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69.63KB ,
资源ID:1726033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2603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师版历史必修2讲义第1单元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师版历史必修2讲义第1单元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Word格式.docx

1、2措施(1)抑制土地兼并,并兴修水利、恤贫救灾、蠲免税粮。(2)对盐、茶叶等实行专卖,对民营手工业课以重税,苛派勒索,甚至压价征购产品。3评价(1)积极:促进了当时农业的发展。(2)消极: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一大障碍。深度点拨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2)“农本商末”经济理论的误导。(3)专制统治的结果。教材整理3清朝的“海禁”政策1原因(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2)直接原因:对付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3

2、)重要原因:清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2表现(1)清朝初年,下令“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片帆入海。(2)清朝统一台湾后,设立了澳门(后移广州黄埔)、漳州、宁波、云台山(今江苏连云港)四口通商。(3)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4)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十三行”统一经管外贸事宜。3影响(1)阻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2)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误区警示对“海禁”的正确理解“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

3、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该政策并非杜绝一切海外贸易。深度点拨“海禁”与“重农抑商”是什么关系?【提示】“海禁”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2.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政策。探究点一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史 料解 读史料一(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多买田地”喻意缺少商业资本。史料二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

4、俱发边卫充军”。特别要注意前一个引号中的内容。【史料应用】(1)史料一揭示了什么现象?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提示】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买卖。影响: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2)史料二表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因素:设立关卡,征收重税,国家政策的压制。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史论拓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制度阻碍:腐朽的封建制度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2)资本不足: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地主和商人把资金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不用于扩大再生产。(3)市场狭小:官府的沉

5、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海禁”政策妨碍了国际市场的开拓。(4)政策不利:“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严重阻碍了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也是自然科学和技术未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原因。探究点二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史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商君书外内“末事不禁,则”是史料一的主要信息。史料二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实录(雍正)史料二中的

6、“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是其核心观点。(1)根据史料一,概括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提示】原因: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统治。(2)史料二的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何影响?【提示】影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的发展。【史论拓展】对“重农抑商”思想的评价在封建社会初期,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小农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发展;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封建统治者认为“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

7、也”,也认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下列政策和措施与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相冲突的是()A商人出不得乘车马,入不得住豪宅B商人及其子嗣不得入仕为官C盐铁官营D工商立国【解题模板】抓关键“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排易误商人不得乘车马和住豪宅体现了对商业的限制,符合“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商人及其子嗣不得为官也是政府抑制商业发展的一种措施,故B项错误;把涉及国计民生的盐铁垄断在国家手中,只准官营,不准民营,也是重农抑商的体现,故C项错误验结论工商立国强调政府保护工商业的发展并且把工商业置于国民经济首要地位,这和重农抑商是截然相反的,D项正确

8、【答案】D1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解析】“近代的前夜”是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出现雇佣、被雇佣的生产关系。A项反映了手工业的工序复杂,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排除;D项反映的是商业的发展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出现,符合题意。【答案】C2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

9、。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78720016】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B人口压力过大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解析】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与发展,故选D项。A项是促进因素,B项与其无关,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3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重商主义观念盛行C重农抑商观念影响深远 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解析】由题干

10、可以看出,经商现象虽然非常普遍,但也出现了“壮者服贾,老者归田”现象,因此反映了“重农抑商”思想的深远影响,故选C项。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自然经济,A项错误;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逐利之风,D项错误。4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个时期的漫画,它表明()A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古代民间手工业受到严格的限制C封建统治者推行“海禁”政策D我国古代一直实行该项经济政策【解析】根据漫画中的信息“顶呱呱造船厂”“皇上不让造船了”以及紧闭的大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的“海禁”政策,故选C项。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8720017】材料一隆庆元年(1 56

11、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二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1)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现

12、象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二、三的信息可概括出“海禁”政策,进而分析出其根源和直接原因。第(2)问,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两种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要从双方互相影响的角度思考,资本主义萌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封建统治,而“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可结合世界发展趋势分析出“海禁”政策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答案】(1)现象:实行“海禁”政策。原因:经济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为了防范外敌,维护封建统治。(2)联系:资本主义萌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封建统治;“海禁”政策妨碍海

13、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未能促进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中国也因此由先进变为落后,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学业分层测评(五)(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78720018】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解析】由材料中“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可知,当时苏州地区出现了雇佣关系,故选C项。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

14、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上述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没有广阔的商品市场【解析】“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商业发展过度会威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所以说B项说法是错误的。【答案】B3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D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解析】“翻地块”就是发展农业,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农本思想。【答案】A4下列不属于清

15、王朝实行抑商与海禁政策理由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解析】A项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B项认为工商业扰乱治安,都属于实行抑商政策的理由;C项的意思是广设关卡征收商税,这是实行抑商政策的表现;D项是实行“海禁”政策的理由。5清黄遵宪有诗曰:“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你认为诗中海禁的“大错”应表现在()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导致了中国国势日衰A BC D【解析】说法正确;说法错误,因为在明清时期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点说法

16、不符合史实;导致了中国国势日衰,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正确,故本题选D项。能力提升6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表明张居正的经济观点是() 78720019】A重商抑农 B重农抑商C农商并重 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解析】材料首先提出了商业与农业发展不均衡所导致的问题,之后“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阐述了农业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必须二者并重。重商抑农只侧重于商业,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只侧重于农业,故B项错误;材料实际上强调农商并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认为农业与商业要同时协调发展,而没有先后之

17、分,故D项错误。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实行“海禁”政策【解析】材料描述了清政府对广州“十三行”外国商人的规定,与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是限制而非绝对禁止中外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的规定与重农无关,故C项错误;清政府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反映了其实行“海禁”政策,故D项正确。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1

18、5世纪前后的湖广地区已成为天下的谷仓,故有“湖广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除粮食生产以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产的棉、麻、苎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以及其他手工业的生产原料。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材料二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材料三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

19、”,最终“多致卖船弃业”。(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农业经济高度发展,这会直接引发哪些变化?(2)材料二中“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是什么关系?表明该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3)材料三表明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进行概括。第(2)问,根据“给筹取值”可判断出是雇佣关系,表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第(3)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答案】(1)经济重心持续南移;剩余劳动力增多;农业产业结构变化;手工业原料富足;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关系:雇佣与被雇佣。新现象:资本主义萌芽。(3)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一方面促进了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