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1 ,大小:82.31KB ,
资源ID:176050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6050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

1、BCD 6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B. 空想社会主义 C. 古典政治经济学 D. 德国古典哲学二、判断题(对 )1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B ) 1、 首次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点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 B. 朴素唯物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A ) 2、哲学是A.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D ) 3、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A. 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

2、对立和斗争C. 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 D. 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D )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C ) 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 )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

3、物主义的标准(B ) 7 .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 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A ) 8 .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A. 投身社会实践 B. 认识客观规律 C. 加强主观努力 D. 制订周密计划(D ) 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A ) 10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宿命论观点(D )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 B 结构性

4、 C 运动 D 客观实在性(D ) 12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A唯物论 B 唯心论 C 二元论 D 不可知论(B ) 13 、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形而上学不变论 B 相对主义诡辩论 C唯心论 D 庸俗进化论(D ) 14 、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自然界 B 人类社会 C精神 D实践(A ) 15 、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B ) 16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D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

5、状态(C ) 1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 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 ) 18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A ) 19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是A. 前者是辩证法 ,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 ,后者是辩证法C. 是相同的 ,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 ) 20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 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6、B.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 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C ) 21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 观察实验方法 B. 逻辑推理方法 C. 矛盾分析法 D. 归纳演绎方法(D ) 22 、发展的实质是A.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 ) 23 、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 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D ) 24 、划分唯

7、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 有否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D.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C ) 25 、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的分泌物 B. 人与生俱来的特性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 观念的综合(D ) 26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有限性和无限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同一性和斗争性(C ) 27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不可知论的观点(C ) 28 、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 夸

8、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 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C ) 29 、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 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 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B ) 30 、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 B.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 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A ) 31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A.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 B. 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C.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 D. 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C ) 32 、矛盾的转化是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

9、化 B. 由坏到好的转化 C. 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 D. 由低级向高级转化(C ) 33 、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 B. 事物变化显著不显著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A ) 34 、作为辨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B. 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 D. 新事物优于旧事物(C ) 35 、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C 、认识来源于精神 D 、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B ) 36 、质量互变规律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10、B、形式和状态 C、源泉和动力 D 、必然和偶然(B ) 37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C 、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C ) 38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 实物 B 具有体积和重量C 运动 D 客观实在性(D ) 39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A. 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B ) 40 、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 个人的主观努力 B. 社会实践 C 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 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题(A ) 1 .1958

11、 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 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 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B ) 2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 ) 3.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

12、,后者是支流。这是用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A ) 4、“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割裂了事物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割裂了事物质与量的关系C割裂了事物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D割裂了事物本质和现象的关系(A ) 5、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C ) 6、就意识的能

13、动性而言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 ,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种观点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D ) 7、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 ) 8、人们先设计图纸 , 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 ,这说明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创造物质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意识依赖于物质(A )

14、9、中国古代庄子说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 ,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A. 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 折衷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 D. 绝对主义的观点(D ) 10 、 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 ,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A.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 唯心主义 ,神秘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11、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 ,他必须如歌德所说 , 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 , 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 ,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 ,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A. 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 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

15、盾分析C. 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 要抓住要矛盾 ,不要平均使用力量(A ) 12 、荀子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说明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C ) 13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 矛盾的普遍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矛盾的特殊性 D. 矛盾的同一性(C ) 14 、 拔苗助长 的事例是A.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 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 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C ) 15 、庄子说 :是亦彼也 ,彼亦是也 .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

16、是A. 辩证法的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 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D ) 16 、黑格尔说 ,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D ) 17 、“万物皆备于我”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 18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C ) 1

17、9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是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 ) 20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的诗句所蕴涵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 ) 21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A. 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绝对主义的观点(A ) 22 、物质

18、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 客观唯心主义物质观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A ) 23 、 “回顾十四年走过的路,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生过失误和偏差,但总的来说,全党全国人民公认的事实是,这十四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说明的是A.不忽视支流的同时更要认清本质和主流 B. 在认识问题时,首先抓住主要矛盾,然后再抓住次要矛盾C.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抓住了矛盾次要方面 D. 对任何事物都必须认清优点和缺点(C ) 24 、下列看法和做法,符合发展观点的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种瓜得瓜,种豆

19、得豆 沧海桑田 新陈代谢 因地制宜A. B. C. D. (C ) 25 、由于机遇,科学家发现了新成果,这是A.偶然的碰巧 B. 必然的结果 C. 偶然中有必然 D. 运气好( B )26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 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原理(D ) 27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己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

20、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 ) 28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是A.相对主义诡辩论 B. 唯物主义决走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C ) 29 、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片面性的观点 D. 不可知论观点(D ) 30 、事物的发展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A.形而上学观点 B. 诡辩论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A ) 3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段话说明了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21、 B.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 量变在事物的发展中不起作用(B ) 32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ABCD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 必须通过实践 B.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 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 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AC 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世界是如

22、何发展的问题C.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 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C D 3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A. 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 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C. 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 ,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 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BD 4 、意识是A. 人脑的分泌物 B. 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 神的启示 D.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BCD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A. 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B.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C.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D. 它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

23、果汇集起来ABD7 、坚持可知论的哲学派别包括A辩证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 彻底的唯心主义ABC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C.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D9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分歧表现在A. 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物质的,二元论认为世界是精神的B. 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本原,二元论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C. 一元论是可知论,二元论是不可知论D. 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CD10 、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C意识是自然界长

24、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ABD 11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与承认规律的主观性D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ACD 12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依赖A. 人的大脑 B. 思维的发展C. 客观存在 D. 社会存在BCD 1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人类的精神活动 B. 社会历史的活动C. 人类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D. 客观的物质活动BD 14 、意识的本质是A. 人脑的产物 B. 人脑的机能C. 社会的产物 D.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CD 15 、相对静止是A.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 运动的一般状态C. 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D. 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ABC 16 、列宁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其含义是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 物质是可以认识的C. 物质是属于共性的范畴D. 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BCD 17 、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D.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A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