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分析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环境影响预测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序号方法特点应用条件1数学模式法计算简便、结果定量:需要一定的计算条件,输入必要的参数和数据模式应用条件不满足时,要进行模式修正和验证,应首先考虑此法2物理模型法 定量化和再现性好,能反映复杂的环境特征 合适的实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无法采用方法1,而精度又高时,选用此法3类比调查法半定量性质时间限制短,无法取得参数、数据,不能采12时,可选用此法4专业判断法 定性反映环境影响某些
2、项目评价难以定量时,或上述三种方法不能采用时,可选用此法。4、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评价各项活动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通用的方法。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列表清单法、质量指标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加法、动态系统模拟法第三章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调查的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收集现有的资料,
3、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收集现有资料应注意其有效性。(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等)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作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删。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3、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1)监测因子 需要监测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与大气污染源调查筛选的主要污染因子确定。(2)监测布点监测点的数量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
4、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监测点位置 监测点设量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布点方法(网格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扇形布点、同心圆布点)此外,通常应在关心点、敏感点(居民集中区、风景区、医院等)以及下风向距离最近的村庄布置取样点。还需要在上风向(即最小风向)适当位置设置对照点。(3)监测频度 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两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做两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性代表性的七天有效数
5、据,每天不少于6次。对二、三级评价项目,全期至少监测5天,每天至少4次。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水域一级二级三级河流一般情况为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条件许可,可调查一个水文库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一般情况可只调查平水期和苦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一般情况下,可只调查枯水期河口一般情况为一个潮汐年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湖(库)第四章 工程分析1、在统计污染物排放的过程中,对新建项目要求算清“两本账”是:一本是工程项目本身的污染物产生量,一本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两本账之差才是评价需
6、要的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于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三本账是:迁扩建与技术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迁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的产生量;实施治理和评价规定措施所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三本帐之代数和可作为评价所需的最终排放量。2、工程分析的方法: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大气污染: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大气圈层中某些成分超过正常含量或排入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生物和物体造成危害的现象。2、大气扩散:将一定量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气体排入高空,借大气湍流和分子运动,向大气中低浓度区域迁移,从而把有害物质稀释到容许浓度以下的过程。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
7、价等级的确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由等标排放量和地形条件来划分大气环境评价的等级。具体方法是:首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然后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污染物排放量;Pi等标排放量,单位 m3/h; 单位时间排放量,m3/h大气空气质量标准,mg/m3C0i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修改单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地形2.51092.5108=2.5108复杂地形一二三平原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
8、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对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分别不应小于1620 km、1014 km、46 km,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6、大气稳定度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中推荐采用的Pasquill法,仅用地面气象资料来判断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指整层空气的稳定度。Pasquill法将大气稳定度分为六类: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型、较稳定和稳定,分别用A、B、C、D、E、F表示。7、有风点源扩散模式以排气口在地面垂
9、直投影的中心点为坐标原点,在考虑地面反射的情况下,污染源下风方地面任一点(x, y, z),小于24h取样时间的污染物浓度C(x, y, z)由下式给出:(1) 有风,风速u1.5m/s, 设地面是全反射体。式中,He 有效源高,y、z扩散系数。(2)抬升后的烟气高度称为有效高度He,可用下式表达: He = H + H 式中:H排气筒几何高度,m; H 抬升高度,m 1)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当烟气热释放率Qh 2100kJs,且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T 35K时, Hl = n0Qhn1Hn2 u-1 (5-16) Qh = 0.35PaQv T/Tt T = Tt - Tan0烟气热
10、状况与地表状况系数;nl烟气热释放率指数; n2排气筒高度指数, n0、n1、n2具体数值见书中表 Qh烟气热释放率,kJ/s; u排气筒出口处平均风速,m/s H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m;超过240m时,取H=240m; Pa大气压力,hPa; Qv实际排烟率,m3s; T烟气出口温度与环境温度差,K; Tt烟气出口温度,K; Ta环境大气温度,K 当1700KJ/s Qh 2100 KJ /s时, H = Hl + (H2Hl) ( Qh-1 700) / 400 Hl = 2(1.5 VsD + 0.01Qh)u - 0.048(Qh-1700)u 式中:V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度,m
11、/s; D排气筒出口直径,m. H2与其它定义相同当Qh= 1700 且 T35 K, H = 2(1.5 Vs D + 0.01Qh)uu10:地面10m高处得平均风速。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两个关键问题:烟囱的设计高度、厂址选择。第六章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水体污染: 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
12、样的过程称为自净。3、水体污染源的简化河流的简化:(1)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河流的断面宽深比大于等于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大众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大中河预测河段的断面形状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是,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并应调查其流场,其他情况均可简化为矩形河流。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2)河流水文特征或水质有急剧变化的河段,可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各分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4、河流完全混合模式废水排放河流如能迅速与河水混合,或所含特征污染
13、物为持久性污染物,则废水与河水充分混合后污染物的浓度可用下式计算: c 混合后污染物浓度,mg/L; Qp 废水流量,m3/s; cp 废水中污染物浓度,mg/L; Qh 河流水流量,m3/s; ch 上游河水中污染物浓度,mg/L;该式适用条件:(1)废水与河水充分混合;(2)持久性污染物,不考虑降解或沉淀;(3)河流为恒定流动;(4)废水连续稳定排放。5、河流一维稳态模式 在河流的流量和其他水文条件不变的稳态情况下,废水排入河流并充分混合后,非持久性污染物或可降解污染物沿河下游x处的污染物浓度可按下式计算: 对于一般条件下的河流,推流形成的污染物迁移作用要比弥散作用大得多,弥散作用可以忽略
14、,则有 c 计算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c0 初始断面污染物浓度, K 污染物降解系数,1/d; u 河水平均流速,m/s。(1)非持久性污染物;(2)河流为恒定流动;(3)废水连续稳定排放;(4)废水与河水充分混合后河段。6、五类地表水I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
15、景观要求水域。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声环境质量标准 (城市区域声功能区分类)0类:(昼间分贝,夜间分贝)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1类:(昼间分贝,夜间分贝)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2类:(昼间分贝,夜间分贝)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3类:(昼间分分贝,夜间分贝)工业区;4类:(昼间分贝,夜间分贝)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的背景噪声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2、噪声的叠加(P87)3、统计噪声级 L10, L50
16、, L90在某点若噪声级有较大波动时,用于描述其噪声随时间变化状况的统计物理量。 L10表示在监测时段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表示在监测时段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噪声的平均中值; L90表示在监测时段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噪声的平均底值。4、等效连续A声级LAeq:一般噪声源的A声级或在某一受声点测量到的A声级往往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需要引入某一时段内的平均A声级评价量等效连续A声级。5、噪声防治对策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选择低噪声设备、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建设项目在选址上避让。2)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合理布局,“闹静
17、分开”的原则。 利用宽厚的绿化带对限制噪声的传播也有一定效果。 吸声和隔声技术也是噪声控制工程的重要技术之一。第八章 生态影响评价1、生态影响评价:是指通过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2、生态影响评价范围: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主要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确定。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方向为扩展距离。评价范围可分为生态调查范围、现状评价范围、影响预测与评价范围。3、生态影响评价标准:标准来源(1) 国家、行业和地方
18、规定环境质量标准(2) 背景或本底值(3) 类比对象 相似生态环境或以相似自然条件下原生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类比标准;(4) 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最能代表和反应受影响生态环境的性质和特点者;易于测量或易于获得有关信息者;法规要求或评价中要求的因子等。5、评价工作的分级6、生态环境调查(1) 自然环境基本特征调查,包括 评价区内气象气候因素,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 评价区人类活动历史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方式和强度, 自然灾害及其对环境的干扰破坏情况, 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等。(2)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指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以及环境污染的生态
19、影响。 这类问题须视其动态和发展趋势,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以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洪灾和泥石流灾害,土地沙漠化导致尘暴和土地与城镇的沙埋等。7、生态环境预测与影响评价方法类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方法、生态机理分析法、图形叠置法、列表清单法、指数法、系统分析法、生产力评价法、回归分析法8、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1) 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2) 生态影响的补偿与建设3) 替代方案4) 生产技术选择与工程措施第十章 其他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风险评价(ERA)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起的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
20、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地讲,常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2、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什么样的风险是社会可接受的,因此也可以说环境风险评价是评判环境风险的概率及其后果可接受性的过程。判断一种环境风险是否能被接受,通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即把这个环境风险同已经存在的其它风险、承担风险所带来的效益、减轻风险所消耗的成本等进行适当的比较。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1)土壤现状调查;2)土壤污染源调查与土壤污染环境监测;3)评价因子选择;4)评价标准确定;5)评价模式确定;6)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划分
21、。4、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1)土壤中重金属累计残留预测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由于土壤的吸附、络合、沉淀和阻留等作用,绝大多数都残留、累积在土壤中。根据重金属污染物的这种输入,累积特点,提出如下模式: W = K(B+R) 式中 W为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年累积量(mg/kg); B为区内土壤背景值(mg/kg); R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年输入量(mg/kg); K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年残留率()。第十三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是指政府机构为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组相互协调并排定优先顺序的未来行动方案和实现这些方案的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质上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2、 规
22、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1) 科学、客观、公正原则2) 早期介入原则3) 整体性原则4) 公众参与原则5) 一致性原则6) 可操作性原则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1) 广泛性与复杂性2) 战略性3) 不确定性4) 评价时间的超前性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工作程序基本内容:1)规划分析;2)环境现状与分析;3)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针对个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6)开展公众参与;7)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利用现有的环境标准和监测系统,监测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评价阶段、报告编写阶段。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r den persnlichen f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des fins commerciales.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