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35.63KB ,
资源ID:172869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2869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通生态学复习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通生态学复习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1、2.非等价性(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限定性(因子作用的阶段性)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二、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三、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1.生物的内稳态机制2.驯化3.休眠4.昼夜节律和其他周期性的补偿变化5.组合适应6.指示生物第三节 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一、生物与光的关系1.光照强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2.光质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3.生物的光周期现象二、生物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对生物的作用(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2.生物对环境温度的适应三、生物与水的关系1.水因子的生态作用2.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四、生物与土壤的关系1.土壤的生态学意义2.

2、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3.植物对土壤因子的适应五、大气的组成及其生态作用六、火作为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管理1.生态因子一般被分为哪五大类型哪些是直接作用哪些是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作用有什么特点2.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对植物和动物产生哪些影响它们又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的 3.温度有哪些生态意义低温和高温对生物会产生哪些影响植物和动物如何在形态、生理、行为上进行适应为什么温度能够限制生物的分布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第二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掌握种群定义和基本内涵。2.重点掌握种群的群体特征和种群动态。3.掌握种群不同分布格局的特征和形成原因。4.了解种群生物学与种群生态学、单体生物和构件生

3、物的概念及其区别。5.重点掌握种群的增长模型及其应用。6.了解不同生态学家对种群数量变动机制的解释。7.通过“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分析”和“动物种群在有限环境中Logistic方程的拟合”试验,使学生增强对理论问题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内涵一、种群定义;二、种群的基本内涵:三、种群生物学与种群生态学四、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五、研究种群生态学的意义第二节、种群特征.一、种群的主要特征二、种群的群体特征三、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第三节、种群动态一、种群的密度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二、种群统计学(一)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1. 年龄

4、结构2. 性比(二)生命表1.生命表的编制2.生命表类型(三)种群增长率三、种群的增长模型(一)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非密度制约种群增长模型)1.离散增长模型2.连续增长模型(二)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密度制约种群增长模型)连续增长模型四、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1.种群增长2.季节消长3.种群数量的年变动(波动)4.种群暴发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和灭亡7.生态入侵第四节 种群的空间格局第五节 种群调节一、气候学派二、生物学派三、自动调节学派1.行为调节2.内分泌调节3.遗传调节1.为什么说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和进化单位2.比较分析种群增长的非密度制约指数增长模型(离散型和连

5、续型)、密度制约增长模型(离散型和连续型)成立的条件和建模的要求,各模型具有哪些生态学意义。第三章 种群的遗传与进化1.掌握物种形成的步骤和方式。2.掌握种群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3.了解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两种进化的动力的作用特点。4.了解变异、遗传漂变、适应辐射等基本概念。第一节 遗传变异一、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二、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第二节 物种进化一、进化动力二、自然选择类型三、种群对自然选择压力反应的时空变化第三节 物种形成一、物种形成的步骤二、物种形成的方式第四节 种群进化对策1.比较分析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对种群进化的作用特点。2.自然选择按照选择的结果分为哪种类型并举例说明。3.物种的形成为

6、什么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有哪些形式和方式第四章 种群生活史1.了解动植物生活史特点和生态学意义。2.了解繁殖价值、亲本投资的概念和特点。3.掌握r-对策和K-对策生物的特点。4.掌握繁殖格局形成原因和生态学意义。5.了解植物和动物的性选择特点。第一节 生活史概述一、关于生活史的基本概念;二、个体大小与寿命;三、生长与发育1.生长2.发育3.生长测量方法4.生长曲线四、繁殖1.繁殖方式类型2.生物繁殖方式的生态学意义五、扩散1.定义2.扩散方式类型3.植物的扩散4.动物的扩散5.动植物扩散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第二节 繁殖成效一、繁殖价值;二、繁殖价值的特点;三、相对生殖价四、亲本投资五、繁殖成

7、本六、体型效应第三节 繁殖格局一、次繁殖和多次繁殖二、生活年限与繁殖第四节 繁殖策略(生活史对策) 一、r-对策和K-对策对策和K-对策的提出和K-对策生物的特点和K-对策生物的的优缺点对策和K-对策种群的增长曲线比较策略连续系统 二、植物种群生态对策;三、木本植物的快慢连续假说第五节 性选择一、植物的选择受精; 二、动物的性选择对策和K-对策在进化过程中各有什么优缺点2.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在生态适应中各具有什么利弊 为什么大多的植物都选择雌雄同株的性别系统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1.重点掌握密度效应的两个基本的规律: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和-32自疏法则。2.掌握他感作用的概念和生态学意义。3.重点

8、掌握洛特卡-沃尔泰勒(Lotka-Volterra)模型。4.重点掌握有关生态位的理论及其对种间竞争的解释。5.掌握领域行为的概念和有关原理以及领域的特征与意义。6.了解社会等级的概念和生态学意义。7.了解动物婚配体制形式以及决定婚配体制的环境因素。8.了解种间竞争类型及其一般特征。9.了解捕食作用、食草作用、寄生、共生的概念和生态学作用。10.通过种间关系分析(课件)-他感作用试验探讨供体植物(他感植物)通过化学物质对受体植物(目标植物)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认识种间关系中他感作用的存在。第一节 种内关系一、密度效应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2自疏法则二、求偶与婚配三、领域行为四、社会等级五、合

9、作和利他行为六、他感作用第二节 种间关系一、竞争1.高斯假说2.竞争模型二、捕食作用三、寄生四、共生1.简述密度效应的两个基本的规律。2.领域性行为和社会等级对于生物适应环境有何积极意义3.根据生态位理论,阐述竞争排斥原理 4.根据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的模型, 说明竞争排斥和共存的条件。第三部分 群落生态学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1.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2.重点掌握生物群落种类组成的性质。3.掌握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和综合特征。4.重点掌握生活型的概念、生活型系统以及层片概念。5.掌握群落的时空结构特点和生态学意义。6了解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7.通过“草地群落种类组成数量

10、特征和层片结构分析”野外试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群落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的测定方法和层片结构分析的方法,加深对群落基本特征的理解。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一、生物群落的定义二、群落的基本特征三、群落的性质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一)区系成份(二)生态成份(三) 群落成员型1.优势种和建群种2.亚优势种3.伴生种4.偶见种或罕见种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一)登记种类组成的方法(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1.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2. 综合数量指标三、种间关联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结构要素 (一) 生活型(二) 叶片大小、性质及叶面积指数(三) 层片(四) 同资源种团(五) 生态位二、

11、群落的外貌与季相三、群落的垂直结构四、群落的水平结构五、群落的时间结构六、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第四节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一、生物因素二、干扰三、空间异质性四、岛屿化(一) 岛屿的种数面积关系(二)岛屿上物种数预测:MacArthur 的平衡说(三)岛屿群落的进化(四)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五、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六、平衡说和非平衡说1.群落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和种群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群落的性质如何2.比较分析层片和层次的生态含义及异同点。3.论述群落的时空结构格局及其生态学意义4.阐述两种生活型系统,并对其特点进行评述。第七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1.重点掌握演替的有关概念、理论和不同演替系列的演替

12、过程。2.掌握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和演替机制。3.了解群落变化类型和特点。4.掌握演替顶极学说。5.通过“群落演替分析(课件)试验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群落演替,为什么会发生演替以及各种不同的演替过程。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一、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二、演替的类型 三、群落演替的实例。四、演替顶极学说五、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因素 六、演替的机制1.群落演替的分类及其主要类型的特点。2.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如何变化 3.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第八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1.掌握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2.了解法瑞学派、英美学派等群落分类。3.了解群落数量分类、

13、排序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 一、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二、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三、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四、群落的数量分类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排序 一、群落排序的概念二、直接梯度分析三、间接梯度分析1.为什么要进行群落分类2.试述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第四部分 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1.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特征、类型、组成、营养结构、能流模式及生态金字塔、各种生态效率。2.掌握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3.了解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性模型的一般构成、主要相互作用、系统成员与非生物环境的联系及自然生态系统形成原因。4.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过程、趋势和对揭示

14、客观世界的作用。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二、生态系统的发展三、生态系统理论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四、目前有关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空间结构二、时间结构三、营养结构(一)食物链(二)食物网(三)食物链的特征(四)营养级(五)生态锥体(六)生态效率I常用的几个能量参数 1.摄取量(I)2.同化量(A)3.呼吸量(R)4.生产量(P)II营养级位之内的生态效率1.同化效率2.生长效率III营养级位之间的生态效率1.消费或利用效率2.林德曼效率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一、能量流动二、物质循环三、信息传递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

15、平衡1.何为生态系统它具有哪些特征为什么要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功能类群分为哪几类各具有什么作用各包括哪些生物类群它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联系成为一个功能整体的第十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掌握生物生产的基本概念、陆地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效率。2.重点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3.了解生态系统信息流的特点。4.了解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的测定方法。5.了解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过程、分解生物、理化环境对分解的影响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一、生物生产的基本概念1. 生物生产2. 生物量与生产量二、初级生产1.总初级生产与净初级生产2.影响初级生

16、产的因素3.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三、次级生产1.次级生产的基本特点2.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3.次级生产量的生态效率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一、分解过程的性质二、分解者生物三、资源质量四、理化环境对分解的影响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二、生态系统中能流途径三、能流分析1.研究生态系统能流的途径2.生态系统层次上能流研究的原理3.生态系统层次上能流研究的步骤4.能流分析的实例5.生态系统能流模型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信息与信息量 二、信息及其传递 1.物理信息及其传递 2.化学信息及其传递3.行为信息4.营养信息 1.影响初级生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初级生产2.在生

17、态系统发育的各阶段中,生物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和净初级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 3.图解一个食物网中的一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状况;分析为什么复杂的生态系统中的能流的效率更高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掌握物质循环的概念、类型、特点。2.掌握生态系统几种重要的生物地化循环以及相关的生态问题的起因和解决办法。第一节 生物地化循环的概念一、生物地化循环二、生物地化循环的特点三、生物地化循环的类型第二节 水循环第三节 气体型循环一、碳循环1.碳循环途径2.存在的问题二、氮循环1.氮循环途径第四节 沉积型循环一、磷循环1.磷循环途径二、硫循环1.硫循环途径第五节 有毒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一、有毒物质的类型二

18、、有毒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三、有毒有害物质循环实例 1.何谓生物地化循环有哪些主要特点2.概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和特点,并对“温室效应” 的形成机制作一说明。3.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各有何特点,各循环类型的代表物质有哪些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1.掌握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格局和影响因素。2.了解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的气候特征、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点。3. 通过“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课件)”试验使学生认识生态系统多样性成因,理解不同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分析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第一节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一、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三、陆地生态系

19、统的垂直分布格局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二、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三、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四、针叶林生态系统 第三节 草原生态系统第四节 荒漠生态系统第五节 苔原生态系统试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第十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1.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资源特性、结构和功能特征。2.了解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资源特性、结构和功能特征。第一节 简述第二节 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简述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和主要服务功能。第五部分 景观生态学第十四章 景观生态学1.掌握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2.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和有关理论。3.了解景观生态

20、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第一节 景观和景观主态学 一、定义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一般概念和理论一、尺度及有关概念二、格局与过程三、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四、种-面积关系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五、缀块一廊道一基底模式六、边缘效应七、Meta一种群理论八、景观连接度、渗透理论和中性模型九、等级理论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1.遥感2.地理信息系统 二、景观结构分析的数量方法三、景观模型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1.论述格局、过程和尺度的关系2.景观生态学应用领域有哪些第六部分 应用生态学第十五章 应用生态学1.掌握全球变化、生物多样

21、性保护、可持续发展、荒漠化等几个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且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的问题。掌握其生态学成因和解决上述问题措施的生态学机理。2.了解其它的资源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生态农业、生态恢复与工程。3.初步掌握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普通生态学和有关应用生态学的兴趣。第一节 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实质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一)全球变化与温室效应1.全球变化概述2.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 3.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途径(二)臭氧层的破坏 (三)烟雾事件 (四)酸雨三、生态环境的变化 (一)荒漠化 1.草原退化 2.沙漠化 3.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生物多

22、样性的概念1.遗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二、生物多样性的测度(一)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标的测定1.遗传多样性的测定2.物种和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生物多样性的测定3.景观生物多样性的测定(二)快速生态学评估三、濒危生物的评估与分级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概论1.公平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二、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四节 人口与资源问题一、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动态、问题与对策2.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其问题与对策3.人口老龄化问题二、资源问题1.资源的概念与分类2.能源3.土地资源4.水资源5.生物资源第五节 农业生态

23、学一、农业的发展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二、生态农业第六节 生态系统服务一、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意义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三、生态系统服务项目内容四、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比较第七节 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规划 一、生态风险评价1.生态风险评价的步骤 2.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 二、生态规划 1.生态规划的概念 2.生态规划的原则 3.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与主要内容 作业: 1.当今人类面临哪几大问题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我国的社会条件要求我国走怎样的农业发展道路生态农业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在我国大力推进和发展生态农业 3.我国人口数量控制对策包括哪两个方面如何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理解我国现行的人口数量控制对策(二)建议学时分配绪 论 2学时第一章 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11学时第二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5学时第三章 种群的遗传与进化 2学时第四章 种群生活史 4学时第五章 种内、种间关系 4学时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4学时第七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 3学时第八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3学时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4学时第十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学时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学时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2学时第十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 2学时第十四章 景观生态学 2学时第十六章 应用生态学 6学时实验 18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