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然而没有料想到自己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2)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常作宾语的疑问代词有“何、谁、孰、安、胡、曷、奚、恶”等。2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的介宾短语除表处所的可作补语外,一般都只作状语;而古汉语的介宾短语在许多情况下既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语,尤其是表比较、表处所、表方式和表被动的介宾短语多为补语。常用的介词有“以、于、乎”等。3定语后置句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它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古今一样。但在文言文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此时就是“定语后置”。(1) 定语移到中心词之后,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2) 在中心词与后置定语之间加“之”或“而”,再用“者”结尾
2、,构成“中心词之(而)定语者”的格式。(3)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形式。4主谓倒装句 主谓倒装句多见于感叹句或疑问句,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四)省略句1省略主语主语的省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名词又啰唆,因此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中是否 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来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承后省”、“对话省”等形式。(1)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3、)(2)承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3)对话省。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的情况都比较少见。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其中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句子的表达。(1) 承上文谓语而省略。(2) 承下文谓语而省略。3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1) 省略动词后的宾语(2) 省略介词后的宾语。4省略兼语“使、命、令”之类动词的宾语常兼
4、作后边一个主谓短语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5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短语,如作补语时常常被省掉。(五)固定句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对阅读理解浅显文言文、准确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二、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一)名词作一般动词1判断依据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在句中常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而不能带宾语、补
5、语,不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能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如果一个句子中的名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带了宾语、补语,或受能愿动词、副词的修饰,那么,这个名词就钣米鞫省一是从上下文意来判断,例如:一狼洞其中。(狼)(从上下文意可以推测到,这句是说一只狼在其中打了一个洞,而句中没有表示“打”的意思的动词,那么“洞”字便是被临时用为动词了。)二是从结构上看,在下列情况下,名词都用为动词:(1)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那么就是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范增数目(用眼示意)项王。籍(登记)吏民,封府库。吾师(学习)道也。(师说) (3
6、)名词与动词之间有“而”时,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先后,从而构成承接关系。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隧(挖隧道)而相见。(郑伯克段于鄢)(4)动词与名词之间有“而”时,此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先后,从而构成承接关系。执敲扑而鞭笞(奴役)天下。(过秦论)顺流而东(向东流)也。(赤壁赋) (5)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江何。(荀子劝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说明)者。(游褒禅山记)五十者可以衣(穿)帛
7、也。(寡人之于国也)(6)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修饰或限制,而不直接与名词结合,一旦结合,该名词就具备了动词的功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显露)于后世也。(报任安书)范增数目(递眼色)项王。小信未孚,神弗福(赐福)也。(曹刿论战)(7)“所”字结构中,“所”字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所”字一般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结构,如它在名词前,该名词就具备了动词的功能。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不者,若属且为所虏(俘虏)。(8)名词后面带了介宾结构作补语时,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宾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宾结构(有的省略介词),
8、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沛公军(驻扎)霸上。沛公欲王(称王)关中。唐浮图慧褒舍(筑舍定居)于其址。况吾与子渔樵(打鱼砍柴)于江渚之上。(赤壁赋)2翻译方式(1)替换式。刑(杀)人如恐不胜。汝幸而偶(嫁)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与妻书)(2)陈述式。明月(明月照着)半墙。(项脊轩志)腰(腰挂)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3)动宾式。从郦山下,道(取道)芷阳间行。余则缊袍敝衣(穿着旧棉袄、破衣衫)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4)趋动式。我腾跃而上(向上飞),不过数仞而下(向下飞)。(逍遥游)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向东流,向西流)。(与朱元思书)(5)凭借式。策(用马鞭打
9、,驱使)之不以其道。(马说)然陈涉瓮(用瓦瓮做)牖绳(用绳子系)枢之子。(二)名词作状语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可以作状语,起到副词的作用。有的在翻译时需加上适当的介词。古汉语中,名词与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只构成两种关系。一种是主谓关系,如“虎啸猿啼、天高地迥”,“蜀山兀,阿房出”。另一种便是状语(名词)与中心词(动词或形容词)的关系。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如果它们不构成主谓关系,而是具有修饰关系,这就是名词用作状语。2活用形式(1)表示工具和表示动作状况、对象。箕畚(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意洞手(亲手)书。(与妻书)
10、 (2)方位名词或时间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向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项伯复夜(在夜里)行。君子博学而日(每天)参省乎己。(劝学)独夫之心,日(一天天地)益骄固。(阿房宫赋) (3)表示比喻。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的翅膀那样)蔽沛公。谈笑间樯橹灰(像灰一样)飞烟(像烟一样)灭。(赤壁怀古) (4)表示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按照兄长的礼节)事之。(三)动词作名词当一个动词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时,这个动词便活用作名词。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常出现在“其”或“之”的后面。(1)动词处在“其”“之”之后时,这个动词用作
11、名词。盖其又深,则其至(到达的人)又加少矣。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竭其庐之入(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 (2)无标志性词语,例如:追亡(逃跑的人)逐北(打了败仗的人),伏尸百万。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收获)。(四)形容词作动词用表示性质状态的词来表示动作行为。春风又绿(吹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友好,友善,交好)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与名词用作动词的规律大体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形容词放在“能、欲、足、可”等能愿动词后,用作动词。 火尚足以明(照明)也。大王必欲急(逼迫)臣。(廉颇蔺相如列传)(2)形容词放在“之、我、其”等代词前用作动
12、词。卒不忍独善(安逸度过)其身。吾妻之美(偏爱)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形容词带宾语时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加快)足也,而致千里。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出师表)3翻译方式形容词动用与名词动用的翻译方法也大体相同。有的翻译成以本词为基本词素再加新词素而构成双音节动词,一是在形容词前加动词,如“轻身”的“轻”作“看轻”解;二是在形容词后加动词或形容词,如“亲小人”的“亲”作“亲近”解;三是根据文意换一个相应的动词,如“私臣”的“私”译为“偏爱”。(五)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用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来代替这个人或事物,或作为此种性质、状态的
13、名称来使用,这就叫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从修辞学角度看,形容词用作名词属借代手法。辨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依据名词在句中运用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入手。(1)形容词用在“其”“之”的后面充当中心词,活用为名词。郯子之徒,其贤(贤能的品德)不及孔子。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瘦弱的身体),必不能禁失吾之悲。(2)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是故,圣(圣人)益圣,愚(愚人)益愚。义不杀少(少数的人)而杀众(多数的人),不可谓知类。(公输)形容词用作名词,有两种翻译方法:一是活用的形容词后加一个有关事物的名词。如“贤”解释为“贤能的品德”;二是用一相关的词来替换活用的形容词。如“旧”,以“老交情”替换
14、。(六)使动用法在一个句子里,如果主语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语法现象就叫使动用法。格式为“主语动词兼语宾语”。(1)名词的使动用法。这种用法中的名词,是活用作动词的名词,所以也具有“名作动”的一般规律。但使动用法的名词,能使宾语具有与名词相关的动作。先破秦入咸阳者王(做王,使王)之。然得而腊(制成干肉,使成为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2)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如果临时带上了宾语,也属使动用法。使动用法的动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项伯杀人,臣活(救活,使活)之。
15、外连衡而斗(使争斗)诸侯。(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种用法,形式上与形容词用作动词一样,具有“形作动”的相同规律。但形容词作使动,意义上能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必先苦(使受苦)其心志,劳(使辛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足以荣(使荣耀)汝身。会盟而谋弱(使削弱)秦。(1)兼语式:“使怎么样”“让怎么样”。这是最常见的翻译方式。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的“生”译为“让活下去”。(2)动宾式: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鸿门宴)译为“沛公第二天带领百余骑兵”。(3)处置式:“把怎么样”。如“聚室而谋”(愚公移山)的“聚”译为“把召集在一起”。(七)意动用法在一个句子中,谓语动词主观上具有
16、“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现象为意动。使动用法是客观上“使宾语怎么样”,是见于事实的,是做法;意动用法是主观上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是存于意念的,是想法或看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翻译为“以为”或“认为(觉得)”。渔人甚异(觉得奇怪)之。(桃花源记)于其身也,则耻(以为耻)师焉。乐(以为乐)盘游。(谏太宗十思疏)(2)名词的意动用法。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做是什么,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孔子师(把当做老师,认为是老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后人哀之而不鉴(以为借鉴)
17、之。(阿房宫赋)翻译时要增加一些词语,才能表达清楚。常用的译法有:认为(觉得)怎么样;把当作看待;对感到怎么样。总之,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出“主观意念的感觉”,否则,就不能显示意动的特点。总之,要把握几种常见实词的活用规律,掌握基本的翻译方法。遇到翻译题,一定要有考查这类知识的意识,尽可能找准得分点,并能准确地翻译出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指津(一)借助典范例句例词,分类辨识借助典例来辨识句式和用法是一种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方法。复习时不要死记一些抽象的格式,而是结合课文中的典范例句,比较其基本格式及标志词,找出其共同特点,从而分类辨识各类文言文特殊句式。在阅读训练或考试时,将试题选
18、句与例句进行比较判断,从而做到举一反三。掌握宾语前置句,只要记住下列句子:“何以战”(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前置)、“彼且奚适”(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的宾语由人称代词充当时前置)、“惟兄嫂是依”(“惟是”为固定结构,“是”将宾语前置)、“何厌之有”(“之”将宾语前置),就可以根据类似的句子进行判断,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二)古今比较法1.古代汉语中大多数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那么,我们应着眼于二者之间的不同点,看文言文的这一语句现代汉语怎么表达,从而确定它属于哪一种句式。不同的用法也可如此比照,得出结果。如:1.现代汉语
19、的语序习惯是“谓语宾语”,而文言文中某些特殊情况下宾语是放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我们就要将这些特殊情况进行归类,如:疑问代词作宾语是前置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是前置的,方位名词作宾语是前置的,等等。那么将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时,就要将这些前置的宾语调整到谓语动词之后。“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沛公在安”,翻译为现代汉语是“沛公在哪里”。 2.现代汉语的另一语序习惯是“状语谓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时都是后置的,所以翻译为现代汉语时就要将介词结构放到谓语动词前。“覆之以掌”(促织)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掌覆之”,翻译为现代汉语是“用手掌覆盖(蟋蟀)”。3.现代汉语中,普通
20、名词一般不能放在动词前直接作状语(方位名词、时间名词除外),在文言文中却可以,我们就把这种情况叫做名词作状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往往要将这个名词译为一个介词结构(在名词前加一个介词)或译为一个副词。“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灰”和“烟”就应译为“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4.现代汉语中只能是动词带宾语或补语,而古代汉语中的名词、形容词却可以活用为动词(包括使动词和意动词)后带上宾语或补语,因此我们在文言文中发现某个名词或形容词带了宾语或补语,也就大致可以断定它“活用”了。(三)语境分析法 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在整体语境中(包括上下文和写作背景两个方面)揣摩和把握文言
21、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的特点,这样有助于防止错误解读,尤其是确定省略的成分,更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把握。 准确判断词语的活用情况,必须联系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搭配关系(句中的语法功能)。“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大意是说,江南人取笑说,京师的人很少见到竹子,所以很珍视竹子,以至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也视为珍宝。这里的“宝”就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又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后面带有宾语“吾老”,应是动词;第二个 “老”前面有动词支配,又有“吾”(定语)修饰,应是名词;第三个“老”前面有动词“及”(推及),定语“人”和结构助词“之”(的),应该是名词。 在阅读训练中,我们一定要将有
22、关选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乃至全篇,仔细体会语感,领悟语意,并比较辨别,从而准确判断其句式特点和用法特点。如果不注意从总体观照,只注意从一个词作局部的断章取义,往往会偏离原文大意,将整个句子的意思弄错。如翻译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一句,要知道“保民而王”中的“王”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是“称王”的意思;“莫之能御”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相当于“莫能御之”;还要清楚“保民而王”与“莫能御之”构成条件关系,整个句子翻译为“只有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的,才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才是完全准确的。(四)掌握文言句式及其用法特点、翻译方法,准确翻译掌握文言句式和用法对解答句子翻译题至关重
23、要,除了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准确翻译文言文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文言句式和用法常用的翻译方法和用语。 1.判断句要译成“是”的表达形式;被动句要译成“被”的表达形式;倒置句要将倒置的成分(词语)恢复到现代汉语规范的语法位置上去,如:状语提到谓语动词之前,宾语退到谓语动词之后,等等。2.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主要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即用一个与这个名词意义有的动词去替换,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译为现代汉语是“驻军”;二是扩充法,即在这个名词的基础上扩充为一个动词性短语,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译为现代汉语是“用刀杀”。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标准翻译格式分别是“使”“以为”,如果比较生硬或累
24、赘,可意译为相关的词语。如“亡郑以陪邻”,按标准格式可译为“使郑国灭亡来增加邻国的土地”,意译一下,可以将“使郑国灭亡”,转译为“消灭郑国”。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说明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有明确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和词类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它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可以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而看出他们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其实,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实际上是对考生
25、文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文言文翻译概述(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所谓“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地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所谓意译,是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
26、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步骤1认真阅读原文,把握全文主旨及基本思路。2重点审读要求翻译的文句及其所在的文段。把握语言环境。如句子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上下文的关联和照应等。3找出该句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把握该句的句式,包括运用的修辞手法等。4按照翻译的要求写出译文。5将译文放到原文中加以检验,并作文字上的必要修改。 (四)文言文翻译的五大误区1该译不译,文白掺杂。有的考生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2该删不删,成分赘余。在古汉语中,由于语法的需要,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音节的作用,还有些词语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那么在翻译时就应把这些词语删去。另外还有一些偏义词语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否则就容易使译句显得啰唆赘余。3该补不补,成分残缺。古汉语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结构才完整,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4该调不调,语序混乱。由于在古汉语中,倒装句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调整过来;还有一些不是倒装句,但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因此语序也不符合现代语法,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5专有名词,强行翻译。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