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一。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览群书。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3.了解“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限制。二、初读课文,整体把
2、握(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音讯( ) 苍穹( ) 白炽灯( ) 间隙( ) 吟啸( )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豁然开朗: 牵强附会:(二)初读课文【思考1】划分层次 【思考2】文中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 【思考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请明确并简述理由。三、文本研究【思考1】文章开篇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思考2】 “公书林”有什么特点?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公书林”图书馆有哪些收获?【思考3】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思考4】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联系创作背景,思考“真实的世界”指什么?【思考5】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3、”一句的含意是什么?【思考6】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含意?【思考7】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思考8】作者写自己上图书馆之乐,感情基调是愉悦的。可是,作者却选择自己在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里“一灯如豆”下的苦读情景来写,思考其缘由并分析随笔写法的灵活性。【思考9】鉴赏语言1.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着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2.果然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虽然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那个下午却消磨得很愉快。3.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4.“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
4、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进入到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思考10】分析手法1.试分析本文引用论证的作用。2.找到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赏析。【思考11】阅读与思考理想的下午在这之前,我对和顺一无所知。更不知这个地处滇西的“极边古镇”其实早已声誉日隆。它有600年的历史,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有火山温泉、古刹祠堂、月台深巷老宅洗衣亭被誉为“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因为被视为美的东西短暂脆弱,根本经不起一次次地被探看、被惊扰比如幽僻不受人访的小村小镇,一旦观光客追逐滥游,难保幽境不被践踏。所以日本作家水上勉在京都四季一文中说及一株三百多年的樱花树,只说在“京都北
5、面山村的古刹里”,“关于此刹我得保密”。每个远游者,都有过极其个人、极其不愿与他人共享的“秘密角落”。遗憾的是,都只是“有过”。而所谓“秘密”,也大有可能在你是惊喜,在他人却是平常。我的所谓“秘密角落”,就是在冬日暖阳的午后,一个人在老街的图书馆里驻足。这图书馆,我只简单交代几句,若正面写它,哪由我来代笔!网上早已美誉充斥。所以这几句,大抵就是它的历史:和顺图书馆,前身为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威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落成;馆内藏书七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等题书的匾额。其中胡适所题“和顺图书馆”
6、,最是印象深刻。只觉这五字楷书,清正而雅奇,合该出现在如斯佳美之地。进这图书馆,须得拾级而上。十数级台阶后,过大门,至中门,门内庭院花木扶疏。穿过庭院才是馆舍主楼和藏书楼。主楼是二层五开间的木结构房,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门窗造型为西式设计。整个建筑群为中西合璧式,布局典雅,结构新颖。如此奢侈的“乡村图书馆”,出现在侨乡,不足为奇。然而还是惊异,在我的有限的行走里,视域所及,这般豪气的建筑不是辟为收取门票的展览馆、纪念馆,就是早已几度装修扩建成了酒家饭店。而和顺的先贤,却将它用作了图书馆。从此,那天堂般的图书馆的模样啊,又多了一种!古旧的老房子,没一个人。阳光打在读报阅览室的一张张木桌子上、长
7、条椅凳上,真是静呵。以前看小说,总不明白“被梦摄住”是怎么回事。这一刻,见木桌子上阳光斑驳的影子,突有醒悟。借阅室的门虚掩着,亦没人。轻手推开去,屋内昏昏,那一架子一架子的书啊,全动了起来!感觉真有被梦摄住的诡异。待适应了屋内的昏黑,才看清那些书其实很普通,中外名著、期刊杂志,符合一个乡、县级图书馆基本的配备。然而仍有不同,我所知道的很多的乡、县,乃至区图书馆,它们的藏书都很新,新得像一躯躯空壳。有些书,也泛黄有折痕,可那是被寂寥时光催老的。而这里的书,若不立在书架上互为倚靠的话,恐怕它们都老旧得站不起来了。你只有亲眼见过那些书,才能体会它们是如何被一双双田地里劳作的手,夜灯下熏染过、汗水里浸
8、泡过。那些书都有灵魂。不止作者的灵魂,更有被一双双劳作的手摸索过的灵魂。这些灵魂,一次次地和书一起生活、一起做梦、一起回到田地里劳作。于是这些被摸索过的书,被一次次换手接受新的目光凝视的书,和那些空被寂寞时光催老的书,便有了质的不同。庭院里阳光充沛,草木繁盛。白的,粉的,紫的,一派烂漫。此时,你刚好站在一棵花树下,抬头看粉白如云,恰如舒国治赖床中所写,“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刹那间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在心田中宛转悠然,聚而不散,渐充渐盈”真是梦魇好时分。问题: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中“理想”一词含义的理解。四、技巧点拨分析写作特点【任务引导】上图书馆是王佐良的一篇随笔。【写法分析
9、】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五、明晰主旨六、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保存民族文化遗产、传播人类知识、开展社会教育与提供社会活动场所等重要职责。改革开放后,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仍存在总量不足、经费不足、地区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以及国际化水平较低等问题,进一步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国家“十二五”时期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摘编自黄志良 中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特点与存在问题分析 )材料二:材料三: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很
10、多地方“一级政府建设并管理一级图书馆”的做法逐渐演变成”一级政府建设并管理一个图书馆”,在中国事实上就逐步造就了“一级政府建设并管理一个图书馆”的基本格局。随着径济实力提升、政府向服务型转型,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开始排上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再者进入新世纪后,恰逢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在中国完成重建唤醒了图书馆人的职业精神。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制设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崛起。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之后,带来了服务效益的迅速提升和公众满意度的不断提高,反过来又坚定了地方政府进一步推广总分馆制的决心和力度。地方实践经验很快被吸收转化为国家文化发展方针政策,又面向全国普及推广。2012 年5 月l 日起正
11、式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作为国家标准,填补了中国图书馆规范体系中服务类标准规范的空白,是文化行政部门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指南,也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立馆的纲领。在这一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术:“公共图书馆应在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分层管理、资源共享的原侧下,建立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总分馆服务,提升同一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摘编自金武刚 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材料四:在美国,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国会图书馆、州图书馆和市、县图书馆分别承担不同的服务职能,定位明确。美国国会图书馆以为国会议员提供服务为工作重心。各州
12、图书馆也以州议会、州政府为主要服务对象。美国市、县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任务是向本地区居民提供服务。所有的市、县图书馆均实行总分馆制,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区城图书馆网,向辖区公众提供普遍、均等、无差别的服务。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各市、县图书馆并非都有总馆(或主馆)。总分馆制的广泛实行使公众可以就近方便地利用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市民身边的“大书房”,而且使图书馆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此外,美国市、县公共图书馆以行政区域的居民财产税为主要经费支撑,税收占图书馆年度经费的70-80;实行由行政区域居民组成的董事会制度图书馆经费预算、支出都要经过董事会审议图书馆馆长向董事会负责。因此美国公众普遍具有利用图书馆的意
13、识图书馆普遍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美国公共图书馆以读者服务为根本宗旨所有工作紧密围绕读者服务展开从而保证了图书馆服务的质量。(摘偏自徐大平美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启示)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公共图书馆与美国公共图书馆在实施制度方面的不同。七、素材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3.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8.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9.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14、,事事关心。八、作业完成配套同步习题。答案一、1.诗人、翻译家、二、(一)音讯(xn) 苍穹(qing) 白炽灯(ch) 间隙(jin) 吟啸(xio) 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二)【思考1】明确 第一部分(13):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第二部分(48):回忆上图书馆之乐:中学阶段上“公书林”,大学阶段上清华图书馆 ,留学期间上包德林图书馆。第三部分(9-10):引用台词,赞美图书馆。【思考2】明确 文中主要记述了四个图书馆,分别是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思考3】明确 时
15、间顺序。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这个过程就有时间的先后。三、【思考1】明确 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思考2】明确 特点: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允许学生随便阅览;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作用:突出“公书林”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对“公书林”的喜爱及怀念,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的收获做铺垫。收获:激发了作者阅读英文小说、探求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习惯,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知识。【思考3】明确 作者详细描写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写到了它的外表、门厅、书库、阅览室、高台灯等,是说作者对这个图书馆印象极为深刻,它带给作者很大的影响,给了
16、作者很大的教益,是“我的解透教材一大恩师”,而且它的作用是其他事物不能比的,它带着作者进入了一个灿烂的新世界,给作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图书馆强烈的热爱之情。【思考4】明确 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思考5】明确 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思考6】明确 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一方面表达对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建筑风格的赞美;另一方面表达对图书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的赞美,因为从图书馆里走出了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思考7】明确 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
17、。在清华大学时,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多外国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读书,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并领悟到人类对理性的创造性。【思考8】明确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随笔,作者主要选择自己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入文,真实展示了图书馆在自己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虽然在国家动乱、亲人音信全无处境下苦读的心情有些压抑,但这段图书馆学习的经历却意义重大,结局很是圆满。正是在图书馆里“一灯如豆”下的苦读,才换来了优异的成绩。“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这段文字,是付出得到回报后的喜悦,是拨开阴霾
18、见日月的惊喜,是不再为家国忧虑的释怀,是在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的轻松与喜悦。相比较收获时的快乐,先前受那点苦又有什么呢?因此,从整体看,这一段苦读生活,更能表现上图书馆的结局之乐。从写法方面来说,体现了随笔写法的灵活性。【思考9】1.明确 “仅仅”一词表明我的英文程度确实有限,但我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兴趣却是浓厚的。一个中学生想“占有”知识的欲望呼之欲出,显示出作者看到摸到这些图书时的欣喜。2.明确 “果然”,因为好奇心而去寻找,因为找到了倍感欣喜!和名人相遇的喜悦,虽然用了“消磨”一词,但那是多么美妙的时光!傅首尔“爱就是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做好多好多无聊的事情。”对于作者来说,“爱就是和所爱的书籍
19、在一起,哪怕暂时读不懂它。3.明确 把图书馆比作自己的恩师,可见作者对图书馆的深情。王佐良的恩师有俞平伯、叶公超、钱钟书等等,可见图书馆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神气”一词带有孩子气的口吻,一种自豪之感。4.明确 知识的光,知识阅读让他感动,启发他思考走向一个未知的、开阔的、理性的新世界。王佐良在大二上学期参加全校英语演说比赛,获得第一名,演讲的题目是文学能使生活美好。大二美国刚出版的乱世佳人,借到此书后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读完。【思考10】1.明确 引用论证,增强说理的权威性。引用西蒙娜波伏瓦的话,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这种引用,语言精练,有
20、含蓄典雅之美,可以使说理增强权威性,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2.明确 第6 段,“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 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此处的细节描写,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对那段美好的读书时光的无比珍视之情表现得含蓄隽永、意味深长。“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思考11】明确 (1)来到古镇乡村图书馆,感受到这里的宁静优雅;(2)感受到先辈为开启民智所做的不懈努力;(3)古镇图书馆所保留的优良传统应成为当今乡村
21、建设的理想。四、明确 1.跌宕起伏的叙述线索2.阶段分明的选材特点3.聚焦光亮的描写特色五、明确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写了作者在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留学期间上图书馆的经历及品味到的乐趣,展示了图书馆在其学习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写出了读书在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教养等方面的作用。六、明确 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在中国事实上就逐步造就了“一级政府建设并管理一个图书馆”的基本格局。进入21世纪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开始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崛起,进而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方针政策,面向全国普及推广。在美国,所有的市、县图书馆均实行总分馆制,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区域图书馆网,向辖区公众提供普遍、均等、无差别的服务。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各市、县图书馆并非都有总馆(或主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