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3.55KB ,
资源ID:173354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3354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北京市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二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北京市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二Word下载.docx

1、A. 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 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C. 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D. 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答案】A本题旨在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该题以“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由题中的“天下非一姓之私”“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即常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姓”指皇帝,以此来映射“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B、C、D三项题中材料均未涉及。所以该题答案为A。【易错警示】正确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早期进步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

2、,他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本质上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14. 林则徐在谪戍新疆伊犁的途中,致信友人说:“彼(英国)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余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进行了“师夷长技”的思考 B. 因为免官导致意志消沉C. 难以战胜船坚炮利的英国 D. 看不到富国强兵的出路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该题以“林则徐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

3、理解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林则徐在致朋友的信中提及:“英国的大炮比我方大炮的射程要远很多,这是武器装备不如人家如果不改变这一状况,既远调百万貔貅(p xi,古时候对军队的称呼),岳飞、韩世忠在世也只能束手无策”,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与题意及史实不符,错误;15. “我们今天有一千种理由来论证中体西用的浅薄、机械和似是而非,但是却设想不出一种可能的方式,来取代它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冲破坚冰、开启航道的客观历史作用。”(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体西用”起到了维护中国传统思想的作用B. “中体西用”造成中国人对西学理解的肤浅C. “

4、中体西用”成为阻碍东西方交流的坚冰D. “中体西用”思想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答案】D本题旨在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解析】由题中“我们今天却设想不出一种可能的方式,来取代它(中体西用)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冲破坚冰、开启航道的客观历史作用。”可知作者对“中体西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持肯定态度的,A、B、C项表述均与作者观点相悖,故错误;D项正确。所以该题答案为D。16.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 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B. 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的问题C. 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D. 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答案】C本题旨在考查辛

5、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孙中山三民主义【解析】该题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的最根本的区别”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由此导致了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有根本的区别,孙倡导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所以该题答案为C。17.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攻占武汉和广州。与此同时,抗日战争却进入相持阶段。以下对于上述战争态势的认识,正确的是 ( )体现了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 日本侵略军消耗巨大,无力继续进攻中国损失严重,暂时无力对日本反攻 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了日本的兵力A.

6、 B. C. D. 本题旨在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和广州后,因其战线太长和战争的消耗,其财力、物力和兵力等方面严重不足,对正面战场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已有很大的困难;国民党军队抗战初期在正面战场积极抵抗战,虽然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实现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但因中国损失严重,暂时也无力发动对日本的反攻;中共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虽严重威胁着日军的后方,但要战胜日本尚需积蓄力量。以上诸原因使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题中均正确。18. 在1950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基本结束时,国内尚待解放的地区,除了台湾和部分沿海岛屿外,还有 ( )

7、A. 华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西藏地区 D. 新疆地区本题旨在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该题以“人民解放战争基本结朿”为切入点,时限为“1950年6”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49年4月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随即发动了解放大西南、进军大西北的战役,A、B、D三项均发生在1949年;西藏于1951年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基本上实现了统一,故C项符合题意要求。所以该题答案为C。19. 以下各项,属于中共“八大”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是 ( )A.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 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C. 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

8、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D. 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本题旨在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该题以“中共“八大”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项与中共“八大”有关;B项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C项与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有关;D项为1949年的“新政协”的影响。【举一反三】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及经验教训1.核心问题:(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9、。2.经验教训:(1)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3)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20. 罗马法规定,要式买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如果做错一个动作,说错一个词语,买卖就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对此理解和评价正确的是 ( )僵化刻板的规定抑制了商业发展 以严格的程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罗马法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 罗马法的特点是注重程序和形式A. B. C. D. 本题旨在考查罗

10、马法【解析】该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该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通过排除法找出答案。由题中的“买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如果做错买卖就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但并不影响买卖的进行,错误,由此排除A、C两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再排除B项;故D项正确。21.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将近一个半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终于发生了变革。导致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人运动的兴起 B. 工业化的进展C. 城市化的影响 D. 法国革命的冲击本题旨在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的

11、标志,由题中的“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将近一个半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终于发生了变革。”可推知时限大致为18世纪30年代,再根据所学,可知英国的此次改革应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而导致变革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所以该题答案为B。22. 列宁在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到的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据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问题主要是 ( )主要目的是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力图通过集中人力物力战胜敌人超越了当时俄国的社会发展水平 保留了过多小农经济的落后成分A.

12、B. C. D. 本题旨在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解析】由题中的“反思”“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等信息,可知列宁已经意识到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错误的,它超越了当时俄国的社会发展水平,符合题意要求;是其最主要的意义,是认可的;不是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在其实施之前它就早已存在,故不符合题意要求。23. 以下各项关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次大战后世界市场持续萎缩B. 工农业生产力超过了社会实际需求C. 股票投机破坏了金融市场稳定D. 大量工人失业使社会消费需求锐减本题旨在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解析】一战后的20年

13、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故A项与史实不符;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不是因“工农业生产力”而是资本家的盲目生产超过了社会实际需求所致,B项错误;C项是引发此次大危机原因之一;D项是此次危机的后果而非诱因。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60分)37. (34分)保证政府官员的清正廉洁,提高政府官员的行政能力和效率,是古今中外政治史的一个重大问题。材料一 依照传统理论,从政之道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性,一个从政者应该是一个有德行、有责任心的人,这样的人居于官位,一方面能保证更大程度地发挥权力的正面效能,防止权力异化,另一方面,在“上行下效”的原理下,好的官德会形成良好的官风,好的官风又

14、会带动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如果民众都能自觉效法官员的道德行为,天下之治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所以,儒家一贯秉持“有治人,无治法”的观点,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这一观点为后代执政者所普遍接受。孙季萍 冯勇中国传统官僚政治中的权力制约机制(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下的为官和施政之道。你如何评价这样的为官和施政理念?(10分)材料二 英国革命后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国王许多特权,如录用官员之权,于是国王封官许愿,笼络人心。不少昏聩无能之辈在政府中高居要职。可见,在英国革命胜利初期,议会对国王的均衡和制

15、约关系并不稳定。政治丑闻屡见不鲜,政府声名狼藉。随着英国的两党制成熟,下院多数党控制内阁,哪一个政党执政,就把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可见,无论是“恩赐官职制”还是“政党分赃制”,都有严重的弊端。一个是营私舞弊,买卖官职,使不学无术之徒充斥官场;另一个是造成行政系统动荡,政策缺乏的连续性。为了使政府在政党轮替时工作保持稳定,19世纪初,在政府各部设立“常务次官”及其下属的“文职服务员”,按规定他们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与内阁共进退。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长期执政。到

16、19世纪后期,自由党政府颁布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规定文官均需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剥夺了贵族垄断官职的特权,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度的创立是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残余势力和资产阶级保守势力的胜利,从此剥夺了他们对行政机构的控制,使官员成为执行政府意志的可靠工具。摘编自王铭英国文官制度述论(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材料三 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但无力解决“新政”所需资金,只能加重旧税,增设新税。统治者不仅不思惩治腐败,渡过难关,反而乘机巧立名目,搜刮百姓,官员们中饱私囊

17、,既增添了“新政”的难度,也败坏了“新政”的形象。下层人民忍无可忍,只好奋起抗争。清朝长期实行捐官制度,“新政”曾下令废止,但实则一直存在,这就降低了官员的素质,助长了腐败。至于清政府的办事效率,更是低下,往往公文旅行,流于形式。“朝廷颁布一令,政府恭录谕旨寄之督抚,督抚下之司道,以旅行于各府各州县,而政府之能事毕矣。其行之有效与否,政府不复过问也虽以奉旨交办之事,迁搁数载,亦遂久而若忘,因循废弛,遂以不振。”摘编自肜新春晚清中国道路,高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3)清政府实行“新政”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材料三揭示了导致“新政”失败的哪些因素?【答案】(34分)(1)强调官员的个人道德品质,(2分

18、)以道德品质引导百姓向善,(2分)主张人治,忽视法治。(2分)关注官员道德品质是必要的。(2分)忽视制度和法治,轻视人民群众则是错误的。(2)基本史实和材料要点(6分)相关的评价(6分)总体认识(2分)英国革命后一段时间中官员任用被王室和权贵所把持,腐败严重。封建制度的残余影响尚存。(1分)言之成理,无史实错误即可。两党制下政党轮替伴随着权力分赃,导致行政混乱,政策多变。资产阶级政治的局限性,民主化进程有待深入。事务官(常务官)与政党政治分离(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通过公开考试选拔文官。工业革命和工业资产阶级影响扩大,民主化进程的发展。(3分)(表格仅作为阅卷参考,学生不得以表格的方式解答此问

19、题)(3)背景和目的:民族危机和国内矛盾导致清朝严重的统治危机。(2分)清政府想通过新政增强国力,缓和矛盾,维护统治。失败的因素:实施“新政”缺乏必要的资金;(2分)官员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2分)官员素质低下导致政策无法有效实施。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辛亥革命。【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施政之道”可由题中材料直接归纳、概括。对于第二小问“评价”:可以依据以下几点概括有治人,无治法忽视制度和法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轻视人民群众依据第一问可概括出关注官员道德品质是必要的。第(2)问可以从“英国革命后初期”“两党制下政党轮替执政”“英国

20、文官制度确立后”三个时期入手,概括每一个时期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采取的针对措施并对此作出相应评价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背景和目的”根据所学及材料组织即可。对于第二小问“失败原因”主要是依据材料概括。40. (27分)土豆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蔬菜,同时它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2014年12月,农业部提出了马铃薯的主粮化战略,小土豆翻身进军主粮界,引发公众热议。在全球人口暴增的年代,使他们不致挨饿的那些美洲作物,最初其实是很低贱的食物,但天灾人祸的危机,为马铃薯创造了良机,马铃薯的特性正符合危机时人类的需求;如今,马铃薯是全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

21、都能生长;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惊人,而且种植几乎没有成本。1600年后,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植物学家、改革人士、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开始想到用马铃薯解决危机。1641年英国入侵者在爱尔兰杀人放火捣毁庄稼,大多数农作物颗粒无收,惟有马铃薯在地下安然渡过了战火和严冬,使爱尔兰人得以渡荒抗灾。爱尔兰成为欧洲第一个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方。正如上述在爱尔兰所见,战争、饥荒把马铃薯打入了中欧、东欧。对于准备战争的政治家而言,它是军队最理想的粮食。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今天波兰和德国东部,积极推广马铃薯。最终这种作物征服全欧洲。摘编自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1)依据上述材料说明马铃薯在近

22、代欧洲成为一种主要粮食的原因和影响。(2)除了南方马铃薯优势区外,我国马铃薯优势区主要分布于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依据图10,简析这一过渡地带的环境特点。网站调查:马铃薯成我国第四大主粮,你怎么看?网友甲:马铃薯一直都当菜吃,让马铃薯做主食,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易过人们的传统思想障碍关。网友乙:中国人对马铃薯以及其营养价值了解得还不多。网友丙:新鲜马铃薯不利于保存,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还是薄弱环节。(3)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人们认可马铃薯做主食需要一个过程。(7分)【答案】原因:马铃薯易于种植,产量高;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粮食需求的增加;战乱的影响和战争的需要。影响:有助

23、于维持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题旨在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解析】对于第一小问“原因”注意抓住材料关键信息:“马铃薯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都能生长单位面积产量惊人种植几乎没有成本”、“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战争、饥荒把马铃薯打入了中欧、东欧是军队最理想的粮食”、“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积极推广马铃薯”、“天灾人祸的危机马铃薯的特性正符合危机时人类的需求”。对于第二小问“影响”注意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等角度作答。41. (18分)我国正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把诸国发展之梦与中国梦连接起来。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需

24、要经过茫茫戈壁沙漠外,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在唐代,由于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北方地区藩镇割据,“不供贡赋”,“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主要出产于东南地区。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摘编自杜瑜海上丝路史话(1)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8分

25、)(2)我国政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沿着“一带一路”出国办厂经商。结合图11,概述此政策对中亚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陆上丝路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战乱的影响;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相比运力低,运输成本高;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的外贸物品出产于南方沿海地区;海上丝路能够连接更为广阔的贸易区域。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由题中的材料:“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自然条件比较险恶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战争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出产于东南地区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归纳概括即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