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1.80KB ,
资源ID:174787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4787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扬州慢》学案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扬州慢》学案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 当时杜牧任职淮南节度使,与判官韩绰一起寻访佳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的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 杜牧时代的扬州令人心向往之,但两百年后,另一位词人也来到了扬州,那么他看到的景象是不是“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张祜纵游淮南)的那个扬州呢? 二、解题,作者、背景简介。 1、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

2、白石道人歌曲。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在传统的美学境界中以韵味的悠长、意境的空灵、色泽的清冷、气格的峭拔特立于词林。这首词在语言上有它独特过人之处,细细品味,似乎每一句都有无尽的意蕴。 2、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3、解题。 这首词的词牌是

3、什么?(扬州慢)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扬州慢) 明确: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三、整体把握。 (一)、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自读,齐读。 1、提示: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二)、学习小序。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小序以洗练的语言,凄婉的音节,为读者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

4、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千岩老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一句“黍离之悲”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三)、词作赏析 解读上阕: 、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空城”破败荒凉。 、“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

5、等。 文章来自: ,文章来自: 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 3、扬州依旧吗?如果不是,那什么原因使得它不再繁华?战争 4、战争给扬州留下了什么? 看: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闻:清角吹寒 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青青的荠麦,毁坏的城池和大树。 在两幅对比鲜明的图象中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解读下阕: 1、下片中那一个字给你的印象最深?“惊”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

6、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 2、如何理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 提示:扬州自古繁华,特别至中晚唐时期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人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最为著名。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姜夔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3、昔人已去,现实依然,扬州曾经最繁华的地方现在还剩下些什么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这里融情入景,以“仍在”点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以“波心荡,冷月无声”描摹名都的空寂寥落。其中“荡”句联名

7、桥、冷月,静中有动,含情脉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形象地衬写了盛衰兴亡的巨变,勾勒出一片凄清的景象。这景象和上阕的“黄昏”、“空城”遥相呼应,融为一体。 结句妙在联想名花,化景物为情思,托名卉寄哀怨,空城寥落,红色芍药年年开放,竟无人观赏,有“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的感慨,以点染扬州的荒凉。 4、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可以称之为:名都。 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 5、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8、“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繁华热闹。 6、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 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 精彩句段默写 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2.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参考资料 一、文本赏析 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

9、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 重点诗句的理解鉴赏: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做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尽”,突出荒凉的程度,表达出景物全非的思绪;“荠麦青青”和诗经黍离篇里“彼黍离离”相应合,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10、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文章来自: 3、“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凄清的戍角在寒气中吹着,凄惨、冷落的气氛笼罩着劫后的空城。暮气苍茫,“清角吹寒”已为名都沦落增添了悲凉的色彩,再用“空城”极写扬州惨遭破坏的现状,饱含着对外敌入侵的控诉,对南宋偏安的不满,也展示出对国运多艰的哀婉

11、。 扬州的往昔是“笙歌彻晓闻”(王建夜看扬州市),如今所能听到的唯有“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蒿目时艰,词人不禁为之“怆然”! 词人通过对形象的描述,道出了战乱后城的荒芜,凄苦之情正随不尽余意一起暗暗透入画面。以杜牧扬州乐事领起古城的一代繁盛,反衬出见荒芜景色而心悲的哀思,形成空灵表层下蕴含着的清健之气。 4、“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想当年,杜牧常游扬州,善于游赏,才华过人。料想他若故地重游,一定要大吃一惊,痛惜名都的沉沦。(算,料想;须,一定要。) 姜夔是个风流自赏的落魄公子。他目击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很自然地会想到中晚唐之交的名诗人杜牧。因此过片便是“杜郎俊赏,算

12、而今、重到须惊!”俊赏,风流俊逸的意思。遥想当年杜牧应牛僧孺之辟,在淮南节度府任事。跟韩判官一起,寻访佳丽,征歌逐舞,以好作冶游出名,写过不少风情缱绻的艳诗。流传最广的名句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荳蔲梢头二月初”(赠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但,“算而今、重到须惊!”算,推测、料想,是猜度虚拟之词。想来假如杜牧重游旧地,一定会为疮痍满目所震惊!接着,又深入一层指出:“纵荳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即使象杜牧那样浪漫的才子,也将难以为情,再也没有心思去写儿女情长了。我们知道,无论是以“荳蔻”为喻也罢,或用“青楼”指代也罢,都在隐晦曲折地反映文士狎妓的轻薄行径。妓女,在我

13、们看来,是城市经济畸形发展的产物,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的心目中却是都市繁华的象征。白石在这里,是用假设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来衬托扬州的荒凉。从这意义上说,它带有作者自况的意味,比之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静静地卧于水上,但已失去了往日的笑语笙歌,失去了往日的鸡鸣犬吠,失去了一切人世的热气。如今唯有冷月无声地投影在清波之中。而词人身临此境,眼望伤心的月色,不免触动愁肠。 “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亮,原就“无声”,初无冷暖之别。但词人借助艺术欣赏方面的通感,“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吴景旭历代诗话卷四十九)。

14、不用说,这里的“冷”和“无声”,与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厌”同样出诸词人主观感情的联想,同样是作者移情及物的结果。于“冷月无声”的前头,加上“波心荡”三字,静中见动,越发显示出往昔的“佳丽地”,如今已是繁华衰歇,阒寂无闻,荒凉已极!清冷意境的凝聚点是“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几句。6、“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难忘怀啊,年年桥边的红芍药,可曾知:为谁开放为谁生!“扬州芍药甲天下”,由于名都的沉沦,有谁来赏花呢!不过是花开花落,自生自灭而已。这里,化景物为情思,托名卉寄哀怨,情调十分低沉。问语饱蘸着今昔沧桑之慨,将人的思绪导向茫茫的画面之外。残景、冷色、清音、凄情,都凝聚在这无

15、主的红花形象里,把我们推入遥远而朦胧的感情世界。 二、艺术特色 虚实相济,今昔对比 词的一开头便用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使人联想到唐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这是词人想象中扬州昔日繁华景况。“尽荠麦青青”、“清角吹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自然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下片以“空城”为主线继续展开,前一层是虚写,以杜牧的“重到须惊”和“难赋深情”写出今日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哀痛;后一层是实写,写扬州著名的景点二十四桥。二十四桥在唐代曾是游人荟萃之地,杜牧曾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来形容那里的欢乐图景,然而今日却是

16、满目凄凉,使人不忍目睹。在这首词里,他从不同的角度刻意渲染眼下扬州的荒芜凄凉。而对往日的繁荣只是以前人的名诗警句天衣无缝地镶嵌入词,借以勾起读者的联想、追忆,从而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今昔对比,昭然可见。 用典 引用前人诗句是词中用典的又一种方式,引用的目的是加深词中意境,促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四语,全出自杜牧以扬州生活为主题的七绝: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出教吹萧?(寄扬州韩绰判官)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其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使人联想到杜牧写过许多赞美扬州的诗篇,并且佩服他那出众的才华,可是如果他活到今天,目睹扬州惨遭洗劫后的凄凉景象,也很难写出他的感受来。这就表明,这景象确实使人有难言之痛。这样写,使词中意境又深了一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