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样点个数具体要求如下:大型灌区:根据水利部的工作要求, 所有大型灌区均纳入样点灌区测算分析 范围,即大型灌区的总个数即为样点灌区个数。中型灌区:按有效灌溉面积(A中型)大小分为3个档次,即1A中型V 5、5 A中型V 15、15 WA中型V 30万亩,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个数不应少于本省 (区、市) 相应档次灌区总数的 5。同时,样点灌区中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两种水源类 型,样点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总和应不少于本省(区、市)中型灌区总有效灌溉面 积的 10%。小型灌区: 样点灌区个数应根据本省(区、市)小型灌区(或小型水利工程 控制的灌溉区域) 的实际情况确定; 同时, 样点灌区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
2、两种 水源类型,不同水源类型的样点灌区个数应与该类型灌区数量所占的比例相协 调。有条件的省(区、市)可以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作物种类等因素分区选择样点灌区。纯井灌区: 一般应以单井控制面积作为一个样点灌区(测算单元) 。样点灌 区(测算单元) 个数应根据本省纯井灌区实际情况确定, 样点灌区数量以能代表 纯井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整体情况为原则。 鉴于纯井灌区范围大、 井数 多的特点,应根据土渠、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喷灌、微灌等不同灌溉工程形式 分类选择代表性样点,同一种灌溉工程形式至少选择 3 个样点灌区。(2)样点灌区一般应具有一定的观测条件和灌溉用水管理资料等,并具备 相应的技
3、术力量。3.2.2 样点灌区动态代表性为使测算分析得到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具有可比性, 各测算年度的样点 灌区应尽量保持稳定, 一般不宜进行调整。 如果各灌区工程改造与管理水平等因 素变化后,造成不同规模与类型样点灌区与全省(区、市)同类灌区的平均变化 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则应对该规模与类型样点灌区的代表性进行分析, 必要时进 行调整,以使各测算年度的该规模与类型样点灌区综合起来能够代表当年同类灌 区的平均水平,即样点灌区群要具有动态代表性。影响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较多。 对于一个灌区来说, 灌溉工程状况 与管理水平是关键因素, 而其与工程节水改造投入密切相关, 故样点的动态代表 性可
4、以有效灌溉面积的亩均节水改造投入作为判别指标,分类进行判断:(1)当年度样点灌区的亩均节水改造投入增加值与全省(区、市)同类灌 区的亩均节水改造投入增加值相差W 10%寸,即认为该规模与类型灌区的样点灌 区综合起来仍能代表全省(区、市)同类灌区的平均状况,参与平均值计算分析 的样点灌区不作调整。(2)当二者相差10%寸,则应对参与计算的样点灌区进行调整, 使二者相 差在 10%之内;再以调整后的该类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值为 基础,计算全省(区、市)同类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如果具有充分的资料, 也可采用其它方法判断样点灌区的动态代表性并作合 理调整,但应以该类样点灌
5、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能够代表本省(区、市) 同类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平均情况为原则。为了合理确定和复核灌区实际灌溉情况(充分灌溉或非充分灌溉) 、田间净 灌溉用水量等,原则上样点灌区应对典型田块进行田间灌水次数、 灌水方式与习 惯等调查,并进行田间灌溉用水量观测。基本要求如下:(1) 典型田块应面积适中、边界清楚、形状规则,同时综合考虑田间平整 度、土质类型、地下水埋深、降雨气候条件、灌溉习惯和灌溉方式等因素的代表 性。如果以上因素差异较大,则应分区选择典型田块进行观测; 对于范围较大的 灌区,至少应在其上、中、下游针对主要作物选择典型田块进行观测。(2) 典型作物选择可根据其实灌面
6、积在灌区内的比例确定。原则上对于作 物实灌面积超过灌区实灌面积 10%以上的作物,均应进行田间毛灌溉水量(直 接进入田块的灌溉水量)观测,灌水量观测位置应为田间进水口, 水量进入田间 的过程中无任何渠道输水;如不具备上述条件,也可根据其它方法估算田间毛灌 溉用水量,如在斗(农)渠供水口计量,应考虑从计量口到田块入口过程的输水 损失,或按照相近作物灌水情况进行估算。(3) 原则上每次灌水期间都应进行典型田块毛灌溉水量观测,并据此确定 田间毛灌溉定额。田间毛灌溉定额与灌溉次数多少是判断是否充分灌溉的重要依 据。有条件的灌区也可以进行深入的田间灌水观测分析,确定田间净灌溉定额, 为净灌溉用水量计算以
7、及相关数据复核提供依据。4首尾测算分析法4.1测算公式根据定义,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即为某时段灌区田间净灌溉用水总量 与从灌溉系统取用的毛灌溉用水总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w 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Wj 灌区净灌溉用水总量,m3;Wa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m3,确定方法详见4.2;在实际计算中,可先用下式计算灌区亩均综合净灌溉定额 M综:N M i AiM 综二- (4-2)A式中 Mj 灌区第i种作物净灌溉定额,m3/亩,确定方法详见4.3 ;A灌区第i种作物实灌面积,亩;N 灌区作物种类总数;A 灌区实灌溉面积(不考虑复种指数情况),亩;则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4-3)nW
8、aw符号意义同前。为了能够反映灌区灌溉水利用的整体情况,计算分析时段以测算分析年的日 历年为准,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于跨年度的作物则应分段计算 (以 下同),合理确定测算分析年该作物净灌溉用水量。4.2年毛灌溉用水总量确定(1) 一般情况年毛灌溉用水总量Wa是指灌区全年从水源地等灌溉系统取用的用于农田灌 溉的总水量,其值等于取水总量中扣除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需要的渠道(管 路)弃水量、向灌区外的退水量以及非农业灌溉水量等。当农业灌溉输水与工业或城市、农村生活供水共用一条渠道(管路)时,还 应扣除其相应的水量(从分水点反推到渠首)。年毛灌溉用水总量应根据灌区从水源地等灌溉系统实际
9、取水测量值统计分析取得。(2) 灌区内结合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情况在一些利用塘堰坝与骨干灌溉水源联合灌溉供水的灌区,其塘堰坝的蓄水一 部分来自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同时还可能有一部分来自渠道补水, 这两部 分水量应计入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中,并按以下要求分析测算:如有塘堰坝或其它水源灌溉供水量统计资料, 则以统计资料为准。但供水 量中不应包括灌区渠系引水蓄入塘堰坝的水量如无统计资料,则应对测算年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情况进行代 表性典型调查分析后进行估算。(3)灌区渠系纳蓄雨水用于灌溉情况有些灌区在雨季存在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进入渠系纳蓄的现象, 这些水 量如果也用于农业灌溉,而且
10、水量较大,则应进行降水径流分析,将进入渠系用 于灌溉的水量计入到年毛灌溉用水总量中。4.3净灌溉用水量确定净灌溉用水量分析计算以作物净灌溉定额为基础。本指南针对旱作充分灌 溉、旱作非充分灌溉、水稻常规灌溉和水稻节水灌溉等几种主要灌溉方式, 分别提出相应的净灌溉定额测算分析方法。如果灌区范围较大,不同区域之间气候气象条件、灌溉用水情况等差异明显, 则应在灌区内分区域进行典型分析测算,再以分区结果为依据汇总分析整个灌区 净灌溉用水量。4.3.1 旱作充分灌溉净灌溉定额(1) 可参考当地灌溉试验站当年观测资料估算。(2) 样点灌区如观测资料有限,可根据当年的水文气象资料,依据水量平 衡原理计算得出主
11、要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式 4-4 )。Mi 二 ETci - Pei - Gei : Wi ( 4-4)式中 Mi 第i种作物净灌溉定额,mn;ETci 第i种作物的蒸腾蒸发量,mmPei 第i种作物生育期内的有效降水量,mmGei 第i种作物生育期内地下水利用量,mmWi 第i种作物生育期始末土壤储水量变化值, mm具体计算方法详见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计算出的作 物净灌溉定额单位由mm换算为mV亩时需除以换算系数0.667。432 旱作非充分灌溉净灌溉定额在水资源紧缺灌区,用水户往往采用非充分灌溉。是否非充分灌溉应根据典 型田块观测(见3.3)或实际灌溉经验进行判断。
12、当观测的进入田间的亩均灌溉用水量小于充分灌溉时的净灌溉定额时, 即视 为非充分灌溉。具体分为两种情况:灌水次数按照需求不变,但每次灌水都达 不到作物生长需要的净灌水定额(即达到充分灌溉时的净灌水定额,下同) : 减少灌水次数,但每次灌水均能达到作物生长需要的净灌水定额。满足作物生长 需要的净灌溉定额可根据当年灌溉试验站资料或由式(4-4 )分析计算得到。非充分灌溉情况下的作物净灌溉定额一般应采用观测分析成果。 如果缺乏相关资料,为了简化计算,其净灌溉定额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估算:1.当观测的作物亩均毛灌溉用水量小于充分灌溉的净灌溉灌定额的 60%时,观测的作物亩均毛灌溉用水量即为净灌溉定额。2.当
13、观测的作物亩均毛灌溉用水量大于充分灌溉的净灌溉灌定额的 60%而 小于100%寸,将观测的亩均毛灌溉用水量乘以 1.00.95之间的修正系数作为 净灌溉定额。4.3.3 水稻灌溉净灌溉定额从理论上讲,水稻净灌溉需水量包括泡田期灌溉用水量、生育期蒸腾蒸发量 以及必要的渗漏水量、育秧需水量等四部分,但由于育秧需水量计算较复杂,且 用水量很小,因此,在实际计算水稻全生育期净灌溉定额时往往忽略不计。 如有资料,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估算育秧需水量, 计入净灌溉定额中。不考虑育秧需水 量时,水稻全生育期(包括泡田)净灌溉定额计算公式为:M 二 ETc Fd M。- Pe - Ge (4-5)式中 M 水稻净灌
14、溉定额,mmETc 水稻蒸腾蒸发量,mmPe 水稻生育期内的有效降水量,mmFd水稻全生育期渗漏量,mmMo插秧前的泡田定额,mm可根据当地灌溉试验或灌溉经验确定;Ge水稻全生育期地下水的利用量, mm详细计算方法见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计算出的作物净灌溉定额单 位由mn换算为mV亩时需除以换算系数0.667。应特别注意,对于采用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的区域,可以水稻节水灌溉制度设 计的净灌溉定额为基础推算净灌溉用水量;有观测资料的灌区可以根据实际观测 值计算净灌溉用水量,或者采用相近灌溉试验站资料进行估算。4.3.4作物套种情况净灌溉定额在许多灌区,往往采用两种或多种作物间作套种, 如玉米与大豆
15、,棉花与大豆、小麦与玉米等。套种期间:在灌溉实践中,一般以满足主体作物的需水为主, 其净灌溉定额可根据主体作物种植情况按前述方法确定;实灌面积以套种作物实灌面积计。非套种期间:按照单种作物的实际情况参照 4.3.1或4.3.2中的方法计算净 灌溉定额。4.3.5净灌溉用水量计算灌区净灌溉用水量用下式计算:Wj 八 Mi Ai ( 4-6)式中 N 灌区播种作物种类总数。其它符号意义同前。4.4特殊情况4.4.1 有洗碱要求时若灌区有洗碱要求,则在测算灌溉净用水量时必须考虑洗碱水量, 洗碱过程 中的漫溢水量视为损失量,不予考虑。所需的田间洗碱渗漏量(洗碱净定额)可 根据灌区试验资料和生产经验科学
16、合理地确定。此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按下式修正:、(Mi A) L A(4-7)i 3式中 L 洗碱净定额,ral亩;As 洗碱面积,亩;442 井渠结合灌溉情况有些灌区采用井渠双灌,井灌区和渠灌区交错重叠,无法明确区分。这时可将灌溉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 分别统计井灌提水量和渠灌引水量,以两者之和作为灌区总的灌溉用水量。此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则按下式计算: Mj A(4-8)n = Wa井Wa渠5省(区、市)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推算5.1省(区、市)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公式省(区、市)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省(区、市)年净灌溉用水总量 与年毛灌溉用水总量的比值,计
17、算公式如下:(5-1)Wj省Wa省式中 w省一一全省(区、市)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Wj 省全省(区、市)年净灌溉用水总量,万 m3;Wa省一一全省(区、市)年毛灌溉用水总量,万 m3。根据这一定义,在已知各规模与类型灌区平均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和年毛灌溉用水量的情况下,省(区、市)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按下式计算:Wa大型 Wa中型 Wa 小型 Wa井(5-2)式中Wa大型、Wa中型、Wa小型、Wa#w大型、 w中型、 w小型、 w井分别为全省(区、市)大、中、小型灌区和 纯井灌区的年毛灌溉用水量,万 m3;分别为全省(区、市)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的平均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18、5.2省(区、市)级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推算5.2. 1大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各省(区、市)大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依据各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与用水量加权平均后得到。计算公式为:无*大i W大iw 大型 N (5-3)送W大ii=1式中 大i、W大i 分别为第i个大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和年毛灌溉用水量;N 大型灌区个数。5.2.2 中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首先以样点灌区测算值为基础,按算数平均法,分别计算 1-5万亩、5-15万亩、15-30万亩各规模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然后按统计的 1-5万亩、5
19、-15万亩、15-30万亩灌区年毛灌溉用水量加权平均得到全省(区、市) 中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口1_5 上+化虫 W5二5*口15-31 W5-30W|5 +W5二5 *W|5_30式中 心、5占、150分别为1-5万亩、5-15万亩、15-30万亩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Wi _5、W5二5、W15 3 分别为1-5万亩、5-15万亩、15-30万亩灌区的年毛灌溉用水量。5.2.3小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小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 w小型按照小型样点灌区算术平均值进行计算。524 纯井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对于纯井灌区,首先采用算
20、数平均法分别计算土渠、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喷灌、微灌5种灌溉工程类型样点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然后,按不同灌溉工程类型的年毛灌溉用水量加权平均计算全省(区、市)纯井灌区的灌溉用 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卄 钉土 W土 +管W管+喷W喷+微W微w 井 (5-5)W土 W管 W喷 W微式中 土、管、喷、微一一分别为土渠、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喷灌、微灌5种灌溉工程类型样点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 系数算数平均值;W土、W管、W喷、W微分别为土渠、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喷灌、微灌5种类型纯井灌区的年毛灌溉用水量。由此得到全省(区、市)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 系数平
21、均值w大型、w中型、w小型、w井,然后,再按式(5-2)计算得到省(区、 市)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5.3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推算按照上述方法得到各省(区、市)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后,用各省(区、市)年灌溉用水总量加权平均得出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计算公式如下:、W Waii 4Wa全国式中 wi 第i个省(区、市)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 ;m省(区、市)总个数;Wi 第i个省(区、市)的年毛灌溉用水总量, m3;Wa全国一一全国年毛灌溉用水总量,m3,其计算公式为:mWa全国八Wai(5-6)(5-7)6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样表为了便于对灌溉用水有效利
22、用系数进行分析计算与汇总,以下提供一些样 表,供各省(区、市)进行测算时使用,各省(区、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 表格进行修正和补充。附表1、附表2、附表5和附表8为向部工作组上报表,其它表格供各省(区、 市)测算分析时参考使用。附表:、样点灌区基本资料调查表附表1:年灌区(样点)基本信息调查表附表2:纯井灌区(样点)基本信息调查表附表3:灌区(样点)气象信息调查表附表4:灌区(样点)作物与田间灌溉情况调查表附表5:省(区、市)灌区统计信息汇总表二、测算分析成果汇总表附表6: 年 灌区(样点)净灌溉用水量分析汇总表附表7: 年 省不同规模灌区信息汇总表附表8: 年全部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
23、数分析结果汇总表附表9: 年 省(区、市)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结果汇总表基础 信 息灌区名称:灌区位置: 省(区市) 市 县经度: 纬度:灌区规模与类型:大 中 小水源类型:自流引水 提水灌区地形:山区 丘陵 平原设计取水流里(m /s)设计灌溉面积(万亩)当年实灌面积(万亩)当年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当年降水量(mm)多年平均降水量(mm)当年完成节水工程投资(万元)综合净灌溉定额(m3/亩)灌区主要土质类型灌区地下水埋深范围(m)累计达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合计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喷灌微灌渠 系 信 息渠道长度与防渗渠道级别条数总长度(km)渠道防渗长度(kn)防渗率(%)混凝土浆砌石其
24、它干 渠支 渠斗 渠农 渠其中骨干渠系(1m3/s )毛 灌 溉 用 水 情 况渠首引水量(万m3)地下水取水量(万 m3)塘堰坝供水量(万 m3)其它水源引水量(万m3)塘堰坝取水:有 无塘堰坝供水量计算方式:径流系数法 复蓄次数法径流系数法参数年径流系数蓄水系数集水面积(km2)重复蓄满次数有效容积(万m3)苴丿、它末级计量渠道( 渠)灌溉供水总量(万 m3)洗碱水量灌区洗碱:洗碱面积(万亩)洗碱净定额(m3/亩)填表人: 联系电话:填表说明:1、 经纬度填写大致范围,如东经 A B C D,北纬 E F G H。也可以填写样 点灌区大致中心处或灌区管理单位所在地(必须在灌区范围内)的经纬度。2、 地下水埋深范围填写灌溉期间灌区平均最高、最低地下水埋深。3、 完成节水工程投资包括当年灌区骨干工程改造、田间工程建设等已完成工程投资。4、 灌区主要土质类型,根据分布面积大小按其所占百分比依次填写 1-3 种,格式如:粘土30%,沙壤土 30%,粉壤土 20%。5、 由于灌区情况差别较大,渠系级别多样,各地根据典型样点灌区情况可以对样表进行补 充,如干渠级可以分为总干、分干等,以灌区实际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