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崩乐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和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人口问题在权力的天平上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大量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到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被“招贤”应邀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
2、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音要读准,句子读对,不加字、漏字。2.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弃甲曳( )兵 数( )罟( )不入w ( )池 涂( )有饿pio( ) 鸡豚( )狗彘( )之畜( )无( )失其时 谨庠( )序之教 颁( )白者 申之以孝t( )之义 课堂探究第一课时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孟子的梦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什么样的国家才
3、是孟子理想中的“理想国”呢?他的梦想,和我们今天所努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有着怎么样的相似点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起来看一下孟子心中的理想国度。二、检查预习1.比赛读课文,评定哪一组读得准、对、流畅。2.注音:王好( )战 弃甲曳( )兵 不可胜( )食数( )罟( )不入洿( )池 衣帛( )鸡豚( )狗彘( )之畜( ) 谨庠( )序之教孝悌( )之义 然而不王( )者 涂有饿莩( )养生丧( )死无憾 三、基础积累1.学生通读,通译,老师点拨字词。2.以训练式,完成分类归纳古汉语现象。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一词
4、多义 数:愿得补黑衣之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数罟不入洿池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系向牛头充炭直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发:百发百中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主人忘归客不发 兵:非我也,兵也穷兵黩武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草木皆兵 胜:驴不胜怒,蹄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未之有也四、文本解读1.学生复述课文。2.
5、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收”并无本质区别的?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五、总结综至全篇,段落分明,层次井然,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做为每一部分的画龙点睛之笔,既标明三个部分的联系,又将每段议论的要点点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课时一、检查导入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 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
6、 D.王道之始也(开端)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A.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 B.数罟不入洿池(洼地积水)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 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 )谨庠序之教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移其粟于河内A. B. C. D.二、基础积累一词多义之:填然鼓之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申之以孝悌之义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以:请以战喻可以无饥矣以时入山林词类活用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然而不王者古汉语句
7、式判断句:非我也,岁也。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三、文本解读 为什么说孟子善用比喻说理,他如何做到论辨的气势磅礴?四、小结文言文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准确地解释文言实词,是学好文章的关键。判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应做到以下几点:1.牢记实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课文中例句及文言词法句法。2.从字形、字音入手推求字义。3.利用文言句法特点判断词义。4.利用词的构成方式判断词义。5.从具体语境出发,顾及上下文去判断词义。学后感悟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你是怎样看的?复习检测1释词河内凶: 或百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直不百步耳: 谷不可胜食也:养
8、生丧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树之以桑: 无失其时:申之以孝悌之义: 黎民:斧斤以时入山林: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面“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察邻国之政 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矣 申之以孝悌之义A./ B./C./ D./3.解释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树之以桑 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 斧斤以时入山林4.“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C.弃甲曳兵而走 D.无乃尔是过与5.课文默写。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 , ,五十者
9、可以衣帛矣;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第一课时:基础积累部分:通假字:无通毋 不要颁通斑 斑白涂通途 道路一词多义:数:位列/几/运数/屡次/密 /计算直:直的 /只是/ 通值 价值/ 径直发:发射/ 调发/ 发现/ 开 /出发兵:兵器 /军队 /军队 /士兵胜:禁得住/ 尽/ 胜利/ 胜于/ 美丽句式:1.有的人有的人2.只不过罢了,这也是3.这跟有什么不同呢?4.没有这样的事情。第二课时:检查导入:1.C有的人2.D语气词3.A基础积累:一词多义;之:音节助词/ 的 /的 /代词比/ 对于 /在拿,用/ 凭借/ 在时候 /拿,用词类活用:鼓:名动,击鼓树:名动,种植衣:名动,穿衣王:名动,称王复习检测:1.略2.C3.略4.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