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62.45KB ,
资源ID:176183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6183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白山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白山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2.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食物中的麦芽糖可被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B. 胆固醇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和机体的血液中都有分布C. 血红蛋白中的Fe能作为无机盐调节细胞内液渗透压D. A、G、C、T四种碱基在线粒体内只能参与构成4种核苷酸1、细胞内的无机盐绝大多数是以离子态形式存在,少量以化合态存在(1)化合态的无机盐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详

2、解】A、食物中的麦芽糖是二糖,不能直接被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A错误;B、胆固醇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和机体的血液中都有分布,B正确;C、血红蛋白中的Fe是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成分,C错误;D、线粒体中既有DNA又有RNA,则A、G、C、T四种碱基在内能参与构成7种核苷酸,D错误;3.下图表示几种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合成分泌蛋白时,甲将蛋白质运入内质网中进一步加工B. 乙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形成,其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C. 丙的内膜弯曲折叠增大膜面积,可以附着更多的催化细胞呼吸的酶D. 丁中的水解酶催化相关物质分解获得的产物,若对细胞有利,则可以被细胞再利用【答案】A1、甲是高尔基体

3、,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2、乙是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3、丙是线粒体,线粒体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4、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进一步修饰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因此内质网的面积逐步减少,细胞膜的面积逐渐增加,高尔基体

4、的面积不变。【详解】A、合成分泌蛋白时,内质网将蛋白质运入内质网中进一步加工,A错误;B、乙是叶绿体,其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形成,其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B正确;C、丙为线粒体,其内膜弯曲折叠增大膜面积,可以附着更多的催化细胞呼吸的酶,C正确;D、丁为溶酶体,其中的水解酶催化相关物质分解获得的产物,若对细胞有利,则可以被细胞再利用,D正确;故选A。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相同B. 酶并不是都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C. 酶与激素、神经递质一样,都可以重复使用D. 酶在过酸、过碱或者温度过高的溶液中会永久失活【答案】C分析】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

5、学反应的活化能,其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作用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详解】A、过氧化氢酶和FeCl3(无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相同,均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B、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其中RNA类的酶合成部位不是核糖体,B正确;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分解或重新收回突触小泡,不能重复使用,C错误;D、酶的作用条件较为温和,在过酸、过碱或者温度过高的溶液中会永久失活,D正确。故选C。【点睛】酶的高效性是酶与无机催化剂对比的结论,但两者的作用机理是一样的。5.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下列相关叙述正

6、确的是A. 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中会被彻底氧化分解B. 若定向破坏线粒体的内膜,则细胞呼吸不能进行C. 若定向破坏叶绿体的内膜,则水的光解反应不能进行D. 向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和CO2,暗反应能短暂进行【答案】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基粒和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详解】A、线粒体分解的底物是丙酮酸,不是葡萄糖,A错误;B、若定向破坏线粒体的内膜,则细胞有氧呼吸无法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不能进行),但可进行无氧呼吸,B

7、错误;C、水的光解是光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而非叶绿体内膜,C错误;D、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该过程需要CO2与C5反应完成的CO2固定,需要ATP、H完成C3的还原,故向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和CO2,暗反应能短暂进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通过对最重要的两种细胞器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的掌握是本题知识的重点。6.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d时刻后,细胞的体积不能再增大的原因

8、是细胞已经死亡B. de段细胞体积不变,细胞液和细胞外液的浓度相等C. 在d时刻观察细胞时,液泡的体积大于b时刻的体积D. 用人的成熟红细胞重复该实验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据图分析:a-c细胞大小的相对值减少,说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c-d段,细胞大小的相对值增加,细胞吸水,发生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d-e段,细胞的相对值大于细胞的初始大小,说明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增加。【详解】AB、d时刻后,细胞的体积不能再增大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壁的限制,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增加,此时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A、B错误;C、b时刻前细胞失水,液泡体积小于初始时的液泡体积,d时刻是细胞吸

9、水后质壁分离复原的状态,故液泡的体积大于b时刻的体积,C正确;D、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应具有细胞壁和中央大液泡,人的成熟红细胞无此结构,故用人的成熟红细胞重复该实验不能得到同样的结果,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质壁分离及复原发生的原理及条件,并能正确分析题图。7.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B.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10、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癌变的原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在适当条件下仍可发育为完整植株,即仍具有全能性,A正确;B、衰老细胞具有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水分减少,细胞代谢减慢等特点,B正确;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C错误;D、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其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11、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概念;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某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假设这群牛中相关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变化)的毛色有栗色和黑色两种,且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多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后代都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显性性状B. 若某段时间内新生的黑色个体少于栗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性状C. 若该种群中黑色与栗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D. 理论上,该牛群中黑色或栗色个体中雌雄个体各占一半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

12、显隐性关系;(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详解】A、多对栗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栗色,据此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栗色可能为显性,也有可能为隐性,A错误;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黑色个体少于栗色个体,可能由于后代的数量较少,不一定体现出特定的分离比,因此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B错误; C、若显性基因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目多于隐性个体数目,因此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时,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C错误;D、由于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性别

13、无关,所以该牛群中黑色或栗色个体中雌雄个体各占一半,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9.研究人员对某雄性哺乳动物(2n)体内的细胞进行观察,图1为该动物某处于某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分裂时期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1细胞处于图2中的a时期B. 若某细胞处于图2中的b时期,则该细胞中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C. 该动物精巢中的细胞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 图2的分裂时期中,一定有同源染色

14、体的有a、b和c分析题图可知: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中a时期DNA和染色体均为4n,为有丝分裂后期,b时期DNA和染色体数目比为2:1,可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c时期DNA和染色体均为2n,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时期DNA为2n,染色体数目为n,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e时期DNA和染色体均为n,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对应图2中的a时期,A正确;B、细胞发生交叉互换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可对应图2中的b时期,B正确;C、动物精巢中存在精原细

15、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故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D、c时期的细胞有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点睛】熟练掌握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物质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10.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1所示过程相当于图2的过程,所需原料是核苷酸B. 图1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起始密码子在mRNA的左端C. 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D. 若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分析题图可知,图1为翻译过程,为mRNA,为核糖体,为多肽链;图2中为DNA复制,为转录,为逆转录,为RNA复制,为翻译。【详解】A、图1所示过程为翻译

16、,相当于图2的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A错误;B、图1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根据图示肽链的长短可知翻译的方向是自右向左,故起始密码子在mRNA的右端,B错误;C、(DNA复制)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G-C,C-G,(转录)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G-C,C-G,(逆转录)碱基配对方式为U-A,A-T,G-C,C-G,(R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G-C,C-G,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D正确。【点睛】透彻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明确各过程所需原料、产物、条

17、件,并能结合题图分析是解题关键。1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突变后的基因的结构一定会改变B.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 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D. 基因工程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其原理属于基因重组生物的变异根据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种,其中可遗传变异又可分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详解】A、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替换或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18、,B错误;C、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故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C正确;D、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该技术可根据人类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D正确。【点睛】突变并不等同于基因突变,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两种类型。12.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常选原发性高血压等患者家庭进行调查B. 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1条引起的遗传病C. 某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色盲孩子,则该患者是男孩且色盲基因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D. 基因治疗可用于对先天性愚型患者的治疗,康复者结婚后其子女表现正常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

19、变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详解】A、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选原发性高血压等患者家庭进行调查,A错误;B、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B错误;C、某正常夫妇(XBX-XBY)生育了一个色盲孩子,则该患者只能是男孩(XbY)且色盲基因来自母亲(XBXb),母亲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C正确;D、先天愚型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能通过基因治疗进行治疗,D错误。【点睛】熟记常见的遗传病实例及其发病原因是解题关键。13.多倍体植株一般具有茎秆粗壮、果实大等特点。野生香蕉是二倍体,通常有大

20、量种子。如图是某育种机构利用白肉抗病野生香蕉和黄肉不抗病香蕉培育三倍体黄肉抗病香蕉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可以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及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B. 表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C. 该三倍体香蕉新品种的培育过程涉及的变异只有染色体变异D. 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植株乙的基因型是aabb分析题图可知,产生三倍体新品种AAaBBb有两种方法:1.图中可以表示F1自交,表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甲是二倍体AABB,丙是加倍后的四倍体AAAABBBB,乙是二倍体aabb,丙与乙杂交可以产生三倍体新品种AAaBBb。2.图中也可以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及诱导染

21、色体数目加倍过程,甲是单倍体ab,乙是四倍体AAAABBBB,丙是甲加倍之后的二倍体aabb,丙与乙杂交可以产生三倍体新品种AAaBBb。【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F1为二倍体,过程可以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及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B. 表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如甲是二倍体,则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B正确;C. 该三倍体香蕉新品种的培育过程涉及的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C错误;D. 根据分析1可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AABBBB,植株乙的基因型是aabb,D正确。14.下列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分析,正确的是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

22、材料;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上出现了差异,能够体现发生了自然选择;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相互影响能改变该地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A. B. C. 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

23、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只有可遗传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错误;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起作用的,故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上出现了差异,能够体现发生了自然选择,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现有生物的生存状况,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度,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但不一定是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的,也可以人工培育形成,如四倍体西瓜,错误;要形成新的物种要经过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错误;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不能表现为共同进化,错误。【点睛】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两种,其中生殖隔

24、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5.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表示实验处理位点,a、b、c表示检测位点,“+”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感受器位于伸肌内,效应器位于屈肌内B. 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则后面的所有神经元按次序产生兴奋C. 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D. 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b处会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分析题图可知,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故与相连的伸肌为感受器,为传出神经,故与其相连的伸肌也可作为效应器。【详解】A、从图中结构可知,伸肌既与传出神经相连,又与传入神经相连,判断伸肌既是感觉器又是效应器,屈肌只与传出神经相连是效应器

25、,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b处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神经递质类型,故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则后面的神经元可兴奋或抑制,B错误;C、与c相连的神经递质类型为抑制型,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无法检测到动作电位,C错误;D、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兴奋无法传递到b处,b处会维持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神经节的存在判断出传入神经,进而逐步分析出反射弧的其他结构,并明确兴奋的传递和传导特点。16.下列生理过程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发生的是A.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 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多肽C. 激素与受体特异性结合D. 溶酶体分解

26、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详解】A、抗原主要分布在血浆中,抗原和抗体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进行,A正确;B、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发生在胃部,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性激素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点睛】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血浆pH的调节;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17.人用狂犬病疫苗是对狂犬病病毒灭活后经一系列程序制成的,一般对被病犬咬伤者的免疫程

27、序是在咬伤部位注射抗血清,并于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注射疫苗1剂,共5针。A. 培养狂犬病病毒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活细胞B. 给被咬伤者注射的抗血清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抗体C. 给被咬伤者持续注射5针疫苗,主要目的是增加B细胞和浆细胞的数量D. 注射疫苗后常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则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狂犬疫苗需要多次注射,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存活,故培养狂犬病病毒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活细胞,A正确;B、从血清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抗体,B正确;C、给被咬伤者持续注射5针疫苗,主要目的是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

28、C错误;D、因体温一直处于39,故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点睛】人在发烧时未必产热大于散热:若是升温的过程,则产热大于散热;若温度维持在某一高温,则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18.肾上腺素对肝细胞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肾上腺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肾上腺素与肝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后,直接参与细胞中肝糖原的分解B. 肝糖原分解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腺苷酸环化酶可以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C. 肾上腺素随着体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D. 肾上腺素除了可以作为激素发挥图示调节作用外,在神经调节中还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分析题图,图中肾上腺素与受体蛋白结合引发G蛋白与GTP结合,激活腺苷酸活化酶,进而引发一系列酶促反应,导致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详解】A、肾上腺素属于激素,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A错误;B、酶具有专一性,故腺苷酸环化酶不能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由图可知腺苷酸环化酶可以引发一系列酶促反应,B错误;C、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对靶器官或靶细胞起作用,C错误;D、肾上腺素既可作为升高血糖的激素,也可在神经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