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9.98KB ,
资源ID:173858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3858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本科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本科Word格式.docx

1、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指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量变引起质变;辩证否定是对事物既克服又保留;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指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实践是

2、指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适度原则;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别在于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白马非马”的哲学命题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联系的特点;发展的实质;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其决定作用的是生产

3、实践;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人的才能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

4、矛盾;社会革命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属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劳动二重性学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因为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是指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去实现;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及计算;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全部垫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转化为利

5、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含义是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

6、结果;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发展及趋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主要实现方式是参与制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金融资本;垄断的形成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第6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三大

7、空想社会主义;第7章 共产主义崇尚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2、知识点2:(多项选择题)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而不是教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的实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

9、不可超越的;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所包括的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体现了的辩证法思想;真理具有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实践在认识

10、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人民群众的含义是指从量上看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明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11、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整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不断地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积累、资本集中、资本积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含义;货币所发挥的职能;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古典政治

12、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命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发展及趋势垄断利润来自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通过高价出售消费品,把消费者的一部分收入转化为垄断利润,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通过向非垄断企业低价购买生产资料,占有它们的一部分利润;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尚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3、 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三、知识点3:(简答题)意识的含义,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党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资本的本质及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商品的

14、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及意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尚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四、知识点4:(材料题)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推动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其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及其关系原理。5.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6.度及其适度原则。7.量变与质变及其辩证关系原理。8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9.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0.实践是人

15、与自然统一与分化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1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教材67-73页)参考练习:1、近10年的考研政治选择马基真题; 2、2008年以来的马基历年自考选择、简答真题;3、其他选择题;4、2014、2015年的考研材料真题;5、文都教育,2016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强化通关800题(上、下册),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其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材料题。答案: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基本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

16、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也就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是划分辩证法的观点和形而上学的观点的标准。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

17、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部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孤立、静止、片面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变化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纯外力的结果。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

18、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从其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有能动作用。意识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意识有指导时间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还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5、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

19、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6、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具有一维性(不可逆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结构性,空间具有三维性(可逆性)原因:因为时间和空间就是物质运动的形式,而物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的计量单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7、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其

20、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的活动。最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8、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是什么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9、联系及其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

21、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1、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12、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等构成了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1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14、否定之否定规律

22、原理的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一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15、什么是量变质变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16、认识的本质是什么?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1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

23、对客体的改造。这是基本关系,也是认识关系的基础。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实践关系、认识关系都不是主体或客体独立进行的,是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18、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内容(实践的概念、要素、特征、形式)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2)社会关系实践 (3) 精神文化创造实践19、为什么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

24、准。所以,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0、 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摹写性与创造性2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22、如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23、认识为什么

25、要回到实践中去?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4、从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是什么?1、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一定的中介环节.3、理论要回到实践中,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4、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25、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从实践到认识2、从认识到实践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26、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一方面是真理反映价值关系,另一方面是真理自身具有价值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28、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内涵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

26、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29、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3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什么?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3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什么?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3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问题3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2、社会意识

27、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诸形式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34、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提到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它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35、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 ,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36、什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

28、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二、论述|1、如何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1、 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社会发展史不同于自然发 展史,社会的运动、变化及其规律是通过社会主体自觉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历史存在,人类实践的过程创造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但动物的生存活动没有使它们产生“历史”的概念。因为动物的活动不具备实践的特性,只是对当下外部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它既不能接受先前活动的成果,也不会考虑和预测未来。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的能力和生存方式都是后天的,是在自己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是历史的。没有历史就没有人类社会本身。这正是社会过程基于实践的独特本质。 第二,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生产实践不仅生产出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