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24.95KB ,
资源ID:172416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2416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化学试题及试题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化学试题及试题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1、【命题立意】本题取材于福建省1998年颁布的省花“水仙花”花香所含物质的主要成分,一方面弘扬乡土文化,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核心理念,来体现有机化学的教育价值。通过判断该有机物的结构,来考查有机物性质、同分异构现象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考生对简单有机反应的理解程度。【解题思路】题干中最重要的信息是芳樟醇的键线式结构,通过观察键线式,芳樟醇中的羟基为醇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等取代反应,但不具有酸性,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芳樟醇的键线式结构含碳碳双键,学生可以判断该有机物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可以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所

2、以C项正确;芳樟醇和的分子式均为C10H18O,所以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9某同学模拟2019年春晚节目“魔壶”进行实验。将“魔壶”中盛有的FeCl3溶液依次倒入分别盛有约1 mL KSCNAgNO3NaOH浓溶液的3个烧杯中,实验现象各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中,有血红色沉淀生成B烧杯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烧杯中,反应后所得分散系属于胶体D若用FeCl2代替FeCl3进行上述实验,实验现象依然各异【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取材于2019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节目“魔壶”,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试题不仅考查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络合反应,还考

3、查分散系的种类、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是对以往常见物质检验和鉴别等有关实验知识试题的呈现形式的变换。知识点多、信息量大,重点检测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基本反应的掌握和辨识。【解题思路】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发生络合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合铁溶液,不是沉淀,A项错误;FeCl3溶液和AgN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AgCl沉淀,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Fe(OH)3为红褐色沉淀,所以反应后所得分散系为悬浊液,不是胶体,C项错误;若用FeCl2代替FeCl3进行上述实验,FeCl2溶液和KSCN溶液不反应,没有现象,FeCl2和A

4、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Fe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Fe(OH)3先为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因此三个烧杯中的现象仍然各异,D项正确。10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制取、性质检验、鉴别、判断等中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迷惑性强。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对实验中易错、易混等薄弱环节的辨析能力。【解题思路】石蜡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烷烃,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催化裂化,裂化得到的烯烃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正确;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时,常用浓

5、氨水与生石灰(CaO)反应,将浓氨水滴入CaO中,CaO结合H2O生成Ca(OH)2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氨气逸出,产生的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项正确;浓硝酸滴入Na2SO3固体中,其一,浓硝酸易将SO32-氧化成SO42-,而无SO2生成。其二,浓硝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NO3能使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非SO2), C项错误;锌比铁活泼,用金属锌和铁构成原电池,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项正确。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Q、R、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Q、Y与W分别同主族,X、Y、Q原子的电子层数之和为6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Q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QWY

6、BY的单质能与X、Q、R、W的单质发生反应 C单质的沸点:YWD工业上,Q、R的单质都采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取【命题立意】本题围绕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原子结构及元素有关性质,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律)、原子结构、离子半径、物质熔沸点、物质制备方法、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之间关系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重点检测学生是否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及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特别是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有关知识,能理解和运用元素“位构性”的关系,对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物质沸点、制备方法等做出准确判断。【解题思路】X、Y、Q是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原子的电子层数之和为6,由此可知X、

7、Y、Q分别位于第一、二、三短周期,根据Q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判断Q为Na元素;X与Q同主族,可知X为H元素。再结合X、Y、Q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可知Y为O元素。Y与W分别同主族,Y为S元素。R信息无明确指向,依据R元素的原子序数在Q与W之间,R元素可能为Mg、Al、Si或P。Na+与O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O2-半径大,简单离子半径顺序应为: YWQ,A项错误;O2能与H2、Na、S、Si、Mg或P发生反应,B项正确;常温下,S为固体,O2为气体,可知沸点:SO2,C项错误;工业上可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得金属Na或Mg,而Al、Si、P单质的制取通常不用此法,D项错误。12利

8、用如右下图所示装置,以NH3作氢源,可实现电化学氢化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为阴极Bb电极反应式为2NH36eN2+ 6H+C电解一段时间后,装置内H+数目增多D. 每消耗1 molNH3,理论上可生成1.5 mol【命题立意】本题以NH3的电化学氢化反应为素材,在引导考生关注最新科技,关注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生产等之间的联系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利用电解池工作原理分析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方向、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有关电子转移的相关计算等一系列电化学基础知识,其中还包含对有机物结构的辨认和分析,对学生获取信息并与已有知识融合重组,在陌生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量。

9、【试题背景】氨可以用于生产化肥、染料、高能物质,近来氨气的储氢用途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液氢相比,液氨的单位体积能量密度高,易于存储、运输,同时氨气的爆炸极限范围窄,使用上安全系数高。与目前作为人类能源基石的化石类燃料相比,氨是可再生物质,而且释放能量的副产物是水和氮气,无温室气体的排放。鉴于这些优点,氨气作为储氢材料的前景广阔,获得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有机反应方面,与成熟的过渡金属催化的氢气氢化反应相比,氨气作为氢源的应用还需要发展。近期,南京大学的程旭课题组报道了氨气作为氢源的电化学氢化反应,反应无需使用过渡金属,具有不同于氢气氢化反应的化学选择性。【解题思路】从图中箭标方向“NH3N2”判断

10、NH3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为阳极,则a为阴极,A项正确;从图中发现电解质中传导H+,故b电极反应式为2NH36eN2+ 6H+,B项正确;从“Ar-CO-RAr-CH(OH)-R”即有机芳香类羰基化合物转为为醇类,发生了还原反应:Ar-CO-R+ 2H+Ar-CH(OH)-R,理论上,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故C项错误,D项正确。13常温下,用0.1molL1MgSO4和0.05molL1Al2(SO4)3溶液进行实验:各取25mL,分别滴加0.5molL1NaOH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V(NaOH)的关系如图1所示;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出25mL,逐滴加入上述NaOH溶液,观察

11、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1中的曲线II表示MgSO4与NaOH反应的关系B根据图1可得KspAl(OH)3的值大于1.01032C实验中Al(OH)3完全溶解前,溶液中c(Mg2+)/c(Al3+)逐渐变大D图2可以表示实验中n(沉淀)与V(NaOH)的关系【命题立意】试题以Mg2+、Al3+与碱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碱溶液体积变化关系为背景,考查Mg2+、Al3+的相关核心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与加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诊断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试题D项设计,期望能纠正部分师生对“Mg2+、Al3+与碱溶液

12、反应图像”认识的偏差,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解题思路】A项:从图1中可以获得以下信息:溶液pH变化呈现的第一个平台就是Mg2+或Al3+的沉淀过程,当pH发生突跃时,表明沉淀反应基本完成;又因为Mg2+、Al3+物质的量相等,完全沉淀时所需碱溶液体积比为23,据此可以判断曲线I、II分别为Mg2+、Al3+与碱的反应关系曲线。或从反应起点时溶液pH相对大小也可进行判断:Mg2+水解程度小于Al3+,所以等浓度的两种离子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也可判断得出A项错误。B项:曲线II中坐标点(5,3.5)处于平台上,表明铝离子已经开始沉淀,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此时溶液中c(OH)=10

13、10.5molL1,c(Al3+)0.1 molL1,故KspAl(OH)3=c3(OH)c(Al3+)c3(OH)0.1=1032.5mol4L4,故B项错误。C项:分析思路如下。当Mg2+尚未开始沉淀时: 随着NaOH溶液加入,OH-增大,两种离子浓度比值增大。当Mg2+开始沉淀时,Al(OH)3沉淀尚未溶解完全时,存在两种沉淀溶解平衡,故存在关系:随着NaOH溶液加入,OH-增大,两种离子浓度比值增大。故C项正确。D项:依据图1可知,Al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约为8.9,Mg2+开始沉淀时溶液pH约为9,说明两种离子共存且浓度相等时,只有当Al3+几乎沉淀完全后,Mg2+才开始沉淀,又

14、因为两种离子沉淀时所需要的OH-物质的量是不相同的,故产生沉淀时不应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如右图所示。故D项错误。26(15分)碘酸钾(KIO3)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步骤制取KIO3,并进行产品的纯度测定。制取碘酸(HIO3)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和有关资料如下:HIO3白色固体,能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Ka0.169molL1KIO3白色固体,能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碱性条件下易发生反应:ClO+ IO3IO4+ Cl回答下列问题:步骤用Cl2氧化I2制取HIO3(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中的CCl4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 。(3)反应结束后,获取HI

15、O3溶液的操作中,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 。步骤用KOH中和HIO3制取KIO3(4)该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中和之前,应将上述HIO3溶液煮沸至接近无色,否则中和时易生成 (填化学式)而降低KIO3的产量。(5)往中和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经搅拌、静置、过滤等操作,得到白色固体。(6)为验证产物,取少量上述固体溶于水,滴加适量SO2饱和溶液,摇匀,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若实验时,所加的SO2饱和溶液过量,则无蓝色出现,原因是 。步骤纯度测定(7)取0.1000 g产品于碘量瓶中,加入稀盐酸和足量KI溶液,用0.1000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

16、,继续滴定至终点,蓝色消失(I2+2S2O322I+S4O62)。进行平行实验后,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24.00 mL。则产品中KIO3的质量分数为 。M(KIO3)214.0 gmol1【答案】(1)KClO3+ 6HCl(浓)KCl + 3Cl2 + 3H2O (2)I2和Cl2易溶于CCl4,增大了反应物浓度 (3)分液漏斗玻璃棒 (4)HIO3+ OHIO3+ H2O KIO4 (5)乙醇(或“酒精”“C2H5OH”) (6)过量的SO2将IO3(或I2)还原为I(或“3SO2+ IO3+ 3H2OI+ 3SO42+ 6H+” 或“SO2+ I2+ 2H2O2I+ SO4

17、2+ 4H+”等其他合理答案) (7)85.6% 【试题背景】本实验以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并实施的实验过程为依托,以碘酸钾制取、分离、检验、纯度测定等实验步骤和操作为试题载体,围绕真实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展开设问,检测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有效信息与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本实验主要过程可表示如下:综合实验就是一个探究的微项目,先从整体上把握实验体系,从题目给定的实验基本步骤和有关信息中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原理和实验操作原理。本实验的要点:制取碘酸时除了反应物Cl2、I2、H2O外,另外还加入CCl4作溶剂;从KIO3水溶液中分离出KIO3,采用加入乙醇的方法

18、使其析出,而中学化学通常采用先浓缩后结晶的方法;检验KIO3性质时,若条件控制不当,无预期实验现象出现,要求学生进行原因分析等。【命题立意】试题以碘酸钾的制取与纯度测定为载体,全面检测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如物质的分离,分液、结晶方法的运用等),考查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诊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解题思路】(1)从实验原理和装置图可知,装置A用于制取氯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即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浓)KCl+3Cl2+3H2O(2)由于Cl2、I2在水中溶解度小,在CCl4中溶解度却很大,能增大

19、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显著加快。(3)依据物质信息可知,B中反应后产生的碘酸主要在水溶液中且与CCl4互不相溶,所以必须采用分液法以获取碘酸溶液。(4)依据题中信息可知HIO3属于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表示;中和之前溶液中存在较多Cl2,通过加热煮沸可以除去Cl2,避免中和时Cl2转化为ClO-,进一步将IO3-氧化为IO4-,从而导致KIO3产量下降。(5)KI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低,加入适量乙醇可以使KIO3从溶液中析出;(6)依题意可知,少量饱和SO2水溶液能将KIO3还原为I2,但加入过量饱和SO2水溶液却无蓝色出现,应该能推知+4价S元素具有强还原性,也能将KIO3、I

20、2等还原为I-;(7)依据KIO33I26S2O32-关系式即可计算结果。27(14分)利用脆硫铅锑矿(主要成分为Pb4FeSb6S14)制取锑白(Sb2O3)的湿法冶炼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锑(Sb)为A族元素,Sb2O3为两性氧化物;“水解”时锑元素转化为SbOCl沉淀;KspFe(OH)28.01016 mol3L3,KspFe(OH)34.01038mol4L4(1)“氯化浸出”后的滤液中含有两种锑的氯化物,分别为SbCl3和(填化学式)。滤渣中所含的反应产物有PbCl2和一种单质,该单质是。(2)“还原”是用锑粉还原高价金属离子。其中,Sb将Fe3+转化为Fe2+的离子方程式为,

21、该转化有利于“水解”时锑铁分离,理由是。(3)“还原”用的Sb可由以下方法制得:用Na2SNaOH溶液浸取辉锑精矿(Sb2S3),将其转化为Na3SbS3(硫代亚锑酸钠)NaOH溶液。按下图所示装置电解后,阴极上得到Sb,阴极区溶液重新返回浸取作业,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该装置中,隔膜是(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4)“中和”时若用NaOH溶液代替氨水,Sb2O3可能会转化为(填离子符号),使锑白的产量降低。(5)锑白也可用火法冶炼脆硫铅锑矿制取,该法中有焙烧、烧结、还原和吹炼等生产环节。与火法冶炼相比,湿法冶炼的优点有 (任写一点)。(1)SbCl5 硫(或“S”等其他合理答案) (2)

22、Sb + 3Fe3+3Fe2+ + Sb3+ Fe2+比Fe3+更不易水解生成沉淀 (3)SbS33+ 3eSb + 3S2 阳 (4)SbO33(或“Sb(OH)4”“SbO2”) (5)能耗低(或“安全性高”等其他合理答案) 【命题立意】 本题以“脆硫铅锑矿(Pb4FeSb6S14)为原料制取锑白(Sb2O3)的工艺流程”为载体,呈现真实的问题情境。将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融于试题之中,具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氧化还原原理、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绿色化学等。通过观察以脆硫铅锑矿为原料制取锑白的流程图,从“氯化浸出”“还原”“水解”“中和”等工

23、艺环节中,围绕锑元素的价态转化、杂质元素的分离、产品的提纯等,考查考生接受、吸收与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对大部分考生而言,锑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是陌生的。这就需要考生充分挖掘利用题给信息,实现知识的迁移。“氯化浸出”是将矿粉加水后再通入Cl2浸取后得到滤渣i和滤液,Cl2将脆硫铅锑矿中低价锑氧化到高价,结合“锑为V A族元素”等题给信息,不难得出滤液中所含的另一种锑的氯化物为SbCl5。Cl2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Sb3+的同时也会将Fe2+氧化成Fe3+,S2-必然被氧化,结合题设可推知“氯化浸出”后的滤

24、液中含SbCl5,滤渣中除了PbCl2外,还含有的一种单质是S单质。“还原”过程是向所得滤液中加入锑粉。锑粉有还原性,加入锑还原高价金属离子,将+5价锑还原成+3价锑,选择锑粉作还原剂,一是因为锑粉不会引入新杂质离子,二是将Fe3+还原成Fe2+,有利于下一步“水解”分离得到SbOCl。明确还原后锑元素的价态,就很容易书写出Fe3+转化为Fe2+的离子方程式了。“水解”的目的是锑铁分离,这是本题的难点。学生做题可能已经形成思维定势:铁元素的分离通常采用的是将Fe2+氧化成Fe3+,向体系中加碱调节pH,利用Fe3+易水解形成沉淀而除去。如若按照这个思路阶梯,就会陷入困境。此题中信息给出水解的目

25、的是将锑元素转化为SbOCl沉淀,因此要迅速推断杂质元素铁分离不是采用常规方法,而是Fe3+转化为Fe2+后,Fe2+更不易水解,留在滤液中,实现锑铁分离。 “中和”是向水解所得的SbOCl沉淀中加入氨水,使锑元素转化为Sb2O3nH2O,利用氨水中和SbOCl水解产生的HCl,使平衡右移。Sb2O3是两性氧化物,若使用NaOH代替氨水,可能会因NaOH过量而使Sb2O3转化为可溶性的Sb(OH)4(或“SbO2”“SbO33”),从而导致锑白产量降低。 本题第3问考查电化学原理知识,包含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电解池中隔膜类型的判断。根据题给信息,电解池阴极上得到Sb,

26、可知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SbS33+ 3eSb + 3S2,阴极区溶液中c(S2-)增大,阳极区溶液中的Na+穿过隔膜进入阴极区,因此隔膜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阴极区生成的Na2S溶液可以返回浸取作业。 本题最后一问考查的是工业湿法冶炼与火法冶炼两种冶炼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对比两种冶炼方法涉及的步骤可知,湿法冶炼的主要优点是耗能低。28(14分)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用途广泛。(1)用H2O2制取O2时,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2(aq)2H2O(l) +O2(g) H= a kJmol1相同条件下,H2O2分解时,无论是否使用催化剂,均不会改变的是 (填标号)。 A反应速率 B反应热 C

27、活化能 D生成物以Fe3+作催化剂时,H2O2的分解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反应为:H2O2(aq) + 2Fe3+ (aq)2Fe2+ (aq) +O2(g) +2H+ (aq)Hb kJ第二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工业上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产生HCl副产物,可用O2将其转化为Cl2,实现循环利用O2(g) + 4HCl(g) 2Cl2(g) + 2H2O(g)。将1 molO2和4 molHCl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在T1和T2的温度下进行实验,测得容器内总压强(p)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该反应的速率v = k ca(O2)cb(HCl)(k为速率常数),下

28、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A使用催化剂,k不变B温度升高,k增大C平衡后分离出水蒸气,k变小D平衡后再充入1molO2和4molHCl,反应物转化率都增大T1T2(填“”或“”)。该反应的H 0(填“”或“”),判断的依据是 。T2时,HCl的平衡转化率 ,反应的Kx (Kx为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1) BD H2O2(aq) +2Fe2+(aq) +2H+(aq)2Fe3+(aq)+2H2O(l) H= (ab) kJ (2) BD T1、T2的平衡体系中气体减少量分别为n(T1)= =0.625mol n(T2)= =0.5mol,所以T1平衡时转化率更大 50%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了催化剂的概念及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