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3.27KB ,
资源ID:172612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2612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

1、劳务经济加快发展,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新增924万人,劳务总收入6006亿元,增加61亿元。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强势增长,全省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1981亿元,增长241;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食品等十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912亿元,占规模工业的761。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完成增加值3912亿元,增长288。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实现增加值增长279。技改投入完成4318亿元,增长431。华菱钢铁、泰格林纸、长丰汽车、HEG玻壳和衡阳特变电工等技改项目陆续投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新增私营企业12万户,新增注册资本3768亿元,实现增加值

2、占全省的比重达462。一点一线地区已成为全省经济快速增长带,实现GDP34209亿元,增长131;长株潭的龙头作用显现,实现GDP增长14。湘西开发力度加大,出台的政策措施已见成效,产业项目开工率达76。县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消费需求旺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98亿元,增长14。旅游业实现总收入3707亿元,增长261。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市县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部实行公司制改造,其中82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取得新的成效。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多元化投资主体初步形

3、成,全省非国有投资完成1134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73。财政改革深化,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扩大,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形成。金融、税收、保险以及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粮食收购市场放开,政府对粮食生产与供应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544亿美元,其中出口31亿美元,增长44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举办“湘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深洽会”履约率为7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2亿美元,增长393;引进省外境内资金5105亿元,增长522。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13亿元,增长273。

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林牧渔业、卫生、环保、公共设施等建设投资,分别增长208、682、1023和1397。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48个在建项目共完成投资423亿元。常张、邵怀、怀新、常吉高速公路及株洲航电枢纽、常德至鲇鱼口航道工程进展顺利;耒阳电厂二期及凤滩、碗米坡机组投产发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省市政建设投资达136亿元,增长99;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化率达355。农村“六小工程”建设继续推进,185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新增装机容量1472万千瓦、二级以上公路231公里、自来水日供水能力25万吨、污水日集中处理能力553万吨,城市道路新扩建127公里。八件实事圆满完成,

5、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省上下集中力量为民办实事,至年底,县乡公路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城乡环境改善以及农村沼气、人畜饮水解困、“五保户”集中供养等46项考核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对全省人民的承诺如期兑现。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98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89万人。“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成效显著,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923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35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0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7元,农民人均纯

6、收入2838元,分别实际增长79和8。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省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23亿元,共有212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全面实施农村特困户生活补助,受灾群众和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科技教育稳步发展,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科技的经济功能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电力机车、工程机械、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普工作力度加大。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农村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全面试行,普通高校布局优化、招生规模继续扩大,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民办教育在规范中壮大。初步建立了全省家庭困难学生救助体系,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政策得

7、到落实。群众文化活动普遍开展,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发扬,文化市场管理得到加强。社会科学、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有新的进步。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体育产业步伐加快,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霍乱、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9。矿产资源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明显加大,森林覆盖率达到5432,以湘江流域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

8、定成效。民族、宗教、对台、信访、工商、外事、侨务、海关、商检、贸促、参事、文史、档案、审计、统计、气象、地震、人防、老龄等各项事业和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红十字会等作用进一步发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社会保持基本稳定。全省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了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坚持“扫黄打非”,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网站、网吧成效明显。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和“打造诚信湖南”等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各级政府自觉接

9、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认真执行其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接受其民主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995件、省政协委员提案698件,办复率为100。依法行政取得新的成效,全年共提请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草案、省政府规章19件。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清理审核行政审批项目1835项,保留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883项;废止省本级涉及行政许可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省直部门文件214件;修改了部分省政府规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建设和村(居)民自治稳步推进,民间组织管理加强。妥善解决难点热点问题,认真处理征地拆迁、国企改革等方面的来信来访,妥善处

10、置群体性事件。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廉政建设不断推进,反腐败斗争力度加大,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全面开展创建“平安湖南”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打击黑恶势力,打击职务犯罪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驻湘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认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积极适应军事变革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驻湘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抗洪抢险、扶贫帮困、维护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各位代表,2004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是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化”进程的

11、结果;是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省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驻湘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支持湖南建设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人,向所有关心湖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二产业比重低;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固,县乡财政困难;煤电油运和资源瓶颈制约突出;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存在一些隐患;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效能需

12、要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二、2005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指导原则今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总体趋好,全国各地竞相加快发展,我省经济自主增长活力增强,具备加快发展的环境和基础。我们必须冷静分析和正确面对新的形势,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以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等有利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营造发展环境,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发展,实现全省人民思进求富的强烈愿望。全省各级政

13、府各个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是要体现在加快发展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仍然是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要的是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加快发展上;贯彻中央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消除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最终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要赢得群众的拥护,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关键还在于加快发展。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

14、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财政总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按照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必须做到“四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去做,凡是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科教兴湘、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实现城乡、区域、经济

15、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二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正确把握中央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重点,认真落实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确处理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切实把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服从宏观调控大局与造福一方的责任统一起来。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经济运行协调,注重在调控中加快发展步伐,在发展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转变增长方式中提高质量和效益。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化”进程特别是工业化进程。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

16、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突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力量培育产业集群,构建优势产业链,壮大核心企业,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四是坚定不移地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消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推进开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机遇,认真实施CEPA,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合作,有效利用外部各种有利因素,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三、大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社会都要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农业,各项支农措施

17、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千方百计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认真落实国家“两减免三补贴”政策,从今年起全省免征农业税。严格粮食生产市州县长负责制,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进一步落实粮食增产措施,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推广超级稻、优质稻种植,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优化粮食区域布局,抓好粮食主产县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组织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等

18、模式,继续抓好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五大产业链,集中力量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创建农产品加工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今年开始,全省重点支持10个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30个10亿元以上、100个亿元以上的优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进村入户,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发展名牌、特色农产品和生态农业。抓好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抓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湖区两水夹堤堤段治理、重点防洪工程

19、建设、山丘区病险水库除险保安、大中型灌区的完善配套、小型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大办引资水利、民营水利,提高农业防涝抗旱能力。继续退耕还林,力争新增退耕还林和造林面积277万亩。加强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电网改造、小水电和沼气等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强水文、气象等预测预报现代化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安全保障预警能力。因地制宜发展避灾农业,在自然灾害多发区重点发展抗灾能力强、受灾影响小和投入产出高的农业项目。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认真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限制性规定,落实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民跨地区转移和进城务工、经商及创业。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委托、定向等培

20、训,强化农民的职业技能,提高技术工比重,改善农村劳动力输出结构。规范和扶持劳务中介组织,加强劳务信息服务,建设劳务基地,创立劳务品牌,多种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拓宽农村就业空间,积极引导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工回乡自主创业。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抓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办法和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动员和组织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通过国家财政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奖励。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农村信

21、用社改革。扩大农业投入来源,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继续抓好农村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二)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倍增和催化作用,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提高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抓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速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支持标志性工程企业和优势企业的改扩项目建设。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今年以至“十一五”期间,全省着力抓好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加工、食品加工

22、、石油化工、建筑材料、林纸等十大优势产业,力争今年十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聚集,把工业园区办成产业聚集区。以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产业为重点,扩大产品覆盖面,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形成上下游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链。以知名品牌、知名企业为龙头,集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尽快实现产权多元化、机制市场化和辅业社会化,使之成为国际国内技术、管理、效益、规模一流的大企业集团。从今年开始,全省重点支持一批销售收入过300亿、200亿、100亿和5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

23、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进入优势产业链,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认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循环经济中求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决遏制生产能力过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产品的低水平扩张,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节水,坚决实行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淘汰制度,重点抓好冶金、石化、建材、造纸等行业节能、节水的技术改造,实现低代价增长。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严格限制一般性开采,严禁乱采滥挖,着力发展深加工、

24、精加工,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充分利用价格调节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消费和利用。(三)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加快培育长株潭为龙头的核心增长极。按照做强一点,壮大一线,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大一点一线地区的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力度。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大力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挥其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扩散集聚能力强的作用,突出抓好产业整合和产业集群式发展。抓好长株潭城市基础设施和世行贷款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功能。坚持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推进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切实落

25、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扩大县(市)的经济决策权、事务统筹权和社会管理权。注重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特色经济和民营经济,注重在资源整合中培育特色,在科技进步中提升特色,注重选择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和项目,提高乡镇企业素质,培育支柱产业。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来抓,扩大资产规模,提升发展素质。突出县城和中心城镇对县域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坚持产业兴镇,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进一步加大湘西地区开发力度。加紧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确保湘西开发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快湘西地区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城镇的产业支撑能力。突出抓好湖南西部药谷

26、、凤凰旅游开发等168个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常吉高速、怀化托口水电站等31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落实银企洽谈会362个签约项目。以湘西自治州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统筹财政、扶贫、以工代赈、退耕还林等资金,着力推进扶贫进村入户,加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建设,改善“老、少、边、穷、库”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四)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优化要素配置相结合,加大资源、资本和资产整合的力度,推进国有资产向优势产业和领域集中。坚持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以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为目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转制,推行国有企业股

27、份制改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重点对500多户省属国有企业分步实施改革。坚持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加快剥离企业自办的中小学、医疗、公安和其它服务机构。多渠道筹措改革成本,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国有资产监管的改革方向,重点加强全过程监管国有资本营运,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业绩考核、奖惩等经营责任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明确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权限和范围,鼓励非公有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

28、国有、集体企业。进一步完善政策、法制和市场环境,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推动非公有制企业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发展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税收体制,依法加强征管。全面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省财政对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财政资源,重点压缩行政基建、节会活动和一般性支出;增加支农、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和财源建设投入;加大向“三农”、困难群体、县乡

29、和贫困地区倾斜的力度。优化信贷结构,确保信贷投放正常合理增长。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其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作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整治信用环境。坚持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切实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样化,增强企业的自主投资能力。改革完善投资方式,多途径引导和利用社会资金。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健全政府投资和项目法人监督机制。加强政府对投资的引导,强化对竞争性行业投资的监管,强化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稽查。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按照完善土地市场、严格土地管理、加强用地调控的要求,改革土地开发模式,加强二级市场监管,确保公开、公正、公平交易。规范发展资本市场,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大力提升技术产权市场的层次和水平,推进技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