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0.93KB ,
资源ID:175817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5817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系列化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及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系列化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及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

1、本文系教育部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040-02一、教材建设的背景及目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类各专业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 课和技术基础课,随着市场经济对高等学校人才素质的要 求,它也成为部分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有两个任务:一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电子技术方 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两方面 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 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中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2007 年被评为

2、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3 年该课程中的模拟电子技术 基础申请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同时,数字电 子技术申请为山西省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按照教育部颁布 的高等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多年来,教学 内容不断更新,采用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基础、加强集成、 联系实际、体现先进、便于教学。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主 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很大的更新,教师教 学经验的积累,迫切希望对教材进行改革和建设。教材建设 目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借鉴国内外高校编写教材的 精华,结合实际,吸收更新的科技与教学成果,以及本校教 学改革的经验,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 手段,

3、打造一套系列化、立体化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一套系 列化的教材、一个立体化的自主学习空间,使以往的单一的 课堂教学或者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目前,已经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二、教材体系与结构本教材的特点是系列化、 立体化。教材结构如表 1 所示, 它是教学实践改革的产物,也是教学实践改革的载体。表 1 教材结构纸质教材 电子教案或者课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与课件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教案与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电子教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电子教案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教学课件、实践课件与 EDA 软件1.系列化如

4、表 1 所示,本教材共有 5 本纸质教材,自成体系。基 本上包含了本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和教学内容, 与模块化、层次化的教学体系相配套,其中:( 1)本教材的第一层次分为两个主模块编写: 模拟电 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编写时,在保证传 统内容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 1)教材内容以集成电路 为主,适当保留作为电子电路基础的分立元件电路内容。模 拟电子技术的重点放在讨论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及分析方法、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数字电子技术 的重点放在讨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 计方法、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分析应 用、ADC和DAC的分

5、析及应用、VHDL语言及其应用;2)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引入了工程方 面的内容,如信号检测中的仪表放大器、精密整流电路、以 及采样保持电路等; 3)增加了 MEMS 等新器件和微电子等 新技术的教学内容,适当引入新概念、新技术,新器件,做 到了经典与现代融合, 与实验融合, 与工程应用融合, 与 EDA 仿真融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和卓越 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4)为解决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 入门难的问题,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先介绍章节内容、要讨

6、论的主要问题以及要达到的目的,然后进行正文叙述、对本 章内容进行小结、最后对应章节内容列出自测题和习题。在 内容编写上,做到知识点与例题有机结合,自测题、习题便 于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内容安排上,达到循序 渐进、有的放矢、前后呼应的目的。这些方面的改进,既体现了基础,又反映了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和数 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是对应两本主教材配 套的辅导书,为更适合学生参考学习,做到了以下两点: 1)对模拟电子基础和数字电子基础两本主教材中的全 部自测题、 习题给出了详尽的全解。 对学生来说, 一册在手, 即可全

7、面了解本课程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重点、 难点和考点, 通过详细的习题分析和解答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并直接起到检查学习效果的作用; 2)在选材上,力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典型例题和考研试题解析” 部分围绕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来选材而非面面俱到,既 与主教材有机结合,又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更加深入透彻的 剖析。“自测题及解答、习题及解答”部分提供了大量丰富 的题型及精解。 “本科生和研究生试题及答案”部分给出了 详尽的参考答案,并在研究生试题保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 在答案中也采用原题逻辑符号,既满足了本科生复习和备考 需求,又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提供了一个复习平台。 (3

8、)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是实验指导教材、课程设 计参考书兼各类电子设计竞赛参考书。 1)在实验方面,引入仿真实验内容。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增强学生计算机应 用能力以及电路分析、设计和测试能力。 2 模拟电子技术虚 拟实验用 Multisim 软件实现,数字电子技术虚拟实验用 Quarter 软件实现。硬件实验保持传统实验的精华,分成验证性、提高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四个层次,提高学生动手能 力、分析和解决硬件电路中问题的能力;软件实验采用软件 测试仿真,提高学生编程、软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学生进行研究开发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的内容涵盖了模拟电子系统设计、数字电子系统设计和综

9、合电 子系统设计,做到了常规电路设计与 EDA 技术相结合的设 计方法。 设计题目新颖, 具有实用性。 题目给出了设计思路、 原理框图,有必做和选做内容。实现了课程设计与设计性实 验有机结合,既满足了课程设计的需要,又为学生进行课外 科技活动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奠定了基础。历年来, 我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本 教材功不可没。2.立体化 对现代教学来说,过去那种“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 教学模式早已不适用。我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国家级精 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在教学中有多样性的特色,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 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内

10、容的多样性。每本教材都制作了与之 相配套的电子课件、网络电子教案、多媒体资源库等,并引 入了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材除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网络教学便捷 的特点外,更因为其趣味性浓、个性色彩强、互动效果好而 吸引学生。因此,笔者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建设网络课堂, 在已经完成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的网络电子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教 学改革经验和实践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和更新,建立了多媒 体资源库, 内容涵盖电子教案、 多媒体课件、 全程教学录像、 案例库、学科知识检索、例题分析、试题库、在线自测、考 试系统、学习软件、虚拟仿真、学生作品、专家讲座等。

11、为了配合课堂教学,解决内容多、难度大、学时少的矛盾,笔者制作了一套网上学习辅导系统一一电子技术学习系统。在该系统内,创建师生互动平台,便于师生交流。通过网络教学,创建师生互动平台,教师随时可以答疑 解惑,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 电子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创新思维能 力;通过网络教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缓解了教学资源不 足的矛盾;通过网络教学,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有利 于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 学管理效能。三、电子课件的组织形式 由于与纸质教材配套的课件是教学型课件,要求课件文 字简练、条理清晰、提纲挈领、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

12、主导 地位。 2所以,为了设计出高质量的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课 件,笔者做了如下努力:第一,充分了解本课件在教学中适用的内容。设计者要 熟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结构,掌握各部分内容之 间的内在关系及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规律。只有对教学内 容的重点和难点有了充分理解,才能设计出恰当的多媒体课 件。 3为此,由教研室一位教师制作,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 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教学风格进行多次修改,才得以在教学 中展示应用。第二,文字简捷,采用文本分时显示。如果在屏幕上出 现大段的文字反而会降低讲课效果,为此,制作过程中,多 媒体课件上只出现标题、概念、定理、公式、知识点的结论 等内容,采用文本分时显示

13、方式逐次显示,用鼠标单击对应 参数或键盘控制响应的解释部分。 4第三,图形分解演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分析设计电 路图为主,因而电路图多、波形图多。在课件制作中,对于 基本电路和重要电路,笔者都对电路进行了拆分。对于最基 本的简单电路,一个一个元件加入,介绍各个元件的作用; 对于新的重要电路,总是从已经熟知的简单电路入手,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删除或者 添加一个个元件,改动一条条线,直到得到目标电路。第四,在电子课件中添加仿真软件。 “模拟电子技术” 和“数字电子技术” 两门课程中分别选用 Multisim 和 Quarter 仿真软件,对课程中的实例进行动态演示。只要参数设

14、置 适当,就可以得到几乎与硬件电路实验相同的结果,具有相 当高的可信度。 5 为此,事先在软件上编制调试好电路分析 程序存入课件中。在需要演示时,点击“仿真演示”键,即 可链接进已调试好的相应软件中,进而进行仿真演示。例如在讲 RC 桥式振荡电路时,点击“演示”键,就进 入了用软件编制好的对应电路,点击“运行”键,即可看到 起振、稳幅的过程和波形。这种动态的模拟电路变化过程和 仿真效果,使学生对电路的正常工作条件及变化过程有很清 晰的理解,是任何动画都不能比拟的。四、教材的应用效果该教材的纸质教材和电子课件已使用多年。电子课件在 使用过程中,还在不断地制作、改进。由于使用多媒体课件 的种种优势

15、,教师对课件制作积极性都很高。大家常常一边 讨论、提意见和建议,一边修改,使课件内容越来越完善, 也越来越精美。课程组所有教师均采用多媒体上课,电子课 件利用率 100% 。纸质教材使用多年,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直好评:第 一,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紧围绕课程体系,各层次、各模 块都有配套教材与之对应,使用方便。第二,电子课件在制 作过程中, 讲授内容、 顺序、 思路等都与纸质教材保持一致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只需要在老师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上 做标记即可,而不会在课堂上因为记笔记影响专心听讲。第 三,由于课件由一位教师为主制作,其他教师根据个人授课 习惯和经验进行修改、创作,之后才应用于教学,所

16、以教研 室教师人手一个课件,却又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课件为教 师提供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 了教学效率, 却没有限制老师, 更没有抹杀老师的讲课特色, 这正是笔者追求的课件存在的意义。第四,教材中,加强学 生创新性实践环节教学与实践,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 器件与技术反应到教材和教学当中,开阔了学生眼界,提高 学生对电子设计的兴趣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 质。这 5 本纸质教材均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 社出版,其中, 2005 年出版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 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第三版),该书已被全国 50 多个 高校使用,年出版量上万册。 模拟

17、电子技术基础被评为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数字电子技术被评为“十二 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两本教材均已多次印刷,均有 10 多所 普通高等院校使用, 一致认为该教材是联系实际、 体现先进、 指导创新、便于教学的优秀教材。五、结束语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对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 用。我校电子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虽然已取得较好 的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和不完善之处正在不断改进,期待达到更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1范爱平,周常森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系列立体化教材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 25 (5): 42-45.2王香婷, 刘涛, 徐瑞东, 等.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 (30): 62-64.3黄海平 .信息技术环境下概率统计课程的立体化建设J.广西教育,2013,( 6): 41-43.4任骏原.“电子技术”课程 CAI教学模式的探索J.电 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 31(4):99-100.5魏静.电子技术课程CAI教学实践与改进J.教育与职 业,2011 ,( 14): 184-185.(责任编辑:王意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