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201.26KB ,
资源ID:173090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3090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xxxx最新射线检测工艺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xxxx最新射线检测工艺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2009.07.01换版R22010.06.01R32011.05.19R42012.07.01R52013.07.01R62014.06.06R72015.08.30标准换版修订历史3引用标准及规程GB/T 12604.2无损检测 术语 射线照相检测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GB/T 11533标准对数视力表NB/T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NB/T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 2 部分:射线检测GB/T 19802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 最低要求GB/T 23901.2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

2、底片像质GBZ 117工业 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32工业丫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JB/T 5075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JB/T 7902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GB/T 19348.1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第 1 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T 19348.2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第 2 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T 16507-2013锅壳锅炉GB/T 16508-2013水管锅炉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3、 R0005-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 150-2011压力容器4术语和定义4.1透照厚度 W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4.2工件至胶片距离 b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4.3射线源至工件距离 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工件受检部位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4.4焦距 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4.5射线源尺寸 d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4.6圆形缺陷长宽比不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4.7条形缺陷长宽比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4.8透照厚度比 K

4、 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之比。4.9一次透照长度 符合标准规定的单次曝光有效检测长度。4.10底片评定范围 本部分规定底片上必须观察和评定的范围。4.11缺陷评定区 在质量份级评定时,为评价缺陷数量和密集程度而设置的一定尺寸区域,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 形。4.12双胶片透照技术 暗盒内装两张胶片和三片增感屏(前、中、后屏)进行曝光,在观片灯上采用双片叠加方式进 行底片观察的透照技术。4.13小径管外直径 Do 小于或等于 100mm 的管子。5 检测人员5.1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 (小数记录 值为1.0 ),测试

5、方法应符合 GB11233的规定。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5.2射线检测人员必须按 TSG Z8001-2010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要求进行培训考核, 取得射线资格证书。 并且由公司向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进行执业注册后, 只能从事射线检测方法与等级的无损检测工作。5.3射线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初级) 、n级(中级)和川级(高级)。5.4质量等级评定及检测报告签发应由取得H级或川级资格证的人员担任,且资格证应在有效期内。5.5 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6.检测设备和器材6.1X 射线检测设备型号焦点尺寸mm最大穿透厚度

6、 mmXXG-20052.0 X 2.030XXG-250540XXG-2505FZ37XXG-3005Q2.5 X 2.550XXG-3005FZ1.0 X 3.542XXH-3005ZB6.2射线胶片胶片系统按照 GB/T19348.1分为六类,即 C1、C2、C3 C4、C5和C6类。C1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见附录 B。胶片制造商对所生产的胶片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并提供类别和参数。胶片处理方法、设备和化学药剂可按照 GB/T19384.2的规定,用胶片制造商提供的预先曝光胶片测试进行测试和控制。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 C5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B级射线检测应

7、采用 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6.3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 GB/T19802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6.4黑度计6.4.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 4.5,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土 0.05。6.4.2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 6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在工作开始时或连续工作超过8小时后应在拟测量黑度范围内选择至少两点进行检查。6.4.3.黑度计定期核查方法a) .接通黑度计外接电源和测量开关,预热 10分钟左右。b).用标准黑度片的零黑度点校准黑度计零点,校准后顺次测量黑度片上不同黑度的各点 的黑度,记录测量值。c).按b条规定反复测量3次。d).计算出各

8、点测量值的平均值,以平均值与黑度片该点的黑度值之差作为黑度计的测量误。e) .对黑度不大于4.5的各点的测量误差均应不超过土 0.05,否则黑度计应核查、修理或 报废。6.4.4黑度计核查要进行记录,黑度计检查无需记录。6.5标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 8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 且能覆盖0.3-4.5 黑度范围,应至少每2年校准一次。必须特别注意标准密度片的保存和使用条件 。6.6增感屏6.6.1射线检测应使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应满足 JB/T 5075的要求,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662 使用增感屏时,胶片和增感屏之间应接触良好,应定期用干净纱布蘸乙醚或四氯化碳擦

9、 洗增感屏。增感屏的材料和厚度X射线源前屏后屏材料厚度mmX 射线(100KV150KV)铅0.02 0.100.02 0.15150KV250KV)250KV500KV)0.02 0.207像质计像质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衡量质量的参数是像质计灵敏度值。它等 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金属丝的线编号。6.7.1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通用线型像质计和等径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 JB/ T7902的规定。6.7.2像质计标志及代号像质计应具有下列标志:像质计材料代号一一Fe;像质计材料一一碳素钢适用材料范围一一钢6.8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确定胶片应在胶片制造商所推荐的安全灯光条件下

10、进行暗室处理, 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的确定方法可参考附录E进行。7.射线检测技术等级7.1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B级-中灵敏度技术;C级-高灵敏度技术 7.2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同时还应满 足合同双方商定的其它技术要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制造、安装、在用时的射线检测, 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 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 B级技术进行检测。7.3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 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合同双方商定,在 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的前提

11、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了 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规定,则可认为按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7.4承压设备在用检测中,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 A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合同双方 商定,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后可采用 A级技术进行射线检测,但应同时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8.检测工艺文件8.1射线检测工艺规程: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除满足 NB/T47013.1的要求外,还应规定下列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 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规程:a) 适用范围中的结构(对接接头、角接接头) 、材料类别(钢及复合材料)及厚度

12、( 2120mm);b) 射线源种类、能量及焦点尺寸;c) 检测技术等级(AB级);d) 透照技术;e) 透照方式;f ) 胶片型号及等级;g) 像质计种类;h) 增感屏和滤光板型号(如使用) ;i ) 暗室处理方法或条件 ;j ) 底片观察技术。8.2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8.2.1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应由具有相应方法的n级及以上资格人员根据相应的工艺规程并结 合无损检测委托单与实际的工件结构进行编制。8.2.2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至少包含以下内容。a) 适用范围:被检测工件的类型(形状、结构等) 、尺寸范围(厚度及其他几何尺寸) 、 所用材料的类型 ;b) 检测设备器材:射线源(种类、型号、焦点尺

13、寸) 、胶片(牌号及其分类等级) 、增感屏(类型、数量和厚度) 、像质计(种类、型号) 、滤光板、背散射屏蔽铅板、标记、 胶片暗室处理和观察设备等;c) 检测技术和工艺:采用的检测技术等级、透照技术、透照方式、射线源、胶片、曝光 参数、像质计的类型、摆放位置和数量,标记符号类型和放置、布片原则等d) 胶片暗室处理方法和条件要求;e) 底片观察技术(双片叠加或单片观察评定) ;f ) 底片质量要求:几何不清晰度、黑度、像质计灵敏度、标记等;g)验收标准;i )操作指导书的验证要求。8.2.3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验证当首次使用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时, 应对工艺验证, 以验证底片质量是否能达到标准规定的

14、 要求。 验证可通过专门的透照试验进行, 或以产品的第一批底片作为验证依据。在这两种情 况下,作为依据的验证底片均应做出标识“ S”。9 辐射安全防护9.1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 GB 18871 、 GBZ 117 和 GBZ 132 的有关规定。9.2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按 GBZ 11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10检测工艺及其选择10.1检测时机检测时机应满足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 其它技术要求。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且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至少应在焊接完成 2

15、4h后进行射线检测。10.2检测程序1.对照无损检测委托单核对实物t 2.选用或新编制相应的操作指导书3 .根据操作指导书对工件进行检测t 4.暗室处理t 5.对合格底片进行评定、记录t对操作指导书进行验证(新编操 作指导书)。10.3检测区检测区宽度应满足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如无特别要求,应满足以下规定:10.3.1对接焊缝检测区包括焊缝金属及相对于焊缝边缘至少为 5mm的相邻母材区域。10.3.2管座角焊缝检测区包括焊缝金属及相对于焊缝边缘至少为 5mm的安放式接管相邻母材区域或插入式主管(或筒体、封头、平板等)相邻母材区域。1

16、0.4表面要求在射线检测之前, 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目视检测并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作适当修整。10.5透照布置10.5.1胶片透照技术允许以下两种胶片透照技术:a) 单胶片透照技术使用单张胶片。 X射线(w 100kV )只允许采用单胶片透照技术。b) 双胶片透照技术使用两张分类等级相同或相近的胶片。10.5.2透照方式10.5.2.1应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 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10.5.2.2典型纵、环缝和小径管透照方式图 1图8给出了常用的典

17、型透照方式示意图,可供透照布置时参考。图中 d表示射线源,F表示焦距,b表示工件至胶片距离,f表示射线源至工 件距离,T表示公称厚度,D0表示管子外径。图2环向焊接接头源在中心周向透照方式/ r | 图3纵、环焊接接头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图4环向焊焊接接头源在外双壁单影透照方式( 1)图5环向焊接接头源在外双壁单影透照方式( 2)图7小径管环向焊接接头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j 1C二” / /-Il II图8小径管环向对接接头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插入式管座角焊缝源在内透10.523 安放式和插入式管座角焊缝应优先选择源在外透照方式。照方式时,应优先选择射线源放置在支管轴线上的透照布置。 管

18、座角焊缝典型透照方式图D.9图D.14给出了常用的管座角焊缝典型透照方式示意图图D.10插入式接管角焊缝单壁偏心内透照方式图D.11插入式接管角焊缝单壁外透照方式注:射线源应放在管外侧缝坡口的轴线上,偏差在 0+ 10。以内图D.12安放式接管角焊缝单壁外透照方式图D.13安放式接管角焊缝单壁中心透照方式图D.14安放式接管角焊缝单壁偏心透照方式10.5.3透照方向透照时射线束中心一般应垂直指向透照区中心, 并应与工件表面法线重合, 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10.5.4一次透照长度a) 一次透照长度应以透照厚度比 K进行控制。 不同级别射线检测技术和不同类型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厚

19、度比应符合表 1的规定。整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所需的透照次数可参照图 9-12的曲线图确定。b)管座角焊缝、椭圆形封头、碟形封头小r区的焊缝,以及其他曲率连续变化的焊缝可不采用以K值确定一次透照长度的方法, 允许用黑度范围来确定一次透照长度, 底片满足黑度要求的长度范围即为允许采用的一次透照长度。射线检测技术级别AB级纵向焊接接头KW 1.03环向焊接接头KW 1.1对100mrK Db 100mm的对接焊接接头进行 100%检测,所需的最少透照次数与透照方式和透照厚度比有关,这一数值可从图 912中直接确定。a) 图9为源在外单壁透照环向对接焊接接头、透照厚度比 K=1.1时的透照次数曲线图。

20、b) 图10为其他透照方式(偏心内透法和双壁单影法) 透照环向对接焊接接头、 透照厚度比K=1.1时的透照次数曲线图。c) 图 11 为源在外单壁透照环向对接焊接接头、透照厚度比 K=1.2 时的透照次数曲线图。d) 图12为其他透照方式(偏心内透法和双壁单影法) 透照环向对接焊接接头、 透照厚度比K=1.210.5.5 图 9图 12 确定透照次数的方法从 图中确定透照次数的步 骤是:计算出 T/ D0、 D0/f, 在横坐 标上找到 T/ D0 值对应 的点,过此点画一垂直于横坐 标的直线; 在纵坐标上找到 D0/f 对 应的点 ,过此点画一垂直于 纵坐标的直线;从两直 线交点所在的区域确

21、定所需的透照次数 ;当交点在两区域的分界 线上时,应取较大数值作为所需的最少透照次数。10.5.6有效评定区搭接10.5.6.1焊缝进行全部射线检测时, 采取的曝光次数和有效评定区的重叠应能保证检测到被检 测区的整个体积范围。10.5.6.2如果采用暗盒直接搭接透照的方式,也应保证整个有效评定区的底片满足黑度的要求。10.5.7小径管透照布置和透照次数10.5.7.1小径管透照布置当同时满足T (壁厚) 8 mm和g(焊缝宽度)0.12 时,应相隔 120或 60透照 3次。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时,一般应相隔 120透照 3 次。因结构原因无法实施多次透照时,可采用椭圆成像或重叠成像方式透照

22、1 次。此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缺陷可检出范围,并保证底片评定范围内黑度和灵敏度满足要求。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多次透照时, 底片上被检测区满足标准黑度要求的区域为有效评定区, 相邻底片的有效评定区的重叠应保证覆盖被检测区的整个体积范围,如最少曝光次数不能满足 100%覆盖要求,则应增加曝光次数。10.5.8特殊情况由于结构原因不能按照规定的间隔角度多次透照时,经合同各方商定,可不再强制限制规 定的间隔角度, 但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扩大缺陷可检出范围, 同时应保证底片评定范围内黑度和灵敏度满足要求,并在检测报告中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11 射线能量11.1X射线照相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

23、,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图1规定了不同材料、不同透照厚度允许采用的最高X射线管电压。5.5.2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超过图1规 定的X射线管电压。但对钢、铜及铜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 50kV ;1-铜及铜合金;2-钢;3-钛及钛合金;4-铝及铝合金图1不同透照厚度允许的 X射线最高透照管电压12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12.1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 f应满足下式的要求:AB级射线检测技术:f 10d b 2/3图3是AB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 f的诺模图。焦点尺寸d的计算见附录A-U8图3 AB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焦点至工件表面距离的诺模图.1

24、2.2 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周向曝光时, 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 21.1.1和21.1.2的要求,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 50%。12.3采用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 21.1.1和21.1.2的要求,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 20%。12.4安放式和插入式管座角焊缝采用源在内单壁中心透照方式 (图D9和图D13)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 5.15.1 和5.15.2 的要求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50%12.5 安放式和插入式管座角焊缝采用源在内单壁偏心透照方式 (图 D10 和图 D14 ) 时,只 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

25、 5.15.1 和 5.15.2 的要求 f 值可以减小, 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 20%。13胶片与被检工件之间的距离曝光期间, 胶片应紧贴于工件, 除非有特殊规定或透照布置能使被检区域得到更好的透照影像。 管座角焊缝源在内透照时,胶片应尽可能的靠近被检工件焊缝。14曝光量14.1X射线照相,当焦距为 700mm时,曝光量的推荐值为: 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15mA min; B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 20mA min。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15曝光曲线15.1对每台在用射线设备均应做出经常检测材料的曝光曲线,依据曝光曲线确定曝光参数。15.2制作曝光

26、曲线所采用的胶片、增感屏、焦距、射线能量等条件以及底片应达到的灵敏度、 黑度等参数均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15.3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 每年至少应核查一次。 射线设备更换重要部件或经较大修理后应及 时对曝光曲线进行核查或重新制作。16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16.1应采用金属增感屏、铅板、滤光板、准直器等适当措施,屏蔽散射线和无用射线,限制照 射场范围。16.2对初次制定的检测工艺 , 以及在使用中检测条件、环境发生改变时 , 应进行背散射防护检查。检查背散射防护的方法是:在暗盒背面贴附“ B”铅字标记,一般 B铅字的高度为13mm厚度为1.6mm,按检测工艺的规定进行透照和暗室处理。 若在底片上出现黑度低于周围背景黑度的 “B” 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够 , 应增大背散射防护铅板的厚度。若底片上不出现“ B”字影像或出现黑度高于周围背景黑度的“ 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符合要求。 在背散射轻微或后增感屏足以屏蔽背散射线的情况下,可不使用背散射防护铅板。17像质计的使用17.1像质计放置原则丝型像质计像质计一般应放置在焊接接头的一端 (在被检区长度的 1/4 左右位置) , 金属丝 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 .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 ,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