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9.75KB ,
资源ID:173965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3965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1、史前时代主要是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自然灾害;农业社会主要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工业社会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破坏,“三废”污染。环境问题关乎全球性的问题(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酸雨蔓延、土地荒漠化、城市垃圾污染、温室效应等)。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5人口警钟须长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不高。这一特点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沉重压力(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压力大、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学技术的提高)6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2、是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资源量很少(分布不均衡、质量不高、结构性短缺等)。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等),资源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建设步伐。7环境亮起“黄牌”: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现阶段的工业化,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也进入持续增长阶段,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管理水平较低,人与环境关系日趋紧张)。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和“三废”(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

3、染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8“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目前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实施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提高人口素质,既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节省了大量资源和资金;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4、人口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9应对资源危机:“开源”和“节流”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一些自然资源的跨区域配置是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南水北调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走向自西向东、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立法保护(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行动树立资源危机、节约意识,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培养创新能力,积极尝试生活小发明;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用一次性木筷、塑料制品,分类回收垃圾,拒食野生动植物、一水多用等)。10重建我们的家园:面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我国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内容),具

5、体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流失严重、风沙肆虐地区,开展大规模防护林工程建设。如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治荒漠化,大力开展治沙工作,创造了生物固沙等成功治沙经验。还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等工程,恢复自然环境本来面貌。环境污染治理:治理水、大气污染等;制定和颁布环保法律(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等)(行动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培养环保责任意识,学会依法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环境卫士如爱护花草树木、以乘公交车为荣、不焚烧废弃物等)1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

6、续发展的概念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了协调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我国政府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科学发展观)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第一课 人权的历程1 人权的足迹:在西方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第一次提出“天赋人权”后的几个世纪以来,各国为争取人权而斗争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写入“天赋人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1789年法

7、国人权宣言,“天赋人权”第一次进入了国家根本大法;1948年联大通过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次系统地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人权的具体内容。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国情相结合。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人人享有充分的人权任重而道远。2 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人权事业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20世纪下半叶是中国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时期,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发展的里程表明: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兴衰。中国人民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形成了自己的人权观

8、: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要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3 人权,是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不可非法剥夺或转让的权利,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这些权利,无论其在民族、种族、年龄、性别、职业、语言、宗教、政治见解、社会出身、教育程度和财产状况等方面有何差异。人权可以分为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国家对人权负有尊重、保护和促进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课 人民当家作主4 国家的主人: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根据宪法和法律,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并产生各级行政机关(政府)和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

9、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 人民的公仆:在我国,一般把国家机关称为政府。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为此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决策机制是至关重要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为防止政府工作人员滥用权力,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6 守望公共家园: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人人都能行使自己的权利选举权(年满18周岁)、批评建议权、监督权、揭发检举权等;我们行使权利有多种

10、有效渠道和形式可以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转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或拨打联系电话,以至向有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情况(合乎法律程序)。第三课 在法治的国家中7 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概括地说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其权威来自人民。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

11、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普通法律(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法律是办事的准绳。8 我是中国公民:依据我国宪法,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国公民,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由法律加以确定。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9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尊严:生活在法治国家,任何公民在享有权利和自由时都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和他人合法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法律对特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妇女、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保护,也是法律对公民平等

12、权利的维护。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尺码,反映了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平等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关注第四单元 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 课程标准141: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242:描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区域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地区经济。343:回顾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概括当前科技发展的突出特点445: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讨论当代市场经济与科技发展对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一课 置身于市场经济1 “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生产的目的主要用于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要的被称为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主要

13、是为了交换则被称为商品经济。在现代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主要由市场来调节时,就形成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通过价格传递的信号,就像“看不见的手”,指挥着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时地改变他们的计划,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只有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自觉地利用“看不见的手”,才能使经济健康的发展。2 “看得见的手”(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生活中,由于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公共设施等),有些经济行为不能让市场对其发挥调节作用(毒品、枪支等),以及市场调节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行)。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充分

14、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而且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3 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不仅表现在资源可以在不同行业中进行分配,同时还表现在资源可以在不同的地域空间流动。在我国,发展区域经济时,应首先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才能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开展贸易活动,使得优势互补。如“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而言,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使西部自然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增加西部就业;吸收社会资金和外资,提高个人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等。对东部而言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给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

15、大的方便。4 角色与选择:生活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将会扮演着诸如消费者、劳动者或经营者等不同的角色,但都要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这样人们的生活需求才能得到满足,权利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或购买商品时享有自主选择权、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等;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有关仲裁部门进行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每年3月15日即315 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投诉电话12315等)。作为劳动者应懂得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就业必须敬业是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提倡敬

16、业精神。作为经营者既要守法依法经营,又要具有创业的智慧和精神,还要有良好道德品质(诚信)。作为青少年在经济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正确勇敢的面对选择(维权、诚信、敬业、择业、就业、创业等)。第二课 感受科技之光5 科学技术的力量:综观人类经济发展史,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科技的进步又会推动经济变革和社会进步,并且其决定性作用更加显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与技术是密切相关的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科学产生技术,技术也产生科学。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详情见图册)都推动着经济变革和社会进步。在当代世界掌握着科技,就可以立足于竞争,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认识和开发能

17、源史上的里程碑;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是人类智力解放道路上的里程碑)6 知识经济 方兴未艾:人类经济发展史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以土地为主要资源,关键是对劳动力的占有和支配)、工业经济时代(取决于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对资金的利用)、知识经济时代(取决于对智力资源的占有和支配)。知识经济应运而生于20世纪中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指的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知识作为经济资源相比较于农业和工业时代的生产要素具有显著的优点:具有无限性,可以源源不断地发明创造出来具有快捷性,其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具有巨大的波及性,每一项新的发明可以惠及全人类,便于传播和处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

18、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杠杆;同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掌握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将决定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和文明程度的高低。我国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7 学习型社会:知识就是力量,在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学习成为一种必需。同时教育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学校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教育观念的改变注重学习的知识和更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手段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络的发展。在人人必须学习,事事都要学习、处处皆可学习,时时都能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树立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第三课 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8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市场经济时代,伴

19、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伴随着商品等价交换而产生的平等精神(市场交易中遵循的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伴随着市场竞争而产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伴随着对保证市场经济运行规范的适应和遵守(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并增强法制观念)而产生的法治精神。9 伴随科技进步:科技推动着物质文明,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科技对人们世界观的影响(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神灵造人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影响);科技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竞争、效益、发展,环保等);科技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科技丰富着我们的物质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精神生活。10 “君

20、子厚德载物”:现代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对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刺激着人们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三废问题的产生等)。科技之光的阴影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核武的威胁、克隆技术的滥用、网络犯罪等的发生)。市场自身的弱点与科技成果的滥用,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就会使一些是非、善恶、美丑界限的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物质利益原则的滥用导致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诈、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现象的发生。“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选择。

21、11 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英国)19世纪70年代(美国、德国等)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西欧、日本等)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汽时代)电力的普遍应用(电气化)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主要成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水力织布机;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西门子发电机、爱迪生电灯;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以原子能技术

22、(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电子计算机的应用(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等)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影响(了解)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改变了社会面貌1生产力迅猛发展;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大力发展科

23、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3建设创新型国家1. 三次科技革命对工业的影响比较表技术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火车、轮船) 电气化(汽车、飞机)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率先完成。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使人类从工艺时代跃进到机器时代。在几个国家几乎同时进行。个别国家两次革命交叉进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将人类由“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大,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更快。科学和技术密切配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影响极大地提高

24、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引起社会结构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城市化进程开始。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并掀起了瓜分殖民地的狂潮。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世界斗争日趋激烈。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完成。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知识经济出现。2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所处时期及没有得到发展的原因第一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

25、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统治末期,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且很快失败。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愿意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我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敌视、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交流。另一方面,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第五单元 生

26、活在国际社会5-1: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进行交往的事例,从多样和快捷的现代化传播方式中,领会社会信息化的意义。52:列举当今世界各地经济相互依赖的实例,初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54:列举某些重要国际组织,知道它们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55: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实例,表达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感受,领会保持、珍重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1“天涯若比邻”:科技进步,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当代社会生活。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不断出现,大大缩短人们往来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世界变小”;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成为与物资同等重要的资源,互联

27、网和数字通讯促使人类的交流无限拓展像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信息技术发展根本改变了人们时空观念,学习、交往和生活的方式。2“国籍模糊”的生产和消费: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今跨国公司已经控制世界生产的40%,世界贸易的60%,掌握了全世界70%以上的专利和技术转化。跨国公司的投资和贸易网络将世界经济编织成一个整体,有力地促进着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世界经济和人类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发展中国家。但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得到根本

28、改变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扩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跨国犯罪、非法移民、环境污染、疾病蔓延、网络安全等)。面对全球化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需要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共同奉献其智慧,以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社会。第二课 多极世界有规则4在多极化的进程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在当今国际社会中,除了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外,俄罗斯、日本、中国等都凭借着各自的优势在参与国际事物中积极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并对世界格局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多极化的进程中一些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也扮演着日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