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54.88KB ,
资源ID:174119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4119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8.2.2 农业措施(1)改良土壤2650亩,其中:秸秆粉碎还田2500亩,平田整地150亩;(2)购良种7.695万公斤,其中小麦良种7.5万公斤(济麦22、舜麦1718各3.75万公斤),潞玉1号玉米良种0.195万公斤;(3)购置福田联合收割机6台。1.8.2.3 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141.6亩(植树14160株)。1.8.2.4 科技推广措施(1)技术培训2000人次(小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各培训1000人次);(2)购置N600型GPS数据采集仪1台,HY-TF-2000H型超声波流量计1台。(3)示范推广良星99优质小麦400亩,强盛51优质高产玉米400亩,测土配方1.0

2、5万亩,新建小麦(舜麦1718、临汾8050、济麦22)、玉米(君实9号、金玉8号、登海605)展示基地各150亩。1.8.2.5 田间道路新开整修田间道路14.4公里,其中干道7.7公里(砂石路2.4公里,水泥硬化路5.3公里),支路6.7公里。1.9 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344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40万元,占总投资的62.5;省财政配套资金336万元(含监理费12.00万元),占总投资的25;市财政配套资金25万元,占总投资的1.86;县财政配套资金59万元,占总投资的4.39;自筹资金84万元(现金64.59万元,投劳折资19.41万元),占总投资的6.25。水利措施投资738

3、.29万元,占总投资的54.93,其中:财政资金718.88万元(含监理费7.45万元);农业措施投资131.5万元,占总投资的9.78,其中:财政资金66.91万元,自筹64.59万元;林业措施投资76.9万元,占总投资的5.72,其中:财政资金76.9万元(含监理费0.9万元);科技推广措施49.07万元,占总投资的3.65;管理费用25万元,占总投资的1.86;工程管护费12万元,占总投资的0.89%;田间道路投资311.24万元,占总投资的23.17%,其中财政资金311.24万元(含监理费3.65万元)。1.10 效益1.10.1 经济效益该项目工程兴建后,预计新增灌溉面积0.47万

4、亩,改善灌溉面积0.5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年节约水量63万方,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0.82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14.8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72.26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289.36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480元。1.10.2 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通过对田、林、路、水、电的高标准的综合治理,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土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了产业结构,极大地调动农民从事种植业的积极性,确保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市场意识增强,促进项目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

5、0.3 生态效益项目区建成后,可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0.82亩,改善农业区域性小气候,增强防风抗灾(主要为干热风)、保持水土的能力,减轻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为农业生产建起一道绿色屏障。通过平田整地、秸杆还田等措施的运用,加大水分的入渗系数,改善土壤水肥和理化性状,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1.11 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72.26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289.3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80元。投资利润率21.05%,财务内部收益率21.73%,财务净现值1132.75万元,投资回收期5.12年,经济效益费用比1.47。1.12 可行性研究结论项目

6、区目前是襄汾县农业和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区内交通便利,有良好的施工条件,本次规划符合发展节水工程要求,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项目工程建成后,将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区域性农业小气候明显改善,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美化环境,改变自然面貌也有重要作用,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2.1.2 水文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2.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3。年平均无霜期2

7、0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28.8mm,年最大降水量874.1mm,最小降水量329.1mm,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日照时数2419小时左右,有效积温4700。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海拔高度在484618之间,东高西低,自然坡度在5%以内。项目区为平川灌溉型农业区,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耕作层20厘米,土壤类型为壤土,土壤容重1.28克/立方厘米,pH值7.98.2,田间最大含水率7080%,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3.5克/公斤,全氮含量平均1.04克/公斤,有效磷含量平均17.18毫克 /公斤,速效钾含量平均211.17毫克/公斤,碳酸钙含量一般在1013%之间,土壤

8、宜耕作、宜灌溉,适种性好。2.1.4 水资源项目区水资源由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层孔隙水组成。基岩裂隙水富水性相对较好为承压水,浅层地下水富水性中等,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及上游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项目区为井灌区,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灌溉定额将会大大降低。项目区地下水资源总量445.5万m3/a,可开采量280.5万m3/a,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时,需水量为251.68万m3/a,完全能满足需水要求。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耕地面积13250亩,人均耕地2.2亩。其中,水浇地面积584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08%,盛产小麦、玉米。2010年小麦产量平均320公斤/亩,玉米产量平均3

9、60公斤/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小麦产量将达到420公斤/亩,玉米产量达到500公斤/亩,增产潜力巨大。2.1.6 自然灾害影响项目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冰雹、干热风、虫害。其中灾害发生频率高,由于林木稀少,抵御抗风灾的能力较弱,春秋季节时有沙尘暴袭击,严重年份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危害较大,容易造成未成熟的小麦青干。小麦主要为红蜘蛛、吸浆虫等,玉米主要为玉米螟等病虫害。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总户数1519户,农业人口6029人,劳力3261人。2.2.2 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7591.4亩,其中耕地面积13250亩,占总土地

10、面积的75.32%,林地和其它用地4341.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4.68%。表2-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村 名土地面积(亩)耕地面积(亩)其他面积(亩)种植结构小麦 (亩)玉米经济作物(亩)大 邓5331.638801451.624801710325赤4326.63585741.621051590349上西梁7933.257852148.2332022906272.2.3 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沿袭传统的耕作模式,2010年项目区粮食产量为380.69万公斤,主要农作物投入及生产水平见表2-2。可以看出项目区水浇地的投入和产出较旱地均高,水浇地中,投入占产出58.55%,旱地中

11、,投入占产出53.37%。说明大力发展节水工程,可提高产出,增加收入。表2-2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投入及产出情况(kg/亩、元/亩)作物水浇地旱地亩投入(元)亩产出亩投入化肥农药机械良种人工水费元亩产种子玉米150903080380450675110260320480小麦160100454253507001202952805602.2.4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襄汾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拥有土肥、植保、经作等站,技术设备齐全。项目区县农口各局设有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土地等服务站(所),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完全可承担项目各项技术指导工作,同时利用网络、报纸、黑板报、群众会议等

12、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农业科学实用技术。2.3 基础设施状况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全县水利工程包括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座,万亩以上自流灌区3处,有效灌溉面积14.24万亩。万亩以上提水泵站4处,小型泵站32处,有效灌溉面积13.17万亩。机电井2045眼,其中深井313眼,中浅井1732眼,有效灌溉面积21.39万亩。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31.28万亩。近年来,先后建成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5处,解决了271个自然村17.29万人的饮水困难、饮水安全问题,建成10处高标准农业节水示范园区。项目区现有机电井45眼(5眼井良好,26眼需修复配套,14眼井成井于七十年代,成井工艺不

13、高,井壁管锈蚀破碎无法上水,现有输电线路及配套设施已全部损坏和丢失),赤邓村地下水资源主要为渗漏水,埋深100米左右,单井涌水量20-25米3小时。大邓、上西梁村水资源条件较好,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单井涌水量30-50米3小时。现有塑料管道11.84km,由于建设标准低,机井、管道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老化失修破坏严重,无法正常运行。表2-3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表机电井(眼)塑料管道(公里)良好井配套井需修复井901102572.651.32263.791.8310.831.422.3.2 田间工程现状全县已完成了334个行政村、1450公里、530余万平方米的硬化任务,全县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

14、,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有效调动和发挥了广大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切实让村民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成果。项目区土地平整,道路框架工程已基本形成,田间道路主要为土路,农田林网覆盖率低,现有田间道路7.4公里,宽窄不一,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不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林地面积0.02万亩,生态环境差,受干热风影响较为严重。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现有播种、加工机械比较齐全,大中型拖拉机32台,播种、加工机械达24台。收割机械现有大中型联合收割机2台,收割旺盛季节难以满足要求。 2.3.4 交通与电力项目区近傍赵四线公路,交通便利。村与村之间连接柏油路或水泥路4.65公里,基本上形成了路相

15、通的格局。区内有赤邓变电站1座,输变电线路全部配套,电力供应正常。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背景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11187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山西省财政厅晋财农发201140号关于下达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量资金控制指标和编报项目计划有关事宜的通知及市农发办关于申报2012年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的工作安排,结合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为确保项目规划科学合理,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拟开发项目区进行了实地勘测、规划、论证,编制出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12年国家农业综

16、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和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及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工程投资标准依据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亩财政投资按1200元计算。3.1.1 水利措施(1)灌溉系统设计科学,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保证率75,灌溉水利用系数0.85,水质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工程、管理等节水措施。(2)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做到采补平衡;输水、配水渠系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基本农田规范标准。机井、机电设备、10KVA以下输变电

17、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基本农田规范标准。机电井。土井凿井深度120米,单井设计出水量达32立方米/小时,单井控制面积283亩。基岩井凿井深度350米,单井设计出水量达50立方米/小时,单井控制面积471亩。水泵装置效率80%。输变电线路。高低压线路布置合理,10KV高压线路选用10m砼杆,间距80m;380V低压线路采用地埋电缆,槽深1.5m,宽0.8m;变压器安装规范。管道。塑料管亩均管道5m以上,5080米布置1个给水栓。(3)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

18、3.1.2 农业措施(1)农田工程: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以有林道路和生产路基准形成格田,格田面积200400亩,方便浇灌和机械耕作。(2)田间道路:布局合理,满足机械耕作要求,顺直畅通。设主干路和支路。路两边设排水沟,配套进地桥、涵,沟内植树。主干路分为砂石路和水泥硬化路,砂石路面宽5米,水泥路面硬化宽度4米,支路砂石路面宽4米。(3)土壤改良:通过小麦秸秆粉碎还田,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01个百分点以上,小麦秸秆还田率达到40%。平田整地工程坡度小于0.001-0.003,满足作物灌溉和节水要求。(4)良种推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3.1.3 林业措施(1)适时、适地、适树进行造

19、林,作到林相整齐,结构合理。(2)农田防护林的林网方田面积200400亩,机耕路两测树沟内各栽植两行,株距4米,行距0.8米,品字型栽植。(3)造林苗木胸径达到5厘米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4)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90%。3.1.4 科技措施(1)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农作物品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2)培训。对项目区农民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000人次,加强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和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3.2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3.2.1项目区水利工程不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民浇地投工多、浇

20、地时间长,费用高,一遇到干旱年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得的收入还不够浇地的费用。因此,改善项目区水利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势在必行。3.2.2项目区田间道路主要为自然形成的土路,宽窄不一,坑洼不平,尤其是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农民出行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3.2.3项目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低,树种单一,且损毁严重,不利于防风固土。春秋季节时有沙尘暴袭击,夏季易发生干热风,造成粮食减产。3.2.4项目区虽然有较完备的科技服务体系,但由于缺乏组织,农民盲目施用化肥,造成地力枯竭,土壤有机质减少,农产品品质下降,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3.2.5项目区农民种植结构单一,品种落后。3.3 项目建

21、设的必要性3.3.1 降水量分配不均,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降水量的多少是造成粮食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全年降水集中在79月份,冬春季节降水量偏少,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时段需求,项目区虽有机电井45眼,14眼已报废,26眼配套设备均为70年代的老设备,缺乏更新,无法正常运行,勉强维持使用,且农民浇地投工多、费用高。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为载体,大力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发展节水灌溉,建设一批高产稳产农田,尽快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3.3.2 土壤肥力不足,粮食产量低,品质不高土壤肥力状况是影响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经测定,项目区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3.5克/公斤,全氮含量平均

22、1.04克/公斤,有效磷含量平均17.18毫克/公斤,速效钾含量平均211.17毫克/公斤,碳酸钙含量一般在1013%之间,土壤宜耕作、宜灌溉,适种性好,但土壤有机质有待提高,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作物品质。3.3.3 田间道路不畅,不利于机械耕作和农业生产正常进行项目区现有田间道路主要为自然形成的土路,宽窄不一,坑洼不平,全部为土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项目完成后,田间主干道路与乡、村相连接,支干道路互相连通,为农业的正常生产提供保障。3.3.4 集体经济较弱,基础设施投资大,严重影响粮食安全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生产能力,

23、就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安全。项目区是襄汾县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而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农民依靠自身的经济条件又很难进行农田水利大规模的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是国家对农业投入改造农业生产条件的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成为有效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3.3.5 林带防护作用小,起不到生态保护作用项目区农田林网防护面积小,起不到防护作用,致使作物受到干热风威胁的频次较高。项目完成后,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为0.82万亩,不仅改善了农田小气候,而且净化了空气,同时也降低了干热风危害的发生。3.4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4.1 资源基础条件好,生产潜力大本项目区与近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集中连片,是襄汾县粮食生产主要区。项目区交通便利,水资源充沛,农民群众有丰富的农作物种植经验,在该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项目的实施,小麦、玉米亩均可增产130公斤,可见增产潜力巨大。3.4.2 多年来承担国家、省、市农业开发项目,经验丰富襄汾县委、县政府历年都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大事来抓。自承担农业开发项目以来,每年的开发面积都在1万

25、亩以上,资金也逐年递增,省、市多次在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召开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且首批被列入高标准农田示范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项目区周边群众看到了实惠,提高广大群众参与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为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4.3 政策支持,保证项目提供了保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2011年1号文件都将现代农业建设列入重点工作,中央及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现代农业建设氛围。3.4.4 财政配套资金充足,及时足额落实到位我县自2009年被首批列入高标准农田示范县后,县政府非常重视,每年都将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配套资金列入县财政预

26、算,保证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4.5 群众积极性高,制定了相关筹资投劳方案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搞好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在县政府发布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招投标公告后,拟列入项目区的有关乡村都认真组织,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并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一事一议”,村民代表全部或高票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决议,保证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要求,积极筹措资金,落实投工投劳,配合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实施。3.4.6 项目单位技术力量雄厚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共有21名工作人员,其中,中级以上职称8名(水利工程师3名,林业工程师2名,

27、农艺师1名,会计师2名),具备承担农业综合开发大型项目的技术能力;自1995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承担农业综合开发大型项目的组织领导能力。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划和总体布局4.1 指导思想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大幅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统筹规划,连片开发,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4.2 建设规模4.3.1

28、水利措施更新井14眼,修复配套旧井26眼;架设高低压线路4.2公里,安装80KVA变压器4台,安装50KVA变压器10台;埋设塑料管道42.47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736座。4.3.2 农业措施改良土壤2650亩(秸秆粉碎还田2500亩,平田整地150亩);购良种7.695万公斤(小麦良种7.5万公斤,玉米良种0.195万公斤),购置福田联合收割机6台。4.3.3 林业措施4.3.4 科技推广措施技术培训2000人次;购置N600型GPS数据采集仪1台,HY-TF-2000H型超声波流量计1台;示范推广良星99优质小麦400亩,强盛51优质高产玉米400亩;测土配方1.05万亩;新建小麦(舜麦1718、临汾8050、济麦22)、玉米(君实9号、金玉8号、登海605)展示基地各150亩。4.3.5 田间道路工程新开整修田间道路14.40公里,其中干道7.7公里(砂石路2.4公里,水泥硬化路5.3公里),支路6.7公里。4.4 规划布局在整个项目布局上,按照“田面平整化,道路砂石化,方田林网化,灌溉节水化,种植区域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依托项目区东高西低、东富水性较好、西富水性较差的自然优势,合理开采地下水源,提高项目区节水灌溉标准。现有田间道路与实际需新开道路,林网建设与道路相互结合,优良品种与先进适用技术相结合,真正使项目区达到“田地平整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