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复习题心理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在个体身上发生时,在时间上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程,叫做心理过程。 人有三种心理过程,它们是:认知、情感和意志。 心理过程:认知(cognition),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人在认知事物时不是无动于衷的。认知的同时,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并引起对事物的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厌恶、愉快或痛苦的体验。 意志:人不仅能认知客观事物,对事物产生情感体验,还能通过自己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客观世界。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组织和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去实现目的的过程个性心理:能力:使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
2、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观察细致入微,想象力奇特,擅长语言表达,音乐才华 )气质(temperament)是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是人的天性,并无好坏之分。气质的确会给人的活动涂上了一层个人的色彩,使他们完成活动的动力特点不同。(活泼好动、灵活多变、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孤僻、多愁善感、呆板而羞涩)性格(character)指由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公而忘私、忠心耿耿、谦虚骄傲、自尊、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冷酷无情、认真、细致、墨守成规) 2、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人本主义的创始
3、人是马斯洛。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3、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觉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举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明适应、暗适应。4、 区分大小恒常、形状恒常、颜色恒常。知觉的恒常性: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大小恒常: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视象大小而变化,它趋向于保持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恒常:大小恒常性与距离有关,但形状恒常性与距离也有关.但方式不同.大小恒常性指的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对对象远近的知觉,而形状恒常性指的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对对象的不同部分的远近知觉.颜色恒常:当照射物体表面的颜色光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该物体表面颜色的知觉仍然
4、保持不变。 同样的物体在不同光源或光线下颜色是恒定不变的。即物体的颜色不是由入射光决定的,而是由物体本身的反射属性决定的。 人类都有一种不因光源或者外界环境因素而改变对某一个特定物体色彩判断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即为色彩恒常性。某一个特定物体,由于环境(尤其特指光照环境)的变化,该物体表面的反射普会有不同。人类的视觉识别系统能够识别出这种变化,并能够判断出该变化是由光照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当光照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人类识别机制会在这一变化范围内认为该物体表面颜色是恒定不变的。5、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所保持的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或味觉的。形象记
5、忆和感知有密切关系,可以说形象记忆是感知结果的记忆。语词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善于记忆语词材料、抽象概念和逻辑规则,即使在观察直观材料时也是如此。与思维联系密切。它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它是对思维结果的记忆。是保存个体经验最简便、最经济的形式。主导的方式!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你的重大经历情绪记忆比其他记忆的映象保持得更为持久。运动记忆:是以活动的动作以及动作顺序为内容的记忆。打排球、篮球等运动记忆和操作活动密切联系,它是对操作活动结果的记忆。6、 想象可以对客观现实进行超现实的反映,
6、但是想象的内容能够超越于现实吗?即想象的内容能够完全脱离客观存在物,不依托于现实吗?想象可以对客观现实进行超现实的放映,但是想象不能超越现实。想象的内容要依托与现实7、“情人眼里出西施“反应的是晕轮效应。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一见钟情)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8、 思
7、维特点:间接性(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理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笔、动物) =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发现规律)。创造性9、 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10、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情绪通常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通常与个体的社会性需要(如交际、友谊、劳动等)相联系,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2)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情感主要指人的内
8、心的体验和感受。(3)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4)情绪具有冲动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经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并且始终处于意识的调节支配之下。 情绪情感和生理需求相联系和社会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共有人独有是个体需要与情绪相互作用的过程指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情境性、短暂性、不稳定性弥散性、持久性、稳定性冲动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始终受意识控制,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一方面,情感离不开情绪,需要借助于情绪来表达。另一方面,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 11、 注意的“特点”不同于注意的“品质”,
9、二者各包括哪些?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 人在某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选择了某一对象,同时忽略了其他对象。(看电影、听讲座、走路时、上课、医生手术等) -指向性不同,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不同。集中性: 心理活动倾向于被选择对象的稳定和深入程度。 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时,他们会在该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注意品质:(1)注意的范围 (广度)- 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知觉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保持时间的长短。衡量标准-时间的长短,活动效率注意的分散(分心):与注意稳定性相反。 指注意过程中,由于无
10、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3)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2、 记忆容量非常大,保持时间仅为2秒的是瞬时记忆,1分钟为短时记忆。13、 区分“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影响对同一对象的知觉。知觉的选择性:在一
11、定时间里,人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object),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background)。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1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遗忘的什么规律:先快后慢15、 “定势”和“功能固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有何不同?定势: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从而影响了该活动效果的准备状态思维定势一般有利于常规问题的解决,但是不利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 功能固着: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景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功能变通)。16、 需要和动机,各自概念是什么
12、?二者有何关系?需要: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关系: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是被意识识别的需要。人的各种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实质,而人的各种动机则是这种源泉的具体表现。17、 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那么,缓慢、沉着、镇静、有自制力、有耐心、刻板、内向对应的是哪一种气质类型?(粘液质)18、 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分支是:实验心理学19、 人格评鉴有哪些方法?(1)通过观察鉴定人的人格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人格鉴定方式 (一)人格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1人格在活
13、动中的表现2人格在言语中的表现3人格在表情、姿态和服饰上的表现(二)观察的方法1项目核查法2行为评定法:等级评定法。列队法(又称等级法)。成对比较法。形容词核对表。 (2) 通过测验鉴定人的人格(自陈测验、投射测验、情境测验)自陈测验:是对量表上列出的问题,由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作答,多采用是非法或选择法。自陈测验在人格理论上遵从特质论。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以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为指导设计的情境测验在某种情境下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进而了解他的人格特点。这种测验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学习论。20、 “情绪ABC理论”又称为“理性情绪调节理论”,它是由谁创立?A,B,C各自代表什么意思
14、?“情绪ABC理论”又称为“理性情绪调节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B(Belief)透过的一座桥梁,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21、 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有什么区别?对对方形成第一印象会,会对后续的人际认知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二者中的哪一种现象?(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22、思维的具体表现:推理、判断、决策、问题解决。23、什么是“挫折”:是指人们在意
15、志行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使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而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24、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有哪些:适应问题、自我意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性问题、心理危机。二、判断题1、动机强度越大,活动效率就越高?(提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耶基斯多德森定律:(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不同而不同,容易任务,效率随动机提高而上升;任务难度加大,最佳动机水平下降,也就是说在较难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有利于
16、任务的完成。2、趋避斗争是由我们同时想做两件事情而引起的冲突?(提示:分清楚四种冲突类型各自的特点)趋避斗争:当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相反的动机时(对己有利故欲趋之,对己不故欲避之,既想要又害怕)时的心理矛盾。最终是趋是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都是趋避斗争的结果。3、气质类型为“多血质”的个体是最好的?(提示:气质和性格的区别,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受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区别:二者反映了人格的不同侧面。 气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气质主要是先天的,性格则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具有社会评价
17、意义。气质的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大。气质形成的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起作用的时间也晚联系:气质对性格有影响气质使性格具有某种独特的色彩或形式。 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4、在归因理论中,“控制点”概念是由维纳提出的?(提示:海德、罗特、维纳三个人的归因理论在内容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三者的特色在什么地方?)维纳提出“控制点”。海德的归因理论。1 人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的两种需要,满足这两种需要的最基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原因。2 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罗特根据控制点( locus of control )把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维纳归因理论控制点:可控
18、原因和不可控原因内外(来源):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稳定性:稳定原因和不稳定原因指出人们经常把成就行为归因于下述原因: 5、 应激是指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个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提示:区分应激、激情和心境三种情绪状态的各自特点)应激由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原因:已有知识经验不能应对、过去从未经历过、已有经验告知个体当前境遇无力应对等而产生的过度紧张焦虑反应。伴随机体系列反应,以适应急剧变化环境有时出现知觉狭窄、行为刻板、注意力受限心境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
19、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有乐观与悲观之分;(e.g. 投射)持续时间因事件和个性不同而不同;原因:多方面(经历、现状、健康、环境等)影响:多方面(健康、心情、活动、将来)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绝望、暴怒、恐惧),通常是由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伴随机体生理变化和明显外部行为; 有时出现“意识狭窄”现象-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失控。思维僵硬,影响心理操作效果。但有时也有积极效果。6、 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同一个概念?(提示:注意的特点)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 是指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保持时间的长短。衡量标准-时间的长短,活
20、动效率7、 长时记忆是永久性的,一旦被记住就不会忘记?(提示:长时记忆的特点)保持时间:永久性的信息存储,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内容:短时记忆加以注意、复述的内容或是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的;容量:似乎是无限的;语义网络模型三、名词解释1、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2、心理异常: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失常的统称,即指偏离正常的心理状态。3、意志的自觉性:指一个人对行动和意义有充分的自觉认识,并随时控制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正确目的和社会要求的意志
21、品质。4、社会认知效应: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会对具备某些性质或特征的信息给予高权重。相比别的信息而言,这些信息一旦出现,会对印象形成产生特殊的影响。这种由特殊信息导致的有规律的社会认知活动和结果,叫做社会认知效应。5、心理防卫机制: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情境时解脱烦恼、减轻紧张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反应。6、错觉: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7、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四、简答题1、怎样对待动机冲突?动机冲突的解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外在客观因素有广告、他人的劝说、暗示、购买环境等;主观因素有:价值观、
22、兴趣点、情绪状态等。2、意志品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自觉性:指一个人对行动和意义有充分的自觉认识,并随时控制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正确目的和社会要求的意志品质。果断性:善于迅速地辩明是非,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当机立断,毫不犹豫”)自制性: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言行的意志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坚持性;在行动中,能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坚决地实现预定目的的意志品质。具有坚持性的人: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胜利的信心,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3、大学生人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认知偏差、情感不合、沟通不畅、不良
23、人格、社交事件4、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个体心理 行为 意识和无意识 群体心理描述(description) :客观地描述心理现象。解释(explanation):发现现象出现的前因后果。预测(prediction):对心理现象本质和规律性的认知和把握。控制(control):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使行为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 展,使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尽可能不发生。它们之间是层次递进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解释变量间关系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解释才能产生正确的预测,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进行有效而合乎预期的控制。
24、5、常见的社会认知效应有哪些?社会认知: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一见钟情)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3)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 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6、如何理解和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治疗模式?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人们的非
25、理性信念所造成的。这一疗法的基本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摒弃非理性信念,而代之以理性信念,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理性信念给他们的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情绪的自我调节中,我们可以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的辩论技术,通过自我质疑来发现自己信念中的不现实、不合逻辑之处。7、 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必须要:思考和关注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策略;寻求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帮助。8、 怎样科学地对待心理异常?(1)、是常见现象: D.W.文尼考特说:“毫无精神疾病或许是健康,但却不是生命。”(2)、是可以预防的(3)、是可以治疗的,尽管康复是缓慢的。(4)、并非是令人羞耻的(5)、其实质是在大脑生
26、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6)、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成长中的问题。(不可避免;基本上可随成长而康复)五、案例分析题1、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打”;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提示:(1)小方、小明的回答反应了思维的发散性不同,变通性不同,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其有什么特点,对我们的创造性有什么作用?(2)功能固着)答:(1)小方、小明的回答反应了思维的发散性不同,变通性不同
27、。我更欣赏小明的回答。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力图使问题获得完满解决的思维方式。创造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方式。一般说来,创造思维具有以下特征:敏锐性 、首创性 、新颖性 、独特性 、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小明能够想出砖头的不常见用法,足以见到发散性思维在起的做用,使得小明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突破常规赋予砖头另种用处,相比小方说出的传统用处就更胜一筹。(2)从他们的回答中也反应了功能固着的作用。功能固着即是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
28、景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功能变通)。 2、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课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根据材料,从注意和学习动机的角度去分析并找出对策。(提示:(1) 有意注意发展与年龄的关系?即不同年级阶段的儿童,其有意注意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三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发展水平如何,有何特点?(2)改善对策: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
29、点提出对策,从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面入手,如改善上课方式,借助道具等,丰富上课的内容,多用儿童所熟知的动漫人物举例等等;另外,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答:(1)在低年级中,无意注意占优势,而四、五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在低年级里,注意的有意性被动,高年级注意的有意性主动,小学生的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小学生注意的广度的发展特点为: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组建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注意广度优于男生。(2)小学生的学业进步与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正相关,三年级达到了非常显著性相关。小学生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的速度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注意稳
30、定性在小学生中也具有性别差异,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3)注意的稳定性不仅与学生的年龄有关,还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的方式也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学中教书给学生提供稳定而有规律的刺激,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对维持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新旧知识的必然联系,保证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既让学生听懂又有新意。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这也是维持注意的关键。教学要体现生动形象的特点,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清晰的板书、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情及手势,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很有帮助。教学中要克服呆板讲话得教学模式,讲究
31、变化性。要防止与教学无关的刺激对学生注意的干扰。如改善上课方式,借助道具等,丰富上课的内容,多用儿童所熟知的动漫人物举例等。六、论述题1、什么是问题解决?如何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提示:问题解决的概念?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分析哪些因素有利于问题解决,哪些因素应该避免?)答:问题解决: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特点:目标指引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1)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A问题情境:问题呈现时的空间组织(即知觉方式)。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越远,问题就越难解决。B刺激数量: 刺激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C问题的具体性: 问题越具体,越容易解决。问题本身是否具体,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当个体对问题所在领域较为陌生时,其影响更为显著。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 A问题表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