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7 ,大小:86.44KB ,
资源ID:172263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2263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 第2编 Ⅱ卷考点复习 考点1 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 第2编 Ⅱ卷考点复习 考点1 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docx

1、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 第2编 卷考点复习 考点1 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考点一古诗词鉴赏,真题回放【真题1】(2015宜宾中考)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_【解析】本题为诗意理解题。考察考生结合全诗对诗句的感受、理解、表达能力。【答案】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2“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_【解析】本题

2、考查考生对诗意的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能力。答题的时候要紧扣“狂”字思考归纳,力求全面。【答案】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题2】(2016宜宾中考)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帘旌不动”“夕阳迟”各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回答。_【解析】考查考生对诗句中的意向、意境的感受、理解、表达能

3、力。【答案】帘旌不动:酒店或茶馆的招子静止不动(表明湖面风平浪静)。(“帘旌”解释为“招牌或旗子”,也可。)夕阳迟:夕阳缓慢下沉(提示着傍晚的安宁)。2“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一语双关,请分析双关的具体内容。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诗意理解。认真揣摩“题解”中的答案,注意表达语言的规范。【答案】“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一语双关。,命题规律通过对宜宾市近三年诗歌鉴赏考题的分析,不难发现以下几个特点:1所选材料出自教材,以课内阅读篇目为主。2命题为2个,分值为5分。3命题以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诗意的理解为考查重点。【知识举要】一、炼字型

4、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

5、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4答题模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三、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

6、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4答题模式:阐明表语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4答题模式: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

7、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整、语近情遥、庄谐俱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分析主旨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4答题模式: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六、分析技巧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8、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4答题模式: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的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

9、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4答题模式:概述诗句的内容;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课内古诗词梳理七年级(上)(一)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文学常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是一首著名的乐府诗。【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10、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内容分析】1.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2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3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4这首

11、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主题思想】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诗人以简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1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_慷慨_,历来被视为“_建安风骨_”的代表作。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_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_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_(树木凋零)秋

12、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_4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_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_(二)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文学常识】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译文】漫

13、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信要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内容分析】1.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客路”即驿道,暗含旅途奔波之意。2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3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

14、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4尾联诗人自问自答,用“鸿雁传书”的传说寄托思乡之情,照应首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主题思想】诗人描写了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驻时所见的早春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_“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_2“风正一帆悬”中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_“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以小景传大景,以小见大,收到了意味无穷的表达效果。_3赏析“海日生残夜,

15、江春入旧年”一句。_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和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_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设问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5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_“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让大

16、雁稍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_(三)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文学常识】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

17、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内容分析】1.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2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3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4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

18、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主题思想】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1从内容和写法角度赏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_内容:写出了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动态画面,体现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写法:对偶、拟人。写出了初春早莺春燕活灵活现的情态,描绘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意思接近即可)_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啄”两个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_一个“争”字,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描绘出初春独有的风貌;一个“啄”字,写出燕子啄泥衔草,筑造新巢的情景,描绘

19、了一幅充满欢愉之情的初春图画。_3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_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_4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_喜悦(对西湖美景喜爱)_的感情。尤其是“_行不足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5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最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

20、之情(或喜悦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_(四)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文学常识】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天净沙秋思体裁为元曲。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内容分析】1.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

21、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2前三句全是写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枯”“老”“昏”三个词,描绘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悲凉氛围。“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古道西风瘦马”正是作者当时自己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与劳累已不言而喻了。这与归巢的昏鸦和团聚的人家真可谓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在外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3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

22、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4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

23、动人处。【主题思想】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之情。1这首散曲前四句纯用白描手法,用九种景物、四个镜头勾勒出一幅_苍凉萧索的深秋晚景图_,表现出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的_孤寂愁苦_之情。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_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_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小桥流水人家”。_(1)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2)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对比,使“断肠人”更添悲愁。_4“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思念家乡;(2)孤寂愁苦。_八年级(上)(五)

24、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故称杜少陵。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望岳是古体诗。【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众山,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内容分析】1.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2前

25、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

26、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主题思想】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1本诗紧扣“望”字,试作简要分析。_“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造化钟神

27、秀,阴阳割昏晓”,近望所见。“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细望所见。_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割”字用得很好,试作赏析。_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原因: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大自然的情有独钟更能生动形象地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意思,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_3简要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但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

28、抱负(凌云壮志)。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_4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_高大雄伟的气势_和_神奇秀丽的景色_,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六)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败,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多月,家人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

29、又少,简直不能插簪。【内容分析】1.诗的前四句内容,都统在“望”中。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由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由整体到部分。借景抒情,层层叙写。“国”点明了此城即国都长安,以“破”交代了历史背景,以“春”标明了节令。诗人将丰富的意思寓于一个“深”字中。草木深,不仅表明人迹罕见,而且说明抛荒已久。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写感。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

30、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