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庆阳市为“香包刺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由于古老悠久的农耕文明和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庆阳的民俗文化更多地受到周祖农耕文化和窑洞居民文化的影响。庆阳市的民俗文化发展现状是我国当前各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对于全国范围内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具有代表意义。(二)研究目的民俗文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方风土人情的面貌,更多的表现在当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的时代变迁,不仅仅对于地方的文化发展、传播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我国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也有借鉴意义。本文选取了庆阳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香包、刺绣、剪纸作为研究对象,力求为代代传承的民俗行为做出科学的解释,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身边显而易见的
2、事物的渊源和来历,为民俗起源研究做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 对于庆阳市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方面的研究,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发掘找到民俗文化发展的经济价值。所以研究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庆阳的民俗文化蕴含着庆阳地区几千年发展的历史沿革,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都在民俗文化中或多或少的有所展现,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其次本文的研究可以让庆阳市对民俗文化的发展加以重视,作为庆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其次,本文深入研究了庆阳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包括民俗文化产品研发现状、消费者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庆阳市民俗文化发展的良策,为庆阳市民俗文化中经济潜力的开发提供解决思路。二、庆阳民俗
3、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庆阳的民俗文化是我国的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庆阳的民俗文化和一些带有民俗文化烙印的民俗文化产品相互依托,互相发展,共同成就。庆阳的民俗文化产品以香包、剪纸、刺绣为代表,共同成为庆阳民俗文化的依托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一)香包-端午节驱虫辟邪的法物庆阳香包与端午节相联系,主要还是因为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又叫“五月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庆阳市地区形成了在端午节佩戴香包的习俗。是表示母亲对娃娃的保护,不仅仅体现在世俗中母亲的关爱,还有神话中女娲对人类的关爱,是这样的历史发展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充分有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烙印,以及早期居住在庆阳地
4、区的人们对于生活观察的智慧,慢慢积累下来,就会有充分的民俗意识的体现,香包作为庆阳地区端午节驱虫辟邪的民俗文化,传承下来。(二)剪纸-古代巫术的道具 剪纸作为庆阳民俗文化载体的一种,一般有三种起源说法,首先是巫术说,在庆阳,常规的巫术活动是妇女职能的一部分,包括家庭的祭祀活动,因此每一个家庭主妇就是一个“巫师”。剪一个去病娃娃的剪纸,挑着它围绕病人身体转圈,然后用火点燃放入盛水的碗里,叫着病者的名字拿去泼在十字路口,这样就可以去病。这种简单的手工艺品也是代表了古代人类的驱邪祈福的简单愿望。其次是窑洞说。把剪纸的产生和庆阳窑洞联系在一起,认为剪纸的灵感来自于窑洞。窑洞的窗、门、炕、吊顶、箱柜、纸
5、缸都是需要用粘一层纸,并且还有简单的装饰作用;最后是皮影说。把剪纸和皮影联系在一起。皮影是庆阳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皮影和剪纸艺术在艺术分类上同出一门,两者也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三)刺绣-大禹遗风的沿袭庆阳市是中国远古传说中,大禹的所在地,对于大禹的遗风崇拜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民俗文化载体之一的刺绣也是承袭了大禹时期的民风,学者认为,坐落在庆阳的三姊妹池就是禹的出生地。禹最早倡导刺绣,首创了服饰纹样。在大禹遗风的感染下,庆阳地区的刺绣历史十分悠久,具有刺绣的传统,尤其在婚庆嫁娶上体现的非常明显。三、庆阳民俗文化的内涵一个地方的民俗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结合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
6、曲折发展出来的,而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往往也有自己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慢慢积累下来的,庆阳民俗文化中的内涵主要有图腾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阴阳平衡与天人相应的古老哲学思想和驱邪消灾与祈福迎祥的民俗文化心理。(一)图腾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 远古人类从泛神的自然崇拜到有固定崇拜物的图腾崇拜,再到人面兽身崇拜、祖先崇拜,这个发展轨迹是社会不断进步,人们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个体与图腾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图腾保护人们,人们则以各种方式表示他们对图腾的敬意。人类社会虽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己经相当进步,但是图腾崇拜至今都在民俗信仰之中存在。在庆阳的香包、剪纸和刺绣当中处处都有图腾崇拜的印记
7、。此外,这些民俗作品中还经常会出现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动植物,例如鼠、鱼、葫芦、石榴等。图腾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在图腾崇拜的人类早期就慢慢的渗透到代表民俗文化的民俗载体中,类似于香包、剪纸和刺绣的这种民俗载体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更迭,经久不衰,还是能够完整的保存图腾崇拜的民俗意识。(二)阴阳平衡与天人相应的古老哲学思想 阴阳平衡的思想主要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道家思想,讲究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思想,阴阳观念在庆阳民俗作品上的体现有三个方面。第一,阴阳八卦作为一种神秘符号,常出现在香包、刺绣、剪纸当中,具有祈福、驱邪、消灾的神秘力量。第二,新婚夫妇的肚兜、枕顶、窗帘、门帘等绣制品上,还有婚庆剪纸上,所有花草禽鸟
8、等图案多为成双、对称的组合,包含着“孤阳不生、孤阴不长”的深厚意蕴。第三,在制作手法上,很多香包作品分外套与内核两部分,外阴内阳、自由抽动,象征生殖乃牛命本原,体现了阴阳和合观念。 而天人相应的思想也在庆阳的民俗文化作品中体现的较为深刻,主要是民俗作品的造型上,无论是香包、刺绣、剪纸,都是以曲线条为主,民谚说:“曲生吉,直生煞”,曲线容易与环境相融合,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深刻的反映了中国长久以来的底层人们的处世哲学,就是尽量生存的圆滑一些,不要那么有棱角。(三)驱邪消灾与祈福迎祥的民俗文化心理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作为庆阳民俗文化载体的香包、刺绣、剪纸,无论是从艺术考量还是造型的考量上,
9、都是或多或少的有驱邪消灾与祈福迎祥的文化心理。主要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特别是早期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自然灾害的频发,对于古代人类来说的破坏力大得多,又因为人们认识水平有限,当时的人们将其自然界的自然现象更多的解读为一种超自然现象,所以当时的人们更愿意用一种代表吉祥的标志去对抗自然灾害,经过更多年的发展,这种代代相传的民俗意识在人们的思想里扎了根,慢慢的也就在这种代表民俗文化的载体中体现出来,并流传至今。四、庆阳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研究庆阳市的民俗文化研究一直是我国民俗文化研究方面的翘楚,庆阳市的民俗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也代表我国民俗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当前为了指导庆阳市的民俗文化的进一步
10、发展,从民俗文化产品研发现状、到消费者市场发展现状,最后到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三个方面,全面的对庆阳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深入了解。(一)民俗文化产品研发现状庆阳的民俗文化产品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民俗文化产业已经初见规模。21世纪初,庆阳市还针对本市的民俗文化发展,制定了针对性的发展思路。但是民俗文化产品的研发在近些年的不断发展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1.文化产业意识不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中国的产业研究方面,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代表我国传统文化或者优秀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的程度也不够深入,没有看到文化的经济价值,造成很多文化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进入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时期以来
11、,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关注也渐渐多了起来。但是当前的文化产品市场还处在一个早期发展阶段。目前,庆阳市的民俗文化产品市场还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机制,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比较模糊,使民俗文化产业产业的制作者心存疑虑,缺乏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对文化产业所能带来的经济价值,以及对旅游行业的刺激作用,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 2.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 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制作者绝大多数是当地的农民,教育水平有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有限,更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都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手艺传承,大多数的从业者都是为了生计,并没有产业经济意识,在民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上都欠缺专业的管理
12、水平。紧接着是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早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缓慢落后的情况下,从业者并不能看到即时的经济收益,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民俗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正是缺乏相应的专业化人才,庆阳民俗产品的生产一直呈现出一种平庸化生产,从事民俗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限制,没有市场卖点的产品在文化产品的市场上也缺少竞争力,也极大的限制了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发展。3.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文化产业未来的趋势将是规模化和集团化经营,因为没有产业化的支撑,文化产品的发展会始终停留在小作坊的生产水平,发展的经济效益有限。但庆阳民俗产业的发展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但是发展水平始终不高,尚处在起
13、步阶段,生产规模小,受到规模的限制,在生产方式上的投入也就不多,所以相应的生产效率也低,很难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链条化的发展模式,经济效益也受到限制。另外,其中不少的民俗产品的生产方式还是早期开发的生产模式,“公司农户”的模式,这样的发展方式容易将庆阳民俗产品的生产技术革新,农户以手工的方式进行制作,这就容易导致民俗产品首先是产量跟不上,就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民俗产品的生产规模小,主要就是因为制作方式的落后,其次是民俗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产业的发展,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流通到市场,还容易造成庆阳民俗产品的口碑的负面评价。4.缺乏长远统一规划,品牌意识薄弱 当前的庆阳民俗文化发展虽然经过十
14、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的经济效益,但是与发展完善的民俗产业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庆阳民俗的文化产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狭小,市场定位模糊。对产业的发展缺乏长远 统一规划,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生产企业对于庆阳民俗产业的未来发展走向并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长远计划,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民俗文化产业在市场的陈品定位模糊,大的民俗文化产品的品牌并没有发展起来,产品研发也没有统意的规划,这样对于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发展形成不了品牌的附加价值。(二)消费者市场发展现状 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发展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在文化产品市场中能有一席之地,在非庆阳的我国区域内,扩大庆阳民俗文
15、化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以庆阳民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和经济价值。研究消费者市场的发展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从产品销售的角度进一步指导庆阳民俗文化的发展。目前,庆阳民俗文化的消费者市场主要有三,首先是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给集中展示展销庆阳民俗文化产品提供了机会和场所,例如香包节、农耕文化节、民俗文化产品拍卖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的各类博览会。这样的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是对内对外都有针对性,一方面扩大了国内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市场,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影响是深刻的,特别是对以甘肃为代表的我国西北部的经济发展,更是不容忽视的
16、,进一步扩展庆阳民俗产品的欧洲,中亚市场。第二,部分龙头企业与国内进出口贸易公司签订订单。这部分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出口,打开的是国外的文化产品的市场。最后是庆阳民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共同发展庆阳经济。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不仅仅受到全国范围内的广泛重视,甘肃省和庆阳市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进行了多方面的规划,庆阳市的旅游业发展势在必行。在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民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庆阳市的主要景区专门有出售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窗口,这样就形成了民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支持发展,共同进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三)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庆阳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目前所了解到的,主要有两种发
17、展途径,首先就是上述提到的以民俗文化的产品为载体进行民俗文化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是文化发展中最常用的发展方式,因为民俗文化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特别是中国的民俗文化,往往是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各种复杂元素的重叠,多方势力的汇聚才得以形成,想要通过抽象的意识形态进行理解,特别是在对外发展过程,因此,依托民俗文化产品进行发展是最好的选择。其次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民俗文化传播,文化需要长久的发展就要进行传播和不断的融合,多种形式的民俗文化宣传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第一,节会展会宣传。庆阳连续举办多届香包民俗文化节、庆阳农耕文化节,多次组织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将庆阳名片带出了地区带出
18、了国门;第二,文化旅游宣传,这种宣传方式是近几年着手开始打造,目前还处在探索期,但是民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结合,共同发展促进也是未来庆阳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良策;第三,地面广告宣传,地面广告宣传虽然相对来说,针对性不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也比较高,但是对于大面积普及阶段的青阳文化发展现状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第四,借助于大众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宣传,新媒体作为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宣传方式,影响力度大,成本低廉,是一种收益比例较大的宣传方式,庆阳民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借鉴新媒体的力量,在微信、微博和其他类型的门户网社交软件中进行对庆阳民俗文化的发展,扩大其影响力。五、网络媒体时
19、代庆阳民俗文化发展的对策庆阳的民俗文化发展的未来走向,对庆阳未来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当前情况下庆阳市民俗文化发展的窘境,应该选择两种对内、对外的发展对策来引导庆阳市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分别是对内传承民族文化、对外发展民俗文化产品,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庆阳民俗文化的有序发展。(一)对内传承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应该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共同发展,并不是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越成熟,民俗文化的发展形势就越好。单纯的开发民俗文化产品会渐渐的以往民俗文化的内核,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来说就是本末倒置。因此需要兼顾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对民俗文化的内核的宣传加以重视,让这些代表庆阳地区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也在
20、人们的心中扎根。所以对内的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也应该受到民俗文化发展研究的重视,而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年轻人普遍能够接触到的方式。对于网络时代下的庆阳民俗文化的对内传承而言,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接受民俗文化,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才能使民俗文化的发展更有生命力,也就更长远。在对内的民俗文化的传承上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媒体集三大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为一体,具有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庆阳民俗文化一定要借助新媒体力量做好宣传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我们很早就有了认识
21、。尽管人们知道要利用好网络媒体,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是大部分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专业的广告和营销人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庆阳民俗文化一定要利用好网络媒体,这样才能让庆阳民俗文化的影响力更深远,而且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也是年轻人能够接触到,并且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这样才能让民俗文化与年轻人有一个接触的窗口,更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二)对外发展民俗文化产品庆阳的民俗文化发展也是庆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面对庆阳民俗文化发展的现状,庆阳民俗文化的发展怎样哎借助网络媒体时代的力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为庆阳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对外方面发展民俗文化衍生品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式,笔者从推进政府行政职
22、能的不断完善、树立精品意识,提高香包质量、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加大创新力度,实施品牌战略。1.推进政府行政职能的不断完善民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当然在网络媒体时代下,政府的行政职能的建设要有更多的考虑,比如说在制定民俗文化产品的标准时,应该更多的在庆阳市的政府官网上发布有关民俗文化产品的标准的制定。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关于民俗文化产品的标准,包括质量评估标准、制作手艺标准、市场准入标准等,制作的标准要张弛有度,充分考虑民间民俗文化产品手艺人的意见,及时地在网上进行标准公开。庆阳市政府在庆阳的民俗文化的发展和相关的民俗文化产品的市场化中,起到应该是保驾护航和兜底的作用,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3、只有在政府强有力的保障下,庆阳市的民俗文化产品的发展才能有足够的动力。2.树立精品意识,提高产品质量 利用现代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标准,更重要的时民俗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共同生产精品民俗文化产品。比如说,将带有民俗文化烙印的剪纸与服装行业相结合,这种就不再是初级加工产品,附加价值更高;当然离不开的还是旅游产业的结合,将一些可以精品化的民俗文化产品,精细化生产,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也是精品意识的体现。除了上述提到的政府对于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制定相关的标准之外,庆阳市应该组织成立有关的民俗文化产品的组织,将政府的各项标准细化,更符合行业发展实际。3.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24、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在高端人才的保证下,民俗产业的发展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第一,庆阳市应该重视民俗文化开发的相关的人才建设以培养新的民俗文化传承人,在文化传承人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年轻人的创新意识,给庆阳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注入新鲜血液,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民俗文化床传承人的经济利益;第二,需要着重去培养一批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新媒体时代下,懂得利用新媒体进行合理营销的市场专业人才的引进,对于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益处,所以也要重视营销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第三,庆阳市可以在目前人才固有的情况下,引进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产品的成熟人才讲座或者外派相关人
25、员进行外地优秀经验的学习,也是迅速提升民俗文化发展人才质量的可行方法。4.加大创新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庆阳的民俗文化发展也要树立品牌意识,首先是复制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产业重组,并购小企业,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其次时鼓励民俗文化企业进行品牌申请,加强对相关原创产品的鼓励和保护。加大创新力度,首先是营造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将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庆阳市在加大创新力度方面,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维护,最重要的是保证民俗文化产品的质量,质量一旦不能保持,对于品牌形象来说是致命打击。六、结论庆阳的民俗文化十分丰富,具有深厚的底蕴,是庆阳特殊的地
26、理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香包、刺绣、剪纸的产生都源于古代生活的某种特殊需要;不同的民俗文化产品虽然形态不同,但在表达的文化内涵上具有相通性,无论是香包、刺绣、还是剪纸,我们都能从中触摸到图腾崇拜与生殖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体会到阴阳平衡与天人相应的古老哲学思想;感受到驱邪消灾与祈福迎祥的民俗文化心理。本文主要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主要的关于甘肃省庆阳的民俗文化,从庆阳的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入手,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可以促进庆阳民俗文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在我国重视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确定庆阳民俗文化发展的定位和市场方向。七、参考文献1甘肃庆阳香包赴京
27、展“端午盛宴”传承民俗文化状Z.中国新闻网,2016.06.08 2闫仁轶.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5):23-24. 3张娜娜.陇东原上的女红奇葩-甘肃庆阳香包文化产业调查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4张永生,张彦喜.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06(03):103-104. 5李群.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J.求是,2009(14):29-31.6侯凤斌、马千里.中国视觉艺术民俗符号演绎的探析J.包装工程,2010.7刘勋、胡文静.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战略规划研究J.社科纵横,2013.8崔玲.
28、庆阳香包绣制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J.教育观察,2014.硕士,2016.9韩瑾琦.内蒙古蒙古族传统刺绣区域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2017.10许超.基于中国传统手王艺类新传播设计研究-刺绣类APP为例.西南交通大学,硕士,2014.11王倩.山东刺绣技艺研究及传承以济南地区画绣为例D.东华大学,硕士,2017.12曹又允.从符号学角度解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D.江南大学,硕士,2009.13丁川.剪刀下的民俗-滨州剪纸芝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2017.14别淑花.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2010.15张群.剪纸艺术的现代转型及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2011.16王丽朋.中国传统民间吉祥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2008.17赵宽坡.地方性产业的社会建构-以庆阳香包产业化为例D.南京大学,硕士,2016.18庆阳市文化出版局、庆阳市文化馆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19李建荣.文化呼告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20镇原县文化广播影视局、镇原县文化馆.庆阳剪纸纹样M.西安: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201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