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即必须善于处理重点、难点和特点,在重复中找到不重复,并对这些地方着重推敲,认真讲,仔细讲,必要时辅以具有一定难度的当堂练习。 而那些非重点、非难点和非特点的地方,那些多次见过的知识点,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整理、自己做练习,时限长一些,以体现一个弛字。 张弛相继,相得益彰,就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有能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展示空间,有掌握新知识的满足感,更有解决了新问题的成就感。 这样就容易调动学生有效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学习的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一个良性的学习内质也就形成了。 需要补充的是,在实施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做
2、充分的分析了解,广泛地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哪些该张,哪些该弛,特别是在教学结构的制定上,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甚至用多少时间、习题有无练习的必要,都可听取学生的意见,采用学生认为合适的一张一弛,以此真正调动起学生做学习主人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利于开拓学生的语文知识。 一张一弛的教学设计,一方面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一方面也利于教学艺术技巧的充分发挥。 不过,在发挥教学艺术技巧上,必须要有新颖独创性。 新颖独创的教学手法,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造成优势兴奋中心,使他们兴致高昂地去追踪教师创设的艺术境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由此激发创造的
3、热情。 为了达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生活经验,巧妙地创设情境。 生理学启示我们,单一重复的刺激,对被刺激对象将产生抑制反抗,因此,教学则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如巧设悬念、投石激浪、旁敲侧击等。 特别值得一谈的是采用节外生枝的方法。 节外生枝能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使学生撞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节外生枝用延伸话题来引导学生。 在教析背影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是否有过送人或被送的经历,是否看到过一些分离的场景,当时的情境是怎么样的呢?这种问题最贴近现实生活,学生的感受深,往往能完整地来表
4、达自己的看法。 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除了延伸话题,还可用以疑存趣的方法。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这是语文所要设计的内容,而每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知识,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热点。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怎么轻易靠近秦始皇,荆轲为什么那么不幸?安陵君怎么还不如一个臣子?这样的疑更能使学生带着兴趣去接触古文。 所谓一时激起千层浪,简言之,就是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扫除语文教学中造成的沉闷、压抑、一潭死水的局面。 要达到这个目的。 关键是选好能激发学生思维浪花,
5、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石头。 例如,我在讲故乡时曾经设计了一个问题: 杨二嫂是可笑可耻的人,还是可悲可怜的人?杨二嫂值得同情吗?由于这个问题有一定思维容量和思维价值,具有思辨意义,所以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对课文的误解,有助于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 经过分析,大家统一了认识,杨二嫂从豆腐西施到圆规的生活历程,是杨二嫂悲惨生活的历程。 她同样是一个在政治上、经济上遭受深重压迫的可怜人。 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的对知识进行整理,张弛必须合理,适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能力形成了,学习过程中独立解决的问题多了,学生获得的成就感就越多,自信心也会在获得成
6、就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信心增强了,就会触动他们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意识,产生解决更多问题的欲望,那么,兴趣的引导,最终就演化成了学生自主的探究,而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兴趣引导的最终目的。 相传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女歌唱家,名叫韩娥,由于她的歌声婉转动听,唱完以后两三天,似乎还有遗留的歌声,在房梁间缭绕飘荡。 列子汤问中称之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讲课不但要能在开头、中间讲好,还要使学生在下课后觉得这节课回味无穷,很想下次听你的课。 我在结束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说: 请同学们运用咱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咱们班某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其性格特点,但不准点出姓名,让大家猜。 说到这儿,
7、同学们已经开始小声议论起来了,表现出明显的兴趣,相信他们一定能把兴趣带到下节课前去。 归纳法、练习法、讨论法、迁移法、和活动法就是比较有效的既能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有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教学方法。 归纳要注重规律性,形象性。 把具有规律性的抽象知识用形象的语言概括出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讲授律诗的格律特征时,学生对律诗音韵平仄的变化很是懵懂,我就用一个简单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学生根据口诀很快就掌握的律诗的平仄规律。 练要讲究精炼,题量要少,切忌搞题海战术,题型要具有典型性,要能起到举一反三作用。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激励,相
8、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内容要切中要点,切忌漫无边际,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讨论后提问一部分学生讲出讨论结果,及时予以总结,并把重点意见和结论都包括进去,还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正确答案,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讨论的设计一定要能激起学生浓厚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讲,踊跃发言。 迁移法就是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后主动引导学生跳离这篇课文,补充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课外知识,将教学内容转移到一个新的领域。 经过迁移后教学内容有了变换,具有新鲜感,重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思维,丰富了知识,学生非常乐意接受。 如在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一歌,课堂上变听歌为欣赏
9、音乐,学生耳目一新,在音乐的旋律中,很快就能背诵全词,可谓寓教于乐。 中学教学大纲指出: 教学活动课时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安排一些教学活动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松弛学生的紧张情绪,起到讲练识记难以替代的作用。 适宜开展的活动形式有很多,如示范、朗诵、小实验、小制作、猜谜语、小论辩、兴趣摘录、演课本剧等。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应灵活运用。 活动的选择应根据本节课内容而定,其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素养。 如何培养语文课堂的弛呢? 语文教学也是一种活的教育。 是学生们思想纵横驰骋的疆场,可是现在学校里的
10、规矩很多,课堂上的规矩更多。 如此之多的规矩,把天真烂漫的孩子训练成年纪轻轻的学究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导致思维上的亦步亦趋。 思想上的框框条条太多,必然束缚孩子的思维,窒息孩子的创新精神。 我们的张弛之道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 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发言众口一辞,甚至编造假话,哄骗家长和老师,让人深感忧虑和担心。 我们提倡孩子思维无禁区,让孩子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 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 我们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11、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因为生本教育中的我们不要再去折断孩子们的翅膀。 文本对话: 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 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 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希望获得成功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内
12、在本质,任何人做任何事主观上总是希望获得成功,成功了才能更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明显。 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说,敢有与别人不同看法的课堂环境。 因为在同龄人中敢于坚持与众不同,也需要力量,教师要使学生心理上得到一种支持,即使有时他们想的不全,或错了,也要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勇于探求,才能发挥出聪明才智。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
13、多种途径搜集来的。 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 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我们一次参观,一次旅游,一次家务,一次老师的谈话,一次竞赛,一次和朋友说知心话,一次和家长交心,一次看电影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著名特技教
14、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 学生的感悟能力据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我们的传统教育片中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思想活跃,自由地、有选择地吸收知识,能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探索,以及对多种思维方式的借鉴。 心理学表明,初中
15、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 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时间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 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是教学成为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
16、是切实有用的。 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活动实践中激发创新思维,从而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此外,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学习?一定要把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和挫折,教师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语言、眼神、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心理学研究表明:
17、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 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的轻松,学的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
18、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宇宙的秘密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 你们学了本文后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激发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提高学生兴趣是一门教学艺术。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事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19、。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 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青年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尚不完全成熟,生理心理还处在发展的阶段,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理想,还需要提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为了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色彩和魅力,必须掌握学生心理并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应该说最终达到创设和谐生动的情境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王国、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效果和目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