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的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 3动物的饲养管理技术及疫病防治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都离不开食物,要想养好动物,提高养殖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了解各种动物品种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提出和制定饲养标准,日粮配合,以便进行科学饲养。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隐患就是疫病,要根据当地以往疫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实行因病设防,要做到未病先防、防治结合的原则、才能养好各种动物。从而使我县的养殖业健康发展不断壮大,提高经济效益。1、猪的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一)猪的饲养管理1、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改革猪的商品化生产已经把猪的生长发育和育肥过程紧密的交织在一起,现代养猪生产
2、不仅需要较高的生长发育速度,而且还需要有较高的育肥效果。从营养角度分析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的改革措施:(1)改革传统型“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产蛋换油盐”的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立足本村的实际情况,把养猪业向商品化转变,成立养猪协会,把养猪业形成上栏、防疫、育肥、出栏、屠宰等一条龙服务体系的产业,实行小规模,大团体的养猪规模村 ,提高本村养殖业的效益,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如卢水村,全村共有324户、在2007年出栏商品猪5000余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成为全县的小康示范村。(2)改革不计成本猪越养越大的才出栏的思想观念。我们西和习惯把猪养一年才出栏或屠宰过年,认
3、为猪养的时间越长,猪长的就越大,体内脂肪就堆积得多,宰后肉质老腊的陈旧观念。古语云“育肥猪喂够十年不够食钱”的说法,改革养猪68个月生猪活重在百公斤左右出栏为宜。这样成本低,效益高,含脂率低,瘦肉率高,还很受市场消费者的欢迎。(3)改革喂熟食为喂生食,落后的饲养方法认为猪吃热食,生长快,多积脂肪。其实不然,给猪喂热食既消费燃料,又浪费人工和时间,很不合算。给猪喂生食既节省了人工又能降低成本,所以我们要大量提倡和推广给猪喂生食。 (4)改革给猪烫料为干料,我县普遍采用给猪汤料,粗饲料比重太高,饲料浪费较高,而饲料的报酬很低,出现掉架子阶段,延长育肥时间。2、育肥猪的科学饲养管理1、选种 育肥仔猪
4、应选用瘦肉型杂交仔猪,以瘦肉型猪如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等为父本与当地母猪或培育母猪杂交而成二元或三元仔猪为好,因其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等优点。2、培育仔猪的管理 购进仔猪前,须先将培育猪舍清扫、冲洗、消毒57天后,舍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530,以平缓温和的气氛迎接仔猪进圈。在仔猪进圈一周之内,必须做好以下几点:3、仔猪进圈后前三天内实行24小时猪舍照明,以便仔猪熟悉环境。按品种、大小、吃食快慢进行合理分群,保证1045公斤的仔猪每头不得少于0.37平方来的占圈面积,密度不能太大。调教仔猪饮食、排粪、睡眠三点到位,保持圈内卫生、干燥、经常观察猪群的采食、粪便及精神等情况,出现异常及
5、时对症处理。一周内要限量饲喂,饲喂以容易消化吸收的仔猪前期料,防止仔猪下痢、水肿病发生。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素,保证仔猪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矿物质。 4、驱虫、健胃、去势、免疫接种 猪群适应环境后,在猪群健康状态下及时进行猪W、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伪狂犬等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工作。具体操作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现状制定规范的免疫程序。同时尽早进行去势、驱虫、健胃。驱虫最好采用驱虫针剂进行逐头注射,这样可以使剂量准确,能取得较好驱虫效果。在猪群前期工作结束后,应尽量让仔猪多采食,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以最大程度地挖掘优良品种猪的生长潜力,为育肥打下基础。 5、育肥猪的管理 育肥猪分群时
6、应注意尽量保持原圈原群饲养,个别调整的原则,必须注意饲养密度,使每头猪有0.84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6、“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温,每天喂料量按干饲料计算,占体重的35%,可分三至四顿喂养,每顿间隔时间尽量均匀,至少最后一顿为夜食,每次喂八九成饱,以槽中无剩食为最好。更换饲料要逐渐过度。在夏季天气炎热时,应将饲喂时间避过当天的最高温时段,防止产生厌食现象。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圈内卫生清洁,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冬季躺卧处应注意保暖,(可铺垫煤渣或麦草)以防止散热;夏季应在地面洒水,定时通风,使猪有凉爽舒适的感觉。配合日粮应按各阶段的营养要求采取适
7、量的日粮水平。提倡生食干喂,饲料生食可以保持饲料中维生素不受破坏,干喂可使饲料充分咀嚼保证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提高饲料利用率。由于生食喂猪易感染寄生虫,应每月进行一次驱虫,降低饲料损耗,加快增重效果。适时出栏,从仔猪进入培训猪舍到出栏,经135天左右,平均体重达85-90公斤时应及时出栏(猪生长到100公斤以上时,饲料转化率逐渐降低)。3、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前期:配种后030天。此阶段包含了两个胚胎死亡高峰期,即胚胎着床期、胚胎器官形成期。妊娠前期高水平的饲喂可降低胚胎存活率。主要是因为妊娠前期血浆孕酮水平对胚胎的存活率产生影响,尤其是配种后72小时内的高水平饲喂对窝产子数非常不利。因此,
8、建议母猪配种后3天内采食量控制在每天1.82.0千克。配种后430天,每天的采食量控制在每天2.0千克。因能量过高会提高肝脏血液,因能量过高会促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影响激素的分泌,降低血液循环,导致血液中黄体酮的清除,从而降低血液中黄体酮水平和子宫特异蛋白质的分泌,不利于胚胎的存活,导致胚胎死亡增加,妊娠中期:配种后3080天。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调节母猪的膘情,管理好母猪的膘情是提高母猪生产成绩的关键,母猪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其生产性能,所以需对母猪的膘情进行调控。原则是限制饲喂、看膘投料。需注意以下事项:1)母猪在妊娠期的采食量会影响到哺乳期的采食量,妊娠期采食量过高,哺乳期的采食量就
9、会上不去,这样会使哺乳期母猪奶水差,影响生产成绩。2)妊娠母猪的采食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影响膘情。3)妊娠母猪的采食量对母猪窝产仔数的影响,采食量过高引起产仔数减少。4)妊娠母猪的采食量对仔猪初生重的影响,此时采食量过高,仔猪的出生体重也不断增加(胎儿过大引起难产)。因此,建议这个时期每天的采食量控制在2.02.5千克之间。 妊娠后期:配种后80110天。妊娠后期饲喂要注意两个现象,一是妊娠80100天,此阶段是母猪乳腺的发育期,乳腺是用来产乳的,如果此阶段饲喂量过大,会引起母猪过肥、过量的沉积脂肪,阻碍了母猪的乳腺发育,加上妊娠期子宫腔的增大,肠胃受到挤压,蠕动减慢、导致便秘,从而使一些
10、毒素进入血液,导致临床上见到的乳房水肿,哺乳期少乳甚至无乳。 二是妊娠80天后是胎儿快速生长的时期,大约70%的胎儿体重是在这一时期生长的。饲养母猪是希望能生产出多而个体大、健康均匀的仔猪。同时让小猪在产出后体内有足够的营养积蓄,这样才能让仔猪健康而且快速的生长。这两个现象发生了一点小的冲突,如果过早地增加饲喂量,有利于增加出生重,却不利于乳腺的发育,而过晚增加饲喂量,照顾了乳腺发育,又会导致仔猪出生重较低。从而全面考虑,在母猪妊娠90天开始加料较为适宜,因此,妊娠90110天的饲喂量以每天饲喂3.03.5千克为宜。到妊娠后期,不仅要满足营养需要,还需要提高饲料的质与量。 分娩前5天和分娩后5
11、天:此时期为产前产后时期,母猪的应激较大,往往因为饲喂不当即引起母猪产后疾病(母猪便秘、难产、子宫内膜炎、无乳综合症),需防止母猪哺乳后期采食量下降,所以分娩前3天开始逐渐减少饲喂量,每天减少0.5千克,分娩当日喂0.5千克或者不喂,可以适当增加些粗纤维饲料,分娩后每天增加1千克,5天后达到5千克以上,接近自由采食。同时做好人工监护分娩,调整产房的温度、卫生等环境设施。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季节的因素,天热母猪不爱吃料,要多喂含纤维质少的青饲料,不喂含纤维质多的粗饲料及米糠等饲料,以免增加体积增热对猪的危害,能量不够用时,可加喂油脂3%5%,含有热能高,但体增热少,既增加能量饲料,又有降低热应激
12、的效果。4、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母猪的饲养:母猪在哺乳期营养需要量很大,特别是哺乳较多仔猪的母猪。一是因母猪整夜照料哺乳仔猪,使母猪的日常维持需要增加;二是因大量泌乳的营养消耗。母猪乳汁是仔猪生后5天内惟一的食物,21天时也几乎全靠母乳,35天时母乳提供的营养还占66,42天时占50。可见,分泌大量优质的乳汁是仔猪成活和生长的关键因素。然而,哺乳母猪常因采食的营养不足,就本能地动用体内的储存,靠大量分解体脂来补充泌乳的能量需要,结果导致哺乳期母猪的失重现象。所以对哺乳母猪,一方面要制定较高的饲养水平,每千克配合饲料中能量不低于13389千焦,粗蛋白不低于16;另一方面要增加饲喂量。 由于母
13、猪饱食后影响分娩,则应从分娩前就开始减料。分娩当天停料,补以麸皮汤或盐水,分娩后又因分娩体力消耗过大,身体疲倦,消化机能弱,则应在23天后,将饲料喂量逐渐增加,57天达到哺乳期的正常定量,每天4.5千克以上,并尽量多喂,带仔多于10头的哺乳母猪,每多1头仔猪加喂0.5千克,断奶前的23天每头每天饲料喂量减少至1.51.8千克。饲料潮拌后生喂,哺乳期母猪的日常饲料摄入量十分关键,尤其在夏季高温时节。为了提高采食量,一般每天饲喂3次。当夏季高温时,就要采用白天、傍晚和凌晨的多次饲喂。日常保证母猪的充足饮水,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加喂一些优质青绿饲料或添加25的油脂,以促进母猪泌乳,减少便秘; 哺乳母猪的
14、管理:适当的管理可促进母猪的产后身体恢复和泌乳性能。 保证充足的饮水,满足日常大量泌乳对水的需要,最好安装自动引水装置。 保持适宜的环境。需日常通风换气,冬季加以保温,防止贼风侵袭;夏季注意防暑。舍温过高时,可给予哺乳母猪颈部滴水,降温效果较好。及时清扫圈舍粪便,时常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和灭蝇。 保证圈栏光滑,地面平坦,防止划伤母猪的乳房和乳头。 (二)猪的疫病诊断与防治1、猪瘟猪瘟是危害生猪健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流行特点;猪只不分年龄、性别、品种、都属易感染者,只要发病均可感染。气候因素对本病没有明显影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猪只发病后,在短期内(一般1 3周)往往会使全
15、窝仔猪或全群猪发病,并传播邻近猪群,造成大流行死亡,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临床症状最急性是突然发病死亡,生前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急性者体温升高4042,寒战、精神沉郁、拒食,先便秘后腹泻,粪便带血丝,病猪有时发生呕吐。皮肤上常有红斑或红点,指压不退色。有时病猪有神经症状,局部发生麻痹,运动失调,沉睡昏迷,一般510日死亡。慢性者由急性转变而来,这时病猪消瘦,食欲时有时无,喜欢污水,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猪的耳尖,尾尖或四肢的皮肤发生坏死,一般再20天内死亡。防治措施(1)保持每年春秋两季给猪注射疫苗,不论猪的年龄、性别、品种、一律在皮下注射,注射一周后就可产生免疫力。(2)因感染猪瘟死亡
16、的猪,要一律进行深埋或焚烧,不能销售及食用。(3)对猪瘟到目前没有治疗药物,只能坚持以防为主。(4)对圈舍要用1030%生石灰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病原传入。(5)饲养人员不能随意走窜其它圈舍,防止疫病传染。2、猪丹毒猪丹毒是猪的一种急性 ,发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呈现高温和皮肤上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本病流行特点:除猪以外,其他家畜、禽类和人也能感染发病。人感染后所引起的疾病叫类丹毒。本病主要发生于猪, 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此菌。富含腐殖质、沙质的土壤适于本菌生存。因此,土壤污染在本病的流行病学上有极重要意义。病猪、临床康复猪和健康带菌猪为传染源,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体外。主要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及蚊、蝇、虱、蜱等吸血昆虫传播。带菌猪在不良的条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