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7.85KB ,
资源ID:174595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4595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高中语文教案5篇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高中语文教案5篇Word格式.docx

1、运用对比,反寸秦国的强大。第四层:一笔带过孝文王和庄襄王,过度到下文。小结。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3、4、5段。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课文1、请同学朗读第三段:第三段:写秦始皇的功业,即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写秦始皇的“攻势”。详细铺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正面铺叙中现出_的“魔影”,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写秦始皇的“守势”。实行愚民政策,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运用排比和夸张手法,展秦盛极一时的气势,以反寸下段秦的迅速灭亡。第四段:写陈胜起义的情况和秦的结果。极力详述陈涉出身低微,起义仓促,士卒弱小,兵器劣钝-平凡之极。“然”字一转,突出了“小”但不可忽

2、视,正因为人们恨秦,故仁义不施而使整个天下都是秦的敌人,终使秦王朝的守势狼狈不堪,为主题的昭彰作了铺垫。第五段: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指出秦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呼应开头)。将陈涉的实力和九国对比,呼应3、4段,设问导出结论,这正表明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即:提倡仁政,反对_。将陈涉与秦国实力对比,得出结论“仁义之不施”。三、归纳1、对比手法的运用:秦国与九国实力的对比;秦国与秦朝的实力的对比;陈涉与九国的实力的对比;陈涉与秦朝的实力的对比。2、本文是史论,叙多于议,形象议论法。3、语言生动形象:华丽的词藻;铺排的气势;排比的运用。四、布置作业:完成本课课课练。职业高中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3、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德育目标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2

4、.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庄子及庄子。2.在诵读基础上,疏通、研习第一自然段。3.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节选)。(板书课题)2、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大家可能知道李白有一句诗:“

5、大鹏一日腾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_主席有两句诗词:“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都是化用了古代一位名人的文句。这位名人是谁,能有这样大的魅力,竟使诗仙李白、一代伟大领袖_都借鉴他?使历代文人如陶渊明、苏轼模仿他,连鲁迅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这人是谁?他就是庄子!前几句诗词就是化用了他逍遥游中的文句。逍遥游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逍遥游。这一课是本单元最难的一课,希望同学们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一点。那么,我们从逍遥游中学习什么呢?二、解题1.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

6、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2.背景材料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

7、,_盈野;争城以战,_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_;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3.庄子简介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计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在战国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这两个方面都给了后世以深刻、巨大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他关于道的理论,为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作出了

8、贡献;他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是对世俗观念、日常意识的重大超越;他关于生死问题的看法有助于人们破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为后世中国无神论传统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他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说具有反抗_制度和等级压迫的进步作用,对于人类社会纠正自身的文化偏向,也具有很大价值。从文学价值方面来讲,庄子一书展现出来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为文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很精当的评论。至于书中主观、消极、无为的一面,我们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庄子的经历加以理解和批判。三、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1.投影展示庄子画像,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注意疑难字的读

9、音以及断句和语气。2.再放录音,学生跟读全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出古代散文的韵味来。诵读指导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的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的描述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鷃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既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3.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参照注解自己翻译,随时质疑,教

10、师解疑。出示投影:(1)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北冥mn鲲kn抟扶摇而上tun坳堂o蜩tio莫之夭阏yo枪榆枋fn夜舂米chn(2)注意下列加粗词以及语句的意义怒而飞:振翅而奋飞。怒,通“努”,振奋的意思。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动风起,这大鹏鸟就借风力迁往南海。海运,指海的运动,海动必然风起涛涌。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情的。齐谐,书名。志,记载。“者也”,表示判断的句式。“谐之言曰”五句:齐谐书上说:大鹏迁往南海时,初飞时以翅膀击起水花而上,高达三千里,然后拍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九万里。它是乘着六月大风而飞去的。“天之苍苍”三句:天色深青,难道是它的本色吗?它是高远而没有什么

11、边际的吗?其,通“岂”。至极,穷尽。“且夫风之积也不厚”两句:水的聚积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且夫,承接连词,表示进一层议论。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夭阏:阻挡。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为,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呢。三餐而反:反,通“返”。之二虫又何知: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之,此,这。何知,即知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四、研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1.指定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2.学生思考:问题: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问题: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问题: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什么?(解说:这三个问题较为浅显,让学生细

12、读课文,力求用原文中词语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明确答案:大鹏飞往南冥,需要“海运”。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以息相吹”。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枪榆枋而止”。3.理清第一段思路学生齐读第一段。学生自己理思路,自由发表自己意见。教师点评本段思路:本段内容阐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首先,作者大笔挥洒,以夸张手法描写神奇莫测巨鲲大鹏,言其背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翼大,“如垂天之云”。这只鸟不止于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其次,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接着,作者以童话

13、般的叙述,写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予以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怜和可笑。师生共同归纳思路(板书)。4.根据思路,引导学生背诵。5.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五、课堂小结本节内容主要是第一段,而万物“有所待”是更好理解“逍遥”的基础,必须抓住意象特征,通彻理解。理清思路,是背诵课文的途径。六、布置作业1.熟背第一自然段。2.预习第二、三自然段。1.检查背诵。2.研习二、三自然段。一、检查第一段的背诵情况1.学生分小组背诵,由另外小组订正。2.学生齐背第一段。3.学生听写疑难词语。二、学生自读、自译二、三自然段1.听读。听录音带,注意疑难字的读音、朗读过程中的断句以及语气。

14、2.跟读。(要求:声音低点,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语气来)3.默读。参照注解自译二、三自然段,有疑难之处,随时质疑,教师巡回指导。(一)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小知不及大知zh朝菌zho蟪蛄hu穷发之北f斥yn沮j数数然shu泠然ln恶乎待哉w(二)注意下列加粗词的用法以及句子的意思。小知不及大知:见识短浅的小智比不上见识深远的大智。知,即“智”,指智慧才能。奚以知其然: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奚以,即“以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然,代词,这样。穷发之北:草木不生的北极荒远之地。彼且奚适也:它将要到哪里去?“奚适”,即“适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此小大之辩也: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辩

15、,通“辨”,区别。而征一国: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而”,通“耐”,能。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世人都非议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非,非议。犹有未树也:树,名词用作动词,树立。旬有五日:“有”通“又”。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恶,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三、研习二、三自然段(一)研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1)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学生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归纳,明确:朝菌、蟪蛄为小年;冥灵、大椿为大年。二方比较可知:“小年不及大年”;彭祖以长寿闻名,众人匹之,以小及大,可悲。汤之问棘,点明了“小大之辩”。归纳上文,补

16、充印证。板书:(2)问:“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对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质疑,也可予以反驳。教师点拨:第一自然段中对大鹏的描述出自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故而,作者引“汤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之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明确:并非简单重复,同中有异,是对前文内

17、容的补充、印证,与篇首内容照应。(二)研习第三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允许学生停留在翻译的基础上)复述范例:本段作者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以现实社会中四种人的具体论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宋荣子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却“犹有未树”;子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但还是要依赖于风(即“犹有所待”)。这两个人都比众人高出一筹,但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何谓“逍遥”呢?庄子告诉我们:“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怎

18、样才能达到“逍遥”呢?用庄子之言即为“无己”“无功”“无名”。3.问:作者在本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阐述此观点的?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归纳如下:本段中阐明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无所待”的观点。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辩”,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接着,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者,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四、探究式阅读关于“至人”“神人”“圣人”的说法

19、。课文补遗“至人”“神人”“圣人”说法种种。说法之一:“至人”“神人”“圣人”境界不同。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对此句的注释是:“至人无己:修养的人忘掉自我。神人无功:修养较高的人无意追求功业。圣人无名:有学问道德的人无意追求名声。”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的注释为:“无己,无我。也就是忘掉一切外物,连自己的形骸也忘掉。庄子认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才算逍遥游。无功,不追求功。无名,不追求名。庄子认为至人比神人圣人为高。”先秦文学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80年)在注释逍遥游时也说:“第一句,至人是庄子理想中修养的人,能达到任天顺物、忘其自我(所谓无己)的境界。第二句神人,是庄子理想中

20、修养仅次于至人一等的人。第三句,圣人,本是儒家理想中修养的人,而庄子却置于至人神人之下,作为第三等。”说法之二:“至人”“神人”“圣人”属同一境界。“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见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课文鉴赏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见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

21、名篇古代散文中的一道异观,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神游宇宙忘记自身存在的至人,无用无为抛弃功名利禄的神人,隐姓埋名鄙夷是非荣辱的圣人,才达到庄子推崇的逍遥游之境。”(见寓言重言卮言,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六期)说法之三:含糊其辞,闪烁不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1课逍遥游的课_解是:“至人,庄子认为修养的人。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无己,无我,即忘掉一切。庄子认为达到此境界方是逍遥游。无功,无所为,故无功利。无名,不求声名。”“至人”“神人”“圣人”义相近,仿佛是说三者属同一境界。“无己”,庄子认为达到此境界方是逍遥游,那么,“无功”呢?“无名”呢

22、?它们算不算逍遥游?“至人”“神人”“圣人”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些都不得而知。说法之四:如果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句话看做是运用了“互文”辞格,互文见义,参互理解,情形当会明朗得多。即“至人”“神人”“圣人”都一样,都“无己”“无功”“无名”。或曰,只要“无己”“无功”“无名”,就可以称作“至人”,也可以称作“神人”或者“圣人”。也就是说,无己、无功、无名,共同构成了庄子心目中最为理想的人格特征。庄子认为,做到“无己”“无功”“无名”,便进入了“无所待”的绝对自由国,即“逍遥游”。或曰,能够进入“逍遥游”,便会“无己”“无功”“无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研习二、三自然段,把握作者由

23、对“有所待”的否定提出“无所待”的主张,进而通过浅显短文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难怪鲁迅先生会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那怎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遥?庄子的“逍遥”其内涵指的又是什么?这种思想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探讨。1.熟读全文,找出文中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2.浅析庄周家贫在写作方法上有何特色。第三课时1.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2.初探对“逍遥之游”的理解。一、检查作业第1题,学生自由口述

24、,作一般检查。第2题,抽一至两名同学简析,然后教师评价、归纳、明确:庄周家贫是一则寓言,既体现了庄子以寓言见长的特点,又体现了庄子散文的又一特色:写得幽默、辛辣,表现了很高的讽刺艺术手腕。二、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1.学生根据自己找出的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简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可以给学生作一些提示,如从比喻时选材的特点、夸张、拟人达到的效果等方面去分析,以避免学生无从下手)2.学生分小组交流看法,统一意见,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陈述本组的分析情况。3.教师点拨看奇特的描写文中的描写奇妙莫测,运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徙南冥”的寓言,对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

25、万里”的夸张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蜩与学鸠、斥的两则寓言故事,庄子则以拟人手法,寥寥数语,将其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一方面说明小虫小鸟局限于自己促狭的活动天地;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和大鹏一样,也是自得其乐适性逍遥的。这几则寓言故事,善于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探大胆的构思文中的想象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更主要的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

26、的雄伟,那“以11千岁为春,11千岁为秋”的大椿的长寿,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在庄子的笔下,鱼可以化而为鸟,冲天飞起;鸟可以自视甚高,互相嘲笑;人可以有俗人、至人、神人、圣人之分,他所想象的境界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界,又有谁能创造得出呢?那种境界的人格化、具体化,使人明知其假,宁信其真。庄子随心所欲想象出的物事、境界,并非空言诳人,而是其构思匠心的必然体现。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氛围,引人入胜;二则形成一种对比,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

27、大鹏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言而喻。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德、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己”“无功”“无名”。析隐蔽的情感庄子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沉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为此,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无己”,但是,在虚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那就是作者深深的苦闷,对人世间的绝望,追求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其实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他虽然提出“无己”,物我不分,却发自内心

28、地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可见,这个一心要飞离人世的作者要否定的不是人生社会,而只是人生社会的黑暗和肮脏。4.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借用寓言说理,生动透彻。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想象奇特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