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7.53KB ,
资源ID:1730316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3031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汇率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汇率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马林斯认为如果汇率保持不变,就不会发生金银的国际间流动。相反,如果汇率对某个国家有利,即汇率低于平衡率,则该国的金银不会外流,如果汇率高于平衡率,那么该国的金银将会枯竭。汇率偏离平衡率的原因是由于非法汇兑的日益增加,损害了真实平价。因此他主张汇兑应该管制,汇兑交易应该仅限于皇家汇兑官或固定授权的另一些人,一切汇兑交易不得高于或低于汇兑平衡率,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非法汇兑,国家财富才能得以保持。米塞尔顿指责了马林斯的观点,他认为汇价可能围绕平衡点波动,也就是根据货币的供求关系而变化;但汇兑波动不是象马林斯所说的那样是货币流动的原因,二者都取决于商品贸易的平衡。托马斯孟也认为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是货币的

2、多少,货币过多,就要使它在汇兑上贬值,则汇价提高;而货币过少,币值上升,则汇价降低。他还把对外贸易差额看作影响汇率波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对外贸易取得顺差,货币数量就增多,从而汇价降低,反之则相反。他认为保持一国币值稳定十分重要,在汇兑上人为拉高或贬低本国货币的币值,既不能使国家现金增加,也不能防止现金输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各国对外贸易的扩大,汇率理论有了较大发展,许多古典经济学家都有专门论述。17世纪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洛克在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中,阐述了他的汇率理论,这一理论建立在他的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他认为决定汇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两国各自拥有的贵金属

3、(白银)的多少。拥有白银量多的国家,商品价格高,白银价值低;白银量少的国家的商品价格低,白银价值高。白银价值高的国家的货币能兑换能更多白银价值低的国家的货币。二是贸易差额。如果出口大于进口,则要收回白银,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要付出白银,市场上对出超国家的货币需求多,汇率就上升,而相对来说入超国家的货币汇率则下降。但如果出超国家的商人将出口商品的钱放在进口国而不汇回国内,就不会影响两国汇率。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对货币的兑换比率问题做了细致分析。他给出了货币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概念。他认为君主可以规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作为金属的银与作为货币的银二者之间数量的比例;用作货币的各种

4、金属的比例;每个货币的重量与成色;赋予每个货币上面所说的想象价值。他把货币在这四种关系上的价值叫做绝对价值。每个国家的货币同其他国家的货币相比较时的价值叫做相对价值,相对价值以绝对价值为依据,通过兑换而建立,依据是商人最广泛的估价。因此货币的兑换率确定了货币当前的暂时性价值。他还分析了汇兑平价,指出,如果法国的同成色、同分量的银币能够在荷兰换到同数量的银币,就叫汇兑平价。高于平价,本币汇兑价高,反之则汇兑价低。同样在18世纪瑞典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克里斯蒂宁注意了货币汇兑量及汇率变动问题。他指出,如果货币发行过多,其中一部分形成的需求压力,落在国内市场上引起物价上涨;另一部分流向国外市场,形成

5、对外币的过度需求引起本币汇率下跌,但汇率变动并不受国内物价变动影响。18世纪中晚期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和康替龙提出“铸币点机制理论”。其含义是:汇率决定于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会使一国货币汇率下跌,超过一定限度(铸币点)时则会引起黄金输出,从而诱发国际收支调节的铸币物价流动机制,使物价降低,刺激出口。当汇率上升超过某一高度时,则会引起黄金输入,使国内物价上升,刺激出口。斯密也注意到了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他评论重商主义关于一国汇率下跌会扩大强国的贸易逆差时指出:“汇兑的高价必定会产生类似征税的作用,因为它增高外币的价格,从而减少外币的消费。所以,汇兑的高价不增加他们所谓的贸易逆差额,而只会减少他

6、们所谓的贸易逆差额,因而也会减少金银输出。”从1801年开始,围绕关于英国货币对其他欧洲国家货币贬值的原因以及其他的问题,在英国发生了“金块论战”。金块主义者的代表人物有波伊得、桑顿、霍纳、威特利以及李嘉图等,他们认为英国的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特别是英格兰银行过度发行不可兑换银行券,导致了英镑贬值及其汇率下降;反金块主义者则认为英镑汇率下跌主要由于贸易收支的逆差造成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巴林、克密斯等。穆勒在187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对汇率也作了论述。他认为,在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变动可调节贸易收支的小额不平衡,但当两国之间出现大的不平衡时,汇率变动只有间接地通过影响国际铸币流动和国内价格水平

7、,才能使均衡得以恢复。同时他还认为货币的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是同时出现的,并且方向一致,所以汇率贬值既不能刺激出口,也不能抑制进口。在马克思看来,所谓汇率就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汇价格,或是两国货币间的兑换比率,它取决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汇率在通常情况下并不与货币平价一致,而是围绕货币平价波动,但这种波动是有限度的,最高界限是货币平价加黄金运输费用,如果超过这一界限,直接输出黄金支付将比开出汇票支付更加合算,这样黄金就会流出;最低界限是货币平价减去黄金运输费用,如果低于这一界限,直接输入黄金支付也将比开出汇票支付更加合算,这样黄金将流入。货币平价本身变动也会引起汇率变化:一种情况是一国的

8、货币贬值。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对发行货币的政府信心下降;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需要的量;由于国际收支逆差产生的对黄金的特别需求。另一种情况是互相通汇的两个国家分别使用银和金作为货币,这两种金属价值的相对变化会影响两国货币的平价,从而影响汇率。到此为止,所介绍的汇率理论所处的时代都是各国普遍实行贵金属本位制,其中以金本位制最为典型。在这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被普遍认为是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汇率理论几乎就是铸币平价论,各理论派别之间的差异,仅仅表现在对汇率变动的解释上。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经济持续增长,后一阶段是

9、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也正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度时期。这一时期的汇率研究,结合了从金本位制到不兑换纸币制度的实际,有5位经济学家的研究值得重视。他们是戈森、瓦尔拉、阿夫塔里昂、卡塞尔和凯恩斯。戈森在1861年出版的外汇理论一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外汇理论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戈森表述了自己关于汇率决定的观点:汇率取决于对外币的需求和外币的供给的比例关系。如果一国对外收入增加,对外支出减少,那么外币的供给将超过对外币的需求,本国货币将升值;反之则贬值。外币的供给和对外币的需求都受到两国的国际借贷关系支配。因而国际借贷是汇率变动的主要决定因素。这种借贷关系可以由商品输入输出引起,也可以由股票

10、、债券买卖、利润和捐赠的支付及资本交易引起。只有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才对汇率变动有直接影响。瓦尔拉则运用一般均衡方法分析了汇率决定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汇率是据以作出的汇款的反比,二者互成倒数。这是因为,汇率实质上是任何一个地区的货币的一个单位或货币的某一定量在其他各个地区照付时的价格。他还指出,汇率有一个固定限度,即单位黄金的运输成本。他给出了汇率的一般均衡条件,当任何一个地区对任何另一个地区的外汇率等于这两个地区各自对任何第三个地区的外汇之间的比率时,就可以实现汇率之间的全面平衡,当全面平衡受到干扰时会通过套汇活动使其恢复均衡。1927年法国经济学家阿夫塔里昂在货币、物价与汇兑一书中,根据边际

11、效用价值论观点对汇率决定及其变动原因作了解释。他认为,汇率取决于外币的供给与对外币的需求,而个人对外币的需求则出于对国外商品和劳务的某种欲望,而后者又是由个人主观评价决定的,市场评价是个人评价的综合,对外汇均衡价格有影响,因而欲望是外币具有价值的基础,主观评价是外币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这就是汇率决定的效用原理,也被称为汇率的心理理论或主观评价理论。另一个最有影响力的汇率理论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1922年在其代表作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中系统阐述的。基本思想是: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和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所以货币的价格取

12、决于它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的汇兑比率是由两国货币各自具有的购买力比率(购买力平价)决定的。汇率变动在于购买力变动,而购买力变动是由于物价变动,汇率归根到底是两国物价水平比率的变动决定的。卡塞尔最初把汇率表述为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这就是购买力绝对平价理论。这一理论的前提是自由贸易和管制程度基本相同。一战以后由于各国在战争期间滥发不兑现的银行券导致了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卡塞尔修改了自己的购买力绝对平价理论,把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看成是汇率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产生了购买力相对平价理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由基期汇率与两国价格指数比率的乘积求得。基期应该是市场汇率处于

13、长期的均衡水平的时期,可以利用绝对购买力平价计算,也可以使用所选定的现实市场汇率。卡塞尔以后的一些经济学家如布里思曼、汉森、霍萨克、沃佛斯施瓦次以及弗里德曼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了批判,主张以成本平价取代购买力平价。因为价格平价仅仅把汇率当作价格的函数,没有考虑到汇率对价格的反作用,而汇率对成本变动的影响要比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小的多,因而用成本平价好的多;况且价格是包含利润的,利润是易变量,以此匡算的汇率水平波动较大,而以成本水平匡算则能更好地体现长期汇率的变动趋势。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上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这个层次上分析汇率决定的,这就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面。但这一理论却把物价水平作为购买力的

14、决定基础,这里留下了继续讨论的空间。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另一个缺陷是过于侧重贸易关系而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决定的影响,这就促进了利率平价理论的发展。利率平价思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但利率平价理论真正形成的标志是凯恩斯1923年完成的论货币的改革。当时频繁的汇率波动与货币贬值、金本位制的变化,使国际货币发生了很大变化。凯恩斯抛开了传统的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理论,研究新形式下的汇率问题。他把汇率本质看成是由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一笔资金可以投资于国内,也可以投资于国外,对外币需求是因为对外投资。投资是利益比较的结果,投资产生了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取决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利率收益比较。这样凯恩斯建立

15、了古典利率平价理论,即远期汇率理论,远期汇率决定于短期存款利差,并围绕利率平价上下波动。后来经其他经济学家发展,利率平价理论逐渐成熟起来,其基本思想是: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远期外汇水平必定等于利差。这是因为人们可以无风险地购买外国债券。因此当投资者在本币债券与外币债券之间选择时,一旦远期汇率升水小于利率差额,人们就会抛售外币债券而购买本币债券,资金流入国内而使利率降低;反之则相反。因此,人们的套利行为使资金自由流动,最终消除各地利率偏差,使实际利率均相等。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如果国内外利率相等,则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相等,即远期差价(升水或贴水)等于零;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外汇差价

16、必为升水;如果外国利率高于国内利率,则远期外汇差价必为贴水。这一时期其他几位经济学家的研究也值得重视。瑞典经济学家魏克塞尔的汇兑平价说是建立在金本位制度上的黄金平价说。他认为当对外债权和债务接近相等时,到期外国汇票的价格将大致等于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汇率围绕这个平价,受供求关系影响上下波动。马歇尔是第一个区别了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引起货币贬值不同的人。他指出,一国货币汇率定值是偏高还是偏低,应当用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关系来衡量,并不是所有的货币贬值都能刺激出口,只有当诸如因政治恐慌引起的资本外逃而使汇率下跌进行时,汇率定值高低才会刺激出口,一旦资本外逃停止,汇率立即调整,恢复到两国购

17、买力对比的基础上。俄林则认为,影响外汇供求的任何事情都能影响汇率,包括基本条件、货币政策、资本转移等方面的变化。二战以后,汇率决定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方面地考察影响因素,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汇兑心理论以及合理预期论的要点开始被综合到一起。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汇率理论,这是战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汇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汇率不过是一种价格,也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决定的;外汇的供求是派生的是由国际收支尤其是商品和劳务收支引起的,因此汇率实际取决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这与戈森的国际收支说异曲同工,称为新“国际收支说”。1981年,经济学家阿尔吉

18、对原凯斯主义的理论加以改进和深化,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的汇率理论。阿尔吉认为,均衡汇率水平是由本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工资率、外国的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水平以及对两国货币汇率预期等因素决定的。他把汇率预期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适应性预期,即认为汇率的预期值等于过去若干期汇率的实际值按照几何递减权数加权平均而得;第二种预期是外推性预期,即认为汇率预期值等于根据汇率的实际变化而调整的当前汇率;第三种预期是合理预期,即认为人们能根据所能得到的一切信息准确地做出判断而得出合理预期值,它同利率的预测是一致的。他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外国国民收入变动、外国价格水平变动以及本国货币变动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19、。到了70年代初期,以约翰逊等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创立了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假定是: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即资本的充分流动性及国内外资产之间的充分替代性;高效率的商品市场,从而世界各地同一种商品价格如按期货货币计算价格相同;高效的外汇市场,市场参加者能根据所有信息做出合理预期,并且他们的预期能强烈地影响市场上的汇率。在严格的假定下,他们得出了理论结论:(1)当一国货币存量增加时,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当一国实际国民收入增加时,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当一国名义利率上升,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当外国货币供应量上升时,本币汇率上升。当外国国民收入上升时,本币汇率下跌。当外国的名义利率上升时,本国货币汇

20、率上升。(2)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对货币的汇率有重要影响,特别短期影响更大。如果本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则本国货币的汇率上升;如果外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则本币汇率下跌。凯恩斯主义汇率理论侧重实体经济因素对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的影响,而货币主义汇率理论则强调货币因素对汇率决定和变动的影响,于是在70年代中后期,以布兰森、多恩布什及弗兰克尔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综合了两种理论的分析所长,建立了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把汇率决定看成是由货币因素和实体经济因素诱发的资产调节和评价过程所共同决定的。主要观点如下:(1)弗兰克尔等人的资产市场论。主要论点: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各国的货币存量的供求关系。货币需求是国民总产

21、值的函数,所以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比国民总产值的相对价格更能决定汇率;汇率决定于货币市场的均衡而非商品市场的均衡,因此资本项目变化比经常项目变化对汇率变动有更直接、更灵敏的影响;通货膨胀从长远看是货币供应过多引起的,必然使该国汇率下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如控制货币供应量、消减赤字等都可以对汇率变动发挥作用,或使其稳定,或使其波动。(2)多恩布什等人的资产组合说。他们认为汇率主要由资产市场决定,认为资产调节比商品调节更直接影响汇率,在资产调节中,心理预期又起着中心作用,而且他们认为也应重视经常项目对汇率的作用,所以不仅要重视货币存量,也要重视流量。(3)托宾等人的流动资产选择论。这是在浮动汇率制以后

22、流行起来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资产的种类很多,它们具有不同的收益、风险和流动性,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在不同资产之间选择,而且还根据资产风险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导致资金在国家之间流动,从而引起有关国家汇率的变化。总之,资产组合理论认为,各种资产并不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因此存在资产收益率差别,投资者通常把自己的资本分投在不同的资产上(人们一般愿意选择的三种资产是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达到某种组合。汇率表面上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而实际上是以两国货币计值的各自的资产的相对价格,因此汇率是在两国资本流动过程中有价证券市场上达到均衡时决定的,一切影响资产收益率的因素都会通过影响证券

23、市场上资产的组合而决定汇率水平及其变动。这些因素主要是利率、个人偏好等。关于汇率理论的学说中世纪时的汇率理论早在十四世纪初,法国的学者亚历桑德罗就对汇率变动作了研究,并指出汇率的变动主要受风险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中世纪的学者伦提乌斯罗道尔波利斯的公平评价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供求,这种供求又取决于人们对两国货币的公共评价,因而又被称为供求理论。重商主义的汇率理论重商主义者把货币看成是唯一的财富。因此,他们主张要尽量多出口、少进口,以防止货币的流出,甚至主张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的流失。故此,他们特别注意影响商品进出口和货币输出入汇率变化。梅林斯在1620年前后提出了汇率的“货币供应论”。他指

24、出汇率是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他认为,如果汇率以每单位英国货币可兑换的外币来表示,外币稀缺时,英国货币价格下降而外币价格上升。此外,他已经认识到投机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梅林斯主张实行外汇管制,以实现汇率的稳定。而汇率应当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这就是铸币平价。米塞尔敦认为导致英国货币流失的并不是铸币的贬值和投机行为,而是英国的贸易逆差。他认为,外汇交易从而铸币的移动,纯粹是贸易差额所决定。因此,米塞尔敦的理论又被人称为贸易差额论。托马斯孟并不主张由政府禁止金银的输出。他认为只要保持贸易顺差,商品输出和货币输出没有不同,因为他坚信贸易顺差会把更多的货币带回国内。他已认识到外汇的

25、供求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经济学家的汇率理论1.洛克的汇率理论 洛克在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中,阐述了他的汇率理论观点。洛克的理论基于他的货币数量论。洛克认为,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是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的:其一是,两国各自拥有的贵金属(白银)的多少;其二是贸易差额。洛克认为,贸易差额是否影响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以下四种因素:第一,应从国外收回的货币量的大小;第二把硬币带回国内的困难和危险程度;第三,把钱存放在国外的风险程度;第四,国内急需的资金状况。克里斯蒂宁指出,货币只不过是一种计价单位并普遍地被人接受,以便用来计算商品劳务及贵金属的价格。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同时引起物价的上涨和汇率

26、的下跌。但是克里斯蒂宁认为,汇率的变动与国内物价上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一般说来汇率的变动并不受国内物价变动的影响,而是直接受外国货币需求的影响。2.大卫休漠的汇率理论 十八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漠和康替龙提出了“铸币点机制理论”。他们在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认为商品的价格随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发生严格的正比例变动,所以他们认为汇率决定于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会使一国货币汇率下跌,超过一定的限度(铸币点)时则会引起黄金输出,从而铸发国际收支调节的铸币-物价流动机制,使物价降低,刺激出口。3.约翰穆勒的汇率理论和马歇尔的汇率理论 约翰穆勒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对汇率理论也作了论述。他认为,在金本位制

27、度下汇率的变动可调节贸易收支的差额。马歇尔也注意过汇率问题,他是第一个区别了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引起货币贬值的不同的人。4.戈逊的国际借贷说 1861年,英国经济学家戈逊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出版了外汇理论一书,提出了汇率的国际借贷说,或称外汇供求说从而第一次出现了系统的外汇理论。戈逊认为,汇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外汇市场外汇资金的需求与供给,而外汇的供求则起源于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借贷。戈逊认为,利率的变动会引起国际资金的流动,而国际资金的流动又会影响即期汇标的价格,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马克思的汇率理论马克思认为,汇率的变动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的过程,只要会引起对外的现金收付,都会影响一国货币

28、汇率的变动。但是,只要不涉及到现金收支的两国之间的商品交易或债权债务关系,则不会影响汇率的变动。同时,人们的心理因素及利率水平都能影响汇率的变动。马克思认为,汇率运动是客观经济运动的一部分,同时又同客观经济运动是互相适应的。当一国对外支付大于外国对该国的支付时,该国货币的汇率趋于下跌;反之,则该国货币的汇率则趋于上涨,但汇率的下跌和上涨不是无限地进行的,而是自动恢复平衡。马克思认为,汇率是一种市场价格信号,汇率能“表示国际支付状态和不同市场利息率状态”汇率作为货币的价格,具有折算功能,使不同国家的价值单位具有了可比性。购买力平价说1.基本理论 购买力平价说是由瑞典的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在某一段时期内,两国货币的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的对比关系决定的,而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又可以用两国各自的物价水平来表示。即是:两国货币的汇率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来确定。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学说又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购买力之比,则两国货币的汇率“决定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商”。R=P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