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8.18KB ,
资源ID:173295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3295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经营者集中的规制的相关条例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经营者集中的规制的相关条例文档格式.docx

1、反垄断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一)经营者合并;(二)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三)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反垄断法框架下的经营者集中,同民商法框架下的企业合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民商法意义上的企业合并规定,着眼于企业合并后的法律主体地位,着眼于合并之前的企业的民事权利义务的承继。而反垄断法关注的经营者集中,则侧重于分析原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独立的经济主体因为合并之后对于经济结构的影响和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三)横向集中、纵向集中、混合集中虽然现有的反垄断法规定中,并没有出

2、现横向集中、纵向集中、混合集中的概念,但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垄断法律制度都按照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所处的行业进行了此种划分,并且对应于横向集中、纵向集中、混合集中,反垄断法规制部门采取了不同的规制原则和规制方法。1、横向集中当参与经营者集中的经营者处于同一行业或者其产品属于同一市场时,该集中行为被称为横向集中,也称为水平集中。横向集中是目前所发生的经营者集中行为中最为多见的集中类型,一方面可以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又使得同一行业内的企业数量减少,并且使得行业中剩余的企业更加容易发生共谋问题,对于竞争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成为世界各国反垄断规制部门重点关注的对

3、象。2、纵向集中所谓纵向集中,是指参与集中的经营者的产品互相之间的关系为上下游关系,或者为前后工序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生产、销售之间的关系。纵向集中具有减少外部竞争压力、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优势;但是,如果一个纵向集中覆盖的市场范围过大,也可能对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各国反垄断规制部门对于纵向集中通常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3、混合集中混合集中是指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分别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相关市场,或者其生产经营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混合集中适应现代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有利于减少市场风险、实现范围经济效益,一般不会显着改变市场结构,只有当其产生明显的反竞争效果时反垄断规

4、制部门才予以干涉。二、相关市场的界定在对于经营者集中行为的规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相关市场的界定。甚至可以说,许多经营者集中行为是否能够得以进行,在第一个环节中,即界定相关市场时,就大势已定。同样,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中,争议最大的也是相关市场的界定问题,对相关市场的不同界定直接影响到对集中性质的认定,进而导致不同的规制原则和方法的适用。(一)相关市场界定的概念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相关市场,是指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务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在反垄断法领域,确定相关市场(Relevant Market)是法律适用的起点与基础。一切竞争行为,均发现在

5、一定的市场之内。而所有的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亦需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展开。只有确定了相关市场,才能够鉴别在市场之内是否存在竞争,才能判断某一具体的经营者集中行为有益于还是有害于竞争,从而才能评价该行为是否应当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从经济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生产者或者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市场一般是指企业销售其产品的场所。或者更简单地说,是指它们所处的行业。然而,竞争法中的市场则一般是指相关市场,即需要在具体的案件中确定,哪些企业是相互竞争者。为了能够了解一定市场上参与竞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企业的市场份额,这就需要给市场划定一个范围或者界限。”11、相关市场界定的产生在反垄断法产生之前,经济学中

6、市场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阐释。1942年斯蒂格勒(George)提出:“一种商品的市场是这样一个区域,其中价格趋向相等而运输成本得到补贴。”这个定义背后的理念是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中,自由贸易使得市场区域内相同产品的价格通过现行的或潜在的“套利”活动不断趋同,直到两地间同一产品的差价正好等于运费。但是,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没有利用经济学中“单一价格”的市场概念发展出实用的相关市场界定理论,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多数经济学家反对简单地通过企业市场份额来判断市场力量的大小;另一方面,20世纪早期兴起的垄断竞争理论也认为产品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市场界定没有意义或十分困难。真正对相关市场界定作出贡献的是产业组

7、织理论。被认为是该领域创始人之一的梅森(Edward Mason)提出:“市场和市场结构必须参考单独的卖方或买方的立场来定义。这样的话,一个卖方的市场结构就应该包括他在决定商业策略和行为时考虑到的所有因素,也就是说,不论对何种产品,一个卖方的市场应该包括所有能影响其销售量的买方和卖方。20世纪5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哈佛学派对反垄断制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其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框架下,市场结构决定和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因此维持有效竞争的关键是控制市场结构。在这种思想下,市场界定问题在反垄断制度中的关键地位得以确立。1968年,哈佛学派经济学家Turner推动制定的司法

8、部合并指南完全采纳了结构主义的概念,即以市场占有率作为决定厂商合并是否合法的决定性因素,而界定市场范围成为计算市场占有率的前提。在反垄断法的实践中,首次明确提出“相关市场”这一术语的是1948年着名的哥伦比亚钢铁公司并购案。在该案中,美国政府起诉哥伦比亚钢铁公司在兼并联合钢铁公司时违反了谢尔曼法,在审判中,美国最高法院首次使用了“相关市场”这一概念,从此以后,相关市场概念开始在各类反垄断案中得到广泛应用。2、相关市场界定的发展由于法庭意识到要界定哪些领域和产品是相互竞争的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提出相关市场概念的同时并没有对其界定规则的制定做出任何努力,而仅仅依赖于产品的功能、品质、价格等特性进行

9、主观判断,直到需求交叉弹性2的引入,才使得相关市场界定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这标志着相关市场界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33年经济学家张伯伦(Chamberlin)首次提出利用需求交叉弹性来描述产品之间的竞争关系,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采用。在司法实践中,最早使用需求交叉弹性来辅助市场界定的案件是美国最高法院在1953年审理的Times-Picayune出版公司案。美国最高法院依据需求交叉弹性,否定了在报纸、收音机及电视上刊登或播送的广告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自Times-Picayune案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需求的交叉弹性成为美国最高法院界定相关市场的主要方法。3、相关市场界定的里程碑SSNI

10、P1982年美国司法部颁布的兼并指南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定义了“反垄断市场”,这一定义被公认为是相关市场界定的里程碑。“一个市场是指一种产品或者一组产品以及生产或者销售这种或这组产品的一个地域范围。在该地域内,一个假设无需服从价格管制并且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作为这些产品在当前和今后唯一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在所有其他产品的销售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它可能会进行一个数目不大但显着的且为期不短的涨价。一个相关市场就是一组产品和一个范围刚好满足这一检验标准的地域。引文中所指的这个检验即SSNIP(假设的垄断者)检验,全称“小而显着的非暂时性价格上升。该检验从一个候选市场开始,假设垄断者事实一个微幅而且非暂

11、时性的提价。如果提价是有利可图的,那么该候选市场就是一个相关市场;反之,当所考察产品存在足够多的相近替代品时,提价使得足够多的消费者转向其替代品,从而使厂商无利可图,这是我们就应该把这些替代品也包括到相关市场中来。SSNIP思想奠定了现代反垄断市场界定的基础,并且得到了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比如,欧共体委员会(1997)在有关市场界定的通告中也采用了SSNIP的范式,指南将市场界定为一个区域或是一组商品集合,在这其中需求是高度弹性的,而在这之外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二)相关市场的界定标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法律术语解释中认为:“市场界定有两个基本的方面:(1)产品市场,即集合

12、在一起的产品群。(2)地域市场,即集合在一起的地理区域。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反垄断法律都将相关市场划分为产品市场和地域市场两种。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与此相同,只是在概念上使用了“商品范围”的提法,而未称之为“产品市场”。1、产品市场产品市场的界定标准属于传统的相关市场的界定标准,但也是最为直观的界定标准。一般认为产品市场的划分标准,应当考虑如下因素:(1)产品的性质产品的性质一般是指产品的物理性质。如果产品的物理性质差别极大,则基本可以将两者界定为不同的产品市场。但是,物理性质的差异只是成为不同相关市场的初步认定标准,并不足以绝对划分不同的产品市场。(2)产品的用途产品的用途实质上是从

13、产品的需求出发对于相关产品市场进行界定,是相关产品市场划分的客观标准之一。(3)产品价格在界定相关产品市场的时侯,起到实质性作用的并不是价格上的差异,而是一种产品价格上的变化是否对另一种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4)消费者的喜好所谓消费者的喜好,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消费者对某种产品产生了一种消费依赖。消费者的喜好是一个复杂、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有时候、单纯用理智、价格、性能等标准无法解释消费者对特定产品消费的坚持。(5)产品的替代性相关产品市场是由特定产品以及与特定产品具有相互竞争关系的类似产品组成的。当经营者在市场上推出某种产品之时,他必须同与其产品具有替代性的产品进行竞争。如果产品的购买者

14、对产品的质量、价格等不满意,就可能转而以具有类似功能的产品进行替代。在适用反垄断法之时,界定相关市场需要对特定产品的类似产品进行分析。对同类产品的分析比较容易,可以将其化为同一相关市场;对近似产品的划分则比较困难。界定相关产品市场时,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关键在于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具有替代性,替代性是否紧密。从国外反垄断执法实践来看,有时对产品的替代性解释较宽,有时较窄。如在美国杜邦公司玻璃纸案中,最高法院认定在食品包装中,玻璃纸与其他软包装材料间存在紧密替代性,因此相关产品市场应为整个软包装材料市场,而非狭窄的玻璃纸市场。由于杜邦公司在整个软包装材料市场上的占有率不足20%。因而不能认定其在市场

15、上实施垄断。相反,在德国反垄断法实践中,执法机构曾将紧密替代性标准控制的很严,认定很多产品不具有紧密替代性,从而将相关市场界定的非常狭窄,有人称其为“迷你市场”。2、地域市场地域市场与我国反垄断法所称的地域范围是同一含义,即特定产品销售的地域范围。地域市场的大小也是决定企业是否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决定因素。在实践中,确定相关产品的地域市场主要需要考察产品的销售范围。一般认为,划分地域市场的标准涉及如下因素:(1)运输成本在界定特定产品的地域市场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运输成本。产品的实用性虽然很强,但是如果运输成本过高,则也不可能容易扩大地域市场。运输成本的考虑,主要不是考虑运输成本的绝对数值,而是要考

16、虑运输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构成比例。另外,运输成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海上航运、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运输方式的飞速发展,运输成本在产品销售中的构成比例越来越小。(2)地域差异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会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产品的销售。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消费者习惯、消费文化、产品安全政策。同时,不同的地域也可能导致销售设施、语言不同,从而使得同一产品处于不同的竞争条件。(3)产品特性产品的特性,例如产品是否易于储藏,产品是否便于运输等特性,也会影响到产品的地域市场。除了上述因素影响产品的相关地域市场划分之外,税收和贸易政策、产品的检验标准、新的经营者介入特定区域经营活动的沉没成本也是应当考虑的因素。

17、产品市场、地域市场属于相关市场的传统界定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变化,一定会有新的相关市场界定标准出现。但是,鉴于中国的反垄断法律体系才刚刚建立,所以现有的反垄断分析还是应当立足于产品市场、地域市场的界定标准。我国现有的反垄断法体系还缺乏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中,由于商务部并未公布足够的细节,也无法判断其对相关市场是如何界定的。笔者在此仅就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界定标准体系提出自己的意见:(1)要注意需求交叉理论的局限性。在界定相关市场时,应主要考虑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的替代可能性问题。而且,相关市场主要应从商品或服务的范围及其可以移动的地域的范围这两个维度

18、来界定。同时,应以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品质、物理特性及其最终用途等作为基本的考察分析对象,并将需求者的消费习惯和特殊偏好、政府的管制措施、运输成本等作为应补充的因素加以考虑。(2)在判断是否存在需求交叉弹性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对需求方的认知问题。基于我国市场发育还不太成熟的基本现状,广泛地听取各地商业协会及各行业协会的意见,不失为一个较为积极的方法。(3)在对商品的品质和特性的认知问题上,应通过国家制定的相关商品的技术标准及规范、行业内部制定的商品技术标准及规范来确认。(4)对商品价格的认定,则要首先明确以何时的商品价格为基准。同时还要考虑具体的商业习惯,相应的商品投放市场的具体情况,提供

19、相应商品或服务的成本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等。(5)对于商品的最终用途的认知问题,应聘请法学专家和经济学专家设相应的问卷,对需求者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以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料。并对实际存在的社会生活习惯、行业内部的习惯性做法进行论证考察,以收集足够的资料确认不同的商品是否可以用于同一用途。(6)在界定地域市场的问题上,基本应依据需求与供给的替代性,但是在我国还应注意到有一些特殊因素的存在:一是地方上行政管制措施的影响。这事实上形成了市场进入壁垒,从而影响了商品的正常流动。因此,有必要建议立法机关通过立法要求各级政府在建立行政许可时,应当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关备案。二是考虑到我国的地域宽广,同时山区

20、的交通多有不便,这无形中加大了陆路运输的成本,这在界定地域市场时,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三、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审查(一)实体标准我国反垄断法规定了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实体标准。根据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审查经营者集中,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二)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三)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四)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五)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为应当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其他因素。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法律对于经营者集中行为的评价采用的也是多因素标准。如

21、欧共体的合并条例要求评价时考虑维护竞争性市场的需要,并且结合经营者的市场地位、经济和金融实力、供应商和用户的选择性、供货渠道和销售市场的准入情况、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变化趋势、中间和最终消费者的利益、科学技术进步等进行综合分析。(二)程序要求 1、事先申报制度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该法条规定了经营者对于特定经营者集中事项的事先申报义务。从各国反垄断法立法和执法实践来看,经营者集中的申报主要有两种制度:事先申报和事后登记。如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并购实施前应向有关机构进行申

22、报;而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规定除了大企业并购实行事先申报的制度外,其他企业并购原则上实行事后登记的制度。事先申报制度有利于经营者及时了解反垄断机构的态度,也有利于反垄断机构及时掌握企业规模变动和市场集中情况,使反垄断法律制度得以顺利实施。事后登记制度有利于经营者及时把握商机,但是一旦管理部门事后进行集中禁止,则有可能要求恢复原状,给当事人带来经济损失,也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因此,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事先申报制度。对于申报标准,反垄断法中并未作具体规定,而是在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中明确:“经营者集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

23、集中:(一)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二)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经营者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集中,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一)申报书;(二)集中对相关市场竞争状况影响的说明;(三)集中协议;(四)参与集中的经营者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五)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申报书应当载明参

24、与集中的经营者的名称、住所、经营范围、预定事实集中的日期和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王晓晔教授在评析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时认为,反垄断法关于申报材料的规定要增加透明度,让企业明确知道他们要申报的时候要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她提出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初次申报的时候应该是必要的资料,其后,为了使反垄断的审查能够有效进行,应该提供充分和足够的材料,保证反垄断执法机关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信息。2、初步审查反垄断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自收到经营者提交的符合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文件、资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对申报的经营者集中进行初步审查,作出是否实施进一步审查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经营者

25、。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决定前,经营者不得实施集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不实施进一步审查的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经营者可以实施集中。反垄断法设置初步审查程序,主要是存在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应当尽快进行经营者集中的审查,以使得经营者实施集中行为的计划较早摆脱不确定的状态,利于经营者提高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应当给予反垄断执法机构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审查。3、进一步审查反垄断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决定实施进一步审查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九十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是否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经营者。作出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应当说明理由。审查期间,经营者不得实施集中。有下

26、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经书面通知经营者,可以延长前款规定的审查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一)经营者同意延长审查期限的;(二)经营者提交的文件、资料不准确,需要进一步核实的;(三)经营者申报后有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经营者可以实施集中。”在进一步审查中,法律对于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决定的行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一,反垄断执法机构将作出的决定书面通知经营者。如果经营者对此决定不服,可以据此提出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二,反垄断执法机构必须对于禁止集中说明理由。为了防止反垄断执法机构滥用权力,增加执法中的透明度,法律要求反垄断执法机构对于禁止集

27、中的决定说明理由。第三,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决定。关于审查期限30日、90日、60日,究竟是工作日还是日历日,尚不明确,但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实际效果来看目前是按照日历日。此外,在审查程序中如何保证程序的公正和执法的透明度,如何在行政主导型的经营者集中审查中体现对于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将是反垄断法实施细则亟需研究的问题。4、听证程序在反垄断审查过程中,为了保证程序的公正,举办听证程序成为世界各国规制部门的选择。从目前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如商务部等)所进行的集中审查程序来看,进行听证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例。听证程序的目的在于弄清事实、发现真相,给予当事人就重要的事实表现自己意见的

28、机会。综合世界各国的听证制度,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内容:3第一、公开原则。公开是听证程序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用专横的方法行使行政权力的有力保障。公开原则要求听证程序公开进行,允许群众、记者旁听,允许记者采访报道;在听证过程中当事人有权在公开举行听证的地点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事实根据必须公开并经当事人质证;根据听证记录作出的行政决定的内容也必须公开。第二、事先告知原则。行政机关举行听证,作出行政决定前,应当告知相对人听证所涉及的主要事项和听证时间、地点,以确保相对人有效行使抗辩权,从而保证行政决定的适当性与合法性。第三、职能分离原则。职能分离原则是指在听证过程中从事裁决和审判型

29、听证的机构或者人员,不能从事与听证和裁决行为不相容的活动,以保证裁决公平。第四、案卷排他性原则。案卷排他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按照正式听证程序作出的决定只能以案卷为根据,不能在案卷以外,以当事人未知悉和未论证的事实为根据。目的是保障当事人有效行使陈述意见的权利和反驳不利于己的证据的权利,行政机关也可以以此为由排除干扰,独立作出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反垄断审查中的听证程序不同于关于水电费的听证会,因为涉及到专业问题、更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问题,所以在公开方式和公开范围上都会有所限制。目前,商务部的听证会制度经过第一轮修改,已经吸收了社会上各界许多有意义的建议。四、经营者集中的豁免(一)经营者集中豁免的概念所谓经营者集中豁免,是指经营者集中虽然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但是如果经营者能够证明集中对于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