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而在幼儿现实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因为不了解幼儿秩序敏感期的特征及发展的重要性,而在不经意间改变了环境中某些事物的秩序,从而导致幼儿对环境的不适应及心理障碍,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和理论分析法,对秩序敏感期的幼儿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分析幼儿秩序敏感期表现出的一般特征以及家长与老师在处理幼儿秩序敏感期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针对幼儿特点和幼教中的这些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和对策,为科学合理地培养幼儿秩序感出谋划策。(二)研究现状查阅了20002010年中国期刊网;查阅了教育科研方法、中国学术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中文期刊库、中文图书阅览库
2、、近十年文献,还翻阅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大全捕捉幼儿的敏感期等系列丛书,初步了解了有关幼儿秩序敏感期的发展现状的相关文章。从研究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幼儿敏感期的发展,论述主要包括秩序感在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宋振芬,张萍,2000);家庭中影响幼儿秩序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指导策略(杜召荣, 2009);强调了幼儿秩序感发展对有幼儿终生发展的重要性(程志宏,2009);幼儿处于秩序敏感期阶段表现的一般特征(刘颖,2009);秩序感的建立与儿童道德感形成之间的关系(易晓明,2002)。而对幼儿秩序感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培养方法的研
3、究较少涉足,而且在这一领域进行的研究和探讨还不够系统全面,也缺乏针对性,因此有待结合实证,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二、培养幼儿秩序感的重要性(一)幼儿秩序感的内涵与分类所谓秩序感是指物体摆放的空间和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从出生到四岁是宝宝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良好的秩序感形成以后,幼儿的生活就会形成一定的秩序。只有在有序的环境中,人的内心才能产生愉悦、舒适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生命的安宁和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即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内部秩序感是指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相对位置等的感知与理解,即“内部定向”,是幼
4、儿通过外部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内在秩序,在幼儿尚不能自由走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从而形成对他自己身体姿势和位置有关的敏感性。外部秩序感是指幼儿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这一阶段的幼儿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例如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看到活动室里的玩具摆放的位置不对或不整齐,就会强烈要求恢复原样,有时甚至大哭大闹直到玩具归位为止。幼儿的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对幼儿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内部秩序感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幼儿生活的外部环境,为幼儿秩序感的发展营造一个舒适的氛围,使幼儿的内部秩序感在外部秩序感的协调和帮助下,更好的促
5、进幼儿内部秩序感的发展,从而为幼儿秩序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秩序敏感期培养幼儿秩序感的重要性二至四岁是幼儿秩序敏感期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秩序感有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秩序感的本质在于认识每样物品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并用自己的方式来支配它、管理它,容易形成安全感和归属感。当人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他就能指导自己的活动达到特定的目的,从根本意义上讲,这其实就是让孩子在童年生活中,逐渐学会如何在生活道路上指导和引领自己。一旦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以后将难以弥补,即使弥补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
6、幼儿的秩序感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幼儿就有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很难与他人相处,对幼儿身心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成人不了解儿童秩序感敏感期的特殊心理和行为,误以为孩子是“小气”或者“诚心找茬”等,而批评、斥责甚至“镇压”孩子的情绪反应,就会逐渐破坏孩子的秩序感,阻挠孩子对标准和完美的追求,也会扼杀了孩子的自律感萌芽,导致孩子将来在遵守规则和发展道德感方面,出现各种障碍和问题。三、幼儿秩序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家长向我们老师反应说:某某宝宝在家经常无缘无故的大吼大闹,变得焦躁不安,无论自己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有时候安慰和
7、劝服甚至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而家长的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认为孩子很不听话,在无理取闹。因此,就会本能的对幼儿发泄一气。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真正原因很可能是家长在不经意间改变环境中的某些事物的秩序,从而引起宝宝的不适或者是宝宝没能形成相当的秩序感,无法随着外部秩序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内部秩序。家长对问题的处理方式表明:家长还不了解孩子正处在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还不懂得怎样维护幼儿秩序感的发展需要,扼杀了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本能。有一次,当媛媛在认真玩游戏的时候,媛媛的妈妈叫媛媛吃完饭再玩游戏,即在不经意间打断媛媛的活动或者强制媛媛进行下一活动,媛媛的内在秩序被打乱,实际上也是在告诉媛媛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
8、,从而造成媛媛的焦躁不安。这类事例在生活中很常见,看似妈妈没有错,但只要对事例进行详细分析就会很容易发现问题的症结。幼儿是通过建立一些常规和习惯来树立对外部秩序感和对外界环境的归属感。他们是通过外界环境来进行自我完善。在幼儿内部秩序感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外部秩序感一旦被破坏,幼儿就会难以适应,感觉不安,同时对外界也会产生一种质疑,思维产生混乱,对规则秩序的把握也很难形成自己的概念。对幼儿以后秩序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和困扰。鹏鹏现在才刚满3岁,在幼儿园里表现的非常好,情绪也很稳定,是一个聪明、机灵、人见人爱的乖宝宝。鹏鹏的妈妈很年轻也很时尚,每天都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让周围的成人羡慕不已。
9、但是,鹏鹏却因此而变得很苦恼。很多时候妈妈来幼儿园接鹏鹏回家时,鹏鹏就大哭大闹,感觉眼前的这个时尚漂亮的妈妈不是自己的妈妈,有一种陌生感,表现出焦虑不安神色。而换成爸爸来接时就完全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此,鹏鹏妈妈也变得非常的焦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仔细思索发现自己平时并没有批评或是惩罚孩子,给孩子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了解开这个迷,我们幼儿园的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精心策划了一套对鹏鹏的观察记录,并及时作出总结。最后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果:如果鹏鹏妈妈一天换一身鲜艳漂亮的衣服,当鹏鹏看到她时,就会陶陶大哭起来,直到鹏鹏妈妈换回平时穿的最多的衣服之后,鹏鹏才开始平静下来。原来我们忽
10、视了鹏鹏正处在身心初步发展阶段,对外界的认识还没有建立一定的联系和规律,只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辨别身边的事物。一旦发现身边出现陌生的人或者事物时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因为幼儿的内部秩序感已被打乱,缺乏安全感。一天中午,我经过小班教室的时候看到小朋友们正准备吃午点,那天吃的午点是又大又红的苹果。在吃苹果的时候,保育老师认为跳跳小朋友吃不完一个苹果,咬起来又很费力,于是自作主张将苹果切成两半。当跳跳看到不完整的苹果时陶陶大哭了起来,保育老师当时觉得很生气,认为这是孩子在无理取闹,于是严厉的批评了这个有点不知好歹的跳跳。看到跳跳哭的更伤心,更委屈了。而保育老师却完全不理睬,把错误推给了完全还不懂得表
11、达自己需求的跳跳身上。幼儿之所以会哭那是因为幼儿追求完美的愿望被破坏。幼儿正处在秩序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外部秩序感的追求很是苛刻,不得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就会感到不安和焦虑。保育老师的疏忽在跳跳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一块阴影,对幼儿的身心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在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常常会为了争一把椅子而大哭大闹。在他们看来,自己用习惯的东西就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即便老师怎么劝都无济于事。俗称:蛮不讲理!起床穿衣服时也是,幼儿习惯了穿衣服的顺序,即先穿衣服再穿裤子最后再穿袜子,非常的有秩序。一旦成人在不经意间打乱了幼儿穿衣服时的这种内部秩序就会让幼儿觉得很焦躁,很不安。非得重新再
12、按自己已有的秩序穿一遍不可。这就是幼儿内部秩序感的具体表现,幼儿利用这种秩序感来适应外界环境,适应这个社会,慢慢的再将内部秩序感与外部秩序感相结合,形成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共同促进幼儿秩序感的形成。在跟家长聊天的时候家长常常会反映这样一个情况:幼儿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孩子的行为经常会出现反复无常的现象,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嘴上答应了,但行动上却不是这样做的。所以家长常常会认为孩子是在“撒谎”。有些父母特别担心孩子会一直这样下去,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都是很不利。事实上这种现象算是正常的现象,家长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幼儿的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还没有发展到同一水平高度,幼儿生活
13、于社会这个大秩序当中,并随着社会秩序的发展而改变。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秩序感得到了发展,幼儿的这种言行不一的行为也会逐渐的消失。总之,幼儿秩序敏感期阶段是秩序感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秩序感有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在这关键期助幼儿一臂之力是当今教育的面临的难题。幼儿秩序感发展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由于家长或老师对幼儿秩序感的不了解和不重视,而本能的对幼儿秩序敏感期出现的“无理“行为进行随意的处理,导致幼儿的需要无法及时的得到满足,让幼儿产生焦虑和不安;成人不自主的打乱幼儿的有秩序的活动,强行要求幼儿从一个活动过渡到另
14、一个活动,让幼儿感觉到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给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幼儿秩序感尚未形成之前,幼儿是通过外界的规律和习惯来适应这个社会和生活的,如果成人不了解,一旦打破这个规律,幼儿就会产生不安和焦虑,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同时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幼儿秩序敏感期阶段,有强烈的追求标准和完美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幼儿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对外界进行信息反馈,如果在成人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的反馈的信息就不仅不能准确被成人接受,反而还会引起成人的愤怒,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疤;幼儿行为具有不稳定性,行为经常会出现反复无常的现象,言行不一,即成人所说的”撒谎”现象。
15、而幼儿本身却没有这个意识。只有当幼儿的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发展到同一水平时,这种现象才会自行消失。幼儿对外界的认识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总结经验,从而形成自己固有的规律和习惯。但是幼儿幼儿的年龄小还不懂得正确合理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就需要成人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多的爱和包容。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按照自己成长的自然规律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适应外界的生活。让孩子正在的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四、影响幼儿秩序感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家庭因素 1.父母的秩序感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具有良好秩序感的父母,能让时时刻刻看着、听着、触摸着周围世界的孩子感受到:爸妈的分工如何?谁经常带孩子入睡?
16、谁经常照管孩子的饮食?谁给孩子讲故事?谁负责哪项家务?是否按时作息?这些生活中的片段都深深的印在孩子的脑海里。父母是幼儿秩序感发展的“引领者”,并且父母对儿童秩序感的态度也很重要。2.父母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进行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情绪情感反映,父母如何敏锐的把握好孩子的发展阶段,洞悉孩子的发展特点成为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幼儿秩序敏感期阶段表现的主要特征是“死板”“小气”“诚心找茬”等,如果父母不了解幼儿的发展的这些特点就会依照个人的观点和经验而采取一些强制行为,帮助其纠正孩子的“毛病”。其实这些都并不是孩子的本质,它只是为了促进秩序感的形成而存在的。一旦
17、幼儿秩序感形成之后这些“坏习惯”就会自行消失。3.家庭环境一个健康有序、关系融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秩序感发展的必要前提。它能让幼儿产生安全、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家庭中有序的空间分割,有助于幼儿增强秩序感。如:睡觉的地方是在卧室,看书的地方是书房,接待客人的地方是客厅等。房间里不要堆放太多东西,物品用完后要放回原位,并适时强调这些规则。家里环境的布置也应该适当考虑孩子发展的需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进行自主活动 。让幼儿在适合自己高度与能力的小天地里,能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动,实现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小天地的小主人,使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二)教师的影响因素1.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是与幼儿接触最紧
18、密、最频繁的人,作为教师要注意很细致地使自己的仪表仪容保持整洁、平和、高雅,要为了孩子而修饰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举止优雅,宜人。教师用过的物品一定要及时归位,切忌乱放无秩序。同时,教师的为人处事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做事严谨、细心周密、待人宽厚、和蔼可亲的教师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因此教师应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时的行为。 2.教师对问题的处理 幼儿年龄虽小,但同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多种权利。当幼儿处在秩序敏感期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时,教师应该妥善处理这类问题,切不可伤害幼儿的自尊。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正确对待幼儿的行为问题,为幼儿
19、提供适当的环境,消除障碍,帮助幼儿顺利度过敏感期 ,促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幼儿秩序感培养的指导策略和培养方法(一)爱的教育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成人的关心和爱的鼓励。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因此需要成人在旁边指引和纠正,尤其当幼儿处在特殊发展阶段的行为违背了通常人们能够接受的程度时,就更需要成人的理解和包容,从而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爱,是万物的始端!爱,让幼儿感受到外界对自己的关怀!爱,可以让教育变得更简单!(二)换位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人慢慢的失去了童真,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和干练,因此成人在处理幼儿的问题时常常带有主观情
20、绪性,常常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幼儿,严重疏忽了孩子他还只是个孩子,是一个“弱势”的个体,是一个成长中的个体。成人可以帮助幼儿做很多事,却不能帮助幼儿成长。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变化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难免会出错,成人真正应该扮演的角色就是成为幼儿的伙伴,感受幼儿所感受的,经历幼儿所经历的,以幼儿的心态来面对和处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才能真正的理解幼儿,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帮助。(三)环境设置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参与家居布置、挑选装饰物,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是激发儿童主动发展秩序感的重要途径。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归属感和成就感,让幼儿更加熟悉自己
21、生活的环境。同时成人应适当考虑幼儿发展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配备一定的设施,适当的考虑幼儿的身高及兴趣的需要等,为幼儿提供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其尽情的享受自主自由之乐。(四)为幼儿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作息安排是对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时间长短和顺序的规定,如幼儿何时起床、何时吃饭、何时出去散步、何时睡觉等等。合理的作息安排不仅能够保证幼儿获得学习经验和生活体验,而且能够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预期,是的他们感到熟悉和了解接下来的活动,从而形成秩序感和安全感。(五)重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规矩,等长大了以后再说,如果这样,就会错失教育的良机。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教育要充分了
22、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需求,做到在生活中尊重、重视他们的内在秩序感,并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感觉促进其良好规则意识的形成。如东西不能随便丢,要放到固定的位置等,同时还应注意,规则要保持一致,不能随便更改,以免让孩子面对不同规则而无所适从。成人要以身作则,创设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不要成为秩序的破坏者。孩子的这种秩序敏感性是与规则意识的养成是密不可分的,家长要抓住这个关键期,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到首要位置。(六)引导幼儿将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有机的结合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的秩序感的发展,作为幼儿最亲密的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幼儿的内部秩序感我们无法人为的去直接改变,
23、但我们可以通过外界环境即外部秩序感的培养来影响并促进幼儿内部秩序感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事物的改变都是内因通过外因的改变而改变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结语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要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如想弥补,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佳。同时,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其心灵、人格的发展期。因此,成人应该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相信在家人和老师爱和理解包容的前提下,幼儿一定能够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参考
24、文献1 玛利娅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2 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M. 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年版,第93-94页、125-128页.3 杜召荣. 孩子产生秩序感后该如何教育J. 早期教育(家教版), 2009,(04) 4 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 M. 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65页.5 易晓明.秩序感是儿童道德成长中的重要情感资源J. 学期教育研究 2002,(02).6 张兰香.抓住孩子的秩序敏感期J.早期教育,2007(1).7 杜召荣.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儿童的秩序感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9,(02) .8 侯可慧.浅谈
25、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J.幼教园地,2005-10.9 贡布里希.秩序感M.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424-425页.10 李娜.我国蒙氏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D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10(5). 11 杨世诚.学期教育科研方法M.安徽: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12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现代教育管理,幼儿园的改革与创新:中国首届园长大会论文集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13 刘颖. 秩序敏感期以孩子的方式认识世界J. 家庭教育(幼儿家长), 2009,(02) . 14 程志宏. 至关重要的秩序敏感期J. 启蒙(0-3岁), 2009,(01) .15 宋振芬,张萍. 利用秩序感培养好习惯J. 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 2000,(Z1)16 兰元青. 蒙特梭利教育活动中幼儿良好秩序感的培养J. 幼教研究, 2009,(0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