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低碳经济是引领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从“节能减排”进入“节能减碳”的新阶段。 把握低碳经济的战略内涵,需要对“低碳”的技术、社会、经济影响的本质有深刻的认知,需要对国际局势和我国国情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需要结合上海发展实际进行审慎分析。 1、低碳经济是全球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大引擎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突出,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高位震荡,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日俱增,并逐渐演变成为推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驱动因素。 从全球政治领域看,气候外交成为国际政治外交的焦点议题。气候外交的背后是发展
2、问题,发展权的焦点则是碳排放权,大气环境还能承载多少碳排放量,就意味着世界经济还有多少发展空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展开博弈。 从全球看,工业化国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体,1900-2004年全球累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约80%是工业化国家排放的,美国、中欧和西欧约占60%,美国累计约占28%,是中国的3.5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 根据荷兰环境评估局2009年6月17日发布的报告,2007年中国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24%,位居世界第一;美国约占全球的21%,居第二;欧盟占12%,印度占8%,俄罗斯占6%。在控制碳排放全球性治理框架下,中
3、国面临的国际压力将与日俱增,要在全球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导权,则必须在低碳经济上有所作为。 从全球经济领域看,低碳技术与经济是未来20年内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低碳经济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增长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技术创新,各国均寄希望于通过发展低碳经济相关产业来增加就业和复苏经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出台绿色新政和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旨在争夺全球低碳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藉此实现在低碳经济时代对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导权。作为崛起中的经济大国,中国在本轮危机中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在新一轮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全球竞争中,中国能否借助于金融危机引发的产业调整机遇
4、,尽快转向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国际位势的重要战略因素。2、低碳经济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但是,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仍然是粗放型的高投入、高消耗。特别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后,出口驱动型的中国经济承受很大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中长期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行动上看,中国已经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的核
5、心理念契合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强调的内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战略的延伸和扩展。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具体目标,而“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纳入国民经济规划中。 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化和城市化将是支撑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节能减碳”,是摆在中国面前的重大发展课题。就工业化而言,以钢铁、船舶、机械、建材、石化为代表的、具有重化工业特征的行业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这些产业都有着较高的碳排放量。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可能快速跳过
6、这一阶段,大幅度缩减重化工业比重。就城市化而言,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1978年全国城市化率仅为17.9%,2008年为45.7%,每年增长速度超过0.9%。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估计大约有3亿人口将迁移进城市居住和工作。考虑到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54倍,而城市化进程将推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中国城市化的高能耗需求将是刚性的。 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不可能人为地减缓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但可将其作为低碳发展的机会,摒弃高能耗、高污染
7、、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模式,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低碳化的协调发展,这既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3、低碳经济是上海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及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抓手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应对气候与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化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经济转型的不竭动力。建设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区,将成为下一次我国科技革命的示范区、经济转型的实验地。 2008年以来,上海经济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通过采取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积极举措,经济逐季回升,良好发展态势将进一步延续。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使得上海自身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8、,加快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 在“十二五”期间,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外部压力,还是实现国家战略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上海都将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转型和创新,将成为上海“十二五”发展的主基调,为此,要突出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形态向服务经济转变。服务经济是“四个中心”的本质特征,是经济结构调整、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二是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驱动是上海突破发展瓶颈约束、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二、上海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经济的重点和举措 上海发展低碳经济,要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将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经济是全方位、广覆盖、系统性地
9、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涉及从产业结构到能源结构的全面优化,以及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全面改革。因此,低碳经济是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 上海要把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作为抢抓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机遇、培育新增长点和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机结合点,要在发展低碳经济上走在全国前列。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立足上海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把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人口规模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目前上海处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起步阶段,应聚焦重点,从关键性领域进行突破,进而推动全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按照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结合上海城市特征,上海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可聚焦四大重点
10、领域:1、加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终端能效、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和消费比例,是城市低碳转型的最直接体现。结合上海能源资源与结构现状,优化能源结构重点应突出两个方面。 一是加大低碳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针对上海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特点,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项目,推动主要低碳能源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鼓励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大力推广分布式供能系统;继续保持适度比例的外来电,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上海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二是大力促进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集约、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减少原煤直接燃烧,应用洁净煤技术,提
11、高煤炭利用效率;应用二氧化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减少污染和排放,实现煤炭及煤基产品的高效利用和清洁利用。2、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 用能是二氧化碳最主要的排放源。据预算,上海由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全部排放量的85%以上。因此,做好节能工作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切实提高上海的节能减排绩效,要以十大节能工程为抓手,重点推进工业、建筑和交通三大领域的节能降耗。 一是以高效节能技术应用促进工业节能。重点实施工业用电设备节点工程、能量系统优化节能工程、余热余压利用节能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煤工程等。 二是以全过程管理促进建筑节能。引入建筑物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对既
12、有高耗能建筑开展节能改造,鼓励能源服务公司对既有公共建筑进行改造;推广节能施工新技术,降低建筑施工能耗;开展节能建筑示范工程、空调和其他家用商用电器节电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等。 三是以交通模式优化促进交通节能。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出行比重;提高运输装备技术等级,加强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促进城市轨道运输和水上运输等低耗能运输方式的发展;推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型车辆应用,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3、加快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低碳经济不会放慢经济增长,相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将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上海发展低碳
13、经济,要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将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上海产业现状和技术基础,要重点推进四类产业发展。 一是新能源产业要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核电要实现成套能力,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国内领先;风电要推进自主创新,实现大型海上风机产业化;太阳能发电要重点发展薄膜电池,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煤整体气化联合循环(IGCC)要以示范工程项目为载体,在国内率先形成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 二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化进程。主攻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两大重点,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降低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形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自主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三是节能
14、服务业发展要进一步健全市场交易平台。积极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培育完善环境能源交易所功能,不断拓展节能减排与环保领域的技术、资本和权益交易,开发创新碳交易、碳金融产品市场。 四是环保产业要进一步为促进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加快大气污染整治、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重点领域发展,提高电子垃圾、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率。 4、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 发展低碳型消费是建立低碳发展模式的一条重要途径,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和城市扩张规模也是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相近的情况下,日本人均能源消耗为4吨标油,美国为10吨标油,日美能源消耗差距的70%归因于消费模式的差异
15、。城市要实现低碳转型,人的理念和行为必须转变,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各种措施,引导人们形成低碳的生活模式和消费方式。上海开放度和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有基础、更有责任在全国率先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模式,建设低碳文明都市。 一是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抓住“低碳世博”契机,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等相关知识和发展理念,倡导良好的出行习惯、节约的消费习惯和节能的用能习惯,引导市民逐步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 二是要加强制度标准建设,加大对消费者采购绿色产品的财政支持力度,对消费者购买高能效产品、新能源汽车等提供补贴,创新绿色财税金融激励政策,建立绿色信息共享和监督机制。三
16、、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实施路径 在代表新一轮世界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方向的低碳经济领域,技术水平将是决定竞争地位的关键要素。 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代表着一种新的增长路径与发展模式。作为一个人口密集、一次能源资源稀缺、环境容量有限的特大型城市,上海发展低碳经济,应在国家大的方针战略框架下,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突出比较优势,创新实施路径,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低碳经济发展格局,切实推进上海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 1、依托上海要素市场的优势,搭建以上海为中心的碳交易市场平台 碳交易市场是推动低碳产业发展、整合低碳资源的重要纽带,市场潜力巨大。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08-2012年间全球碳
17、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以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年交易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目前在欧洲、美国等金融发达国家的碳交易中心,如欧盟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体系、欧洲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使发达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碳排放交易价格的话语权。与之相比,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有很大差距,组建国家级的碳交易市场十分必要。 上海要素市场较为完善,特别是,金融市场要素体系发达。国务院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为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提升带来国家层面的重大政策突破,市场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因此,上海应充分发挥市场优势,以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为基础,聚合各大金融机构力量,借鉴国际先
18、进经验,推进国家部分二氧化碳、气候、环保等权益性交易产权化。以城市清洁发展机制(CDM)为重点,加快构建以上海为中心、面向全国、符合国际标准的碳交易平台。推进碳交易市场、碳交易金融创新,开发节能减排、碳排放等权益交易和金融衍生产品,充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构建服务全国低碳经济的交易平台。 2、依托上海服务经济的优势,创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低碳实践区 上海是一个商务发达、商业活跃的现代化都市。2008年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无论从自身发展的周期看,还是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规律看,上海都将加快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也是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的优势所在。因此,在上海推进
19、低碳实践区建设过程中,创建以服务经济为特色的低碳实践区是重中之重,这不仅对上海本身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而且对国内其他城市发展服务业也不失为有益的借鉴。把崇明生态岛、临港新城和虹桥商务区作为“十二五”上海三个低碳实践区,加大对以服务经济为特色的低碳实践区建设的推广和支持力度,强化科技、人才、资金、政策等各项资源支撑,形成上海低碳经济的发展特色。 结合上海实际重点,一是借助世博会的品牌效应,以低碳世博为契机,发挥世博后续效应,注重相关低碳技术、低碳设备、低碳理念的后续利用、推广和传播,以世博低碳理念、世博低碳技术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二是聚焦虹桥商务区的建设发展,从技术、设备、制度等方面全方位推进低碳化
20、发展,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的低碳发展模式,将虹桥商务区打造成为中国首个低碳商务区,发挥在全国的示范带动效应。 3、依托上海科技人才的优势,聚焦突破面向未来的低碳关键技术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转型的动力,技术进步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代表新一轮世界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方向的低碳经济领域,技术水平将是决定竞争地位的关键要素。 上海科技人才资源丰富、科技综合实力较强,技术创新优势明显。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上海共有56项(人)获奖,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5%,其中,涉及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项目有15项获奖,占获奖数的27.8%。可见,上海在低碳技术领域已经
21、形成一定基础。当前低碳技术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上海有必要牢牢把握当前低碳技术发展的方向,通过强化公共研发机构和试验平台建设、引进设立开放式的国家新能源研究机构、进一步完善鼓励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等举措,加强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推动低碳技术和研发成果的转化与市场化应用。上海还应着眼于服务全国,在全国大市场中发挥技术引领和技术服务的作用,为上海低碳技术成果的应用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提升上海“服务全国”的能力。 4、依托上海经济中心功能的优势,引领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模式 作为我国经济科技实力较强、开放程度较大、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要率先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模式,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
22、整,发展服务经济,降低重化工比重,以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低碳经济方面,应该率先探索发展,这既是国家对上海的殷切期望,也是上海发挥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向低碳城市转型过程中,上海要进一步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构建低碳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引领国家的低碳发展模式。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扩大教育宣传,以社区、校区为单元,以竞赛、活动为平台,推广普及低碳知识、低碳理念等,倡导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行合理适度的消费模式,营造节能减碳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要开展“低碳企业”评定与宣传,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中贯彻低碳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增长与低碳发展的有机融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