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8.80KB ,
资源ID:172987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2987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游褒禅山记教案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游褒禅山记教案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B“文”: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文字。“独其为文”。、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C“道”:道路。“有碑仆道”。说、讲。“何可胜道也哉”。道理。“传道受业”(师说)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极”: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词性活用:A“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B“名”:命名,称呼。“名之曰褒禅”。说清楚,说明白。“而莫能名者”。C“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表

2、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些词语的掌握揉进翻译通课文时。2、然后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根据文中的方位,画出虚拟示意图。(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

3、,“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3、作者游褒禅山,介绍褒禅山的由来引出慧空禅院,又引出要游华山洞,可写那些仆碑以及仆碑上的文字好似可有可无,好象作者的闲笔,是不是因该删去呢?(如果学生答不出,先留下来到后面解疑)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讨论)引领学生背诵这一段。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二)研读第二段1、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提示: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一段中有那些对比: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其下平旷”“有穴窈然,

4、入之甚寒”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2、作者游洞后出来后的心情怎样?“后悔”为什么后悔?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三)指导背诵:师生共同讨论本段层次划分: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平旷、记游甚众)后洞(窈然、寒、深)进入(深、难、奇)怠俱追记洞中所见

5、(盖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记自身,伏“悔”字(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以“悔”结束记游(既其出游之乐也”)四、研读第三四段(一)指名朗读、口译第段:“古人之观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观察天地”。“之”,助词,无义,有舒缓语气作用。“于”,这里表示观察的对象,译成现代语时可省略。“险”,这里用的是本义,即“高山”,因为后洞在山上。“夷”,指平地,说的是前洞地势。“至于幽暗昏惑”中的“至于”是实词性词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在一般情况下可省,但此处不能省,它表示肯定的语气,意思是确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此余之所得也”:这是特殊形式的判断句,读时“此”后应作一顿。要提

6、示学生注意“焉”“也”“夫”“则”“而”“故”“矣”“然”“其”“乎”等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1、“于是余有叹焉”承上启下,进一步具体阐述作者后悔心情背后的思索。2、作者先说古人“古人之于而无不在也” 作者为什么先说古之人?答曰:以古人为标准,另外可以使作者的立论更有说服力3、然后作者写一般人惧险远“夫夷以近则至者少”(照应前洞),所以他们就不能见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让我想到毛泽东的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从文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就为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做了注脚。4、欲得非常之观

7、,就必须有志(而世之非有志者不能至也);5、然后说到有志无力(有志者亦不能至也);有志有力,还要有外物(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6、最后两个分句再次说明只要有志,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因为已经“尽吾志”了。“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总结: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

8、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二)研读第四节这一段有写到仆碑上的文字,和第一段中的有关仆碑的描述相应。(前面的描写为后面的议论埋下伏笔。写这些仆碑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治学必须“深思慎取”)思路: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五、讲析第五段这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

9、有什么好处?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六、问题讨论。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试从过渡衔接;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者已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

10、;“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悔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指定一人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编订的“前后两部分对照表”,其他同学补充订正。 第一教时一请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一些文言文, 说说有哪些记文,这些记文有什么特点初中学习过的游记文章有:核舟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记是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 也可以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二引入新课

11、游褒禅山记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一篇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你都了解些哪些?王安石(1021-1086) ,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神宗时,曾推行变法,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时川集携带遗等游文是王安石矢职回家时,浏览此山后所记三熟悉课文请生朗读课文,尽量做到声音宏亮,句子流利读准下列字音:褒庐谬窈怠惑相胜圭父再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各段内容从表达方式考虑,课文共五段,各段表达方式有何不同第一段叙述,介绍褒禅山的有关情况;第二段叙述,记写游山情况;第三四段议论,第五段补记游山的

12、有尖情况四作业熟读全文,翻译全文,背会前二段.2.第二教时一检查复习默写生字词;请生背诵段二学习第一、二段根据课文注释及课下预习,翻译第一段重点词语及句式实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下舍,读社,筑舍定居,名词用如动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虚词盖音谬也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盖余所至发语词,也含有大概之意句式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式判断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概音谬也同上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始舍于其址,即,始于其址舍,介宾短语后置三重点研读第三段请生翻译本段掌握下列文言知识:字词于时在这里是文意上的承前启后,可译作对于这件事句式古之人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13、往往有得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3.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讨论:在这一段里,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古人浏览观赏,往往有得,其有得的原因是什么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作者引出古人观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借托古人引出自己的观点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象古人那样探究思考的广泛而深入呢?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发挥的?讨论归纳:从五方面阐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嘏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志的重要性;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吃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说明力的重要性;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性;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物、力都足以至而未至,肢有悔;

14、只有尽吾志也,可以无悔也强调尽吾志的重要性通过以上议论,说明要求思之深而无不在,要有志、力、物;但一切事物都可能存在其不足之处,当力和物难求时,只有尽吾志,才能做到无悔、无可讥第四段,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对待传闻应该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四总结全文请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本文主题思想作者记叙游览褒禅山,抒发秘书的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也应该有深思慎取的态度从今天来看,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五讨论完成书后练习二,掌握其的用法及特点关于其的几种用法:其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作代词和语气助词具体用法如下:用作代词:(1) 代第三人称: 可译作 他的 他他们它 例:安求其能千也?

15、马说(2) 作物主代词, 表领属关系,可译作 他(它)的他(它)们的 例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 又作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作这这些;远指,可译作那那些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4) 用在数词之前,表示其中的意思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用作副词(1) 表示推测、估计,可译作大概或许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 表示诘问,可译为难道怎么(3) 表示祈使,可译作一定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4) 表示未来,可译作将将要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用作助词,表示加强语气六讨论完成练习三,学习掌握观、名、文、求等实

16、词的用法七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五完成同步练习各题石钟山记练习1、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彭蠡(l)栖鹘(h颧鹤(gun)噌吰(zhng)B、钟磬(qng)穴罅(xi磐石(bn)磔磔(zhC、桴止(f夜泊(b无射(y汝识之乎(zhD、莫夜(m铿然(kng)镗鞳(tng)2、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水石相搏(击)舟行适临汝(往)B、下临深谭(面对)虽知不能言(说)C、扣而聆之(听)余方心动欲还(心里有所感动)D、桴止响腾(上升)自以为得其实(真相)3、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对李渤的看法“余尤疑之”。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

17、令人觉得恐怖。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鼓:振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虽:即使;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扣:敲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恰好)C、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向:刚才的)汝识之乎(识:记得)D、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无射:无射钟)大石侧立千尺(侧:名词用作状语,在旁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

18、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徐而察之汝识之乎周景王之无射

19、也A、用法相同,用法相同。B、用法相同,用法相同。C、用法相同,用法相同。D、用法全不相同。6、下列各句中的“得”,意思是“收获”的一项是A、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C、此余之所得也D、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7、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余固笑而不信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8、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A、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赶到饶州的德兴县当县尉B、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C、我从齐安去临汝,但是大儿子苏迈将要去饶州的德兴县去做县尉D、余

20、下的船从齐安出发到临汝去,并且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9、不是“余心动欲还”的原因的一项是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B、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C、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D、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B、北音清越C、长乐王回深父D、然而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12、列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彭蠡之中有石

21、钟山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B、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于是余有叹焉C、至莫夜月明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D、而此独以钟名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1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A、微风鼓浪事不目见耳闻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大石侧立千尺D、扣而聆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4、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A、古之人不余欺也石之铿然有声者B、此三者,吾遗恨也有大石当中流C、得双石于潭上盛以锦囊D、此世所以不传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

22、奢曰:“兵,死地也(用兵,本来是极其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毋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不也。”赵括既代廉颇,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15、对“身所奉饭饮而进

23、食者”、“所友者以百数”、“尽以与军吏士大夫”、“赵王亦以括母先言”四句中加点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亲身交友赠给由于B、亲自分给因为C、亲身结交D、亲自16、对“东向而朝”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赵括面向东,在早晨接见军吏。B、赵括在东边,让军吏们来朝见。C、赵括面向东朝见军吏。D、赵括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朝见。17、对“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倘若有不称职的情况,我恐怕要受到牵连吧。B、就是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够不受到株连吗?C、倘若出现不称职的事情,我能够不连坐吗?D、就是出现不称职的事情,我恐怕要跟着受株连吧。18、从全文看,对赵括兵败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赵括不从实际出发,只会纸上谈兵。B、赵括治军过于严厉而脱离了部下。C、赵括只顾私利,不知体恤部下。D、赵括不爱护部下,部下不肯出力。19、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尝与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20、翻译下面句子:(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2)而陋者及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