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学说。 2、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与马义的产生也密切相关特别是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 3、马义的产生,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条件分不开。三、马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简答题.综用 马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1、马恩:不仅是马义的创立者,也是其发展者。 标志马义基本形成的著作: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恩德意志意识形态; 标志着马义公开问世的著作: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恩共产党宣言; 马
2、克思的鸿篇巨作:资本论。 2、列宁:继承捍卫发展了马义,把马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在十月革命前夕和革命胜利以后,多次谈到落后的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3、中国:马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义。主要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总之,马义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第二节 马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义的科学内涵/定义 简答题马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3、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 马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义不仅包括它创始人马恩理论,还包括它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列入马义范畴的理论,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一致。马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不能割裂开来,其中: a. 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原则; b. 政治经济学: 是理论基础,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处核心地位):是运用哲学分
4、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二、马义的理论特征 简答题马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马义的革命性: 集中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鲜明的政治立场: 不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也自我反思和审视社会主义社会;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愿望要求。2、马义的科学性, 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它的深刻性。 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3、马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义既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革命性),又是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性)。革命性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基础、保证;科学性源于革命性并
5、通过它表现出来。4、马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义的基本观点,是马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三、马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 一般了解第一, 与时俱进的含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二,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第三,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第四,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四、马义的社会理想 1、理想与社会理想: 理想是人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是全部理想的核心(按内容分:生活、职业、道德、社会的理想)。 2、最高理想vs共同理想 常考二者关系.简答马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
6、共产主义;我国人民的长期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最高理想vs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3、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 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节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义学习马义:要掌握其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在理论结合实际中学习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一、马义是行动的指南 注意理解。对待马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把马义当作教条、还
7、是行动指南。马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把马义作为行动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义一般原理出发。二、学习马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一般了解 1、学习马义的目的多选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第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义的根本方法选择.简用 第一,这是由马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其基础); 第二,这是由我们学习它的目的决定的 (为了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2种倾向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
8、和发展马义=新时代和实践向马义提出的5研究课题 简答多选第一, 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 (出现2情形:中国等继续走社会主义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第二,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不但没消失,反而有很大发展,阶级社会矛盾缓和)第三, 经济全球化: (出现事关全人类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第四, 世界新技术革命: (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对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严重挑战)第五, 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我国社会所处阶段,社会主义vs市场经济等问题)总之,应认真阅读研究马义的经典原著,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马义完全一致的。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
9、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简用 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选择题 (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统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 or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后者从属于前者。哲学的基本问题1、主体论(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2.唯心主义:相反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世界是否可知?1.可知论
10、: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2.不可知论:否认,世界不可知的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vs社会意识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历史唯心主义:世界的存在状态世界如何存在?1.辩证法:世界是联系、运动、发展的。因内部矛盾。2.形而上学:世界是孤立、静止的。否认内部矛盾。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2种对立 一元论vs二元论、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各流派观点,选择题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统一性问题A.一元论承认世界统一性,世上万物有一共同本质/本原:物质或精神a.唯物主义 一元论(世界本原是物质)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具体的物质形态)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11、”、中国明清王夫之“元气说”(古希腊认为水火是万物起源,中国“五行说”-五行杂以成百物) 局限性:开辟了理解世界本质的唯物主义方向,带有直观的、自发猜测的性质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作基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3.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结合唯物主义&辩证法,并将之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b.唯心主义(世界本原是精神)1.主观唯心主义英国.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宋朝.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朝.王守仁:(“心外无物”、
12、“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2.客观唯心主义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宋朝.朱熹:(“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神学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B.二元论(否认统一性,世上万物的本原是物质or精神这2个平行、独立的本原)法国.笛卡尔:(把物质和心灵结合起来的是上帝的力量)(二元论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重要,简答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 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
13、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晶,被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所证明。自然界是客观的、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三者构成了整个世界。只有马哲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常考简答: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马哲以前的旧唯物主义不能科学解释世界的本质问题,一重要原因是未形成正确的哲学物质观。1、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
14、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列宁物质定义的3个重要意义: 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能很好地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常选择、简答(牢记物质与运动、时空不可分)1、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
15、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一方面,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 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唯心主义(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把物质运动相割裂。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的)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主要有2种情形: 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具3重要意义: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
16、生命现象的产生。 理解绝对运动。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共同错误在于割裂二者。(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领会1、时间与空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不可逆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长宽高)。有2种表现形式:体积、空间位置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四维时空概念)。2、 时间空间与物质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
17、有限的统一,不可分割。绝对性和无限性:指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相对性和有限性: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作用马义对世界本质的解释,与旧唯物主义(直观性,忽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不同,不仅在于提出正确的哲学物质观,而且在于引入实践的观点,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实践的观点,是马哲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选择、简答(实践的概念、3特点、3形式)马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实践。1、实践的概念: 实
18、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主体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 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有3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一般来说,实践主要是指主体变革世界的活动,同时也包括探索性活动。2、实践的3个基本特点: (3个特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客观性。(从根本上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 自觉能动性。(从根本上与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 社会历史性。(同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又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以及实用主义实践观区别开来)3、实践的3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的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
19、实验。 其他一些实践形式(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马义的实践观点 很重要,常简答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实践的观点把马义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来。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人化自然。自在自然: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人化自然: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自然。自在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化自然。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实践的观点是马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仅仅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陷入唯心主义,主因其缺乏实践观点: 一方面,它把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看
20、成是纯粹客观的自在的东西; 另一方面,它又把人的实践活动看成是纯粹主观的东西。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去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就是用物质的原因去说明社会历史,这才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观点是马义关于人的观点的基础。 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看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不断从事实践活动。人只有不断从事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 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哲的基本观点。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哲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常简答马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2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劳动改变古猿的身体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语言和意识-形成社会关系-形成人类和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总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思想的确立,使马哲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缺陷,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常选择:世界联系的性质联系
22、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事物(自然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每一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是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的; 整个世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联系的多样性事务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主要形式有4对:直接联系vs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vs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vs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vs偶然联系认识事物联系多样性的重
23、要意义: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必须抓住事物中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避免只看直接联系忽视间接联系。(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常简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同事物的普遍联系紧密不可分的。 事物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必使事物的原有状态和性质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从而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2、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3个范畴,分别使用时各有侧重: 运动最一般意义的; 变化侧重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具体内容的改变。 发展指事物的上升性、前进性的特殊运动变化,即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的 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新事物必然战
24、胜旧事物: 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他们的拥护支持。 *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 新事物的曲折发展过程; 旧事物的压制和扼杀;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
25、历史过程。(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vs形而上学(世界如何存在? 1、对立表现在3方面(对立和斗争的焦点: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选择题 联系观点vs孤立观点的对立。 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承认事物内部矛盾vs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形而上学坚持一点论。2、唯物辩证法的定义、4内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领会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
26、系)、和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源泉(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发展观的实质核心)。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3个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4原理、意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常论述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矛盾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矛盾具2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由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所决定):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它包括2方面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它表现为2情形: 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双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