的一层意义。如中庸认为“至诚”“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里,中庸已将“诚”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是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最高境界。中庸里所谈的“至诚”

17、与上述诸家所言的伦理之信有所不同,前者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诚”,将“诚”视作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其内涵之大足可以包括人伦之信在内,而信则只存在于伦理范畴,两者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孟子首先把“朋友有信”视为“五伦”之一,从而确立了“信”在中国古代社会伦理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孟子也强调“诚”的本体论意义,他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5同时,宋代周敦颐认为,“诚”是“五行之本,百行之源”,在他看来,诚是不变的至善的道德实体,是一切具体的道德观念与道1l何怀宏著,底线伦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102页。2论语为政3论语子路4论语.学而5孟子离娄上德规范的渊源,它既是

18、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基础,又是一切道德行为的来源。因此,诚是道德修养的基本范畴和最高境界。王船山则认为,“诚也者,实也,实有之,固有之也。n 1这里,王船山的“诚”的概念是指形而上的万有的真实存在。 从上面我们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与“信”的解释来看,中国传统伦理更注重“诚信”的价值理性,强调人的内在“诚信”道德的修养。无论是“诚”与“信”作为可以互训的基本伦理规范,还是作为本体论意义的“诚”,它们的人性论的前提假设是“人性善”,都强调个体的内在道德品质修养,遵循着中国的“内圣外王”的道德人格实现途径,而且都十分强调“慎独”和“内省”的道德修养方法。这种过分追求个人道德境界的理想和对伦

19、理道德的依赖,一方面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的特点与优势,它追求“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崇高道德境界,更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德意志品质的支撑。而且,历史上也确实塑造了不少的道德楷模,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如孔子称赞他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l。同时,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个人的自我道德修养而忽略和缺少必要的外在纪律束缚,尤其是制度层面的硬性约束缺失,也造成了“伪善”人格的成批复制。孔子就强调道德修养不是依靠外加强制,而是依靠自觉努力,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31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4这种伦理文

20、化的一个严重恶果便是对人性中“恶”的一面认识不足和约束不够,人们很容易就能够做到“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更成为人们深信不疑的生活哲理,从而“勾心斗角”、“尔虞吾诈”和“互相猜忌”便也能够渐染世风了。 2、西方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探析 在西方,由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适应这种特殊的生产方式的(l1向世陵主编,中国哲学的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第202页。21论语雍也31论语述!61 )41论语颜渊需要而形成了一种广泛流传的“信用伦理”,同时,这种“信用伦理”又被深深地打上了功利主义和新教伦理的烙印。从而也使得西方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

21、道德表现出与中国传统伦理中诚信道德在价值取向上的极大不同,在西方,诚信道德的工具价值得到了张扬,在背后支撑这种“信用伦理”的是工具理性。 在叶敦平等人著的经济伦理的擅变与适应一书中指出,追求智慧、勇敢、正义和节制一直被誉为西方伦理精神的“四主德”,而作为“四主德”的具体化表述,诚信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伦理精神的基本理念。在西方,守信道德的最初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德漠克利特,他曾把守信的人看成高尚的人,而把失信的人看成是卑劣的人。正如他所说:“卑劣的人在有所需求时所作的誓言,一旦他们得以脱离窘境,就不加信守了。”休漠在人性论(道德卷)中对守信道德进行了阐发,但他更侧重于人们互相之间经济利益的

22、让渡和交换。卢梭则进一步把守信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他所言“社会秩序乃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而真正把守信确立为资本主义道德精神的是马克斯韦伯。这种守信伦理直接反映的是以经济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社会的特征。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马克思.韦伯在讨论何谓资本主义精神时曾引用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段话来作说明。在富兰克林的这段简短的话语中说道:“要记住,信用就是金钱。如果一个人把他的钱放在我这里,逾期不取回,那就是将利息,或者在那段时间用这笔钱可以得到的一切给了我。只要这个人信用好、信誉高,并且善于用钱,这种所得的总额就会相当可观”,“以遵守诺言按时付款而著称的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

23、情况下筹集到他的朋友们省下的钱。这一点时常大有益处。除了勤劳和节俭,实在没有什么比在交易中的守时和公正更有助于青年人的成长;因此,绝不要违背诺言,把你应当还账的时间拖延一小时,或者一次失信,就会使你朋友的钱袋永远向你关闭”,“影响一个人信用的行为,哪怕是最不足道的琐事,也应注意”,“如果你是以谨慎、诚实而为人所知的人,fIl转引自王征国著,道德规范论以人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那么一年六镑可以给你带来一百镑的用场”。11韦伯对包括以上列举的整段话评论道:“富兰克林的全部道德态度,都带有功利主义色彩。诚实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可以保证信用,守时、勤劳和节俭

24、也都如此,所以它们才成其为美德。只要诚实的外表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则有此外表就足够了,不必要地、过分地宣扬这种美德显然是无效的浪费。”一句话,诚实、信用之所以被称为“美德”是因它们“有用”,而不是纯粹因为道德自身的精神价值。科恩伯格曾在令人厌烦的美国中把富兰克林的这段话的思想贬低为“从牛身上榨油,自人身上赚钱。”21韦伯也承认,他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或曰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把赚钱纯粹当作目的本身赚钱、获利支配着人,并成为他一生的最终目标。获取经济利益不再从属于人,不再是满足他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我们称之为自然关系的这种颠倒,虽然从自然情感出发是不合理的,但却显然是资本主义的一项主导原则”。31可见

25、,在功利主义原则的主导下,信用伦理也必然要遵循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从而被打上深深的功利主义色彩。 在西方“诚信”这一品德还被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的烙印。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们西方的基督教就是利用“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对人们的诚信道德进行外在的约束。在基督教徒的眼中,谎言与撒旦、魔鬼是等同的。旧约A言中说“行事诚实的,为上帝所喜悦夕,而对于说谎者,则将面临上帝对其内心良知的拷问和对末日审判的恐惧。 圣经中有条黄金规则:“你若想要别人如何对待你,那么你也应如何去对待别人。”它的一个最重要的引申义就是教人们要待人诚恳。17世纪教友会的主要神学家罗伯特巴克利认为,人们讲真话有两个原因:一是内心深处对上帝的恐惧;二是害怕在末日审判中受到惩罚。这两个原因或曰诚信道德的外在约束来源都与宗教信仰有关。51川马克思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年2月第1版,第19-22页。-l 3同_l几,第24. 25页。I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I卷,第巧贝。151参见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