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7.14KB ,
资源ID:1750937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5093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科版九年级政治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1呈现一组反映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变化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家庭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以及家人的感受。初步感受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变化,体会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教学环节一:感受小康 1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这个词就是“小康”。那么,什么是“小康”?我们来感受一下人们对小康生活的描述。2. 教师呈现一组老百姓对小康生活的描述,学生了解老百姓眼中的小康生活。(1)我家盖了三间瓦房,买了拖拉机,我过的就是小康生活,不愁吃穿嘛!(2)我家买了一百多平米的新房,买了小轿车,我家算是小康了。(3)我妈妈爸爸都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属于中等偏上,

2、我妈妈说我家的生活就算是小康生活了。3.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反映小康生活的资料,或者自己家庭生活的状况,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小康生活。为了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衣食住行)查找并展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初步感受小康生活,了解人民对小康生活的期盼教学环节二:我眼中的小康 1呈现本备课系统提供的多媒体资源我眼中的小康,让学生了解一些人对小康社会的看法,引发学生的讨论。2学生交流各自对小康社会的看法。可以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人们的精神面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意见和看法,总结出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的内

3、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小康社会。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康社会的美好,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教学环节三:解读小康 1教师:前面我们初步了解了“小康”一词,懂得了小康生活是一种衣食无忧、内心感到满足的生活状况。“小康”是否就是指“靓起来的服饰”“精起来的饮食”“大起来的住房”“鼓起来的钱袋子”等等这些物质生活?“小康”一词是怎么来的?“小康”到底指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够全面地把握我们现在的状况,懂得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2呈现对“小康”概念的各种表述,如“小康”一词的来源、包含的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等。学生讨论其意义,畅谈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

4、美好。本备课系统提供的资料小康词典可以供师生参考。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 页的第一篇阅读资料,回答如下问题。“小康”一词源自哪里?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 页的第二篇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最早提出“小康”设想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六大 从( )年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A1979B2000C2003 D20085. 呈现教科书第27页中的第

5、一篇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小康生活的状况:到2000年,我国国家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6.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7页最后一段阅读资料,了解我国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了解“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第28页的阅读资料了解“全面小康”或更高层次的小康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本备课系统提供的资料小康词典进一步了解全面小康。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小康”一词的含义以及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了解建设小康社会与提高我国人民物

6、质与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我国政府是如何促进生产发展、实施强国富民政策的让学生懂得: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是,我国现代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等的小康总结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就,了解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要经历的基本过程。现在,我们懂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懂得了建设国家、改善人民生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可以请学生发表意见,说说学习了本节课后的感想。总结升华板书设计:作业:教学后记: 第五课 财富之源“财富基于勤劳”“

7、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财富的源泉,懂得创造财富需要艰苦的劳动,需要智慧,需要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了解创造财富中的智慧和开拓精神指的是什么。学习综合、归纳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于思考,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克服懒惰的思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在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在于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教师查找有关劳动致富、智慧致富的案例、名言;制作有关课件。学生:查找有关劳动致富、智慧致富的案例和名言。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财富的来源 通

8、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了解了小康社会的美好,懂得了财富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造财富呢?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认识财富之源现在社会上,现代社会最热的话题就是赚钱、发财。今天开始,我们就是要了解如何才能赚到钱。首先要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赚钱的方法?怎样才能赚到钱?(学生自由发言)赚钱确实是一门学问,有人好像很容易就赚到钱,有人则也很难赚到钱。这里有一些说法,我们看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呈现各种关于财富源泉的说法,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如下面的说法。(1)劳动创造财富。(2)知识是创造财富的源泉。(3)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科学管理是创造财富的

9、源泉。(5)诚实的人格是创造财富的源泉。(6)思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7)合作是创造财富的源泉。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深入了解创造财富的源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即每个组选择本组认为能够创造财富的一个最重要的要素,组内成员分工查找有关资料,充分论证这一要素在创造财富中所起的作用。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看看哪个组的论述最为有力。本活动作为本课内容的引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哪些要素可以创造财富,影响财富创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认识财富的源泉,懂得在现代社会,各种创造财富的要素。同时为后面“让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主题的学生做铺垫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1.

10、教师: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财富,但是劳动是财富生成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劳动,科学就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如果没有劳动,科学的管理便无用武之地;如果没有劳动,资金不会自行下蛋总而言之,劳动是获得财富的前提。2.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9页的寓言故事,讨论其中所说的“财宝”指的是什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体会劳动的价值:富裕的农民为什么不把一生积攒下来的财富留给儿子,却要引导儿子学会劳动?3. 教师:中华民族在古代就以勤劳而著称。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人也都因为具有勤劳的优秀品质而成为当地较为富有的人。4.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阅读资料,感受中国人民艰苦创业的历史。5. 教师:但

11、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得到财富的途径的扩大,有人忘记了劳动的作用,甚至鄙视劳动。是否真的勤劳过时了,劳动无用呢?6. 可以按照“教学活动设计”中的设计组织辩论,让学生通过辩论深刻认识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是创造财富的最根本的源泉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才是最重要的“财宝”,劳动比任何现成的财宝都要宝贵财富来自智慧 1. 呈现教科书第31页的两篇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交流:这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靠什么创造了财富?他们获得财富的过程说明了什么?2. 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点出活动的主题:确实,对于创造财富而言,智慧同样意义重大。在现代社会,智慧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要创造

12、更多的财富,光有勤劳还不够,还需要有创造财富的智慧。懂得智慧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引导学会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财富,造福于人民教学环节四:财富来自开拓进取的精神 1. 呈现教科书第32页的关于温州人创业的阅读资料,让学生阅读并讨论:温州人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2. 教师:可以看出,温州人既勤劳,又具有开拓精神。他们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天下,在全世界找到立足之地。可见,在当今社会,要想成就事业、获得财富,必须具有这种敢想敢干、不断进取的精神。3.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有关戴尔的资料,了解戴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懂得创造财富既需要勤劳,更需要开拓进取的精神学习戴尔敢于抓住机

13、遇、敢于创新的精神总结和开拓 看来,要获取财富首先得劳动,同时还要有智慧,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科技创造财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主题教学案例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中的重要作用,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了解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和途径。学习通过案例探求规律方法。树立尊重科学的态度、培育热爱科学的情感,懂得科学技术创造财富的道理,培育崇尚科学的价值观。从名言中获得启发 1教师写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了解:这句话是由谁提出来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学生自由交流。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创造财富的重大意义科

14、学创造财富 1教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科学技术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事实证明,哪个国家的科学技术领先,哪个国家就具有先进的生产力;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获得了先进的生产力,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2.教师呈现教科书第33页的第一篇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资料,了解文登市是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创造财富的,进而感受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道理。

15、3.呈现更多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财富的事例。例如:中国“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用“三系配套”法实现水稻杂交,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的产量,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人说:“袁隆平养活了一亿中国人。”美国研究并开发了因特网,尽管最初的研究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是它很快就超越了军事范围。如今,因特网成为使用最便捷、最广泛的信息网,“上网”已经成为许多人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手段。4.教师: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传统工农业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要利用科学技术推动传统工农业的现代化进程。5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4页的阅读资料,理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改造我国传统农业中的重要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如何提高生

16、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让学生首先从理论上认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重要作用文登市的事例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在创造财富中的巨大作用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和网络的研发等是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典型事例。学生能从中理解科学技术对创造财富的巨大作用开拓创造财富的源泉。通过前面几节课,我们了解了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有哪些?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劳动可以创造财富,科学技术可以创造财富,智慧与开拓精神也是创造财富的源泉。除了上述以外,资本、管理等要素也是可以创造社会财富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源泉充分地涌流?4.学生讨论如下问题:怎样才

17、能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开展小组讨论)5.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第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第二是要形成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6学生举例说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能够调动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7.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6

18、页的阅读资料后通过讨论,进一步体会“让各种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的意义。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完整了解社会财富的创造源泉,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知识,有助于学生思考,深刻理解所举的知识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的重要意义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财富的源泉有劳动、智慧、开拓进取的精神、科学技术等等,要使财富的源泉充分地涌流,就要完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社会的发展、财富的创造,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勤奋

19、能够创造社会财富,并且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条件;我们还懂得了科学技术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们还懂得了,创造社会财富还需要开拓进取的精神。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学习了以上内容的感想和收获。总结并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基本内容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合法致富,依法纳税”教学设计 了解“财富中的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法”,什么是财富中的“义”;懂得依法纳税的意义。学习分析归纳的方法;学习搜集资料、利用资料分析问题的方法。树立法制意识,尊重法制和制度的态度学会用法律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用法律约束自己的经济行为,形成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支持我国的

20、税收制度,形成纳税光荣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国家税收的作用在教科书中表述得不够完整。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国家税收的作用。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引入致富是每个人的愿望。我们来看看这些人一致富原则。用事例引出话题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进入主题的学习依法致富的意义 1. 呈现一组经济违法案例,如本备课系统提供的揭开经济违法黑幕。2. 学生结合上述案例,并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案件分析经济违法的恶果。可以分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3.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7页的主题文字,同时结合社会实际阐述其中的道理。4. 呈现下面一些说法,让学生辨别正误,并说明原因。谁守法谁吃亏。只要是不造成人命案,小的违法行为无

21、关紧要。守法难以致富,要发财就得敢冒险。现在是社会转型期,有很多空子可钻,有本事的人要乘机大捞一把。本活动要引导学生了解依法致富的好处,认识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引导学生成为未来法制社会的自觉维护者通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经济违法实际上危害的是我们大家的利益。遵纪守法实际获得利益的首先是我们自己。引导学生对违法乱纪行为产生深恶痛绝的情感理解 经济活动中的“义” 1呈现“义”字,让学生自由联想词语或故事。下面的名言可供参考。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名言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感想。名言 出处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君子义以为上。阳货第十七

22、见得思义。季氏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2教师:“义”是非常重要的。正像教科书所阐述的,在我们所讲的“法”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含义即是“义”。今天的法制社会,不是不要“义”,相反,更加强调“义”。“义”与“法”同源共生。“义”即是我们心中的法。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法对于人的约束是外在的,而义对于人的约束则是内在的,这样的约束是最有效的。3学生讨论: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说经济生活中的“义”与“不义”。也可以参照“教学活动设计”,呈现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在这些情境下如何做到“见利思义”。(1)小王是某医院

23、的医生。有个药品推销员找上门来,要求与小王合作。只要小王在平时开处方时尽量多开某公司生产的药品,就可以每年拿到两万元的佣金。(2)老张是某市食品卫生监督局的局长。一天,本市一个比较大的食品厂的厂长找到老张,要出50万元买一个“质量免检”的牌子。(3)山西某私人煤矿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必要的井下安全设施,致使因瓦斯爆炸而死伤上百名工人。煤矿老板为逃脱罪责并逃避赔偿,买通地方官员,将此事瞒了下来。通过本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义”的重要性,懂得见利思义,摒弃见利忘义的不道德的思想做积极纳税的好公民 1. 教师(呈现税务人员进行税收,纳税人纳税等的照片):依法纳税是当今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中华

24、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2.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9页有关税收概念的主题文字,掌握税收的定义。这段文字中的“国家的职能”词,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教师要适当的解释。(国家的职能主要有三项:对外保护国民的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的秩序;促进人民的道德、知识与物质幸福的发展)同时要对“强制的”“无偿的”加以解释,以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税收的特点和必要性。我们懂得了国家税收的特点,现在,我们还要了解国家税收的用途。也就是说,国家为什么要收税?国家的税收用来干什么?同学们首先根据你们自己的了解,说说国家税收有什么用途。4.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税收的作用,教师进行总结。(参考

25、本备课系统“多媒体资源”中的税收的作用)5. 学生谈阅读 税收的作用后的感想:国家为什么重视税收,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惩罚力度为什么那么大等等。可以“如果没有税收,国家将会如何”为题,开展讨论。懂得纳税的意义以及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进一步了解纳税的意义,激发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热情,培养学生纳税的意识通过进一步认识税收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偷税漏税的现象。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后,我们要维护国家税收制度,支持国家税收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监督偷税漏税行为,将来做个依法纳税的好公民。强调税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勤俭节约,文明消

26、费”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了解“财富中的德”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德”;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以及国家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树立富而思源的意识,懂得节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勤俭节约的意义,即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是人的美德”。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富而思源”“勤俭节约”意识,懂得“富而思源”“勤俭节约”的意义。游戏引入 1设计情境:假如你有了100万,你做的第一件事情会是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或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的想法记录下来。引出问题富而思源 看来,我们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富裕以后想好好地享受一下;有

27、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有的人则想帮助那些还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等等。这些愿望和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不同的想法,境界是不一样的,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改革开放后,我们实行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富民政策,很多人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是也有不少人还生活在贫困之中。富裕起来的人理应帮助后来者共同走向富裕。这是我们党的富民政策赋予他们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传统赋予他们的责任。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许多富裕起来的人在履行着自己的这一责任。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0页的两个阅读资料,感受富而思源的实践。4学生讨论富而思源、先富带后富将产生什么结果。5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1页的主题文字,讨论其中的含义,特别要注意体会“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个人的社会责任就相应增强”。在交流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