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1.23KB ,
资源ID:174760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4760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 全册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 全册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Word格式.docx

1、由于哲学体系具有这一争辩好斗的本性,所以,哲学家要获得认可和名气,其难度比文学家不知要大多少倍。文学作品只要求读者进入为其提供娱乐消遣或者鼓舞升华的系列文字之中,为此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但哲学家的著作却试图使读者的整个思想模式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要求读者宣布自己在此之前在这一门学科里所学过的、相信过的东西都是错的,所花的时间、精力全都白费了,现在必须从头开始学习。他们至多只能保留某一位前任哲学家的部分思想,以便在此之上重建基础。另外,现存哲学体系的教授者也成了与新的哲学体系较劲的强力对手这是他们为保住其饭碗所使然。事实上,甚至国家政府有时候也会把其偏爱的哲学体系纳入其保护伞下,并且,通过

2、其强有力的物质手段,防范和阻挠其他学说的传播和流行。再者,如果我们考虑到哲学著作的读者群与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数是和愿意聆听教诲的读者与寻求消遣、娱乐的人数成正比,那么,一个哲学家的出场能够得到多少帮助这我们自己就可以下判断了。当然,哲学家能够得到的酬劳是有思想者的击节赞赏和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出现的、不分国籍、为数不多的出类拔萃者的颔首同意。而大众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凭借权威的力量,才学会敬重这位哲学家的名字。据此,同时也因为哲学的进展对整个人类发挥着虽然缓慢、但却深远的影响,哲学家的历史与帝王的历史一道,自千百年来并肩排列;但归入前者的名字,却比后者的数目要少得多。因此,一个哲学家能为自己在哲学家

3、的青史中留下名字,就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节选自叔本华论哲学与智力,韦启昌译,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A探索哲学的两个首要条件是,承认自己心中的疑问和对这些疑问进行深入的探索了解。B由于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文学作品比哲学著作更具优势,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体。C作者用绵羊比喻文学作品,用猛兽比喻哲学著作,意在表明文学与哲学无法和平共处。D哲学思想体系之间的相互争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这场争斗应该会有最终的赢家。E一种哲学思想得以传播和流行,除教授者的推广外,有时候也需要国家政府的支持。解析:A项哲学探索了解的不是“自己心中的疑问”,而是“一切不言自明的事情”;C项文章并

4、没有说文学与哲学无法和平共处;D项原文意思是不会有最终的赢家。答案:BE2下列事件或现象不能证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汉武帝通过各种手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为汉王朝的正统思想。B萨特接受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克思等人的理论,形成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C北宋词坛婉约、豪放并存,不同风格流派交相辉映,形成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局面。D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人文主义作家既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也受到封建文学的影响。原文“他们至多只能保留某一位前任哲学家的部分思想,以便在此之上重建基础”,而萨特接受了多人的理论。B3文章画线的句子中,“鲜花”与“精华”各指的是什么?(3分)_“鲜花”指的是生活

5、、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之画面;“精华”指的是从以上三者中概括出的成熟、完善的思想。4请依据文意,对下面的事例作简要分析。尼采是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生前默默无闻,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他的经典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直卖不出去。直到死后,他才有了巨大的名声,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哲学家要获得认可和名气,难度很大,所以尼采生前默默无闻。大众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逐渐敬重某位哲学家,所以尼采直到死后才有了巨大的名声。(或:哲学的进展所发挥的影响是缓慢的,所以尼采直到死后,他的思想才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5分)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

6、,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实际情况是,现在在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而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至于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

7、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

8、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刘梦溪)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现今的时代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人们因角度、侧面不同而作的解读也不同。B虽然很多人已不喜欢读书,但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仍应成为今天的时尚。C阅读承载着本民

9、族文化传统的文本,是承继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方式。D在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中,我们要胸襟宽广,对不同的文化要兼收并蓄。E近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F倡导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首要任务。C项,应是“典范性文本”。F项,曲解原文,原文最后两行说的是要完成“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CF6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消解文字”指的是因对丰富多彩的形式的要求而对文字内容的淡化,乃至取消。B“眼花缭乱”指的是错综复杂、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迷失。

10、C“文化濡化”指的是阅读民族文化经典对一个人的气质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改变。D“异质文化”指的是在形式上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其他国家文化。B项,“眼花缭乱”指的是人们因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解读当今社会,从而形成的对社会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认识。D项,“异质文化”从“质”来看,主要应是指内容,而非形式。BD7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要“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请谈一谈你对此句话的理解。理解的关键点是“文化的主体”和“文化精神”的含义,这里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收拾”“打点”是比喻说法,应为“继承发扬”的意思。对本民族文化精髓的整理继承与发扬光大。8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还要阅

11、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原因都有哪些?(4分)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文章第4段中有集中表述。回答时要注意全面。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改变个人气质、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转移社会风气的需要;提高文化素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17分)求谏(节选)吴兢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

12、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

13、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藉:借助B冀凭直言鲠议 冀:希望C实愿罄其狂瞽 罄:竭尽D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任:使用D项,“任”的意思是“由着,听凭”。D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皆失其举措 吾其还也B幸诸公数相匡救 未得与项羽相见C愚臣处不讳之朝 哀民生之多艰D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A项,“其”,代词,他们;语气词,表婉商语气。B项,“相”,偏指一方,我;副词,互相。C项,“之”,都是助词,的。D项,“以”,介词,因;介词,

14、把。C11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均能表现太宗“求谏”的一项是(3分)()欲自照,必须明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公等亦须受人谏语A B C D是比喻句,体现不出“求谏”精神;是大臣王珪的话;是太宗希望大臣们也勇于纳谏。排除这三句即可。1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用比喻的方式,指出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皇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也必须依靠忠正之臣的谏诤。B唐太宗以隋朝灭亡的史实为例,指出隋朝的灭亡虽然是隋炀帝的暴虐所致,但是臣子不能极言规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C唐太宗把君臣比之为鱼

15、和水的关系。在他看来,君臣都有正邪两类,正主和邪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都不能使国家太平。D唐太宗认为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最后结果只能导致“天下丧乱”。为避免这种情况,大臣们应该“尽情极谏”。D项,“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现象”理解错误,原文是“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2分)(2)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第(1)句翻译的重点是“自贤”的“贤”和反问句式。第(2)句翻译的重点是两个反问句式。(1)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

16、能呢?(2)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规谏,怎能因为别人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庇护自己的短处而不采纳呢?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又怎能规谏别人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

17、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

18、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选自新唐书)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坐法:犯法判罪B渥即表为僚佐 表:上表推荐C僖宗次凤翔 次:依次排列D图阳堕笏 阳:假装C项,次,临时驻扎或住宿。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后再以户部

19、侍郎召作文以见志曰B嘉图节,常与游 图与闾里耆老相乐C召为礼部尚书 尝为御史所劾D既休而美具 耄而聩A.以:介词,用/目的连词,来;B.与:介词,和,跟,同;C.为:动词,担任/介词,和“所”搭配,表被动;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16下列文句中,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B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C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D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

20、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空图曾受到礼部侍郎王凝的赞许,当王凝被贬到商州时,司空图感激他的知遇之恩,跟随他一同前往。B卢携赞赏司空图的气节并向卢渥推荐他,在卢渥的帮助下,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C司空图隐居王官谷,并建造了一座亭子,唐代那些节士文人因其“三宜休”而为此亭命名为“休休”。D司空图言语奇特古怪,是为了表达他超然世外的观点。他预先给自己准备了棺材坟地,常与客人在此饮酒赋诗,因为他认为生死本是一回事。B项卢渥只是上表请任司空图为同僚官佐,是卢携重新执政后才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C项亭子是司空图

21、自己命名,“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并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D项司空图言语奇特古怪,是为了免祸。A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昭宗在华州,下召任命(司空图)为兵部侍郎,他因为腿病(以腿病为借口)坚持请辞。(“召拜”“ 固” “自乞” 各1分,句意1分)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柳璨知道他对世间的事(当官)没有兴趣,于是任凭(听凭)他回山。(补出主语“柳璨”1分“无意于世”1分,“听”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父名舆,干练有风采。司空图咸通末年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赞许。不久,王凝犯法贬为

22、商州剌史。司空图感激他知己遇恩,跟他同去商州。后来王凝被起用任宣歙观察使,于是召他入幕府。皇帝召空图任殿中侍御史,他不忍离开王凝府,台官指斥他误期之罪,于是贬为光禄寺主簿,分管东都。卢携以原宰相的身分住在洛阳,赏识司空图的气节,常与之交往。卢携回朝时经过陕虢,叮嘱观察使卢渥说:“司空御史,是志行高洁的人。”渥即刻上表请任司空图为同僚官佐。正逢卢携重新执政,委任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黄巢攻陷长安,司空图将随天子避难,但未成行。司空图的弟弟有个仆人段章在黄巢军中, 拉着司空图的手说:“我的首领张将军喜欢结交读书人,可以去见他,不要冤枉送命。”司空图不肯去,段章为之落泪。司空图去咸阳,

23、历尽艰险到达河中。此时僖宗住在凤翔,就在行宫委任他为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后来皇帝巡狩宝鸡,没要司空图随从,司空图就又回到河中。龙纪初年,他官复原职,因病辞官。景福年间又委任他为谏议大夫,他不到任。后来又召他为户部侍郎,司空图到朝廷致谢,几天后又走了。昭宗在华州,召他为兵部侍郎,他说自己腿有病坚持请辞。那时迁都洛阳,柳璨迎合贼人的旨意,陷害有才能有声望的人,帮助削弱王室。诏令司空图入朝。司空图假装失态掉笏,意趣粗野。柳璨知他无意于仕途,于是任凭他回山。司空图原住中条山王官谷,有祖上的田产,于是隐居不出。建造了简陋的亭观等房子。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并题名为“休休亭”,

24、还写文章表述心志:“辞官,是美事。既安闲自得,美也就有了。本来,衡量我的才能,一宜辞官;估量我的素质,二宜辞官;我老而昏聩,三宜辞官;再,我年轻时懒散,长大后马虎,老了后迂腐。这三者都不是治世所需要的,那么更宜辞官了。”还自称为“耐辱居士”。他的言语奇特古怪,以此来免祸。他预先准备了棺材坟地,遇到好天气就领客人们坐在墓穴里饮酒赋诗。客人觉得难堪,司空图说:“你为什么看不开呀?生与死本是一回事,我哪里只是在此暂游呢?”每年过年时,村里集合击鼓跳舞祝祷,司空图与乡里老人们同乐。王重荣父子非常看重他,多次送东西给他,他都不收。为了作碑,王重荣赠绢几千匹,司空图把绢放在虞乡市上,任人拾取,一天就拿光了。朱全忠篡位,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不去。哀帝被杀,司空图听说后,绝食而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