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31.57KB ,
资源ID:175654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5654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1、五、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难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七、教学方法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小栏目

2、、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兼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分析比较法等进行教学。八、学习方法学生课下通过阅读毛泽东的实践论,首先产生对实践的初步印象,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分析,结合实际来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九、教学用时1课时十、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十一、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温故知新(教学用时:2分钟)1、意识活动的特点有哪些?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3、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用时:3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服务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修建青藏铁路、大型收割机收获

3、农作物、电视机装配生产线、“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北京航天指挥中心、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教师提问:1、以上图片中是谁在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 2、这些活动的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 3、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时间为2分钟,最后派出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哲学理论的兴趣。教师总结:以上看到的图片都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人们每天都离不开实践,都从事着这样或那样的实践活动,那么,究竟什么是实践,实践有什么特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4、。(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教学用时:33分钟)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多媒体展示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教材中勾画出实践的含义。以教材为准,强化学生记忆知识点的意识。要准确的把握实践的含义,必须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抓住实践的主体和对象,凡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世界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都是实践;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实践可以将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中的存在。 多媒体再次展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系列图片。通过观察图片,并联系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试着将实践活动进行分类,大致能分为几类呢?学生思考后回答。人类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如:

5、农民种地、三峡大坝、建设铁路和公路等;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改革和革命,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三是科学实验活动,如:探月工程等。教师过渡:不管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还是科学实验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共同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实践的三个特点。(1) 客观物质性教师讲解:理解实践的第一个特点-客观物质性,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来把握。第一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的主体是人,人是客观物质性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的手段也是物质性的,所以整个实践活动就是客观物质的。第二,从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看,实践的过程是物质性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

6、律的制约,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实践也是客观物质的。(2) 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无论是改造自然界还是改造人类社会,还是进行科学实验,实践都是在人的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我们能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转基因食品就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证明。(3) 社会历史性多媒体展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登上月球的图片。杨利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他的飞行成功是其单个人的活动吗?通过同桌合作探究,讨论问答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通过组内的分工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教师小结:杨利伟的飞行活动不是其单个人的活动,从神舟五号飞

7、船的开发研制,到最后的升空发射,背后有很多人的劳动和支持。因为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本质就在于社会性。既然人具有社会性,那么以人为主体的实践也具有社会性。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农业耕种的图片。同样是农业生产,为什么不同时期其耕作方式却不一样?学生活动: 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比较。通过与历史学科的交叉联系,整合不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不同时期的实践在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上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

8、条件的产物。所以,实践还具有历史性。如:90年代以前,青年人进行购物的方式主要是实体购物,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青年人进行购物的方式主要是网络购物。我们知道了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明白实践活动需要认识的指导,那么实践对认识又有什么作用呢?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多媒体展示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阅读教材44页:“西红柿等食用之谜的真相”。教师活动:朗读陆游的诗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西红柿等食用之迷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培养学生认真看教材、识教材、记教材的能力。西红柿等食用之

9、谜是通过法国画家的实践,即冒险品尝之后得出来的,而陆游的诗句也在向我们表明,人类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多媒体展示青藏铁路遇到的“三大困难”。“三大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得到解决的?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小组探究。人们在实践中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新问题和新要求的出现,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这一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实践 新问题 新要求 认识的发展 遇到 产生 推动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

10、级?联系所学的地理学知识分析比较。利用与地理学科的交叉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已有的知识体系。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先进手段和良好条件,尤其宇宙探测器这一数字化认识工具的运用,科学家发现了比冥王星要大得多的齐那等两颗行星,认为它的体积、质量和物质成分等属性不再满足大行星的要求。所以,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以多数通过,冥王星被踢出了九大行星行列,降为“矮行星”。通过这个实例,我们能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类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假如没有宇宙探测器的出现,人们就不会发现齐那这颗比冥王星体积更大的行星,冥王星也就不会被降级,人的认识

11、也不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得出冥王星是矮行星这一结论也是人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用公式我们可以表示为:实践的发展 认识工具 认识的发展 提供 促进实践 人的认识能力 锻炼提高(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多媒体展示中学生聂利进行的“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的实验。这则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事例,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容易。小组讨论后回答。聂利通过初步的实验得出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的结论,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直观的猜测,必须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找到蜜蜂发声的真正器官才能说明原先聂利获得的认识是正确的。这个实例告诉我们检验认识真理性

12、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不超出认识的范围,认识本身不能回答,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只有将认识(主观)与客观事物(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实践才能回答。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将自己的认识与实践最后产生的结果加以比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阅读教材46页海归博士将养殖奶牛的技术传给当地牧民的实例。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后回答。认识从实践中来,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因为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人们有了正确的认识,如果脱离实践,不为

13、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所以,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就是实践。 多媒体展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的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课堂小结,回顾展望(教学用时:本节课讲了两个问题,第一: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实践有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第二: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五)当堂练习、巩固创新(教学用时

14、:5分钟)多媒体展示材料: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教师点拨: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

15、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究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十二、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开篇,注重树立实践的观点,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并且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全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达到了这一要求,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十三、板书设计 实践的含义人的 实践及其特点 客观物质性认识 实践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从何 社会历史性而来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 2、实践

16、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十四、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设计的实例很多,结合实例讲解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能达到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并且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能亲身参与实例的讨论,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将问题当堂解决掉,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率。最后的课堂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 缺点:课堂内容比较多,时间有些紧张,特别是最后的练习题,是材料分析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但往往最后没有多余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今后,可以将课堂练习的难度降低,或者讲完两框题之后,抽出一节课的时间集中进行习题的训练,可能效果会更好。 改进的措施:作为年轻教师,我缺乏的是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主动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多听课,多写心得体会。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并加强做题的强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使自身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