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中后期,都城长安非常繁华,这表明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商业化日益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了“东市和皇城之间的坊”,这表明坊市界限并未被彻底打破,故A项错误。市开始突破时间的限制是在宋代,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材料没有涉及,故项错误。3.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B. 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C. 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D. 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详
2、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朝以后的家训和宋朝以前相比,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从经济根源上说,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导致这种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C项。主流社会观念受到一定冲击和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对家训变化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项;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与材料中的传统家训变化无关,排除D项。4.明朝首次科举产生的进士中,有四分之三是南人。朱元璋对这一结果很不满意,将科举制停废数十年。在洪武三十年的殿试中,52名进士全部是南人。朱元璋大怒,处决了两名考官,并重新举行殿试,61名进士都来自北方。据此可以推
3、知,明朝A. 南北方开始呈现文化的不平衡B. 南方地区在文化上更具优势C. 选官政策渗透重北抑南的原则D. 形成了北人垄断官场的局面【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朱元璋时期的两次科举考试中,都是南方人考中者居多,这表明南方地区在文化上更具优势,故B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并没体现出政府对科举制度实行重北抑南的原则,错误;形成了北人垄断官场的局面不符合材料内容,D错误。5.魏源曾经建议清政府建立造船厂和火器厂,聘请外国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以及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等各种民用器具。他还建议在科举考试中增加水师科,对于能制造西洋船舰、水雷、奇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当时
4、有人批评他的建议过于“失体”,据此可知,这些建议A. 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B. 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C. 主张制度层面的变革D. 肯定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体系【答案】A【详解】魏源建议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聘用外国人当指导,在科举考试中增加水师科,当时有人批评他的建议过于“失体”,说明魏源的建议不符合当时的“天朝上国”观念,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故A正确;魏源的建议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没有带来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魏源建议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主张制度变革,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魏源的建议被当时的人批评,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当时有人批评他的建议过于失体”,联系所学魏
5、源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分析解答。6.1897年知新报记载,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火药弹炮、钢铁诸器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湖北机器织布局在(1896年)“极力整顿”后,“竟盈余十八万金”,其产品畅销,备受欢迎。厂中的9名外国技师被裁去8名。这反映了甲午战后A. 洋务企业有了显著发展B. 民族工业取得了技术独立C. 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化D.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新动向【详解】天津机器局“(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湖北机器织布局“竟盈余十八万金,其产品畅销,备受欢迎。”结合所学可知,天津机器局、湖北机器织布局属于洋务企业,材料表明洋务企业在
6、甲午战后有了较大发展,故A正确;“厂中的9名外国技师被裁去8名”并不意味着技术独立,仍然需要外国技术的支持,排除B;材料反映天津机器局、湖北机器织布局在甲午战后有了较大发展,无法体现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化”,排除C;天津机器局、湖北机器织布局属于洋务企业,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D错误。7.1937年6月,国共两党在庐山进行了第一次谈判,蒋介石对中共的军队领导权和合法问题拒不承认,谈判最终失败。9月,蒋介石声明:对于国内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战御敌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诚接纳。国民党的变化表明A. 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 国共两党的
7、政治利益渐趋一致D. 国家民族利益制约国家政策【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这表明国家民族利益制约着国家政策,故D项正确;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B项错误。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不同,政治利益也并不一致,故C项错误。8.下图为1997年3月3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这反映了当时A.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显著B. 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8、C. 美国对中国的猜疑和误解D. 中美关系由缓和走向紧张【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并取得重大成果,故A项正确。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故C项错误。中美关系由缓和走向紧张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9.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了外事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但是他们所依据的法律只能是过去的公民法。由于公民法中公法的内容较多,而外事裁判多与公法内容无涉,公民法就朝着更加独立完善的方向发展。据此可知A. 外事
9、裁判官不负责公民的民事裁决B. 社会形势的变动推动了罗马法的调整C. 公民法没有涉及到私法的相关内容D. 公民法的发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共和国向帝国的发展,加上外事裁判官的司法实践,罗马公民法逐渐发展为万民法,由此可知,材料体现了社会形势的变动推动了罗马法的调整,故答案为B项。外事裁判官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排除A项;公民法也有涉及到私法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6世纪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项。【点睛】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
10、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在罗马帝国建立以后,由于罗马的扩张,所控制的辽阔版图上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公民法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10.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A. 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B. 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C. 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D. 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
11、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属于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是商业革命的成果,故D正确;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A因果倒置,排除;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出现,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商业革命,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商业革命,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1.列宁曾经指出:“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等。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这反映了A. 余粮收集制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
12、B. 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C. 市场的恢复给苏俄经济带来新气象D. 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工业化的进行【详解】根据“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固定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与市场的恢复无关,排除C;斯大林时期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不符合列宁,排除D。12.有学者指出:二战后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苏联的势
13、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然而美国错误的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材料旨在说明A. 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B. 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 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D. 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详解】根据“然而美国错误的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可知,材料说明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导致冷战爆发,故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导致冷战爆发,A不符合
14、材料主旨,排除;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不同,并非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
15、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昭文中说:“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材料二 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自发联合,一方面是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分裂阴谋、保卫祖国的统一与边疆完整,同时也逐步深入,从不同层次上寻求将古代中国转化为现代中国的强国之道。辛亥革命以后,贯彻“五族共和”原则,但还未
16、能真正反映中国近代民族问题的根本实质。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民族主义”:一则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一则是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还提出了“少数民族”的概念。1937年,共产党倡议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阐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广泛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1938年以后,又逐渐明确,在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与获得独立解放以后,建立和完善在统一中国实行各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道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华民族民族
17、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答案】(1)特点:多元性:各部落、民族有各自的文化;一体性:有些民族有共同的祖先或文化认同,特别是普遍认同黄帝的地位;统治者都以某些显赫人物后代自居;完成统一是各民族统治者的共同追求;各民族相互融合。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有利于増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2)内涵: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民族自强;民族联合、民族团结。原因:伴随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传统;先进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政党的不断探索;民族意识不断觉醒。【详解】根据“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
18、的神话”“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得出多元性:根据“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得出一体性:根据“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得出统治者都以某些显赫人物后代自居;根据“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得出完成统一是各民族统治者的共同追求;根据“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得出各民族相互融合。根据“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
19、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得出促进了民族融合;综合材料,可从古代中华民族发展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有利于増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等角度总结回答。根据“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自发联合”得出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根据“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得出救亡图存、民族自强;根据“建立和完善在统一中国实行各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得出民族联合、民族团结。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从民族危机加剧、各民族文化认同、先进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政党的不断探索、民族意识不断觉醒等角度分析总结。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胡适在当代中国
20、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讲中,开篇即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后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有“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三个突出特征”: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时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很奇怪,这场运动是由既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方法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据胡适中国的
21、文艺复兴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都是反传统的运动。阐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反对愚昧迷信、反对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反对旧文学,倡导西方的自然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道德、通俗易懂的新文学。从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反对中世纪神学思想,肯定人的价值,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在当时也起到了
22、思想解放的作用。所以,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都批判传统权威,具有相似性。【详解】首先阅读问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阅读材料,根据“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可拟出论题:阐述,结合所学分别阐述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即可。新文化运动可从三提倡三反对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进行说明,文艺复兴可从提倡人文主义思想以及文艺复兴的实质和影响进行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印证论题。(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
23、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初是随着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60年,中共中央转发卫生部党组向中共中央上报的关于人民公社卫生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文件求各地参照执行。此后,全国各地农村相继建立起一批以集体经济为基础,集体与个人相结合、互助互济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合作医疗站或统筹医疗站。1976年,卫生部向中共中央、国务院递交书面报告,高度肯定了赤脚医生在农村卫生事业中的积极作用。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关注,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1981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合理
24、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提出:“凡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原则上给予相当于当地民办教师水平的待遇。”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一系列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并由世界银行贷款,卫生部等部委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全国7省(区)71个贫困县实施“加强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支持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据蔡天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意义。(1)发挥合作医疗
25、制度的优势;逐步推广;阶段性,与不同时代经济建设相适应;与国际组织紧密联系;提高赤脚医生的地位和待遇。(2)有利于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农村医疗水平;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生活水平;为世界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借鉴。【详解】第(1)问,新中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特点,从材料中信息“集体与个人相结合、互助互济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合作医疗站或统筹医疗站”可知发挥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势;依据“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可知阶段性,与不同时代经济建设相适应;依据材料“并由世界银行贷款,卫生部等部委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可知中国医疗改革与”不同时代农村医疗政策都有调整,体现其阶段性和与国际组织紧密联
26、系;依据材料“凡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原则上给予相当于当地民办教师水平的待遇。”可知;第(2)问,意义可以从对农村医疗改革、农村医疗条件、水平、农民身体素质以及对其他国家借鉴等方面分析。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14年8月一战爆发,一战是帝国主义两大阵营之间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北洋政府从战事一开始,就表现出参战的积极性和热情,协约国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一度阻止中国派兵出战。政治精英梁士诒、顾维钧等人力主政府出兵参战,强调参战可以使英法等西方列强重视中国的存在,真正促使中国加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1916年夏,随着欧洲战事的升级,特别是
27、交战双方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的索姆河战役的打响,英法政府开始转变态度,希望中国政府给予帮助。但由于老牌殖民帝国的心态作祟,他们要求中国采取变通之道,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协助协约国,主要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战争期间,英法大约在华招募了15万劳工,俄罗斯也在华北招募了五万人。赴欧洲西线的华工,近10万人被分配到英国,四万人被分配到法国,还有一万人被派给后来参战的美军。许多华工为英国航空兵服务,还有的在军火库工作,一战期间的坦克是尖端武器。一开始英国国防部不允许外国人接近英国军队的坦克。结果后来发现,华工修理坦克比英国工人还要快,所以有三个华工团专门为英军修理坦克。当获悉列强达成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后,
28、华工派代表致书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并置一手枪于内,宣示“苟签字承诺日本之要求,请即以此枪自裁,否则吾辈必置尔于死地”。多数华工在战火中幸存下来,在战后于1919年秋相继被遣返回国。徐国琦大战争与大觉悟中国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以工代兵”参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以工代兵”参战的意义。(1)国内“府院之争”调和的结果;中国出兵参战实力不足;欧洲战场,协约国的失利需要人力支援;精英人士推动。(2)缓解协约国国内对人力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捍卫了国家主权;为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家利益奠
29、定基础;学习传播西方先进技术等。(1)根据“北洋政府从战事一开始,就表现出参战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出国内“府院之争”调和的结果;根据“他们要求中国采取变通之道,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协助协约国,主要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得出欧洲战场,协约国的失利需要人力支援;根据“政治精英梁士诒、顾维钧等人力主政府出兵参战”得出精英人士推动。(2)根据“他们要求中国采取变通之道,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协助协约国,主要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得出缓解协约国国内对人力的需求;根据“”得出一定程度上捍卫了国家主权;根据“当获悉列强达成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后,华工派代表致书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得出为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家利益奠定基础;根据“华工修理坦克比英国工人还要快,所以有三个华工团专门为英军修理坦克”得出学习传播西方先进技术等。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刘永福(18371917),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