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一说。基本技巧:一是记要点。用关键词语的形式记录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二是记亮点。对方说话中有意思或者引发自已疑问的地方也可以记下来。把自己的记录技巧说出来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2.想一想:我们在向大人提问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要注意:(1)认真倾听,边听边记录。(2)注意使用礼貌用语。(3)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4)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自己说说注意点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3.以“走进xx 的童年岁月”为话题,根据问题清单与大人进行交流,边听边记录。把自己和大人交流的过程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四、学习有条理地表达1.整理好自己
2、的谈话记录。(1)采用一问一答的格式进行记录。(2)把大人们讲的童年故事整理好,做上记号。2.怎样交流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呢?读一读下面这个范例,然后说一说。范例:爸爸的童年趣事爸爸的童年是快乐的、丰富多彩的。他给我讲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什么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等等。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爸爸十岁左右的时候,快过春节了,奶奶叫爸爸和他哥哥,也就是我大伯出去买白糖,他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因为爸爸最喜欢跑腿了,这样,他就可以逃出奶奶的视线,无拘无束地玩耍了。那时买东西都要用供应票,买油用油票,买布用布票,买糖用糖票,并且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商店、超市,买东西只能去几公里
3、外的供销社。爸爸和大伯出发了,爸爸习惯性地把糖票放在帽子里戴上。在路上,他们俩兴奋地玩着滚铁环,一路上洒下了他俩的欢歌笑语,早把糖票放在帽子里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他们来到了供销社。售货员说:“你们要买什么?”爸爸和大伯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要买白糖。”售货员又问:“那你们的糖票呢?”爸爸摸了身上所有的衣兜,可是都没找着。“呀!”“怎么了?”大伯问。“我们的糖票不见了!”爸爸回答。大伯也焦急地找起来,把全身上下都摸了个遍。爸爸那个时候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转来转去,急得汗都流出来了。爸爸热的摘下了帽子,就在这时,糖票掉出来了!“啊!在这里!”爸爸兴奋地叫了起来,大伯也高兴地跳了起来,俩人就像打了一
4、场胜仗那么高兴。售货员称好糖,用报纸包好(那时候没塑料袋)系上绳子,让爸爸提着。就在他俩往回走的路上,不知什么时候,报纸破了个小洞,可怜的白糖一路走,一路撒,而爸爸和大伯并未发觉到。这时,一位老爷爷看到这情形,立刻喊道:“你们俩小兔崽子,糖都漏了,回家还不得挨骂!”爸爸扭头一看,哎呀!都已经铺成了一条长长的“糖路”了!这该怎么办?爸爸灵机一动,他把身上的外套脱下来,把糖包好,抱着回家了。瞧,爸爸的童年是多么有趣,就像一幅画卷令我难以忘怀!在交流时,先按记录汇报自已了解到的信息,接着说让自已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然后说自已的感受;或者先说自己的感受,再借助记录的内容具体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用自己
5、的话说说如何表达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3.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把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五、反思总结1.我能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吗?2.我能认真倾听,并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吗?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1.选择素材,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抓住细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2.运用心理描写,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3.能根据他人的建议进行修改。一、解读习作主题,理解“成长”内涵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长大”?请你用心想一想。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长大”一词的内涵。
6、2.解题:本次习作主题为“那一刻,我长大了”,请明确其中两个关键词。能抓住关键词,了解习作主题,初步明确习作要求。以下是老师的解读:长大不仅仅意味着身体的发育成长,更意味着心灵的成长。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长大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感恩;一份拼搏,一份坚守,一份自信等等。或许,我们做成了一件以前完成不了的事情;突然间顿悟了一个道理;在一些挫折中感觉自己变得勇敢、坚强了,这些都意味着“长大”。二、回忆成长历程,选择写作素材1.回忆:翻阅自己的影集、日记、成长手册等等,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认真翻阅,仔细回忆,找出印象深刻的事件和难以忘却的瞬间
7、。2.阅读习作素材:请大家看教材14页给我们提供参考的3个素材。(1)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2)最近爷爷起早贪黑,忙着采、晒野菊去集市卖,原来是为了给我买双新球鞋。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球鞋,感觉手上沉甸甸的。(3)上个星期,第一次在班里当众发言,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认真思考,这三个素材的选择角度有何不同呢?试着说说看。3.阅读其他同学的素材,打开选材思路(1)一年级临近期末的一次语文考试,我竟然得了满分!不料,妈妈发现有一道题我的拼音写错了。我反复考虑之后,决定找老师说清楚。那时,我感觉到我长大了!(2)春节,当我亲手贴上我
8、写的春联时,我觉得我长大了!(3)除夕那天,因为亲朋好友都会来我们家吃饭,所以我主动去帮爷爷做饭。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原来做饭这么难。我看着爷爷那雪白的头发,那满脸的皱纹和那蹒跚的步伐,想到以前爷爷每隔几日就要拖着沉重的步伐到街上买菜,满头大汗地回到家,还要赶紧做饭。想到这儿,我觉得我长大了,可以帮爷爷分担一些家务了。(4)大年三十那天,爸爸还要去公司值班,家里只剩下我、弟弟和妈妈三个人,我看到妈妈一个人在那辛苦的包饺子,赶紧过去帮忙,当看到妈妈向我投来欣慰的目光时,我觉得自己长大了。(5)外公的记忆力一天不如一天,我害怕突然有一天他不再认识我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6)上午,妈妈在
9、新浦工作,叫我去帮忙。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次独自坐公交车安全到了妈妈那里。那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7)往年的假期旅游都是妈妈安排好所有的行程。今年暑假外出游玩都是由我订票,选择旅游路线,安排整个行程。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8)周三语文课,我在“课始三分钟”这个环节,终于克服了恐惧,流利地讲述了民间故事孟姜女。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9)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反感妈妈逼迫我弹钢琴这件事。直到有一天,与好朋友闹翻后,心情烦躁的我在自己弹奏的乐曲中居然能慢慢安静下,这才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我瞬间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感觉自己长大了!(10)在抗击病毒的这个寒假期间,我每天留在家里都认真写
10、作业、看书,并且汇报进度。妈妈见我如此努力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一刻,我感觉我自己好像长大了!思考这些选材不同的角度。说说哪些选材触发自己的思考。4.反复比较,确定自己选材 选择自己记忆中的素材,明确自己写要的是哪一件事,哪一个瞬间。如果想到了好几件事,请反复比较,确定其中一件。三、再读习作教材,明确具体要求1.阅读习作要求“这次习作,请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提炼关键词,明确习作具体要求。参考:这次习作要做到“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这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重点部分可以这样理解:一是
11、事情的经过要写清楚;二是被触动的瞬间要写真实、具体。四、回忆学过课文,触发习作方法1.关于“细节描写”(1)回忆五上慈母情深一文中的细节描写:“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2)回忆五下梅花魂一文中的细节描写:“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时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思考:一边阅读相关课文片段,一边思考,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具体的作用。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可以塑造鲜活的、有血
12、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慈母情深中的母亲,她那疲惫不堪的神态,通过反复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出来;梅花魂中的外祖父,他那思乡的情感也是通过外貌的描写得以了展现。因此,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回忆起事情发生时的种种感人细节,为凸显“那一刻”的感动做好铺垫。2.关于“心理描写”(1)回忆五上父爱之舟一文中的“心理描写”。“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阅读这两个片段,思考什么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有什么具体的作用。这两处心理描写都真实表现了“那个瞬间”的
13、感受。第一处心理描写,作者通过比较,写出这次哭的“新滋味”,其实也就是写出了自己在那个瞬间明白了肩头的责任,知道自己真的应该长大了;第二处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在那个回忆的瞬间,对父亲的感恩与思念之情。真实而恰当的心理描写可以很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将受到感触的瞬间巧妙再现,激发读者共鸣。3.关于“对比”在那个瞬间,我发现自己长大了。那么,在这之前,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通过前后对比,详细刻画不同的样态,更能突出“长大”的内涵与意义。结合自己刚刚选择的素材,是否可以用上“对比”的方法?准备怎么用呢?五、评议同学习作,明确习作思路1.阅读同学的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你认为这篇习作优点是
14、什么?还存在哪些不足?2.观看微课中教师的详细点评。你是否赞成老师的点评?说说老师的哪一处点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否还有新的修改建议?六、构思习作框架,撰写草稿成文1.列出关键词,列出写作提纲。如何使用简练的小标题来列提纲?起因、经过、结果改怎么概括? “那个瞬间”也先概括下。2.撰写草稿,自我修改。写好草稿后,该按什么标准进行评价和修改?评价标准:(1)事情的过程要写清楚;(2)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3.请家长帮助修改。家长的建议是否合理?修改后的文章比原先的草稿好在哪里?4.反思总结。本次习作,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将本次习作拍成图片,发给老师阅读。语文园地1.
15、学会在阅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2.仿照例句,把事物的重点部分写具体。3.品读游子吟,体会诗中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及赤子对慈母的敬爱之情。一、学习“交流平台”1.请认真读一读下面对话,说一说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哪些方法。(1)读一读对话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乡之情。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了自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读到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读祖父的园子时,我从课文中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深的爱与怀
16、念。(2)说一说方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哪些方法)2.回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说一说自己读这些课文时,分别体会到其中怎样的情感,是通过什么办法来体会的。1、2两题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录音,发给老师。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认真读例句,想一想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1)读例句,完成填空。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第一句写的是太阳的_,通过_、_、_的反应写出了太阳的_。第二句写的是天气的 ,通过 、 、 的反应写出了天气的_。(2)仿照例句 ,从“慢
17、、冷、吵、静、快、暗”几种情景中,选择一种说具体。提醒:仿写,首先要做到“形似”,认真观察自己要仿写的例句,看句子结构,自己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结构相同或相似;其次注意修辞手法,这两个例句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仿写的内容要切合实际,思想健康。比如,选“冷”这种情景仿写。仿照第一个例句:今天寒冷无比,冷得让人伸不出手,冷得鸡不敢钻出鸡窝来,狗不敢从温暖的小窝里跑出来。仿照第二个例句:大雪过后,天真冷。狗冷得不敢走出小窝,鸡冷得不敢伸直脖子打鸣,太阳冷得躲在厚厚的云层里取暖。先自己说一说,然后把仿写的句子录音,发给老师。(同学们仿写哪一个例句自己选)2.想一想下面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选择
18、其中一句,照样子写一写。(1)读这些句子,完成填空。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蓬,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第一句中,将 、 、 的大月亮,和故乡的小月亮相比。第二句中,将这里的桂花和 的桂花 。第三句中,将绍兴 和 相比。(2)选择一句,照样子写一写。 把写好的句子拍照,发给老师。三、学习“日积月累” 1.诵读诗歌 理解大意(1)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并结合注释理解
19、大意。诗歌大意:2. 品读诗歌 体会情感。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诗人是如何表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诗歌,结合以下问题,想一想,说一说。(1)诗的开头两句是用什么将“慈母”和“游子”紧密联系在一起?(2)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什么描写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爱?(3)诗的最后两句,“寸草心”和“三春晖”各指什么?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要突显什么情感?3熟读成诵并默写。通过学习,将古诗默写出来,拍照发给老师。 5.草船借箭第一课时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读准读通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脉络,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0、一、自主朗读课文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难读字音读一读。(1)难读字音读一读,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军令状 妒忌 调度 迟延 神机妙算(2)注意难写字的笔顺:插、寨、督等。二、尝试梳理课文脉络。1.查阅三国演义及其作者罗贯中的相关资料,关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背景并查阅文中主要人物的相关资料。以下内容供参考:罗贯中 (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这
21、个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把自己整理的相关资料,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2.读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并梳理出起因、经过和结果?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加害于他(起因),诸葛亮借助鲁肃的帮助,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经过),诸葛亮如期交箭,挫败了周瑜加害自己的阴谋(结果)。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3.读课文第二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结合当时的背景,试着读出对话的“话中之话”,初步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三、反思总结1.课文的生字词掌握了吗?2.能梳理出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3.能通过对话感受诸葛亮和周瑜的人
22、物形象吗?效果检测: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布幔(mn) 都督(d) 呐喊(l)B.支援(yun) 妒忌(j ) 翎毛(lng)C.丞相(chng) 弓弩(n) 周瑜(y二、看拼音,写字词。co shuzhi1诸葛亮在船上布置好青布慢子,并朝( )军()开去,li g n hn并命令军士()。ch mn2.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了箭。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用:用处;运用,使用;花费;需要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2.我自有妙用。3.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4.不用问,去了就知道了。四、用“然“字组词并填空。谁能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呢
23、?( )这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诸葛亮( )清楚周瑜的阴谋,但诸葛亮才智过人,早有妙计,后来诸葛亮( )借箭成功,令周瑜不得不对他( )的起敬。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诸葛亮的才干,用来为难诸葛亮。经过是诸葛亮请鲁肃来帮忙作准备,趁江上,令草船靠近,借到箭后回营。结果是诸葛亮,周瑜。六、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周瑜看到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24、。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既然(jj) 惩罚(chngchng) 2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处罚( ) 商量( ) 招呼( ) 嫉妒( ) 3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
25、述句。_4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句话是周瑜在_。(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周瑜这样说的目的是 (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这说明什么?第二课时1.在阅读中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2抓重点词句,通过人物心理、言行的揣摩,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和品质。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写写批注。2.尝试自学,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2)想想诸葛亮都算到了什么?知天时、借地利、识人
26、心把自己的阅读收获以录音形式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3.自主小结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4.读读课后“阅读链接”,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感受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二、根据课文脉络,试着讲讲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1.我能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感受到人物的个性特点吗?2.我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一、填空。本文是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 )中的一个小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有神机妙算的( ),( )的周瑜 ,( )的鲁肃 ,( )的曹操等。二、品味探究,选择正确的答案。1.“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_ (1)忠厚守信;(2)欺骗周
27、瑜;(3)不诚实2.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 _。(1)胆量很大;(2)谋划周密,安排巧妙;(3)不怕牺牲3.“雾这样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段话是_ 对_ 说的,表现了他_ 的特点。(1)鲁肃 诸葛亮 贪酒;(2)诸葛亮 周瑜 勇敢;(3)诸葛亮 鲁肃 自信4.从“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大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_ ,曹操 _。(1)足智多谋 谨慎多疑;(2)勇敢机智 小心谨慎;(3)神机妙算 爱惜士兵三、读句子,写出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1.“船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