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70KB ,
资源ID:173965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3965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杜甫的蜀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杜甫的蜀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著有。(“诗圣”、“诗史”、“李杜”)杜甫生平分为四个阶段: 1、漫游时期(731745) 青年时代曾漫游吴、越、齐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744年与李白相识 2、长安时期(746-755)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3、任左拾遗和流亡时期(756759) 流亡,陷贼,在皇帝身边任职,被贬,洛阳道上,秦州寄居,入蜀。“三吏”。“三别” 4、漂泊西南(760770) 不久,弃官入蜀,在成都浣花溪筑草堂定居下来。 一

2、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府中任参谋,由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携家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出川,在今湖南岳阳、长沙、衡阳一带漂泊,最后病死在湘江途中。 历代对杜甫的评价: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唐元稹 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宋秦观 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学生活动: 若干学生逐一背诵一句自己喜爱的杜甫的诗,要求不能重复。 一起诵读两首诗,要求:先读,后读。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3、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教师做朗读指导,指名读,范读。 诵读一 学生按要求诵读两首诗。通过诵读,熟悉作品,从不同角度体会诗中的意境。 设计意图:诵读是欣赏诗歌的出发点,引导、启发学生多读,读懂内容,读出感情,读出形象。 (二)参照比较探得诗心 感性的比较:讨论:读了两首诗以后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理由。(指名回答,实话实说。) 理性的比较:投影:两首诗对比表格 讨论:学生相互讨论,师生共同讨论,填写表格:说出两首作品写作的时间和作品反映的季节

4、;研讨两首诗不同的抒情方式。 明确:咏怀多因景生情、抚迹寄慨,所抒多为今昔感衰、人事沧桑之感;咏史多因声兴感、抚事寄慨,所寓多为对历史人物的见解态度或历史鉴戒。 指出写景句,讨论诗句中情与景的关系。 体会“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的感觉:凄凉萧条。抓住“自”和“空”,体会于春色好音中隐含的寂寞苍凉之情。 比较两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明确:感伤叹惋/孤愁悲苦 诵读二 学生反复推敲两首诗中的写景句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体会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的特色。 蜀相 登高 创作时间 760年 767年 季节 春天 秋天 抒情特点 借古

5、人抒怀抱(咏史诗) 借登台遣郁闷(咏怀诗) 情景关系 乐景写哀 景中含情 感情基调 感伤、叹惋 孤愁、悲苦 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不断提升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景与情是抒情诗的关键,对此作重点突破,处理好点面关系。 (三)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在领会了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后,以这样的感情进行集体诵读。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寻:事实上,诗人难觅真正的蜀相,诗中的“自”“空”和末一句可以说明;悲:宋人罗大经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6、 2、结合杜甫生平,理解寻与悲的关系。 沉郁顿挫 寻悲 因“寻”生悲,悲由“寻”来 总结:从两首诗看杜甫的人生悲剧,理解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诵读三:学生回答,抓住关键词语“寻”、“悲”,作适当讨论。选择一个字来理解全诗,一方面是为了让分析能落到实处,避免架空。另一方面旨在传达出古典诗歌凝练传神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字句,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四)迁移训练总结评价 1、迁移训练:拟写对联。 教师出上联:寻蜀相英雄无觅几多愁。 学生相互讨论,尝试拟写,然后请一二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参考:登高台孤客空叹万里悲 联语

7、是提炼思想,概括内容十分有效的语言训练形式。有些迁移训练可以放在课外。 诵读四:集体诵读两首诗。杜甫肖像:再次回溯杜甫生平,对他作多层次的比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课堂小结:请大家再注目这位伟大的诗人,他有热烈的感情,但不是屈原式的殉情主义者;他有自己的理想,但又不是李白式的幻想主义者。因此他无论遭受多大的困难,承受多大的委屈,他都能够坚韧自持,而不会步屈子后尘,痛苦绝望,投江自杀;也不像李白一样,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诗人是这样走完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分类作业 类:背诵全诗 类:请将两首诗中写景的两联(:”)分别改写为400字左右的写景散文。 预习布置 预习。 板书设计 见上 课后反思 篇二:导

8、学案学生版(含答案)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讲授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重点词语。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学习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9、 2、点拨法。 学习设想 :以读为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一、知识链接 “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在欣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根据你所认识的杜甫来填空:杜甫,字_,自号“_”。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_主义诗人。他的诗集众家之长,兼古今之体,又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显得沉厚雄浑,博大精深。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_”,明清文人推崇他为“_”。他 的政治理想是“_,_”。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2、查资料明确本诗的写

10、作背景。 二、从题目入手,鉴赏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1、从诗的题材(内容)上说,我们学过的诗有离别诗、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 咏史诗(怀古诗)等等,那杜甫的是什么诗? 2、结合我们学过的类似诗歌谈谈这种诗歌有什么特点 3、本诗借哪位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 4、作者用哪些诗句以凝练的笔墨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5、“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样的人?是否也包括杜甫在内?。 6、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7、把握诗歌情感基调,品评人物形象: 二、“以意逆志”,探究此诗的主旨。 1、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诸葛亮:“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

11、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诗题和作者的生平理想思考。) 2、联系时代背景揣测:处于人生落魄阶段中的杜甫最羡慕诸葛亮哪点?为什么? 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揣摩语言想象意境 1、阅读咏史诗的关键,一要基本了解诗歌所咏的历史事件,二要能准确地把握诗人对此段历史的观点看法,三要进一步揣摩作者咏叹历史背后想要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咏史类诗歌在写作上通常会采用典故、对比、衬托、抑扬等手法,本诗前四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2、古人评诗时常有“诗

12、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四、自主诵读,体会风格。 沉郁顿挫。 五、课堂小结: 咏史诗常常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抒发、寄托个人的情思,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现实社会,借古讽今、感怀兴衰等。 六、课堂检测 1、诸葛亮一代名相,足智多谋,助汉兴室,却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无穷感慨和敬仰。杜甫在中对他一生作了精辟的“_ _。”这两句是他平生功绩的真实写

13、照;“_ ,_”两句又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诸葛亮对后世忠臣和爱国者影响也很大,南宋诗人陆游在中写到“_ ,_ 。”不仅赞颂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作者还以之自况,表达了自己矢志收复中原的志向。 2、是诗人经历了坎坷后,弃官入蜀,寓居成都,游诸葛武侯祠时所作。这首诗通过对_的缅怀,抒发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_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_ _慨叹。 3、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柏树茂盛之意,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B、“映阶”二句的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

14、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呢?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主要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长使英雄”一个“长”字则更是扩大了其范围,自古至今又有多少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丞相祠堂”写起,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 B、杜甫这首诗感情基调是赞美、敬仰 。 C、“自”与“空”两个字, 让人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表现出来了感伤叹婉的情调,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D、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

15、的缅怀和赞颂,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5、课外积累与诸葛亮有关的俗语、歇后语 导学案答案 知识链接: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现实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一、1、咏史诗 2(苏轼),(辛弃疾)。 咏史诗常常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3“蜀相”。“蜀相”就是诸葛亮。 (资料:公元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

16、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诸葛为“蜀相”。 ”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一人决定。 4“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点拨: 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说明他忠心耿耿,无私报国。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侧面写诸葛亮“隆中对策”。 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

17、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 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游俊题三顾堂 此联刻木悬挂于三顾(堂三顾堂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纪念堂

18、。刘备与诸葛亮会面的房屋已在明朝遭到破坏,现在的三顾堂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 频烦多次。 频繁天下计:隆中对策。 (还可以联想他一生的功绩和才德来全面了解有为的政治家形象。如: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此后,他又协助刘备夺取益州,顺利地实现了跨有荆、益,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第一步战略目标,使刘蜀集团达到鼎盛时期。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与地少民族的系促了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19、“开”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篇三:浅探杜甫 浅探主旨 关于的主旨,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三种方法去探求。 一、用“以意逆志”法梳理的写作缘起 公元759年,杜甫在政治失落和关中饥馑的双重逼迫下,辗转秦州,抵达成都。成都草堂的暂得安顿使杜甫有时间来思考关于战争与政治的时代命题。开元盛世的美好与现实统治的动荡形成鲜明对照,进一步开启了诗人关于圣君贤相的思考。于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的春天,探访了位于成都郊外的诸葛亮祠,忆起了刘备与诸葛亮君臣鱼水情浓的历史佳话,自然会令杜甫心神澎湃和无限向往。在此情境下,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诗文。 所以,从写作缘起看,不用作诗题,而用

20、为题目,应该更多地承载着杜甫寄望于明君贤相挽救时局的深沉思索。 二、用“因辞会意”法理解的内涵 首先是 “寻”字的理解。从物象上看,“寻”的是诸葛祠。但蜀中诸葛祠,川人尽知,何须“寻”而得?那么,“寻”就应该指从精神上的寻找,寻找诸葛亮身上能够照亮现实的精神力量。三、四两句写诗人所睹,“自”和“空”是关键字。既是观感:春色顾影自怜,祠庙寂寥冷清;春鸟孤芳自赏,全无他人惊扰;也有想象:连年征战,英雄不再,自顾不暇;社会动荡,空有梦想,无力回天。这一联形象地传达了战争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心理的摧毁与瓦解。五、六两句,是对蜀汉历史的思考:上联突出先主,刘备慧眼识英雄,三顾问计;下联侧重孔明,诸葛亮

21、辅助刘备开创帝业,拳拳两世。这种明君贤相相知相得的盛况,令杜甫心神俱往,笔法情韵横生,掌故“熔金浑化”()。七、八句是对诸葛亮失败和现实社会英雄不在的叹惋,意切情真。 总之,解读诗歌可以看出,的内涵其实就是杜甫在历史的政治语境中对国家现实命运的解构和讽谏。 三、用“因人论事”法考查的情感 杜甫曾经写下一系列关于诸葛亮的诗歌,后世学者对这些诗歌都有专门研究。这些诗歌除了名作作于成都,其余大多是六年后诗人寓居夔州即白帝城时期所作,如等诗作。但细加考校,写于不同时期的诸葛亮,其诗中的情感浓度和创作心境还是有差别的。首先,肯定了诸葛亮 “开济” 的功绩和“老臣心”的忠诚,以及“出师未捷”的失败结局,对

22、诸葛亮而言只是一种功失各半的客观评价。而在夔州诸葛诗中,杜甫则用极其崇敬的口吻对诸葛亮的功业品德进行赞颂,“诸葛大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历代史家、学者从未有过的评价高度。其次,杜甫定居成都时,对唐王朝的安定和复兴还是有很大希望的,是他对现实政治开出的一剂良方,这类托古寓今的诗也仅此一首。相反,诗人在成都写下了许多描绘和赞美平常生活和事物的诗篇。到了夔州写诸葛诗时期,国家万方多难,诗人百病缠身,诗歌的笔调更加深沉,情感渐趋悲凉,政治寄寓的诗歌数量陡增。杜甫对刘备、诸葛亮明良相际、诸葛亮尽忠王事的反复咏叹,其实正是对国家命运希冀的哀告和呼号。 所以,从情感走向看,主要并不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颂,而是杜甫关于诸葛亮的政治寄寓诗的滥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