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27.49KB ,
资源ID:175957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595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生心理健康女性心理与调适》课程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生心理健康女性心理与调适》课程教学大纲.docx

1、大学生心理健康女性心理与调适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生心理健康女性心理与调适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公选课 课程名称 女性心理与调适 课程英文名称 Female Psychology and Adjustment总学时数 36讲课学时 32活动学时 4上机学时 习题课学 时 学分 2 开课单位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研室 适用专业 不限先修课程 无 选用教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张海燕,格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主要教学参考书 1.女性心理学,【美】Claire A. Etaugh等著,苏彦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妇女与性别一本女性主义心

2、理学著作,【美】玛丽克劳福德著,中华书局,2009年。 3.性别心理学,Vicki S. Helgeson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4.女性心理学与性别差异,钱铭怡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5.心理学与个人成长,Gerald Corey等著,胡佩诚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6.性别差异与教育,强海燕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考核方式 考试 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研究关于女性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教学,对女大学生认识、了解自身的性别优势、自觉地开发潜能,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3、能力,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36学时,讲课32学时,活动4 学时。 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课程内容 讲 课 实 验 习题课 讨论课 上 机 参观或看录像 小 计 女性心理学导论2性别理论3性别差异30.5女性的一生发展 3恋爱、婚姻、家庭中的两性40.5人际交往20.5情绪与压力管理40.5女性的自我意识与成就动机20.5女性的职业生涯30.5考试 总计 54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 女性心理学导论教学内容:1、了解女性心理学的产生及背景2、了解女性主义的流派及主要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女性主义的流派及主

4、要观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一节 女性心理学简介1.1.1 女性心理学的产生及背景(一)20世纪60年代末妇女运动(二)女性在心理学历史中(三)女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价值观第二节 女性主义1.2.1 什么是女性主义高度评价女性,主张消除性别歧视和男权压迫、进行社会变革。1.2.2 女性主义的流派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有色人种妇女女性主义复习与作业要求:什么是女性主义考核要点:女性心理学的产生及背景,女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价值观,女性主义的流派及观点辅助教学活动:讨论第二章 性别理论教学内容:1、掌握刻板印象的定义及其文化表征2、了解性别形成的

5、主要理论3、掌握社会性别概念及性别角色社会化教学重点和难点:社会性别概念及性别角色社会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一节 性别的文化表征2.1.1 女性与男性的形象传统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古代文艺作品2.1.2 刻板印象当个人因其是某一特殊群体或某一类人群的成员而被他人归类为具有某种共性。2.1.3 大众传媒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一)女性的代表性不够(二)基于性别社会角色的描写(三)对女性亲和行为与男性行动性的描写(四)对女性魅力和性特征的强调。2.1.4 性别在语言中的表征(一)基于男性是标准的语言习惯(二)用于女性的负性术语(三)在语言中区别对待女性和男性的意义第二节 性别形成的理论2.2

6、.1 心理分析理论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阉割焦虑与阳具羡慕2.2.2 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强化与惩罚2.2.3 认知发展理论性别恒常性,性别适宜行为2.2.4 性别图式理论社会期待,信息加工第三节 社会性别与性别角色2.3.1 社会性别的塑造(一)作为社会类别的社会性别(二)作为地位和权力差异的社会性别2.3.2 性别角色的定义指一个特定社会中被认为恰当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模式。2.3.3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一)父母对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二)学校教育对性别角色的影响(三)伙伴关系与性别角色的形成(四)不同社会文化对性别角色的影响复习与作业要求:性别是如何在文化中表征的,性别形成的理论有哪

7、些考核要点:社会性别的定义,性别角色定义及性别角色社会化辅助教学活动:案例分析第三章 性别差异教学内容:1、了解两性的生物学差异2、掌握女性三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影响3、认识两性在心理和行为上的性别差异教学重点和难点:女性三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影响,两性在心理和行为上的性别差异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一节 性别的生物学差异3.1.1 遗传造成的两性差异3.1.2 性激素与性的分化3.1.3 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化(一)下丘脑(二)大脑两半球3.1.4人体生理机能的两性差异(一)生理过程中的两性差异(二)生理易感性方面的两性差异第二节 女性三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影响3.2.1 月经周期的生理心理特

8、点及影响(一)月经周期的生物学基础(二)月经周期的心身反应(三)初潮与绝经的心身反应3.2.2 妊娠及孕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一)怀孕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二)分娩的生理与心理调节3.2.3 哺乳期女性特殊的心身问题(一)产妇的心身恢复(二)哺乳期女性的心理困扰第三节 两性心理与行为的性别差异3.3.1 智能方面的性别差异(一)感知觉和运动能力(二)认知方式(三)言语能力(四)思维方面3.3.2 人格与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一)焦虑与恐惧表现(二)抑郁与控制倾向(三)依赖性方面(四)同情心与社会交往方面(五)攻击性行为与动机(六)支配性与从众(七)感觉寻求倾向(八)兴趣爱好方面(九)道德发展3.3

9、.3 性别差异与个体差异及性别特质类型(一)对性别差异研究的评估(二)性别差异与个体差异(三)性别差异与性别特质类型3.3.4 性别差异的意义(一)相似性传统(二)差异性传统复习与作业要求:两性的生物学差异有哪些,性别差异的意义考核要点:女性三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影响,心理与行为性别差异的表现及评估辅助教学活动:讨论第四章 女性的一生发展教学内容:1、掌握女性一生发展的阶段2、掌握女性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女性儿童期、青春期和青年期的发展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一节 婴儿期特点4.1.1 婴儿的能力与发展(一)婴儿感知觉、记忆能力的发展(二)婴儿的社会性发展4.1.2 婴

10、儿期的性别差异(一)婴儿的性别差异(二)成人对待两性婴儿的不同方式第二节 儿童期特点4.2.1 儿童期心理特点及发展(一)儿童期能力的发展(二)儿童期人格的发展4.2.2 儿童期的性别差异(一)儿童期的性别角色偏好(二)儿童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性别差异(三)儿童攻击性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第三节 青春期特点4.3.1 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发展4.3.2 青春期的性别差异(一)自我同一性方面(二)人际交往方面第四节 青年期特点4.4.1 青年期心理特点及发展4.4.2 青年期人生特点及性别差异(一)恋爱婚姻方面(二)就业方面第五节 中年期特点4.5.1 中年期心理特点(一)中年期的人格(二)中年期的智力4.

11、5.2 中年期的人生特点及性别差异(一)中年人的婚姻家庭(二)中年人的生理心理压力(三)中年期的性别特质变化第六节 老年期特点4.6.1 老年期心理特点(一)心理变化(二)人格变化4.6.2 老年期人生特点与性别差异(一)老年人的退休适应与性别差异(二)老年人对家庭生活的适应与性别差异(三)老年人的生死观与性别差异复习与作业要求:女性一生发展的阶段有哪些考核要点:女性儿童期、青春期、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辅助教学活动:案例分析第五章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两性(4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爱情的成分、本质及类型理论2、了解恋爱、择偶及婚姻、家庭中的两性差异3、掌握两性性心理的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爱情

12、的成分、本质及类型理论,恋爱、择偶及婚姻、家庭中的两性差异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一节 爱情概述5.1.1 爱情的成分5.1.2 爱情类型理论5.1.3 爱的本质第二节 恋爱、择偶心理5.2.1 择偶过程中的两性心理差异(一)择偶标准(二)择偶途径与阶段5.2.2 女大学生常见的恋爱困扰及调适(一)单相思、选择的困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自信、分手和失恋(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三)理解爱的本质,培养爱的能力第三节 婚姻、家庭中的两性5.3.1 婚姻适应的不同阶段5.3.2 婚姻中的问题与离婚(一)双职工家庭中的问题(二)传统观念造成的婚姻问题(三)婚姻破裂及其原因第四节 两性性心理5.4.1 性意识、性观念与婚恋5.4.2 两性性行为与性心理5.4.3 女性性心理问题及调适复习与作业要求:爱情的成分、本质是什么,两性性心理的特点考核要点:择偶过程中的两性心理差异,婚姻中的问题及成因,两性性心理的特点辅助教学活动:情景表演第六章 人际交往教学内容:1、掌握人际交往的概念、人际吸引的因素2、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分类、特点及意义3、了解人际关系的障碍及调适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分类、特点及意义,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与途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6.1.1 人际交往相关概念(一)人际交往的含义(二)人际交往的心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